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地理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我国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3.指出我国山脉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4.指出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的分布,并说明这些地形的显著特征。

5.掌握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山区,及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6.了解山区易发生哪些山地灾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指出各山脉的走向,能够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3.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一、(一)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3.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三级阶梯的概况海拔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界线、祁连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巫山、第三阶梯米以下5.五种地形:高原、、盆地、、。

6.山区面积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二)主要山脉北:1.东西走向的山脉南:中:西: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东:西北东南走向山脉:3.其他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山脉:4.弧形山脉,其主峰是,位于中国与的边境。

(三)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⑴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⑵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多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⑶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⑷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⑴面积最大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⑵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是;地势最低的盆地是。

3.三大平原:、、。

4.主要丘陵:、、。

二、基础过关1.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葛尔盆地D、四川盆地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5.下面关于我国平原的叙述中,唯一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中B、全在热带和亚热带C、都位于湿润区D、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6.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A.台湾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7.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形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天山D.秦岭8.下列几组山脉中,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台湾山脉D.横断山脉9、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

5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须要,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踊跃倡议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造就学生踊跃地情感看法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奠定根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造就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学问的实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造就学生的操作实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区分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面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并进展酷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立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拟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拟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学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颂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美丽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宏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大?面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学问,深化地相识我们宏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一、从世界看中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

2. 提高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 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基本概念。

2. 提问学生对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

二、复习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等。

三、复习南方地区(15分钟)1. 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南方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江南水乡的水资源利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等。

四、复习西北地区(10分钟)1. 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沙漠化的防治、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等。

五、复习青藏地区(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分析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

3. 提问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如高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藏传佛教的文化等。

六、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进行巩固和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地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划分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地理分区2.自然地理特征3.经济地理特征4.地理信息系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地理分区、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八年级上册地理,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地理分区的特点。

2.中国地理分区(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回顾一下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标准。

(3)请同学们分别介绍这四个地区的特点。

3.自然地理特征(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4.经济地理特征(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主要内容。

(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5.地理信息系统(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3)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6.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八年级上册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地理分区、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地理特征和地理信息系统。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整理本次复习的内容,形成一篇复习笔记。

五、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讲解地理信息系统部分,部分同学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复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对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重难点补充:1.中国地理分区师:同学们,关于地理分区,你们能想到哪些具体的划分依据呢?生1:我记得有用气候来分的,比如南方和北方。

生2:对,还有地形,像青藏高原就是按照地形来划分的。

师:非常好!那我们能不能结合地图,来说说这些分区的大致位置和特点呢?生3:北方地区很冷,冬天会下雪。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识读。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类型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哪些?(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国的气候多样?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讨论交流,总结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重点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影响。

4. 地图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类气候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图分析法,讲解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5.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气候的特点。

7. 布置作业:(1)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分析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服装、饮食等方面的变化。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

中国地理复习教案(一)八年级赵丽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课型:复习课教时:2课时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主要知识点: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主要知识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1.我国人口分布图2.我国民族分布图第三章:中国的地形●主要知识点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主要知识点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描述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能够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气候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重点介绍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

3. 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材: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辅助材料:气候类型分布图、季风气候示意图、相关实例资料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课件七、教学进度安排课时:2课时(90分钟)第一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第二课时: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八、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二地理教案(9篇)

初二地理教案(9篇)

初二地理教案(9篇)初二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习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

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

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

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加强。

另外,还可以在讲完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人为造成水旱灾害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有些灾害不仅需要预防,同时可以避免,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达到人地协调的境界。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农业的分布和发展1.(2010·山东潍坊)读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省区是()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2).下列经济作物中甲省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是()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解析】(1)选A 、(2)选C,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省棉花产量最大应为新疆,乙省盛产水稻,丙省水稻小麦的产量都很大,应为南方省去,丁省盛产小麦,应为北方省区综合分析比较好应为A 选项。

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新疆。

2.(2009·山东淄博)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解析】选B。

内蒙古草原地区降水较少,不能满足粮食作物需要,适宜发展畜牧业,如果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3.(2009·福建福州)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

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结合下图,回答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解析】选C。

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省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花生是北方主要的油料作物,甜菜是北方主要的糖料作物。

4.(2009·江苏淮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 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 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答案】选C。

5.(2009·山东聊城)我国著名商品农业基地与其优势农产品的对应,正确的是A.江汉平原——水稻、棉花、油菜 B.太湖平原——水稻、棉花、甜菜C.成都平原——棉花、甜菜、油菜D.松嫩平原——甘蔗、亚麻、水稻【解析】选A。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是针对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中关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内容进行复习。

主要包括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交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差异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2)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3)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区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关注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课程开头,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地图或PPT等多种形式展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这两个地区的认知。

2. 知识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进行讲解,包括地形、气候、植被、人口、经济特点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交通发展分析随后,教师可以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交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比较两个地区的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发展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

4. 区域发展差异讨论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医疗资源分配、城乡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和影响,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六、教学总结在本次复习中,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复习,让学生对这两个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了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次复习,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10篇

初二地理教案优秀10篇初二地理教学设计篇一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读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学生回答课后的活动练习题。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

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西北地区位于非季风区,降水稀少。

学生读图:5.14,然后回答:1、塔里木盆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周围的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西北地区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区降水变化规律是:本区降水从东部向西逐渐减少。

胡杨林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

(2)由东向西,植被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小结通过学习这一节,我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发达。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基本概况2. 亚洲的地形特征3. 亚洲的气候特征4. 亚洲的河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亚洲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地形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如高原、山地、平原等。

(2)分析亚洲地形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3. 气候特征:(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2)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如大陆性、多样性、季风性等。

4. 河流特征:(1)让学生观察亚洲河流分布图,指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2)分析亚洲河流的来源、流向、流域特点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亚洲地理特征的填空题。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亚洲的基本概况。

2. 学生能描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

3. 学生能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相互关系。

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 亚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

2. 相关亚洲地理特征的PPT课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亚洲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注重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亚洲地理特征。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南京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2. 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3. 南京地形及地貌4. 南京水系及水资源5. 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理位置,如长江下游、江苏省中部等。

2. 学生阐述南京的地理特点,如平原、丘陵、湖泊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理位置及特点的重要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复习南京气候及农业生产(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气候的特点,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等。

3. 教师提问南京农业生产的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复习南京地形及地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地形地貌,如长江、南京紫金山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地形地貌的特点,如长江流域、紫金山山脉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地形地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南京水系及水资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南京的水系特点,如长江、淮河等。

2. 学生介绍南京水资源的情况,如水库、湖泊等。

3. 教师提问南京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复习南京城市发展及特点(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南京的城市发展历程,如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都市等。

2. 学生阐述南京城市的特点,如人文底蕴、经济发展等。

3. 教师总结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南京地理知识的理解。

2. 学生提出关于南京地理的问题,教师解答,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课《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我国气候特点的情感。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候特点,你们知道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气候类型、季风特点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成绩等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气候多样性和季风显著性的认识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课堂活动:模拟季风现象(10分钟)1. 教师准备模拟季风现象的材料,如风扇、气球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模拟材料进行实验。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季风现象的特点。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提高地理技能,包括阅读地图、图表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学生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综合处理等。

2.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如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或“为什么我国南方气候湿润,北方气候干燥?”2. 自主复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和难点,准备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地球形状的原因,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的原因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如分析某个地区的地理特点、地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讨论题目,如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等。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地理技能水平:通过地图阅读、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学生所学的地理教材,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源。

2. 地图和图表:使用地图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信息。

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公开课教学案教学设计(带拓展训练中考真题带答案)

让我们走进地理复习公开课教学案教学设计(带拓展训练中考真题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复习教学案一、教学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二、学习目标: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根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3.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复习重难点:四、复习方法指导:1.回顾课本构建网络,夯实基础。

2.强化训练,查缺补漏,深化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五、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学习任务一【基础知识巩固】任务一、等高线和等深线【基础知识梳理】(1)等高线:把地图上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一般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或千米。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一幅图上的等高距是一致的。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基础知识梳理】(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地势;数值小即海拔,地势。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处,地表坡度;等高线稀疏处,地表坡度。

(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的不同部位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外;盆地: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外;山谷:等高线向海拔处凸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处凸出;陡崖:多条等高线处;鞍部:位于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拓展延伸】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Ⅰ地形类型的判断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Ⅱ地形部位的判断(_山顶_)(_山谷)(图中虚线)(_山脊)(图中虚线)(_盆地_) 图中A (_鞍部__)2.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 估算山顶高度:先观察等高距,根据等高距计算出现的最后一条等高线的高度X 判断未出现的等高线的数值Y ,其山顶高度介于X ——Y 之间。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参考(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参考(优秀7篇)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参考(优秀7篇)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一(板书)一、寒潮1、寒潮及其运行路径2、寒潮的危害及其防治(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2)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3)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

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板书)二、台风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

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

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八年级地理教案篇二1. 教材地位和作用《世界的气候类型》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2章《多样的世界气候》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

初中地理复习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地理教学目标:1. 巩固和掌握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

2. 提高学生分析地图、图表和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2. 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3. 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地形类型,提问学生记忆地形特点。

2. 复习气候类型,提问学生记忆气候特点。

3. 复习资源类型,提问学生记忆资源特点。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的特点和分布。

2. 讲解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的特点和分布。

3. 讲解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特点和分布。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练习题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复习(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地形、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2. 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试卷,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单的地形、气候、资源的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地理复习课,通过复习地形、气候、资源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地理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八年级地理复习课《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获奖教案

八年级地理复习课《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获奖教案

复习学案七中国的疆域和人口教案【课题】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重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重点)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难点)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重点)6.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重点)【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背诵记忆法【教具准备】课件、地理助学、复习提纲、白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分布特征。

(重点)自学展示投影展示《助学》P100页“自主建构”答案。

地理位置:1.东、北 2.亚欧大陆、太平洋3.北温带、热带、寒带疆域辽阔:1.960万、俄罗斯、加拿大3.2.2万、14、1.8万、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4.渤海、琼州海峡、台湾岛、舟山群岛行政区划:1.省、县、乡 2.23、5、4、香港、澳门人口最多:1.13.4 3.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4.人口基数大、老龄分布不均:1.13.9、不均 2.黑河-腾冲一线 3.由乡村向城市特别是东部大中城市集中民族构成:1.56、汉2.55、壮民族分布:1.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中部、东部、东北、西北、西南3.回族学生订正答案,找出自己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解读读学习目标。
二、走进文本、呈现问题、合作探究:
(一)1、一名同学指读中国政区图各省全称,其余同学跟读简称和行政中心。
2、学生练习填图,完成同步训练(1)。
3、一名同学指读中国地形图山脉名称及地形区名称,其余同学补充并矫正。
4、教师用版图帮助记忆。
5、学生练习填图,完成同步训练(2)。
6、同学自读图2.13、2.14、2.17、2.18、2.22、2.24、2.28
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预案
第周 第课时 总课时第节
主题
八上重点图读图、用图
主备人
授课人
课 型
复习课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多种方法识记中国政区、地形、气候、水系、铁路、工业区分布图;
2、应用这些地图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略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五、板书设计(略)
组织教学
学生读图文,师适时指导
小组内检查
合作说出
师小结
7、学生练习填图,完成同步训练(3)
8、老师画黄河长江水系图,学生补充。
9、学生练习填图,完成同步训练(4)
10、学生看图4.5,教师板图。
11、学生练习填图,完成同步训练(5)
12、学生看图4.21,补充图(二)典例分析
三、小结。
四、达标训练。完成(三)体验中考真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应用地图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重点
识记中国政区、地形、气候、水系、铁路、工业区分布图
难点
地图的应用。
关键
通过读图、析图、对比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法
合作探究、观察、讲析
学法
观察、识记、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地图是地理语言的浓缩,是获得直观地理知识的源泉。当代地理学家卡列斯克说过“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今天我们共同复习八上中国地理中的重点图,希望同本节课同学们能记住并熟练应用这些地图解决中考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