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地理 《大气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倩君)
《大气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图版)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本课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大气。
大气的削弱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其中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整个受热过程,也为以后的大气运动打下学习基础。
二、学情分析认知:学生前一章学习了太阳对地球影响,为本课打下知识基础。
心理:大气受热的过程比较抽象难懂,因此鲜活的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更好地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受热过程当中的存在的三种形式的削弱作用✧过程与方法结合材料,运用大气削弱作用的原理,分析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大气的削弱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和特点,难点运用原理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问题解决法六、教学过程3、散射作用【展示】【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①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可见光波长由长到短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以,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紫色和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小结:大气的削弱作用:三种削弱作用都会削弱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统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问题解决】请同学们用“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重要来源,而地面是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来解决我们课前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8月份青藏高原上气温不高,却很容易被晒黑。
答:8月份青藏高原上气温不高是因为大气直接吸收可见光的能力很弱,致使较强的太阳辐射也使大气得到的热量不多,所以气温不高。
容易被晒黑是因为空气稀薄使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和水滴少,加上晴天多,降水少,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更容易被晒黑。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第一章:大气分层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的概念和组成掌握大气分层的基本知识理解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功能1.2 教学内容大气的概念和组成:介绍大气的定义、成分和体积占比大气分层:介绍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的特点和功能大气层的重要性:阐述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的概念、组成和分层的基本知识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层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概念和组成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气层重要性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二章:对流层2.1 教学目标掌握对流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2.2 教学内容对流层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对流层的定义、厚度、温度分布和气体成分对流层的功能:阐述对流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介绍云、雨、风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对流运动的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对流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对流层定义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对流层功能和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三章:平流层3.1 教学目标掌握平流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平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3.2 教学内容平流层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平流层的定义、厚度、温度分布和气体成分平流层的功能:阐述平流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平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介绍臭氧层、紫外线辐射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和平流运动的特点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平流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平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平流层定义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平流层功能和平流层中的天气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四章:中间层4.1 教学目标掌握中间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中间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4.2 教学内容中间层的定义和特点:介绍中间层的定义、厚度、温度分布和气体成分中间层的功能:阐述中间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中间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介绍流星、极光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和中性大气运动的特点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间层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中间层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间层定义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间层功能和中间层中的天气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五章:热层和外层空间5.1 教学目标掌握热层和外层空间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了解热层和外层空间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5.2 教学内容热层和外层空间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热层和外层空间的定义、温度分布和气体成分热层和外层空间的功能:阐述热层和外层空间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和环境调节功能热层和外层空间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介绍太阳风、宇宙射线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和高空大气运动的特点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层和外层空间的定义、特点和功能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热层和外层空间中的天气现象和大气运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第六章:大气削弱现象6.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削弱现象的定义和原因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了解大气削弱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大气削弱现象的定义和原因:介绍大气削弱现象的概念、原因和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阐述大气中的气体、云层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大气削弱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讨论大气削弱现象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削弱现象的定义、原因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削弱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削弱现象定义和原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七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7.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机制掌握不同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性了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机制:介绍大气中气体、云层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过程和机制不同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性:阐述氧气、臭氧、水蒸气等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性和作用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讨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机制和不同气体的吸收特性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机制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特性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八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8.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机制掌握不同粒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特性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机制:介绍大气中气体、云层等对太阳辐射的散射过程和机制不同粒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特性:阐述氧原子、氮原子、水滴等粒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特性和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机制和不同粒子的散射特性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机制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粒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特性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九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9.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机制掌握不同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特性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9.2 教学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机制:介绍大气中气体、云层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过程和机制不同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特性:阐述水滴、冰晶等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特性和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机制和不同物质的反射特性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机制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物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特性和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和思考能力第十章:大气削弱现象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大气削弱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大气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大气分层简介补充说明: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的特点和功能是理解大气分层的基础,需要通过实例和图像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层的特点。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第一章:大气分层简介1.1 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定义: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空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和太阳辐射的伤害,维持地球气候和生态平衡。
1.2 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距离地球表面最近的大气层,高度约为10-15公里,大气运动强烈,云雨现象发生。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上方,高度约为50公里,大气运动平稳,臭氧层位于此层,能吸收紫外线。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上方,高度约为80-500公里,温度随高度降低。
第二章:大气削弱作用2.1 太阳辐射的传播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作用。
散射:短波辐射(如紫外线)在大气中受到气体分子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蓝色。
吸收:长波辐射(如可见光)被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吸收,形成温室效应。
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中的气溶胶(如尘埃、硫酸盐等)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减少到达地面的辐射量。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云层越厚,削弱作用越强。
2.3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削弱作用地面辐射主要由地表温度决定,夜间地表温度较低,向大气发出长波辐射。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逆辐射。
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减少地面辐射损失。
第三章:大气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1 大气层中的水循环太阳辐射加热地表,地表水分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进入大气层,通过凝结形成云,最终以降水形式返回地面。
降水过程中,大气层中的水汽不断循环,影响地表气候。
3.2 大气层中的能量平衡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部分被反射、散射、吸收和透过。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向大气发出长波辐射。
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能吸收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
大气层中的能量平衡调节着地球气候。
3.3 大气层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大气层中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影响地球气候。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气候。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教学难点:1. 大气分层的确切作用和过程。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大气层结构图。
2.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示意图。
3. 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大气层结构图,让学生对大气分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气分层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二、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大气分层的基本概念,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等。
2. 分析各层大气的特点,如厚度、温度、气压等。
3. 举例说明大气分层在日常生活和气象变化中的作用。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5分钟)1. 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反射等。
2. 分析各削弱作用在大气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3. 举例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对地球有什么重要性?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简要描述一下大气分层和削弱作用吗?2. 引导学生观察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示意图,让学生对大气削弱作用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计算和应用(15分钟)1. 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计算方法,如吸收率、散射率和反射率等。
2. 分析大气削弱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卫星遥感、气候变化研究等。
3.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加深对大气削弱作用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三节 大气垂直分层与削弱作用
第三节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削弱作用编写:实习组审核:高一文综备课组编写时间:2012.11.8 使用时间: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重点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表现【学习过程】一、大气的垂直分层【知识链接】12、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就会产生近地面热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空中空气受冷下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对流运动。
如果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则会产生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即平流运动。
【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P43图23分析总结对流层的特点(高度、温度变化、空气运动形式等方面),思考为什么说人类与对流层的关系最为密切。
2、仔细观察P43图23分析总结平流层的特点(温度变化、空气运动形式等方面),思考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3、仔细观察P43图23分析总结高层大气的特点(存在的特殊现象,温度变化等),思考电离层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4、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B级)5、为什么阳光没有照进教室,教室是明亮的?为什么太阳出来以前,天空就已经亮了?为什么?6、夏季多云的白天与晴朗的白天气温有何不同(哪个高),为什么?【课堂检测】1.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低层到高层的大气成分依次是水汽、干洁空气、尘埃B.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使空气对流运动显著C.平流层既对生物有保护作用,又有利于飞机飞行D.高层大气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密度减小,与人类活动没有关系2.一架飞机从俄罗斯北冰洋中的冬季不冻港摩尔曼斯克飞往新加坡,飞行高度为13km,其飞行过程中A、一直在对流层飞B、一直在平流层C、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D、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4. 有关对流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纬度地区对流层大气的厚度最大B.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来源是太阳辐射C.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D.对流层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5.臭氧层位于:()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反思质疑】1.知识小结2.我的疑问3.我的意见【凡语集锦】。
必修上册 2.2《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削弱作用
2.大气的保温效应
3.全球热量平衡
课件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课文来讲,文字叙述性强,图多,而图示多为静态,文字内容则主要表现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以flash动画形式出现,能够准确地反映大气的热量传递及变化过程,因此选用了动感较强的flash5.0进行应用。
导言以教师谈话的方式导入,然后出示课件进入引言部分,通过对太阳辐射量的变化引入新授课的内容:第一部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三种削弱作用分别以动画形式(课件3、4、5)进行讲解,之后老师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大气现象(即实例),对几种作用进行分析,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的第二部分大气的保温效应先阅读课文,然后以系统联系图(见课件7)进行讲解,最后仍用实例加深理解(实例均以老师口授,未设计到课件中)。
讲授第二部分全球热量平衡的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课件8),需要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及数据来计算完成,然后填入表格完成;再设计几个问题(见课件)加深对全球热量平衡相关知识的理解,小结部分(课件9—10)分别以两种不同图示对大气的热力状况进行总结。
使全节知识融于一体。
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用学过的知识来回答解释大气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第1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及实践应用。
(地理实践力)2.结合不同地区的地面特征.大气状况,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的差异。
(区域认知) 3.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性质,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综合思维) 4.应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表现形式:反射和① 吸收,此外还有② 散射。
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特点反射③ 云层、较大颗粒的尘埃无选择性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④ 有选择性吸收臭氧、水汽、⑤ 二氧化碳等有选择性2.大气成分与吸收的太阳辐射(1)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⑥紫外线。
(2)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⑦红外线。
(3)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⑧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3.太阳辐射的地区差异(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由低纬度向两极⑨递减。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其吸收的多少与地面性质(地面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⑩ 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点拨现象原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晴天时,可见光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阴沉天空呈灰白色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日出前后天空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 )2.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大气的反射作用。
( × )解析:黎明和黄昏时分天空是明亮的,主要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 √ )4.一般来说太阳辐射越强,全球降水越多。
( × )解析: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与天空中云量呈负相关。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PPT学习教案
思考:月球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地球大?
月 球 表 面 和 地球表 面受热 过程比 较图
第1页/共9页
知识链接:
1、辐射:自然界的任何物 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 都向外放射能量。
2、实验证明,物体的温度 越高,辐射的波 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 长越长。 第2页/共9页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
第7页/共9页
谢谢!
第8页/共9页
3、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概念: 太阳辐射要经过厚厚的大气
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 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由 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反射和散射作用,使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这就是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各 种 辐 射 的 波长范 围
第3页/共9页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各种波长同样被 无选择性,反射
反射
光呈白色
蓝色光最易被散 向四面八方散射,
射
有选择性
3.2.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第1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日期:【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从整体的角度,动态、系统的分析和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形成综合思维。
2.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课前导学】知识点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1.过程:大气中的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
2.云的反射特征: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
3.作用:减少到达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因而反射光呈色。
知识点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1.过程: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作用:散射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光、紫光的波长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因而晴朗的天空呈现色。
知识点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
知识点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1.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
2.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自主验证】1.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2.大气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3.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散射作用越强。
()4.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红外光易被散射。
()5.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课中探究】主题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例1 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例2 下列地理现象及其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对应正确的是()A、日出前和日出后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B、日出前后太阳呈现橘红色----大气的散射作用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大气的散射作用D、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的吸收作用主题二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例3 读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回答下题。
大气分层和削弱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一、课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三、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四、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
五、课时安排: 8课时。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推荐下载】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教学设计课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教学重点大气的保温效应中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纬度,大气对太阳光的削弱作用不同教学方法、学法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状况教学程序讲授过程导入新课:以一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导入:为什幺白天多云天气比晴天温度要低?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新课。
以问题引入(出示课件)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需要经历哪些过程,经历几个层。
回答:图中最下层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仅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7%,为什幺?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出示课件讲解)平流层中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了解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变化为以下的学习打基础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学法讲授过程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特点:有选择性2.散射作用(出示课件)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平流层中的可见光有散射作用方向:四面八方特点:有选择性3.反射作用(出示课件讲解)参与大气成分: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特点:无选择性实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4.削弱作用的差异性:不同纬度不同削弱作用与纬度的关系:(课件)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被削弱的辐射多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削弱的辐射少这就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二)课堂作业(见PPT)(三)板书设计平流层中臭氧吸收紫外线吸收作用对流层中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特点:有选择性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平流层中的可见光大气对散射作用太阳辐特点:有选择性射的削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弱作用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的特点:
1、吸收作用
可 见 光 区 臭氧大 量吸收 紫外线
①大气对光线吸收具 有选择性; ②大气吸收可见光的 能力很弱
二氧化碳、水 汽吸收红外线
地球表面
2、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者:云层、较大尘埃 特点:没有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为什么夏季的白天,晴朗天气比多 云天气,阳光更加强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的削弱作用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美丽的日光城拉萨
去西藏前
去西藏后
50% 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区
类型
波长类型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能量最强部 分的波长越短,反则越长。
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 增加而递减。雨后晴空是蔚蓝色的源自量射向宇宙空间O3:紫外线
削 弱 作
吸收 CO2、H2O:红外线 (选择性少量吸收) 大 反射:云层、较大尘埃 气
大气增温 近地面大气
用 散射:空气分子等
逆 大量吸收 辐保
射温
作
用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地球表面
“大地暖大气”
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 气最直接的热源。
多云天气,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削弱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改变方向):
参与者:
1、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2、水滴、大尘埃
特点:
①若是遇见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有选择性,波长越短, 越容易被散射。
②水滴、大尘埃等没有选择性,辐射全部被散射,散射 光为白光。
0.4 微米 0.76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