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1年高考化学考点汇总(新课标)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6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高考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②④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要求。
【精讲精析】选B。
①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是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不利于保护环境;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保护环境;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化技术,减小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④田间焚烧秸秆,浪费能源并导致空气污染;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2Hg(l)+O2(g)2HgO(s) △H=-181.6kJmol-1 则反应Zn(s)+HgO(s)ZnO(s)+Hg(l)的△H为 )。
A.+519.4kJmol-1 B.+259.7kJmol-1 C.-259.7kJmol-1 D.-519.4kJmol-1 【思路点拨】【精讲精析】C。
第一个反应方程式减去第二个反应方程式,再除以2即得目标方程式,所以△H=×(-701.0kJ·mol-1+181.6kJ·mol-1)=259.7kJ·mol-1。
3.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思路点拨】【精讲精析】D。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点有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燃烧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主要考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的判断,应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的新增热点,预测今后高考中,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等主干知识,密切联系生产、生活,与当前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关的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内容会再次出现。
重点、难点探源一、焓变反应热1、焓变⑴概念: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热效应。
⑵符号及单位:表示符号:△H;单位:kJ·mol-1或kJ/mol。
2、产生原因3、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②所有的燃烧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金属与酸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二、热化学方程式1、意义不仅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H2(g)+O2(g)=2H2O(l) △H=-576kJ·mol-1,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2molH2(g)和1molO2(g)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能量。
2、书写步骤(三步走)⑴第一步:写出配平的方程式。
⑵第二步:注明各物质的状态。
⑶第三步:写出反应热△H。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中和反应反应热⑴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⑵示例:1L1mol·L-1的盐酸与1L1mol·L-1的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57.3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 kJ·mol-1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⑴装置如图⑵注意事项①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011年化学高考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B. 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 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 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4. 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B. 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C. 制备AlCl3、Fe 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D. 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 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6.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7.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A.铁B.氮C.氧D.碳8.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2011--2013高考真题汇编之化学反应与能量
考纲要求(新课标全国2013)5、化学反应与能量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H =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 表达式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013(2013新课标Ⅱ卷)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 2S (g )+ 32O 2(g)=SO 2(g)+H 2O(g) △H 12H 2S(g)+SO 2(g)=S 2(g)+2H 2O(g) △H 2H 2S(g)+O 2(g)=S(g)+H 2O(g)△H 3 2S(g) =S 2(g) △H 4则△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 4=32(△H 1+△H 2-3△H 3)B.△H 4=32(3△H 3-△H 1-△H 2) C.△H 4=32(△H 1+△H 2+3△H 3) D.△H 4= 32(△H 1-△H 2-3△H 3) 【答案】A【解析】考察盖斯定律。
根据S 守恒原理,要得到方程式4,可以用(方程式1+方程式2—3×方程式2)×32. (2013 ∙重庆卷∙6)已知:P 4(g)+6Cl 2(g)=4PCl 3(g) △H =a kJ ∙mol —1P 4(g)+10Cl 2(g)=4PCl 5(g) △H =b kJ ∙mol —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答案】C【解析】考察盖斯定律以及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原子半径P>Cl,因此P-P键键长大于P-Cl键键长,则P-P键键能小于P-Cl键键能,A 项错误;利用“盖斯定律”,结合题中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求出Cl2(g)+PCl3(g)=PCl5(g)△H=(b-a)/4KJ·mol-1,但不知PCl5(g)=PCl5(s)的△H,因此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H,B项错误;利用Cl2(g)+PCl3(g)=PCl5(g)△H=(b-a)/4KJ·mol-1可得E(Cl-Cl)+3×1.2c-5c=(b-a)/4,因此可得E(Cl-Cl)=(b-a+5.6c)/4kJ·mol-1,C项正确;由P4是正四面体可知P4中含有6个P-P键,由题意得6E(P-P)+10×(b-a+5.6c)/4-4×5c=b,解得E(P-P)=(2.5a-1.5b+6c)/6 kJ·mol-1,D项错误。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pdf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8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1·大纲版)9.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D 【解析】第①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小于X的能量。
第②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大于C的能量。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和B的总能量大于C的能量。
由此可判断,D图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011·重庆)12. 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 【答案】B 【解析】由图知N2H4(g)+ O2(g)=N2(g)+2H20(g) △H=-534KJ/mol。
可设断裂1molN-H键所需能量为xKJ,154KJ+4xKJ+500KJ-2752KJ=-534KJ 可求得x=391。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70090083010001200平衡常数1.71.11.00.60.4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
则6s时c(A)=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3福建卷)11.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成H2、CO。
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H1=△H2+△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O【答案】C(2013海南卷)5.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H12 H2(g)+ O2(g)= 2H2O(g) △H2C(s)+ O2(g)=CO2(g) △H3则反应4C3H5(ONO2)3(l)= 12CO2(g)+10H2O(g) + O2(g) +6N2(g)的△H为A.12△H3+5△H2-2△H1B.2△H1-5△H2-12△H3C.12△H3-5△H2-2△H1D.△H1-5△H2-12△H3[答案]A[2013高考∙重庆卷∙6]已知:P4(g)+6Cl2(g)=4PCl3(g) △H=a kJ∙mol—1P4(g)+10Cl2(g)=4PCl5(g) △H=b 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mol—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 PCl3(g)=4PCl5(g)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答案:C(2013上海卷)9.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
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由此可见A. 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Q答案:B(2013山东卷)12.CO(g)+H 2O(g) H2(g)+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答案:B(2013新课标卷2)12.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 32O2(g)=SO2(g)+H2O(g) △H12H2S(g)+SO2(g)=S2(g)+2H2O(g) △H2H2S(g)+O2(g)=S(g)+H2O(g) △H3 2S(g) =S2(g) △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A.△H4=32(△H1+△H2-3△H3) B.△H4=32(3△H3-△H1-△H2)C.△H4=32(△H1+△H2+3△H3) D.△H4=32(△H1-△H2-3△H3)答案:A(2013北京卷)6.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答案】D(2013全国新课标卷1)28.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①CO(g)+ 2H2(g)=CH3OH(g) △H1=-90.1 kJ·mol-1②CO2(g)+ 3H2(g)=CH3OH(g)+H2O(g) △H2=-49.0 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③CO(g) + H2O (g)=CO2(g)+H2(g) △H3=-41.1 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 kJ·mol-1⑴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高考复习专题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含真题及名校质检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情分析】一、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2.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3.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4.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涵义。
明确ΔH = H(反应产物)-H(反应物)。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命题趋向依据新课程化学实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近几年的主要题型有(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2)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
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有关能源的试题将成为今后命题的热点;对于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及计算仍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在选择题、填充题、实验题中体现,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今年又是各地降低能耗,走可持续发展的一年,估计与实际相联系节约能源的试题可出现。
新课标明确了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试大纲对反应热的要求是: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初步认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新能源的开发,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学习中应以“热化学方程式”为突破口,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充分理解其含义,同时触类旁通,不断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技巧,学会应用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高考中经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及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等等。
中和热实验的测定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个定量实验。
无论从能量的角度,还是从实验的角度,中和热实验的测定都将会是今后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要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3、盖斯定律简介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他如光能、电、声等)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吸热反应:⑴氢氧化钡+氯化铵,⑵C+CO2,⑶一般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⑷电离,⑸水解。
3、常见放热反应:⑴、燃烧反应⑵、金属+酸→H2⑶、中和反应⑷、CaO +H2O⑸、一般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量变化的原因⑴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量的变化。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阅读】教材P35 H2+Cl2=2 HCl中能量变化数据。
⑵根据参加反应物质所具能量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
二、反应热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2、符号:反应热用ΔH表示,常用单位为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用ΔH表示的反应热,以物质所具能量变化决定“+”、“-”号。
若反应放热,物质所具能量降低,ΔH=-x kJ/mol。
若反应吸热,物质所具能量升高,ΔH=+x kJ/mol。
用活化能图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过程中能量大于初始、终态能量。
(用Q表示的反应热,以外界体系能量变化“+”、“-”号。
若反应放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升高,Q=+x kJ/mol。
若反应吸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降低,Q=-x kJ/mol。
)5、反应类型的判断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创新方案,解析版)2011年高考化学(课标人教版)第6章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X+Y===M+NΔH>0,说明X与Y的总能量低于M与N的总能量,A错误,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B错误.答案:D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ΔH=-297.3 kJ/mol解析:A中H2与O2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B中某些反应需要提供“加热”的外部条件,但本身是放热反应,如碳的燃烧;D中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答案:C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丙烷做燃料,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已知1 g丙烷完成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0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3H8(g)+5O2(g)===3CO2(g)+4H2O(l)ΔH=-50.405 kJ/molB.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C.C3H8(g)+5O2(g)===3CO2(g)+4H2O(l)ΔH=+50.405 kJ/molD.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解析:1 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44×50.405 kJ=2 217.82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应为:C3H8(g)+5O2(g)===3CO2(g)+4H2O(l)ΔH=-2 217.82 kJ/mol.答案:D4.已知:(1)H2(g)+1/2O2(g)===H2O(g)ΔH1=a kJ/mol(2)2H2(g)+O2(g)===2H2O(g)ΔH2=b kJ/mol(3)H2(g)+1/2O2(g)===H2O(l)ΔH3=c kJ/mol(4)2H2(g)+O2(g)===2H2O(l)ΔH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B.b>d>0C.2a=b<0 D.2c=d>0解析:(1)(2)式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均相同,(1)×2=(2),即2ΔH1=ΔH2,2a=b,因为H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2a=b<0,C项符合题意.同理,(3)×2=(4),有2c=d<0,D项错误;由于气态水转变为液态水要放热,有ΔH=-a+c<0,c<a<0,A项错误;同理,ΔH=-b+d<0,d<b<0,B项错误.答案:C5.(2010·兰州月考)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解析: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不正确;醋酸反应过程中继续电离,电离吸收热量,C不正确;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比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多,但是其反应热ΔH是负值,故ΔH1<ΔH2,D不正确.答案:A6.从如图所示的某气体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这是一个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能需要加热C.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物比生成物更稳定解析:因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反应放热,且生成物比反应物更稳定,A、C正确,D项不正确;反应是否需要加热与反应吸、放热无必然联系,B项正确.答案:D7.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解析: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ΔH=-183 kJ/mol,所以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ΔH=-183 kJ/mol.答案:C8.已知:H2(g)+F2(g)===2HF(g)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右图来表示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ΔH<0,H2和F2反应生成HF是放热反应,则HF分解生成H2和F2为吸热反应,A错误.HF(g)转变为HF(l)放热,则1 mol H2与1 mol F2 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示为答案:C9.(2009·潍坊质检)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ΔH=-Q kJ/mol(Q>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 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解析:由于SO2和O2反应放热,所以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大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A错误.SO2和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SO2小于2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B错误.增大压强,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答案:D10.(2009·临沂质检)如图所示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ΔH=-92 kJ/mol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184>Q2>2Q1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注明各物质的状态,A错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不可能生成4 mol NH3,放出的热量少于184 kJ,压强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在同一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前者的一半,D正确;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不会改变反应热,B、C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8分)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________;ΔH2>ΔH1的是________.A.2H2(g)+O2(g)===2H2O(g) ΔH1=-Q1 kJ/mol2H2(g)+O2(g)===2H2O(l) ΔH2=-Q2 kJ/molB.S(g)+O2(g)===SO2(g) ΔH1=-Q1 kJ/molS(s)+O2(g)===SO2(g) ΔH2=-Q2 kJ/molC.C(s)+12O2(g)===CO(g) ΔH1=-Q1 kJ/molC(s)+O2(g)===CO2(g) ΔH=-Q2 kJ/mol D.H2(g)+Cl2(g)===2HCl(g) ΔH1=-Q1 kJ/mol1 2H2(g)+12Cl2(g)===HCl(g) ΔH2=-Q2 kJ/mol解析:反应热数值的大小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有关,与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还与反应时的外界条件有关.A选项: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气态水到液态水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多,即Q2>Q1;由于ΔH为负值,所以ΔH2<ΔH1(以下分析相同).B选项:反应物的状态不同,由于从固态硫到气态硫要吸热,所以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即Q2<Q1;ΔH2>ΔH1.C选项:生成物的种类不同,由于CO与O2反应生成CO2要放出热量,故Q2>Q1;ΔH2<ΔH1.D选项: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不同,前一反应的物质的量是后一反应的物质的量的2倍,故Q1=2Q2,即Q2<Q1;ΔH2>ΔH1.答案:AC BD12.(12分)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1)“神舟七号”所用火箭推进剂由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组成,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 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256.65 kJ 的热量.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③当有1 mol 氮气生成时,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N A .④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一级推进剂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C 2H 8N 2)作为推进剂,请写出推进剂在发动机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解析:(1)0.4 mol 液态肼反应时放出256.65 kJ 的热量,1 mol 液态肼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256.65 kJ 0.4 mol×1 mol =641.63 kJ ,从而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为2N 2O 4+C 2H 8N 2=====点燃3N 2+2CO 2+4H 2O ,C 2H 8N 2中碳元素为-2价,氮元素为-2价 ,若1 mol 偏二甲肼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氧化产物为2 mol CO 2和1 mol N 2,还原产物为2 mol N 2,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2.答案:(1)①N 2H 4(l)+2H 2O 2(l)===N 2(g)+4H 2O(g) ΔH =-641.63 kJ/mol②H 2O 2 ③4 ④产物稳定且不污染环境(2)2N 2O 4+C 2H 8N 2=====点燃3N 2+2CO 2+4H 2O 3∶2 13.(14分)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 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打开T 形管螺旋夹,使U 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 氧化钙,当滴入2 mL 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试回答:(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能量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填“能”或“否”).解析:从提供的仪器看实验目的,意在通过观察U形管里液面变化指示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热量变化,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而在实验中利用大试管里的空气膨胀,故此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观察到现象.答案:(1)U形玻璃管里的红墨水(或品红溶液)会沿开口端上升(2)检查装置气密性(3)CaO和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空气膨胀,引起红墨水(或品红溶液)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4)CaO+H2O===Ca(OH)2(5)CaO和H2O的能量和大于Ca(OH)2的能量(6)否14.(16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 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ΔH=-297 kJ/mol,即H—I键的键能为297 kJ/mol,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 mol H—I键需要吸收297 kJ的能量.一个化学反应一般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如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键能键能键能键能H—H 436 Cl—Cl 243 H—Cl 431 H—O 464S===S 255 H—S 339 C—F 427 C—O 347C—Cl 330 C—I 218 H—F 565回答下列问题:(1)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①半径越小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即键能越大)________(填“能”或“不能”);②非金属性越强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否由数据找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预测C—Br键的键能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Br键能<________.(2)由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ΔH=-183 kJ/mol,并结合表上数据可推知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设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态)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热化学方程式2H2(g)+S2(s)===2H2S(g)ΔH=-224.5 kJ/mol和表中数值可计算出1 mol S2(s)汽化时将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的热量.解析:(1)①键能是用来描述化学键强弱的参数,键长越短(即成键原子半径越小),往往键能越大,但也并不绝对.如H—O的键长比H—H的键长长,但键能却相对较大.②由表中数据可知S===S的键能大于Cl—Cl键,但S的非金属性弱于Cl;由H—O键的键能大于H—S键的键能,H—F键的键能大于H—Cl键的键能可得规律.(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答案:(1)①不能②不能与相同原子结合时,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218 kJ/mol330 kJ/mol(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与生成物的键能之和的差吸收 4.5。
201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0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ks5u201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应用·习题精练1.有专家提出,如果对燃料燃烧产物如CO 2、H 2O 、N 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变成CH 4、CH 3OH 、NH 3等的构思(如图1-1)能够实现,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过程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生物能C.热能D.电能图1-1解析:CO 2、H 2O 、N 2转化为燃料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时又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C2.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 4ClO 4 △ 2↑+4H 2O+Cl 2↑+2O 2↑;ΔH<0。
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氯酸铵的水溶液呈酸性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解析:高氯酸为强酸,故高氯酸铵为强酸弱碱盐,4N H 水解呈酸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
答案:C3.(2010全国理综Ⅰ,1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4b kJ ·mol -1B.C 2H 2(g)+25O 2(g)====2CO 2(g)+H 2O(l);ΔH=2b kJ ·mol -1C.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2b kJ ·mol -1D.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b kJ ·mol -1解析:放热反应中ΔH <0,所以B 、D 错误。
江西省201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人教版)
专题备忘
明确反应热之间的“加与减” ( 5 ) 明确反应热之间的 “ 加与减 ” , 不管化学反应一步完 成或分步完成,这个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成或分步完成 , 这个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 所以热化学反 应方程式,可以像数学方程式一样进行“加与减” 应方程式,可以像数学方程式一样进行“加与减”。 涉及反应热的计算,可把热量视为一种“特殊物质” (6 ) 涉及反应热的计算, 可把热量视为一种 “ 特殊物质 ” , 同样可列比例计算。 同样可列比例计算。 (7)同一类型的反应,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与写出代表燃烧 同一类型的反应, 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如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下面两种写法均正确: 如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下面两种写法均正确: =-571 571. O(l); 2H2(g)+O2(g)= 2H2O(l);ΔH=-571.6 kJ/mol (g)+( O(l); =-285 285. H2(g)+(1/2 ) O2(g) =H2O(l);ΔH=-285.8 kJ/mol 但如果要求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则只有第二 个是正确的,即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 个是正确的,即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
(4)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即: 计算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 放出热量=物质的量× 放出热量=物质的量×燃烧热 或把燃烧热作为一项,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或把燃烧热作为一项,列比例式进行计算。 (5)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 在稀溶液中,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时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H+ +OH— =H2O, 当强酸与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1
H U PV
H U pV
6). 恒压条件下,当化学反应在气相间进行: aA(g) + bB(g) = dD(g) + eE(g) PV = P(V产物 – V反应物) = (n产物 – n反应物)RT = nRT
n : 产物与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之差
H U nRT
一、恒容反应热、恒压反应热(焓变)及相变热*
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热)( heat of reaction):
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生成物与反应物温度 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等容条件下的反应热——恒容热效应QV
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恒压热效应Qp
测量恒容反应热的装置
Figure 12-9 The combustion calorimeter is also called a “bomb calorimeter”;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in it is conducted at a fixed volume.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封闭体系,体系内能变化等于体系所吸收的热 减去它所作的功
例: 某封闭体系在一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了50 kJ 热量,对环 境做了30 kJ功,则体系在过程中热力学能变为?
ΔU体系 = (+50kJ) - 30kJ = 20kJ 问题: Δ U环境= ?
例: 如果能量状态U1的体系,环境对其做了800J的功,放出 了100J 的热量,求体系的内能变化和终态能量U2。
宏观性质: 温度(T),压力(P),体积(V),物质 的量(n),密度(ρ),粘度(η),热力学能(U),熵 (S),吉布斯自有能(G)……
状态函数: 描述体系状态的物理量(P,V,T等)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试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试题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过反应转化为产物,而这个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是描述化学反应热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解答试题的方式,来深入讨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
1. 请阐述什么是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的自由能的差值。
自由能是描述开放系统能量转化和非体积功的重要性质,其变化表示系统所能利用的最大非体积功。
2. 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进行方向有何关系?能量变化的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进行方向有密切关系。
当自由能变化为负数时,表示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物将转化为产物。
反之,当自由能变化为正数时,表示反应是不自发进行的,需要外界输入能量才能发生。
3. 怎样通过自由能变化判断反应的平衡和稳定性?通过判断自由能变化是否为零可以确定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当系统的自由能变化为零时,表示系统达到平衡,反应停止进行。
此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之间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反应的前后速率相等。
4. 化学反应中自由能变化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是什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自由能变化进行热力学分析。
自由能变化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重要应用,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能量不会被创造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5. 在化学反应中,自由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热力学理论,自由能变化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自由能变化的定义,当温度升高时,也就是系统热量增加时,自由能变化会发生变化。
温度越高,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越大。
因此,在控制反应条件时,温度对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6. 自由能变化与活化能有何关系?自由能变化与活化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在反应过程中,只有当反应物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活化能,转化为产物。
自由能变化的大小可以决定反应物是否具有足够的能量越过活化能垒。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化学汇编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2011年广东理综·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D【解析】A选项中,铁可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成铜;B选项中,a和b用导线连接后,形成原电池,铜极为正极,正极得电子,所以正确;铁可将硫酸铜中的铜离子置换成铜,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可反应,因此C正确;D选项中,a极连接电源正极,即铜片为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Cu2+,Cu2+向铁电极移动;综合上述,答案为D。
2.(2011年北京理综·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答案】A【解析】3.(2011年福建理综·1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答案】C【解析】考生可能迅速选出C项是错误,因为原电池放电时OH-是向负极移动的。
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
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Li—2e—=2Li+;正极:2H2O+2e—=2OH—+H2↑。
结合选项分析A、B、D都是正确的。
4.(2011年全国新课标理综·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 + Ni2O3 + 3H2O = 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2e- = 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 + 2OH- - 2e- = Ni2O3 + 3H2O【答案】C【解析】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做还原剂失去电子,Ni2O3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因此AB 均正确;充电可以看作时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 + 2OH- - 2e- = Fe(OH)2,所以电池充电过程时阴极反应为Fe(OH)2 + 2e- = Fe + 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会升高,C不正确;同理分析选项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11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
2
()
(1)
a
c
K
c
α
α
=
-。
若加
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 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 a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 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1
2
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解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0.3 mol氢键。
B.错误。
K a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正确。
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169kJ/mol,苯(l)与环己烷(l)相比,能量降低691kJ/mol,远大于169×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D.正确。
热方程式①=(③-②)×3-④÷2,△H也成立。
答案:B
【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
2.(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 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
解析:Na2O是由Na+和O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2:1。
Na2O2是由Na+和O22-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也是2:1,选项A不正确;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1molNa2O转移2mol电子,而生成1molNa2O2也转移2mol电子,因此选项B不正确;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时生成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Na2O,所以选项C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2-②即得到反应
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因此选项D正确。
答案:D
3.(2011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解析:本题考察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的1mol S(s)和3molF2(g)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是280kJ+3×160kJ=760 kJ。
而生成1mol SF6(g)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6×330kJ=1980 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 kJ-760 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 kJ/mol,选项B正确。
答案:B
4.(2011海南)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
2Hg(l)+O2(g)=2HgO(s)△H=-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答案]C
命题立意:考查盖斯定律。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
即(△H1-△H2)/2=-259.7 kJ〃mol-1。
【误区警示】本题中两负数相减易出错,此外系数除以2时,焓值也要除2。
5.(2011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答案]CD
命题立意:活化能理解考查
解析: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焓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Σ(反应物)-Σ(生成物)。
题中焓为正值,过程如图
所以CD正确
【技巧点拨】关于这类题,比较数值间的相互关系,可先作图再作答,以防出错。
6.(2011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答案:B
7.(2011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解析: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 kJ;同一种物质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能量一样多。
同样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选项D正确。
答案:D
8.(2011江苏高考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
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H2O(g)=CO(g)+3H2(g)△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47.4 kJ·mol-1
2H2S(g)=2H2(g)+S2(g)△H=+169.8 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
燃烧生成的S 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2(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
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
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以新能源为背景涉及元素化合物性质、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读图读表的综合题,是以化学知识具体运用的典型试题。
(1)利用盖斯定律即可得出;(2)H2S热分解制氢属于吸热反应,需要提供能量;(3)在很高的温度下,氢气和氧气会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4)阳极失去电子,在碱性溶
液中碳原子变成CO32-。
【备考提示】高三复习一定要关注生活,适度加强综合训练与提升。
答案:(1)CH4(g)+2H2O(g) =CO2(g) +4H2(g) △H=165.0 kJ〃mol-1
(2)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 2H2S+SO2 =2H2O+3S (或4H2S+2SO2=4H2O+3S2)
(3)H、O(或氢原子、氧原子)
(4)CO(NH2)2+8OH--6e-=CO32-+N2↑+6H2O
(5)2Mg2Cu+3H2MgCu2+3Mg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