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卷知识点试题1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B.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C. 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完善和发展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废除答案:D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探索新航路答案:B3.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中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不包括:A. 广州B. 厦门C. 上海D. 天津答案:D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历史意义不包括: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5.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案:D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1年B. 1927年C. 1935年D. 1945年答案:A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C.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D. 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依靠中国自身的努力答案:A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A. 1950年B. 1953年C. 1956年D. 1959年答案:A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B.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在1966年C.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遭受了严重破坏D.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唐朝B.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C. 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唐朝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打破了世袭制,使得社会阶层不再固化。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B.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贸易往来C.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D. 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答案:C解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贸易往来以及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并非寻找建文帝。
4.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对内平定三藩之乱,对外抵御外敌入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直接引起的B.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引起的C.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引起的D. 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和父亲共同引起的答案:B解析:三藩之乱是由康熙皇帝的祖父顺治皇帝时期遗留的问题引起的。
5.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C.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社会实现了现代化D.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但并未使得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下列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1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 既掌管天文术数, 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 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莫系世,辩昭穆。
”《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家族、厚风俗。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3.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5.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举措()“推恩令”“七国之乱”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 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由此可见, 元代的行省是()A.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 为了监察地方C. 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D. 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8、晚清大臣包世臣认为“乾隆、嘉庆之末,英夷两次蓦至天津入贡,骄倨殊甚……目验内地形势”,并据此提醒清廷,英国两次意图觐见清帝未果,游历内地,其有对华作战的可能。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唐朝实行科举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D. 清朝实行世袭制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A. 有教无类B. 因材施教C. 学而优则仕D. 知行合一答案:D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4.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答案:C5. 以下哪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A. 淞沪会战B. 甲午战争C. 平型关大捷D. 鸦片战争答案:C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答案:D7. 下列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战略转移B. 长征历时两年C.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D. 长征的终点是陕西延安答案:B8.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B. “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重工业C. “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成功研制了原子弹D.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实现答案:B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B.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C.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D.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答案:C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现代化D.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终结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1. 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哪项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A. 实行分封制B. 推行郡县制C. 推行科举制D. 实行世卿世禄制答案:B解析: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A. 促进了社会等级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 阻碍了文化发展D. 限制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打破了世袭制,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填空题3.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
答案:郑和解析: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他率领的船队七次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也展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
4.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___。
答案:清朝解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6.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屈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最后,中国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是什么?A. 洪武B. 永乐C. 万历D. 崇祯答案:A4.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武帝和汉景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高祖和汉景帝D. 汉文帝和汉武帝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答案:魏、蜀、吴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答案:郡县制3.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是由哪位皇帝统治的?答案:唐玄宗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其中“康”指的是________皇帝。
答案:康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2. 唐朝的“开元盛世”有哪些特点?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3.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什么?答案:“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资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高考历史题每题知识点
高考历史题每题知识点高考历史题是许多考生备战高考时最关注的一个科目之一。
历史是一门需要背诵大量知识点的科目,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考生觉得历史备考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题,下面将分析常见的高考历史题,列举出每个题目常考的知识点。
一、选择题1. “北洋政府在粉碎护法运动中的成效比不上清政府解决太平天国的成效”,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________。
知识点:北洋政府与清政权的关系。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于北洋政府与清政权关系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北洋政府是清政权推翻后建立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以下哪个城市成为中国第一座开埠的通商口岸?知识点:中国对外通商的发展。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中国对外通商的发展历程的了解程度。
考生需要知道自1839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开放通商口岸,并与外国进行贸易。
3. “民族复兴是我国近代以来最重要的使命”,这个观点是对中国近代历史的一种________。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觉醒。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体把握程度。
考生需要明确中国近代民族觉醒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二、判断题1. 对于清朝时期洋务运动的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知识点:近代中国对外通商与洋务运动。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程度。
考生需要明确洋务运动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对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是同盟国之一。
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日战争。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了解程度。
考生需要明确中国作为同盟国之一对国际形势与战争进程的影响。
三、解答题1. 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这是一道考察考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和意义的详细了解程度。
考生需要具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明确中国革命形势、国内外因素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以加强地方管理,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修建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促进了社会流动,使得平民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同时增强了中央集权,因为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此外,科举制度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为考试内容涉及文学、历史等,促使人们重视文化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文帝时,天下大治,民人安居乐业。
”材料二:《资治通鉴·唐太宗纪》记载:“贞观之治,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安居乐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安居乐业”是一个反映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词汇。
在汉文帝时期,这一词汇反映了汉朝初期经过战乱后,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政治清明,经济逐渐繁荣。
这种局面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安居乐业”则更多地体现了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官吏,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商业贸易,同时注重文化教育,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这两个时期的“安居乐业”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三、论述题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一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D. 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选拔的是:A. 军事将领B. 农民C. 文官D. 商人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传教C. 寻找宝物D. 宣扬国威答案:D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C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国内经济危机C. 国内政治腐败D. 国内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中“百家”指的是除了儒家以外的____。
答案:其他学派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
答案:李渊3.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
答案:锦衣卫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平定了三藩之乱,其中“三藩”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____。
答案:民生主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清朝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政策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政策是指将人头税(丁税)并入土地税中,即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税款。
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解析)
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01.(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及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及其影响”是浙江高考常考查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本题是以选择支还带有有一定的文言文,这样使题目显得古香古色,很有可读性,从命题角度来看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宗法制及其影响)非常精准,并且四个选择支中均采取了文言文形式,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
02.(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 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0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决策产生的方式。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
高三历史试题及答案全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秦朝实行郡县制C. 汉朝实行科举制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答案:C2.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寻求贸易机会C. 寻找长生不老药D. 进行文化交流答案:A3.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统一台湾B. 开疆拓土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D.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答案:D5.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B.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C.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C6.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B. 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C.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D7.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计划经济B.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市场经济C.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混合经济D.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自由经济答案:A8.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B.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C. 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D. 改革开放使中国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 “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而提出的政策B. “一国两制”的实践在香港、澳门取得了成功C.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一国两制”允许香港、澳门完全自治答案:D10. 下列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B. 加入WTO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C. 加入WTO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D. 加入WTO使中国完全放弃了关税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B.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C.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因此,选项D中的“清朝被废除”是不正确的。
2.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新文化运动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倡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实现民主共和,而是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4.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立了中华民国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思想的觉醒,而非成立了中华民国。
高考历史试题讲解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讲解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的创立为平民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B. 科举制度的创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C. 科举制度的创立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科举制度的创立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的有:A.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彻底改变D. 辛亥革命使中国实现了完全的民主和自由答案:A、B2. 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B. 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C.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A、B、C三、简答题1. 简述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限制与外国的海上交流。
其影响包括: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往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安全;但同时也导致了中国与世界潮流的脱节。
2.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四、材料分析题材料:《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部分领土和主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同时,它开启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了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促使中国社会开始寻求变革,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改革运动埋下了伏笔。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土地私有制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B.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常态C. 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D. 土地国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唯一形式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较为复杂,既有土地私有制,也有土地国有制,两者并存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二、填空题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解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其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2.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___。
答案:郑和解析: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是郑和,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流。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
其背景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情绪。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二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三是选拔官员的标准相对公平,有利于选拔人才。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普通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废除了井田制B. 奖励农业生产C. 实行郡县制D. 推行科举制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哪一项不是科举制度的内容?A. 进士科B. 明经科C. 武举科D. 九品中正制答案: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宣扬国威B. 寻找宝藏C. 贸易往来D. 寻找建文帝答案:A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哪一项不是他的贡献?A. 统一台湾B. 编纂《康熙字典》C. 废除科举制D. 抗击沙俄答案:C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标志着:A. 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中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C.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D. 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答案:A6.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由孙中山领导答案:D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A. 1920年B. 1921年C. 1927年D. 1949年答案:B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C.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全面战争D.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答案:C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答案:D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B. 始于1978年C.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E. 丝绸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清朝前期的盛世?A. 康熙盛世B. 乾隆盛世C. 雍正盛世D. 嘉庆盛世E. 道光盛世答案:A、B、C3. 下列哪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D.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E. 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A. 洗雪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C.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D. 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E.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A.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 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 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E.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答案:A、B、C、E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
2023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全国卷1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朝代使用了科举制?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正确答案:B2.《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著名史书?A.元朝B.明朝C.隋朝D.唐朝正确答案:D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确答案:D4.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原王朝?A.清朝B.元朝C.唐朝D.宋朝正确答案:C5.下列哪个重要运动用以反对帝国主义?A.二十一条要求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答:新文化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一场文化革命。
当时,中国社会遭受到严重的封建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低迷状态。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主要是对旧文化的既有控诉,更是受到社会现实的压迫所迫。
2.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人民战争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是中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时代性。
三、解析题以下是《大公报》上刊载的关于一位人物的介绍:“此陈非彼陈,却是陈独秀的妻兄。
他是“战斗教师”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经担任过《新青年》的编委会委员,并长期致力于教育战线。
”请问这位人物是谁?答:这位人物是陈其通。
他与陈独秀是姻亲关系,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主张革命和民主改革,曾经积极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并为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串讲根据考试说明及近年来高考文科综合的有关情况,历史学科的复习要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下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对有关知识点进行串讲,并对部分热点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期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一、历史知识点串讲:(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国家机器的建立。
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上,确定了周王、诸侯之间的关系。
对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B、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是复习的重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第一、阶段划分:1、春秋战国——初步形成;2、秦汉——确立和发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强化:5、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腐败。
第二、主要措施:加强中央(皇帝)权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秦、汉、北宋、元、明、清)、加强军事权(唐、北宋、明朝)、加强财政权(北宋、明、加强司法权(北宋、)、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御史的设立、明朝特务机构的设立)、加强思想控制等。
第三、封建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来源是法家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其正统思想。
第四、封建中央集权制中斗争的焦点是皇权与相权之争,基本趋势是分相权,集皇权,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其发展达到了顶峰。
C、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晋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变法时的保甲法和将兵法。
金的猛安谋克制以及后金和清时实行的八旗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A、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2、赋税制度:主要赋税制度:(1)、西周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2)、汉时的编户齐民要交纳赋税、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税和更赋。
(3)、与均田制相适应的租调制、租庸调制。
(4)、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5)方田均税法。
(6)一条鞭法,是我国赋役征银的开始。
(7)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
征税依据:人口:租调制、租庸调制土地和财产: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税收种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赋税制度变化是为了适应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放松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后期以后的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同外国交往的加强;前代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人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兴修,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农作物品种引进和推广等。
)手工业(手工业部门的发展),商业:主要包括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中的经济往来。
C、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时江南的开发,隋唐时南方的发展,明清时南方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国家政权,明清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
(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历代政府对周边地区和民族的管辖以及关系的处理,主要有汉、唐两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别要注意汉唐元清四个时期。
2、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如西域(汉、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区(汉、唐、宋、明、清)、东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汉、唐、明、清)、台湾(元、明清)。
3、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进行比较)(四)、中国的对外关系1、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主要有两汉时期,开始建立同周边的交往,开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连结起来。
唐朝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文化圈,同时加强同西亚、欧洲联系,中国文化对外影响加强。
明清时,对外交往方面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继续加强同海外联系(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二是开始遭到外来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现了西学东渐。
2、中国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通过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半殖民地性质(商品输出为主)。
19世纪70年代以后,到20世纪初,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输出为主)。
辛丑条约签订到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在华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国革命,日本在华势力上升。
华盛顿会议后到九一八事变,通过代理人侵略中国。
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对华侵略。
1945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干涉中国。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
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新时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
主要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并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中以后三次革命运动为主。
3、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党合作、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自治等。
(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问题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政治上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和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
(见第五)经济近代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变革生产关系,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产关系(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土地国有、中共土地政策)。
二是生产方面的现代化,(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萧条——被破坏〈抗战〉——受到毁灭性打击——恢复调整——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情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大跃进到文革时的曲折——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思想文化的现代化:(1)、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新思潮萌发和洋务派的思想——学习外国的技术;洪仁玕——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早期维新派——开始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社会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科学。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1918年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运相结合;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大改造,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七)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
1、发展历程:17世纪——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表现出明显的曲折性,革命后确立了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在英法美等国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统治。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二战后,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世界民主与专制的斗争:(1)、17世纪到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要求民主的斗争。
(2)、无产阶级反资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3)、反法西斯争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争。
(4)、中国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争取独立、民主的斗争。
(5)、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的民主运动。
(八)、世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1、经济现代的进程:14、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这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后移到大西洋沿岸。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电子技术、航空技术、生物工程等,70年代后,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2、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
3、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运行体制的调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中期到70年代的改革,但没有改变(南斯拉夫改变了这种体制,但出现了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民族主义倾向)——70年代以后,苏东剧变,中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社会主义和民族经济的发展:苏联在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中国建国后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
亚洲各国经济建设成就及经验。
(九)、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封建改革:中国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2、资本主义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改革有罗斯福新政,以及二战后各国的社会改革。
3、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苏联、东欧等国的改革,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
(十)、思想文化的发展1、世界近代科技的发展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发展,16——18世纪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与西欧近代科技兴起进行比较。
3、世界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
4、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百家争鸣、明清时期的反封建思想、近代各种资产阶级流派及传播。
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新文化运动。
5、在16——18世纪中国出现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运动相比较。
二、练习试题: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特点。
回答下面问题:1、皇权、相权之争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皇帝软弱,丞相势力过强B、君主专制制度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儒家思想2、隋唐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集权制达到完备,主要是因为:(C)A、三省长官品级较低B、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行政效率D、后世沿袭这种制度3、军机处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因为:(C)A、军机大臣有皇帝亲信充任B、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C、军国大臣全凭皇帝裁决D、解决了相权影响皇权的问题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历经演变,请回答下面问题:4、两汉实行察举制的主要目的是:(A)A、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B、为了满足豪强地主的需要C、为了限制诸侯王的势力D、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5、下面关于科举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A、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制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C、提高了官员的素质D、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6、维新变法运动时,提出废八股,主要是因为:(D)A、八股取士不利于文化的发展B、八股取士不能选拔真才实学C、为了改革教育制度D、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的愚民政策,阻碍社会发展赋税制度的改革往往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回答下面各题:7、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C)A、废除了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两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8、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对赋税制度的调整的相同实质是:(D)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手段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回答下列有关外交方面的问题:9、明代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是:(B)A、首次与非洲国家交往B、接受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C、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D、取得反殖民侵略斗争的胜利10、甲午战争进行时,恩格斯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