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患者身份确认、手腕带[1]

合集下载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患者身份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止医疗差错,确保患者安全,医院制定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

通过手腕带的使用,实现对患者的有效识别,保障诊疗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工作,包括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婴幼儿等。

三、手腕带识别制度1. 患者手腕带的发放与管理(1)住院患者、急诊留观患者、手术患者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向患者发放手腕带,并告知患者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2)新生儿、婴幼儿在出生后,由产科医护人员向家属发放手腕带,并告知家属正确佩戴手腕带的方法。

(3)手腕带应佩戴在患者手腕上,松紧适中,不易脱落。

如手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应及时更换。

(4)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取下手腕带,并进行消毒处理。

2. 患者手腕带的信息填写与核对(1)手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等。

(2)手腕带信息由责任护士或医护人员填写,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字迹清晰。

(3)手腕带信息填写完毕后,由另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4)如手腕带损坏需要更新时,应重新填写并核对信息。

3.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1)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应查看患者手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手腕带核对、病历牌核对等。

(3)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通过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进行身份确认。

(4)在手术室、急诊室、病房等重点科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手腕带识别患者身份。

四、培训与监督1.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腕带识别制度及流程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2. 各科室护理质量监控组应加强对患者手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确保手腕带识别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

成都成华珍君仁济医院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制度(一)“腕带”使用管理制度(1)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必须佩带“腕带”。

(2)腕带由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为患者佩戴。

填写患者详细信息,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

(3)腕带一般佩戴于患者上肢,特殊情况佩戴于下肢。

(4)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病人腕带取下。

(5)执行各项治疗护理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6)如“腕带”不慎丢失,责任护士应重新核对、填写信息并及时佩戴。

(7)严禁任何人涂改,刮除“腕带”信息。

(8)腕带标识是病人的专用信息,不得借予他人使用。

(二)“腕带”身份识别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对危重患者、需抢救患者、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昏迷、意识不清、无自主能力、失语、听力障碍、精神异常、镇静期间患者、7岁以下(含7岁)患儿、特殊患者等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和确认患者身份的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时,实行双核对(“腕带”与病历各类信息同时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科室、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或接诊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腕带”损坏需要更换时,同样需经双人核对。

佩戴“腕带”应准确无误,注意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标本采样、给药、发放特殊饮食前,医务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门诊、病房、之间转运交接病人时,除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外,严格按照交接程序进行交接并登记。

佩戴手腕带的工作流程演示文稿2016

佩戴手腕带的工作流程演示文稿2016

腕带佩戴流程
确定患者佩戴腕带
护士填写腕带信息:床号、姓 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 室等
双人核对,确认腕带填写的 各项内容准确 , 腕带佩戴前与患者或家属核 对
腕带一般佩戴更换手腕带,出院时去除手腕带。 6.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 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注意患者佩戴腕带部 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 肤情况。 7.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腕带 上患者信息。 8.如有脱落、损坏、自行解除或更改信息,应及时 补上新腕带,同样需要经双人核对。
佩戴手腕带的 工作流程
梁国如
佩戴手腕带的重要性
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 执行的基础

佩戴手腕带流程


1.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 作前辨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 年龄、住院号。 3.佩戴前须经双人核对信息,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患者,请在 场家属陈述患者的身份,无误后方可佩戴腕带,腕 带上双签名,若有遗失或损坏,及时更新。 4.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 戴在脚踝上。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手术室必须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

以下是手术室的查对制度:一、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患者身份确认手术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并且腕带上的姓名必须与患者陈述的姓名一致。

手腕带上的信息应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完全一致,才能进入手术间。

如果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或手腕带上的信息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不一致,就必须与病区进一步沟通。

对于小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危急重症患者及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的患者,必须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陈述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必须由陪同医护人员陈述患者身份。

2、查对内容及方法在患者入室时,必须查对患者入院记录单的姓名、住院号、科室与手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房号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

此外,还要查对医嘱,核实带入物品,如影像资料、药品是否齐全,查看血型单,并由接患者者在手术通知单右上角签患者名。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3、静脉穿刺前在患者静脉穿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带入的物品、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查对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传染病筛查结果及血型单。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此外,在手术开始前还必须执行(time-out)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必须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患者自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内容必须与患者病历和腕带信息一致。

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麻醉关注点、物品灭菌仪器设备、围术期特殊备药、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资料)等。

医院手腕带管理制度

医院手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医院对患者身份识别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住院患者、手术患者及急诊患者。

三、手腕带制作与佩戴1. 手腕带由医院统一制作,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科室、入院时间、出院时间等信息。

2. 患者在入院时,由护士根据患者信息为其制作手腕带。

3. 患者手腕带应佩戴在醒目的位置,如左手腕。

4. 手腕带如有损坏、丢失或信息变更,应及时更换或更新。

四、手腕带管理1. 手腕带由护士负责管理,确保患者手腕带佩戴齐全、信息准确。

2. 护士在交接班时,应对患者手腕带进行核对,确保信息一致。

3. 手腕带如有丢失,护士应立即上报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应及时通知患者家属,并采取措施找回手腕带。

4. 手腕带在患者出院时,由护士收回并销毁。

五、手腕带使用1. 患者手腕带是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护理、配药、送餐等操作时,必须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

(2)在患者进行手术、输血等特殊操作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患者手腕带信息。

(3)患者手腕带信息如有变更,应及时告知护士更换手腕带。

2. 患者本人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核对手腕带信息,确保医疗安全。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将对医护人员执行手腕带管理制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不严格执行手腕带管理制度的医护人员,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患者及家属对手腕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有疑问,可向医院投诉部门反映。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及使用腕带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在医院的安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可以避免病人身份混淆,错误的医疗操作,以及其他潜在的安全威胁。

因此,很多医院采用了腕带制度来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和管理。

一、什么是腕带制度腕带是一种具有唯一标识码的塑料手镯,用于标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诊断信息。

腕带制度是指在医院中使用腕带来确保患者身份准确识别和管理的制度。

二、腕带的作用及优点1. 确认患者身份:患者在就医前需戴上腕带,并经过身份核对,以确保就诊时身份的准确识别。

2. 表示医学注意事项:诊断、治疗措施、食物限制、口服药物等医学注意事项可在腕带上标识,以便医护人员更快地作出准确的诊疗措施。

3. 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和医学注意事项,医护人员可以避免错误的医疗操作,保证医疗安全。

4.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通过腕带识别患者身份,可快速获取患者病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腕带应用场景在医院中有很多需要使用腕带的场景,主要包括:1. 患者挂号时:挂号员会为患者办理挂号手续,并为患者发放腕带。

2. 患者住院时:患者入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为患者戴上腕带,并通过腕带来确定患者的床位和治疗方案。

3. 医疗操作时: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输血、药物治疗等医疗操作时,都需核对患者腕带信息以确保患者身份和治疗措施的正确性。

4. 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时,医院工作人员会剪掉患者的腕带。

四、腕带制度管理1. 腕带内容: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并列明各项医疗注意事项。

2. 腕带规格:腕带应具有一定的规格,既不过大过长,又不过小过窄,以确保患者舒适度和准确性。

3. 腕带颜色:腕带颜色应有一定的规范,主要分为红、黄、蓝、绿等颜色。

不同颜色的腕带代表不同的意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根据颜色快速辨认。

4. 腕带制度培训:医院应对医护人员进行腕带制度培训,使其了解腕带的使用规范、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及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及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第一条患者身份识别:我院就诊患者实行唯一标识,目前使用门诊病历号、住院病案号、医保卡号。

(一)在各种诊疗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核对时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患者身份确认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标识:住院患者需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床号两种为识别依据。

门急诊患者使用姓名、性别或门诊病历号为识别依据。

(三)医技科室核对患者身份和检查或治疗项目,保证检查正确的患者和正确的部位。

医务人员如发现发现身份信息不符之处应当与病人沟通、核实,并更正。

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及时主动的进行协调。

(四)科室出现相同姓名患者时,增加核对项目如出生年月、住院号等,直至能正确识别。

(五)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六)患者转接时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登记制度。

第二条使用腕带(一)各科室应按照规定要求,确保腕带标识准确无误,正确进行腕带的佩戴与使用,执行任何治疗、护理及交接班时均需核对腕带信息。

(二)产妇、新生儿、急诊、无名、儿童、手术、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例如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镇静状态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

(三)佩戴时与患者本人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佩戴,一般佩戴于右手腕部,特殊情况可佩带左手腕部、下肢。

佩戴时注意正面向外,标签文字正对查看者。

(四)应向患者说明腕带使用注意事项及重要性,腕带标识是患者的专用信息,不得转借他人,不得无故随意取下,不得擅自涂改及刮除腕带上的信息内容。

(五)新生儿出生后,由产房内助产士填写腕带,并经过产妇及家属确认无误后,在新生儿右手佩戴腕带(男孩腕带颜色为蓝色、女孩腕带颜色为粉色)。

(六)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准确、完整,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七)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严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随意将患者腕带取下或涂改腕带信息,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标识的规定(一)在医疗活动中,对抢救室、监护室、新生儿科、手术、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二)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腕带”的颜色不同:男性用蓝色,女性用粉红色。

(三)由护士在“腕带”上标明患者的相关信息: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

对药物过敏者在“腕带”和床头卡上用红色笔标明“XX药物(+)”。

(四)腕带佩戴程序:对需使用“腕带”的患者,护士必须于患者入院、留观时为其佩戴。

由护士填写“腕带”信息,经双人核对(护士一患者、护士—家属、护士一护士、护士一医生),无误后方可为患者佩戴。

出院时由护士为其取下。

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双人重新核对。

(五)手术患者手术当天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进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要查对患者及病历和腕带上的信息,小儿手术必须与家属核对。

核对后方可接入手术间。

.(六) “腕带”原则上佩戴在患者的左手,如因病情需要可佩戴在其他肢体上。

(七)使用“腕带”标识时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用途及注意事项:不能随意调换或拆除,因操作需要取下“腕带”,待操作结束经核对无误后重新佩戴。

护士每班要检查“腕带”松紧适度、佩戴部位的皮肤情况,确保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患者转科后,由转入科室护士重新填写“腕带”信息,确认无误后予以更换。

(八)护理部每季度对护理人员落实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改进措施。

. 2。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医疗安全,防止患者身份混淆和医疗事故发生,必需建立起严格的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1. 定义:患者身份识别是指识别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及身份证号等信息。

2. 实施方式:(1)门诊患者:应在诊室显现前,先到挂号处取号,挂号处发票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患者在挂号发票上签名确认。

(2)住院患者:患者入院时,须于许可证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就诊科室等信息,同时进行身份证号登记并审核。

3. 注意事项:(1)每日登记医院来访的新病患,尤其是紧急入院的患者,更要认真检查其身份证和相关证件,以保证患者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和精准性。

(2)在重症监护室等特别区域,为避开混淆,具有相像姓名的患者必需分别使用身份识别带。

二、腕带使用管理1. 定义:腕带是一个带有条形码、患者信息和住院号码的塑料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手段。

2. 腕带带用规划:(1)门诊患者使用腕带不仅仅是拍照存储病历,仿佛住院腕带的信息也可以多一层保障,如贴心留言、各种会诊信息等。

(2)住院患者:患者住院时,医务人员应适时给患者佩戴腕带,并在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在场的情况下,确认腕带内容的精准性。

3. 腕带等打印:(1)腕带应在患者登记入册后立刻制作。

(2)医疗机构应注意,明丽的腕带与床头档案卡上的个人识别名码是一一对应的,不得任意交换或遗漏。

(3)如因特别情况不能立刻制作腕带,可先在病历上标明患者的基本信息,并于腕带制作完毕后立刻佩戴。

4. 腕带的使用要求:(1)腕带必需每周更换一次,避开长时间佩戴导致失去检测效果。

(2)腕带的加添、更改和销毁等必需在专门管理机构操作,本人签字认可,记录“操作人、增、改、销毁日期、时间、以及原因”,并有第三方证人签字。

若违反管理规定导致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应由管理机构承当相应的责任。

由此可见,患者身份识别和腕带使用管理是医院提高医疗安全的紧要环节,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将其贯彻到各个岗位,确保患者安全利益。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或其他等2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

二、急诊抢救病人、重症监护病房、介入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治疗,及有晕厥、低血糖、老年痴呆病史病人、年龄在70岁以上者均使用标识腕带。

三、入院时由当班接诊护士在腕带上用签字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信息: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腕带书写要求正确、规范,腕带上患者的信息项目栏避免遗漏,字迹清晰、工整,无涂改。

信息与病人家属一起核对,告知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核对无误后松紧适宜地佩带在病人左手腕部,如左手腕部是患处则佩带在右手腕部。

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不能随意取下,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直到出院时由当班护士取下后统一处理。

四、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并查对腕带内容,患者转科和交接班、手术治疗、留取各种标本、输血治疗、放射及超声等检查时需准确识别,除检查病历、床号和呼叫姓名外,需查对腕带标识。

五、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

六、患者出院或转科时方能将腕带标识取下;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必须取下或更换部位时,应重新填写并由2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

七、关注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

(一)手术患者识别: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

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

手术患者核对: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等。

接接患者之前:导管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后:手术医生与导管护士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身份。

医院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医院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文档序号:X XYY-ZWK-OOI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手腕识别带”使用
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手腕识别带”使用制度
为加强核对,保证护理安全,对部分住院患者执行佩带手腕识别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

一、手腕识别带使用范围:手术患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交流困难,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儿科患者、急诊抢救、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使用方法:
1.统一佩带左手手腕(手术科室根据手术部位、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病情不同佩
带)。

2.急诊科:大红色;儿科、产科新生儿:粉红色;其他科室:蓝色。

3.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床位护士评估患者为符合手腕识别带适用范围,正确填写并经第二人(医生或护士)核对,家属或患者确认无误后,为患者佩戴“手腕识别带”。

4.手术患者,将佩戴“手腕识别带”作为术前准备常规,腕带于术前护士负责(急诊手术、分娩患者及时佩戴)佩戴。

5.新生儿娩出后由台下护士负责佩戴“手腕识别带”。

三、要求:
1,用蓝色圆珠笔认真正确逐项填写“手腕识别带”内容,
字迹端正清晰易于辨认,并经过第二人(医生或护士)核对。

有床位变动及时更改,变动超过两次或字迹模糊应及时更换。

6.佩带“手腕识别带”时应注意保持清洁、松紧适宜,避免佩戴过紧造成皮肤损伤或影响手术中对棱动脉压的监测。

知丁。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身份识别在医疗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还是准确记录患者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的重要工作。

只有通过正确的身份识别,医生和护士才能提供准确的诊疗服务,避免发生误诊、错药、错检等医疗事故。

二、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目的为了保障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通过对患者佩戴腕带的监管和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身份混淆、患者信息错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

三、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1. 腕带佩戴的时间: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始终佩戴腕带。

出院后,应将腕带立即剪断并销毁,以防止他人使用。

2. 腕带的标识:腕带上应标注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过敏史等。

信息准确、清晰易读,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查看。

3. 腕带的制作与发放:腕带应由医疗机构统一制作,采用防水、防脱落的材料,确保患者在洗澡、换洗衣物时腕带不易损坏脱落。

腕带应在患者入院时统一发放,并记录发放时间和信息。

4. 腕带的检查与更换:护士负责对患者腕带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腕带标识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如发现腕带损坏、标识混淆、患者信息有误等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正。

5. 腕带的使用培训与巡查: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患者腕带的使用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熟悉腕带使用的要求和流程。

另外,医院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腕带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6. 腕带的信息保密:患者的个人隐私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在使用腕带时应保证患者信息的保密性,严禁将腕带上的信息泄露给他人。

四、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为了保证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落实,医疗机构应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并进行全员培训。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视,确保每位患者都佩戴正确、准确的腕带。

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关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不遵守腕带使用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惩罚。

4患者身份确认、手腕带

4患者身份确认、手腕带
2、7、8床身份识别未采用反问式。
其余病人核对正确
3、护士:范寅霞、罗颐对制度回答不全。
1、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和方法掌握不够。
2、护士的查对意识还需加强。
1、加强制度的学习,提高护士正确查对意识;
2、强调认真查对的重要性;
督促检查。
10/5
1、再次询问9、10、7、8床病人查对已符合要求
2、再次抽查2名护士能完整回答相关制度、查对方法及流程。
2、13、17、18床身份识别未采用反问式。
其余病人核对正确
3、护士:罗小琼对制度回答不全。
1、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制度和方法掌握不够。
2、护士的查对意识还需加强。
1、加强制度的学习,提高护士正确查对意识;
2、强调认真查对的重要性;
督促检查。
12/4
再次询问11、15、13、17、18床病人查对已符合要求
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2012年4月护理质量检查
日期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存在问题
分析
改进建议及措施
追踪评
价日期
整改后成效评价
10/4
1.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执行情况(床号、姓名)
1、询问:10--19床患者/家属,护士是否正确核对
2、询问2名护士是否知晓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及核对程序
1、11、15床只询问患者姓名;
2.手术患者手腕带使用情况
查看10位手术后患者手腕带
10位患者都有手腕带符合要求。
25/4
1.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和核对执行情况(床号、姓名)
1、询问:1--10床患者/家属,护士是否正确核对
2、询问2名护士是否知晓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及核对程序
1、9床只询问病人姓名;

医院患者手腕带管理制度

医院患者手腕带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防止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

三、手腕带的使用1. 每位患者入院后,均需佩戴手腕带,手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依据。

2. 手腕带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入院日期等。

3. 手腕带应固定在患者易于观察且不易脱落的位置,如手腕内侧。

4. 手腕带遗失、破损或字迹模糊不清时,应及时更换。

四、手腕带的制作与维护1. 手腕带由医院统一制作,采用耐磨损、易识别的材料,颜色鲜明。

2. 手腕带上的文字应清晰可见,便于医务人员快速识别。

3. 手腕带应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五、身份识别方法及注意事项1. 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身份识别方法包括:a. 医务人员直接核对手腕带信息;b. 医务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c. 医务人员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与其进行双向核对;d. 医务人员对床头卡信息进行核对。

3. 对于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或医护人员使用PDA机器扫描手腕带上的二维码。

4. 在手术、输血、给药等关键操作过程中,应至少核对两种以上的患者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等。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设立患者身份识别专项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身份识别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身份识别的重视程度。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医务部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改。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与腕带使用管理相关制度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 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5、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的三种方法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的三种方法

护理患者身份识别的三种方法护理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保健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保证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准确无误地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避免发生错误的医疗操作或信息混淆。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隐私,目前有三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护理患者身份识别:手腕带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

首先,手腕带识别是最常见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之一。

在医院、诊所或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中,患者常常佩戴特殊的手腕带,上面有包含个人信息的标识码。

当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身份时,只需扫描或读取手腕带上的标识码,然后通过医疗信息系统查询到相应的患者信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患者身份。

其次,生物识别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患者身份识别中。

通过患者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虹膜和面部特征等,可以进行身份验证和识别。

这种技术在患者识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生物特征是唯一且不可伪造的。

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例如,通过指纹或虹膜扫描来确认患者身份。

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患者提供身份证明的繁琐流程,还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电子健康记录系统被视为护理患者身份识别的一种创新方法。

这种系统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诊断结果等数据以电子形式存储,并与患者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当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份信息时,只需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中输入相关信息,即可快速获取到患者的详细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医护人员,还避免了纸质病历的遗失或错误。

综上所述,护理患者身份识别的三种方法包括手腕带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

这些方法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隐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扩大,相信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科护理质量检查
本月:1、患者身份确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共查5护士,有2人回答不全,合格率80 %;将在下月继续加强护士对患者身份确认制度、方法及核对程序。

2手腕带检查:共20名病人有4人未正确佩戴手腕带,合格率80% 。

下月继续督促检查。

检查者:杨慧张敏
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2012年4月护理质量检查
本月:1、患者身份确认查对制度落实情况:共查20个病人,有8个病人核对不正确,合格率60%;共查4个护士,1人不达标,合格率80%。

下个月将继续加强对患者身份确认查对制度的落实。

2、手腕带使用:共查20个病人,有2人无手腕带,合格率90% 。

将在下月继续督促检查。

检查者:张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