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_李若瑜

合集下载

8种抗真菌药物对浅表真菌病致病菌株体外敏感性检测

8种抗真菌药物对浅表真菌病致病菌株体外敏感性检测

8种抗真菌药物对浅表真菌病致病菌株体外敏感性检测吴伟伟;王千;龚杰;万喆;王爱平;李若瑜【摘要】目的确定8种抗真菌药物对100株浅表致病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和M38-A2方案,采用8种抗真菌药物对100株常见浅表致病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8种药物对皮肤癣菌表现出良好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其中特比萘芬(GM MIC,0.011 μg/mL,MIC范围,0.004~0.06 μg/mL)具有最强的抗真菌活性.咪康唑(GM MIC,0.147 μg/mL,MIC范围0.015~1μg/mL)具有最强的抗念珠菌活性.酮康唑(GM MIC,0.097 μg/mL,MIC范围0.03~1 μg/mL)则对马拉色菌具有最佳体外抗真菌效果.结论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常见浅表致病真菌对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酮康唑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念珠菌、马拉色菌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和萘替芬对皮肤癣菌具有最佳的抗真菌活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8 antifungal agents against 100 strains of pathogenic fungi isolated from patitens with superficial mycoses.Methods The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investigated following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reference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s.Eight antifungal agent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45 dermatophyte strains,35 Candida strains and 15 Malassezia strains.Results Our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results revealed that terbinafine (GM MIC,0.011 μg/mL;MIC range,0.004-0.06 μg/mL) had the strongest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Dermatophyte,miconazole (GM MIC,0.147 μtg/mL;MIC range,0.015-1μg/mL) against Candida,and ketoconazole (GM MIC,0.097 μg/mL;MIC range,0.03-1 μg/mL) against Malassezia.Conclusions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dicates that common superficial pathogenic fungi exhibit variable susceptibilities to 8 antifungal agents.Ketoconazole has a potent antifungal activity for dermatophyte,Candida and Malassezia.Terbinafine and naftifine were the most active agents for Dermatophyte.【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7(012)005【总页数】5页(P279-282,278)【关键词】抗真菌剂;药敏实验;微量液基稀释法;浅表真菌病【作者】吴伟伟;王千;龚杰;万喆;王爱平;李若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海口57020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5皮肤癣菌、念珠菌及马拉色菌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

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

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

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王若珺;李若瑜;王爱平【摘要】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topical antifung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at present,including the widely used agents,8%ciclopirox nail lacquer and 5% amorolfine nail lacquer,and the agents recently approved by the FDA,10% efinaconazole and 5% tavaborole solution,as well as luliconazole and tazarotene which being still in studies.The use of new formulations of topical antifungal drugs we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review.%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甲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8(013)002【总页数】6页(P114-119)【关键词】甲真菌病;10%艾氟康唑溶液;5% Tavaborole溶液;外用【作者】王若珺;李若瑜;王爱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4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感染引起的甲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8%~14%,占全部甲疾病的50%,趾甲受累较指甲更多见[1-2]。

真菌感染与实验室诊断进展 李若瑜PPT课件

真菌感染与实验室诊断进展 李若瑜PPT课件
组织。通过血液或淋巴管引起的广泛播散 少见,通常只发生在全身衰竭的宿主。
皮下真菌病—往往经过外伤发病
孢子丝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直接镜检
“Sclerotic body”
系统性真菌病
• 常起源于肺,可以播散到全身许多器官。 • 常通过吸入致病菌孢子而获得,其致病
菌腐生于土壤或腐败有机物中,或作为 植物致病菌。 • 病原体可分为两组:真正的致病菌和条 件致病菌。
重要致病菌流行病学监测和控制(SCOPE)计划 1995-1998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病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念珠菌属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锯杆菌属 链球菌属
数量
3908 1928 1354
934
700 662 557 542 177 173
Miyazaki, J Clin Micro 33:3115, ‘95)
– 隐球菌细胞壁为alpha-葡聚糖,故为阴性
• 阳性结果只能代表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不 能确定种类
• 假阳性:
–纱布,某些血液透析的滤过器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葡聚糖检测
AML, MDS Receiving antifungal prophylaxis
c3o1n0.5troNl osrum2baljsects2.5
Clin Infect Dis 2004;39:199-205.
Cut off 60 pg/ml
3
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 EIA 方法(Platelia)
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真菌约有300余种,分为 病原真菌和条件性致病真菌两类。

李若瑜-药敏试验

李若瑜-药敏试验

常见耐药菌及其类型
真菌
C. glabrata C.krusei C.lusitaniae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AmB
获得性 获得性 天然/获得性 —
5-FC
— 天然 — —
唑类
获得性 天然 — —
棘白菌素
— — — 天然
Aspergillus terreus
Scedosporium apiospermum Scedosporium prolificans
天然
天然 天然

— —

— —

— —
Trichosporon beigelii
天然
%
%
%
μg/ml
唑类交叉耐药比例升高
全球念珠菌监测体外药敏数据(1997-2007)
Fluconazole不敏感念珠菌对Voriconazole的药敏数据
90 80 70
R + SDD %
60 50 40 30 20 10 0
C.albican
C.glabrata
C.tropicalis
ARTEMIS DISK药敏监测
—来自全球40个国家134个研究点
• • • •
氟康唑:205,329株酵母菌(1997至2005); 伏立康唑:147,776株酵母菌(2001至2005); 方法:CLSI M44-A纸片扩散法 结果:BIOMIC图象分析系统自动判读。
Pfaller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007, Vol.45, P.1735-45
判断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MIC(μg/ml) 敏感 S 剂量依赖性敏感 SDD 中介 I 耐药 R

新病原真菌及其感染——访李若瑜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新病原真菌及其感染——访李若瑜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病原真菌及其感染——访李若瑜发表时间:2010-09-11 发表者:皮肤科(访问人次:769)李若瑜简介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日本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副主任、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工作经历:从事医学真菌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5年,曾赴日本千叶大学真菌医学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荷兰皇家科学院真菌多样性中心学习、交流、协作。

共参与完成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基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以及NIH国际合作基金等20余项课题资助。

在科研基金支持下,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带领课题组针对危及生命的条件真菌感染不断增多而诊断和治疗存在挑战的现状,收集病原真菌3000余株,建立了国内最具规模的医学真菌菌种库,并应用分子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水平,发现新菌种(2005, 中华医学科技奖);不断探讨非培养诊断的新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建立了抗真菌治疗的体外疗效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耐药菌株(2001, 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IF>3.0者5篇。

包括在同行中影响较高的Infection & Inmunity,Journal of Antimcriobiol Chemotherapy,Journal of Clinincal Microbiology,Medical Mycology和Mycopathologia等。

获得各类成果奖励10项。

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演讲和报告,多次成功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09年5月作为主席成功主办国际医学真菌学会大会北京卫星会,扩大了我们的国际影响,提高了我国医学真菌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王 瑞,王金萍 ( 天津中医药大学键词】抗真菌药物; 临床应用; 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79(2014)02-0153-04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免疫抑制剂、抗 功能下降,腹膜透析、血透、插管技术等治疗方法的开展,导 癌药物和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CD) 感染引起的免疫 致的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感染有明显上
[20] 杨云生. 肠易激综合征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机制[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2,11(4):320-322.
[21] 陈文科, 邹益友, 李富军, 等.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因 素、肠黏膜肥大细胞及5- 羟色胺的变化[J]. 世界华人消 化杂志,2007,15(1):46-50.
[18] 林艺娟,王承党. 沿脑- 肠轴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 制[J]. 医学综述,2008,14(20):3138-3141.
[19] Kennedy PJ,Clarke G,Quigley EM,et al.Gut memories: towards a cognitive neurob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Neurosci Biobehav Rev,2012,36(1):310-340.
[22] 沈骏, 诸琦, 袁耀宇, 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部痛觉功能 区域的变化[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2):167171.
[23] 王小云, 丁努, 高峰, 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外症状评 价[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2):85-88.
[24] 王亚瑞, 陈丹丽.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因素的调查分析 [J]. 河北医学,2010,16(1):70-72.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

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四川畜牧兽医学院1999.13(1) SichuanInstituteofAnimalHusbandryandV eterinaryMedicine体摘要应用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体外敏感性试验进行对比观察,旨在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基种菌试管法.结果五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0.78—1.56Ing,rnl,达克宁霜3.2~6.4mrnl,皮康王4'8mCml,脚癣一次净7.8~15.6ml,脚癣狐臭宁31.2—62.4ml;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分别是:足光粉1.56—3.12mg/ml,达克宁霜1.6—3.2mg/ml,皮康王8—16mg,rnl,脚癣一次净1.56—31.2盯d,脚癣狐臭宁31.2—62.4盯d.结论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最小,脚癣狐臭宁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同.提示足光粉在临床上治疗单独一种真菌感染的皮癣病效佳,脚癣狐臭宁在临床上治疗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皮癣病效果最优.关键词抗真菌药物皮肤真菌MICMFC对比试验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大多数是由毛癣菌属的致病性真菌侵染皮肤,毛发,被毛,羽毛,指(趾)甲和爪.由于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病原性真菌种类繁多,各具形态特点,且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繁殖力强,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也较强.临床上使用的抗真菌感染的药物,目前虽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有效根治的药物却很少,而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大….盲目地使用抗生素,亦未能起到明显的抗菌作用,反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为比较研究五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效,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1.1药物与试剂脚癣一次净批号:970523—4,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达克宁霜批号:970516—3,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皮康王批号:970529—03,昆明滇虹天然药物厂;足光粉批号:970131—32,成都中药厂;脚癣狐臭宁(由斑蟊,狼毒,樟脑,冰片等组成)由四川畜牧兽医学收稿日期:1998—1O一28笙.1_塑垄篁!互墓堕垫物对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5院中兽医教研室提供;放线菌酮批号:681__9,ChemieAG;葡萄糖批号:931005,重庆北碚化学试剂厂;蛋白胨批号:940928,湖北医药公司化玻站分装;氯霉素批号:970703,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1.1.2实验菌种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metgrophytes)由四川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提供;堇色毛癣菌(T.vidaleum),亦称紫色毛癣菌(TrichophytonViolaceumSabouraud),从患者所采集的病料,经分离培养,镜检系真菌疱子,菌丝,并通过真菌学鉴定即得.1.1.3实验设备实验室常规设备.1.1.4培养基沙保弱氏培养基J.1.2方法1.2.1菌种制备在无菌操作下,钩取(或刮取)已分离培养的真菌孢子菌丝接种于沙保弱氏液体培养基中,置25℃的隔水式电热恒温中培养2-3周,菌落生长良好者备用. 1.2.2培券基的制备准确称取葡萄糖40.0g.蛋白胨10.0g,量取l000ml蒸馏水,盛于锥形瓶中加热溶解,再加125g氯霉素,150g放线菌酮,待溶解混匀后,用移液管吸取分装试管(5.0rnl/支),纱布棉塞塞紧包裹,然后高压灭菌15磅15min,待冷却后备用.1.3敏感性试验1.3.1实验药物的制备对石膏样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1.0g,加入20.0ml 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1.0g,加蒸馏水18.12rnl溶解;皮康王1.2g,加18.5rnl蒸馏水溶解.取13×100mm灭菌有棉塞的沙氏液试管各11支,编号排列在试管架上,然后各吸取5rnl受试药物,分别加入每组第1管,混匀后取5rnl放入第2管中,依次类推,直到第9管取出5rnl弃去,使成1:1,1:2,1:4,l':8……等各种浓度.第l0管不加药物,不种菌作空白对照,以便观察沙氏培养液是否被污染.第11管不加药物,只种菌作对照,以便观察沙氏液是否适合于真菌生长.脚癣一次净取5ml,加入第1管,操作同上法.脚癣狐臭宁取2.5rnl,加2.5rnl蒸馏水混匀后加入第l管,操作同上法.对堇色毛癣菌抑菌药物的配制:足光粉2.0g,加20.0ml蒸馏水溶解;达克宁霜2.25g,加39.0ml蒸馏水溶解;皮康王1.4g,加10.96rnl蒸馏水溶解;脚癣一次净取2.5rnl,加7.5rnl蒸馏水混匀;脚癣狐臭宁取2.5,加蒸馏水2.5混匀;其余操作方法与石膏样毛癣菌方法相同.1.3.2抑菌试验将分离纯培养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在无菌操作下各钩取米粒大小的菌落,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受试药物的沙氏液培养基试管中,然后置25~C的隔水式电热恒温箱中培养3—4周,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作好记录.1.3.3MIC值判定方法用肉眼观察接种菌菌落的大小(米粒大)判定:凡菌落大于米粒或覆盖于试管液面,视为菌落生长,则为无抑菌作用即阳性;接种的菌落大小无变化或沉于试管底部.判为菌落未生长,则为抑菌作用即为阴性.MIC的端值应为最后一支菌落未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和第一支菌落生长的试管为药物浓度值.1.3.4常规法测MFC值各取有抑菌作用的管中接种菌,分别接于沙氏固体培养基平皿上,置25℃隔水式电热恒温箱培养3-4周观察,有菌落生长为阳性,无菌落生长为杀菌. 1,3.5计算MIC,MFC值试验的五种药物系复方制剂(成药)均不知其复方成份(含量).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所配制的药液为混浊液或乳浊液,故无法定量测定其成份及产生药效36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的成份的量.因此,将这五种药视为百分之百的含量,如在某一试管中含达克宁霜多少毫克,其余两种酊剂药,视为一毫升量相当于一克,以作为对比分析计算单位.2结果2.1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MIC,MFC试验,结果见表1.表1五种抗茵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效果足光粉一一一一一一+++一+(中药粉剂)达克宁霜一一+++++++一+(西药膏剂)皮康王一一一一一++++一+(西药膏剂)脚癣一次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TT●●(中药酊剂)脚癣狐臭宁1:31:61:121:241:481:961:1921:3841:768一+注:"+''表示菌落生长,"一"表示菌落未生长.2.3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茵,堇毛癣菌MIC,MFC范围值计算结果见表3.笙二塑垄篁:至塞堕垫皮肤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对比试验研究37l___l___●___-I___--__I——--———————————.=——=l_=………………'…J/u表3五种抗真菌药物MIC,MFC值范围3结论与讨论3.1足光粉,达克宁霜,皮康王,脚癣一次净和脚癣狐臭宁五种抗真菌药物对引起人兽皮癣病的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有较强的杀灭抑制作用.但是,这两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对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中石膏样毛癣菌对足光粉最敏感,脚癣狐臭宁次之.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足光粉,脚癣狐臭宁治疗石膏样毛癣菌皮癣病效果较好.3.2足光粉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MFC值0.78——1.56mg/rnl,为五种药物中对两种真菌的十个MIC,MFC值最小.提示临床使用该药产生耐药菌株比其余四种药物的可能性小,且对石膏样毛癣菌或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3脚癣狐臭宁擦酊对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均为31.22.4ta/mt, 表明该药在治疗由石膏样毛癣菌,堇色毛癣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很好疗效.同时,它与脚癣一次净对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31.2-一62.4~/rnl相同,提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由堇色毛癣菌单独感染引起的皮癣病有相同疗效.3.4MIC,MFC对比分析认为,足光粉,皮康王两种药物对石膏样毛癣菌和堇色毛癣菌的MIC,MFC值相比,后者是前者的二倍.充分说明堇色毛癣菌(野株)经过一定抗真药物治疗后,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这与真菌在培养或宿主体表繁殖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抗菌素,积存于细胞中或分泌于细胞外.或亦在长期的治疗中,由于抗菌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的潜在适应能力被激发,病原微生物要么被抗生素杀灭抑制,要么就以细胞表面组成发生变异而存活,从而产生对药物抵抗力4有关.提示在临床治疗皮癣病时应尽量交叉用药,避免产生耐药性.3.5足光粉,脚癣一次净,脚癣狐臭宁三种中药复方制剂与两种西药复方制剂MIC,MFC比较结果,表明中药在用于临床时,产生耐药性可能比西药小,而疗效也较好.这与某些中草药的制剂提取物中的有效成份或含有某些生物碱对真菌具有杀灭抑制作用有关.提示中草药制剂具有高效,低毒,普简,价廉等优点.因此,在今后对皮癣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当加大对我国中草药资源的开发研究,减少耐药株的出现.3.6达克宁霜,皮康王对皮肤真菌的杀灭抑制作用,均为眯唑类的含氮衍生物.其主要机制是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或直接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使麦角甾醇的前体发生去甲基化反应,从而阻碍真菌合成麦角甾醇而达到抑制,杀灭真菌的作用㈣.3.7抗皮肤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由于真菌本身的特点,如产孢的条件难以控制,接种的菌种38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第13卷量难以精确化等以及试验方法的不尽相同,甚至同一方法因选择的实验条件的不同,但国内报道大多采用的是药基法,菌基法,很少报道用琼脂稀释法或琼脂扩散法,使试验的结果难以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也就参差不齐.同时,抗真菌药敏试验又受到培养基的成份和pH值,接种浓度,培养的温度和时间,药物的溶剂,试验方法和终点判定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必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对药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对比评价,这无疑对临床上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造成了困难.上述方法的操作较为复杂,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较高.此次实验,我们采用沙保弱氏药液培养稀释法测定五种抗真菌药物对皮癣病病原性真菌的MIC,MFC值,在国内尚未报道,与上述方法比较,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识别,客观实用等优点,测出的MIC,MFC有一定的说服力,此法值得推广应用.由于菌种种类太少,结果仅供参考,今后要扩大菌种种类,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参考文献1张红,白东鲁.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4):303—3102微生物学及检验学技术编写组.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472—l4763刘伟,李若瑜,王端礼.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o(5):313—3154席丽艳.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9,15(4):2l1—2145吴得峰.某些中草药对犬猫皮肤病病原菌抑制效能试验.中兽医学杂志,1996,(4):31—326图布丹扎布,桌建国,刘仁满.毛癣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中国兽医杂志,1996,22(2):13—147虞瑞光,郑佛州,乐光熙等.酮康唑治疗66例真菌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85,18(3):17O一1728戴自英主编.临床抗真菌药物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77—383 COMPARIS0N0FSENSITIVITY0FFIVEDRUGSINAUTI—DERMAT0PHYT0SISINVITR0SongY ouwenXieZhenJiangHoudietalAbstractAnti—Demmtophytosisoffivedrugswascomparedincultivation,Theresultshowedthat MICofZuguangPowder.MiemnaioleNitrateCream,CompoundKetoconaioleCream,Athl epe'sFoot killedOnceTinctureandatinctureofchineseherbsagainstT.gypseurflwere0.78,3.2,4.0mg/ n~,7.8,31.2ml,andtheirMFCwere1.56,6.4,8.0mn1l,1.56,31.2ml,andNFC3.12,3.2016.0mg/n~,31.2,62.4td/ml,respectively,sstudysuggestedthatZuguangPowderisthebesto neinthefivedrugstotreatelinieallgdermatophysiscausedbyonlyfungus,whilethetinctureisth emostef-fectivetotreatthoseinfectedmulfiplicatedbyfungus,andthatbecauseofit'ssimplicity,sensit ivityandpracticality,Sabourordcultivationmethoddeservetobespreadinfungusstudy. KeywordsDrugofanti—fungus,Dermtomyces,MIC,MFC,Comparafiretest。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抗真菌药;,,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摘要:近20多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和脏器的移植、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各种导管的介入和真菌检测技术的提高,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感染逐渐增多。

北京协和医院报道在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血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发生率为81%;2000年为67%。

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上已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的曲霉存在。

因此需要新的抗真菌药物。

目前即将推出和已上市的新药有:多烯类的制霉菌素脂质体、两性霉素b脂质体剂型ambisome、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elect、两性霉素b胶样分散体amphotec、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注射剂、伏立康唑注射剂和口服片剂以及卡泊芬净注射剂。

各种新药均有其特点与不良反应,但总的是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将会对侵性真菌感染提供有力的治疗措施,真菌感染的治疗前景将会有进一步的改观。

关键词:抗真菌药;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骨髓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导管介入治疗,特别是艾滋病的流行,念珠菌血症和系统性曲霉病等系统性真菌感染逐渐增多。

资料显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为40%[1~3]。

北京协和医院四个不同年代败血症培养的结果显示,1994~1995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达81%[4];2000年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达67%。

20年149例真菌感染的分析显示,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5]。

去氧胆酸两性霉素b(amb)作为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广谱抗真菌药已成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由于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临床上已经发现有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的曲霉存在,因此近年来一些新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毒性较小的两性霉素b衍生制剂不断出现,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6]。

应用CLSI M38-A2方案测定须癣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应用CLSI M38-A2方案测定须癣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应用CLSI M38-A2方案测定须癣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胡小平;万喆;李若瑜【摘要】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作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进一步验证CLSI的M38-A2方案.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趾间型毛癣菌38株和苯海姆节皮菌6株,采用M38-A2方案测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灰黄霉素、联苯苄唑、环吡酮胺和阿莫罗芬等8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特比萘芬、灰黄霉素、联苯苄唑、环吡酮胺和阿莫罗芬对趾间型毛癣菌株的MIC值(μg/mL)范围分别为0.25-32、0.0312-1、0.0156-0.0625、0.000937-0.00781、0.0625-1、0.0312-2、1-2、0.00781-0.0625;对苯海姆节皮菌株的MIC值(μg/mL)范围分别为≥64、2、0.25-0.5、0.000937-0.00381、1、2-4、1-2、0.0312-0.0625.不同抗真菌药物对趾间型毛癣菌及苯海姆节皮菌的药敏有明显差别(P<0.001);趾间型毛癣菌和苯海姆节皮菌对伊曲康唑、灰黄霉素、环吡酮胺、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药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特比萘芬、阿莫罗芬和联苯苄唑的药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趾间型毛癣菌和苯海姆节皮菌之间对伊曲康唑、灰黄霉素、环吡酮胺、伏立康唑和氟康唑的药敏有明显差异.M38-A2方案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适合用来体外测定须癣毛癣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strains and to evaluate the M38-A2 scheme of CLSI. Methods Thirty-eight isolates of 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 ( T. interdigitale ) and 6 isolates of Trichophyton anamorph of A. benhamiae strains from 8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were included andthe MICs to fluconazol ( FLU ), itraconazole (ITR), voriconazole ( VIR), terbinafine ( TER), griseofulvin (GRI), ciclopiroxolamine ( CIC ), bifonazole (BIF), and amorofine (AMO) were determined by M38-A2 scheme. Results MICs (μg/mL) of T. interdigitale andA. benhamiae toFLU,ITR,VIR,TER,GRI,CIC,BIF,AMO were 0.25 ~32,0.031 2~1,0.015 6 ~0.062 5,0.000 937 ~0.007 81,0.062 5 ~ 1,0.031 2 ~2,1 ~2,0.007 81 ~0.062 5 ( T. interdigitale ) and ≥64,2,0. 25 ~0.5,0. 000 937 ~0.003 81,1,2 ~4,1 ~2,0. 031 2 ~0.062 5 ( A.benhamiae )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nsitivities to FLU, ITR, VIR, GRI and CIC, but no significants were found in the sensitivities to TER,AMO and BIF. Conclusions M38-A2 scheme could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 mentagrophytes to antifungal drugs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feasibility.【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1(006)003【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须癣毛癣菌;药敏试验;M38-A2方案【作者】胡小平;万喆;李若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2须癣毛癣菌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T.m)是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和甲癣的病原菌之一,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常见的皮肤癣菌。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

浅谈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真菌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生殖器的真菌性疾病较为常见。

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并通过性接触传染,故需要规范化治疗,以减少真菌的繁殖与上行感染。

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疾病效果明显,副作用较小,并可缩短疗程,为治疗真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观察门诊病例共66例,均为我科门诊男性病例。

33例服用伊曲康唑,另33例服用特比萘芬,4周后疗效对比:伊曲康唑治疗组治愈率为87.88%(χ2=4.44,P<0.05),特比萘芬治疗组治愈率为63.64%(χ2=4.0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念珠菌性龟头炎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治愈率1 医学真菌研究发展近年来,随着免疫缺陷宿主的增多,真菌感染率特别是系统条件致病菌不断上升。

同时,真菌病原菌的种类也不断变化,由于真菌感染诊断较困难,导致很多患者得不到正确和及时的诊断而丧失了治疗机会。

在抗真菌药物治疗领域中,体外药敏试验是重要的疗效检测手段,但很多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

为避免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包括:(1)药物的靶酶过度产生或发生突变—靶酶基因的过度表达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长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细胞内药物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而耐药靶酶基因编码区发生突变,引起氨基酸改变,靶酶的三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酶与药物的亲和力以及黏附度降低,使得细胞内药物不能有效抑制靶酶而耐药;(2)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使得药物浓度降低,不能有效地抑制真菌生长;(3)代谢途径的改变;对唑类药物的高度耐药通常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

2 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分为浅部真菌病与深部真菌病两大类。

诊断真菌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结果。

真菌学检查分为两部分,一是培养。

培养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致病菌种,必要时尚需作病理检查。

浅部真菌病一般包括头癣、脓癣、手足癣、体股癣、甲癣、花斑癣等疾病。

抗真菌药物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2006,84:57—8.
万方数据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愀eutical
Journal
2009
Jul;13(7)
・829・
1.3.1伊曲康唑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系新一代i唑类 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包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动物模型 实验也证实了其在体内实验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有报道L7 J,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预防性口服伊曲康唑可减少深部真 菌感染率。1992年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继酮康唑后又一有 效的抗真菌药,可结合真菌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抑制细胞 膜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导致真菌死亡,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 他3大类真菌均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浅部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包括皮肤癣菌、花斑癣、手足癣、头癣、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等,用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对深部真菌 病,如曲霉、镰刀菌、着色真菌、孢子丝菌、隐球菌等感染亦有 一定疗效,但应用剂量大,疗程要足,否则无效,甚至可诱导耐 药。伊曲康唑以可溶解性辅料羟丙基制成B环糊精剂型,其 生物利用度良好,可提高至55%,空腹吸收快,血浆浓度高, 为禁食者提供了一种替代制剂,在临床研究中已证实对深部 真菌曲霉菌感染有效,使感染所致的死亡率降低。 1.3.2伏立康唑伏立康唑(Voriconazole,UKl09496)是从 氟康唑衍生而来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怕J,目前已经批准用于临 床,是一种抗菌谱广,安全性好,能口服和注射的药物。它对 它对于念珠菌(包括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 菌)、新生隐球菌、和白吉利毛孢子菌都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对一些霉菌如曲霉、尖端塞多孢子菌、镰刀菌、皮炎芽生菌和 荚膜组织胞浆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于接合菌无抑制活性№J 另外伏立康唑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和一些非正常的非曲 霉菌的真菌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J。2002年5月,伏立康 唑已获得美国FDB批准用于治疗由侵人性曲霉菌、足分支霉 菌属和镰孢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伏立康唑结构与氟康唑结 构相近,6个氟代嘧啶取代氟康唑中的三唑环,使得抗曲霉菌 感染活性提高。与其他三唑类抗真菌药一样,伏立康唑主要 是通过抑制三唑类药物的分子靶CY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 14a・去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羊毛甾醇降解,造成异常细 胞膜的形成和毒性甾醇前体的增加。 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来说,伏立康唑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中都有很好的耐受性。最主要的副作用为视觉障碍、肝功能 异常和皮肤反应。 1.3.3泊沙康唑泊沙康唑(posaconazole,SCH56592)是从 伊曲康唑衍生而来的难溶于水的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目前 只有口服剂型;抗菌谱广,对于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塞多孢 子菌、双极菌、接合菌、镰刀菌、酵母菌如念珠菌和隐球菌都有 强大的抑制活性”叫旷,抗菌谱与其它唑类药物相似。 目前,抗真菌药棘白菌素(echinocandin)、尼克霉素Z(m— kkomycinZ)、帕地霉素(pradimiein)、醋酸卡泊芬净(caspofun— ginacetate)等都已应用于临床。由于免疫抑制病人增多及侵 袭性真菌致病原类型的改变,更须对常规抗真菌药物不断改 进。 2抗真菌药的最新进展 抗真菌药的目前研究进展较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
白色念珠菌 (n=85) 光滑念珠菌 (n=78) 克柔念珠菌 (n=60)
0
57% 0% 79% 13% 0% 57%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 B†
98% 2% 2%
20 40 60 80 100
* 采用NCCLS标准M27-A微量稀释法测定。 敏感率(%)‡ † 采用E试验纸条法测定。 ‡ 敏感性临界浓度标准:伊曲康唑MIC值 <0.12 μg/mL;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 MIC值 <1μg/mL。 Pfaller MA et Peking University Chemother. 2002;46(6):1723-1727.Center for Medical al. Antimicrob Agents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其它
环吡酮胺、阿莫罗芬、利拉萘酯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真菌病及抗真菌治疗发展过程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Mycology
对曲霉菌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
临床分离的曲霉菌菌株的MIC90* (菌株数>10的曲霉菌) 侵袭性曲霉菌病全球对照研究结果
伏立康唑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两性霉素B
4
MIC90 (μg/mL)
2 1 0.5
烟曲霉菌(n=160) 黑曲霉菌(n=16)
2 1 0.5

念珠菌李若瑜

念珠菌李若瑜
Clin.Infect. Dis. 2005.41:654–659. J. Clin. Microbiol. 2005.43:5957–5962 J. Clin. Microbiol. 2008.46:1009–1013
•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 • 消化道念珠菌病 • 泌尿道念珠菌病 • 念珠菌败血症 • 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 念珠菌性脑膜炎
First Hospital,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不同部位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光滑
近平滑
6 2311 克柔
Int. J Antimicrobial Agents 2009; 34: 205–209
非白念念珠菌血症
C. glabrata
42.3%
C. tropicalis
26.1%
C. parapsilosis
2
1
21.1%
3
Edmond et al. Clin Infect Dis 1999;29:239-44.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原则
Dept. Derma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Medical My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组织病理
直接镜检(LPCB)
假菌丝和芽孢
金标准血培养技术的改进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1997-2000
2001-2004
2005-2007
C.krusei C.parapsilosis C.tropicalis C.glabrata C.albican

6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

6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

6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万喆;王爱平;陈伟;李若瑜【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09(4)4【摘要】0.04 mg/L、0.01 mg/L和0.02 mg/L.阿莫罗芬分别为0.01~>0.08 mg/L、0.02 mg/L和0.04 mg/L.利拉萘酯分别为0.004~0.625 mg/L、0.039 mg/L和0.312 mg/L.结论 6种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均有强的抗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布替萘芬、阿莫罗芬、利拉萘酯和咪唑类药物.【总页数】4页(P211-213,217)【作者】万喆;王爱平;陈伟;李若瑜【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9.2【相关文献】1.以棋盘法测定并评价汉防己甲素与酮康唑联合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J], 宋延君;张宏;李水秀;张晓利;郭慧;吴锐2.联苯苄唑醋酸曲安奈德对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 [J], 万喆;王爱平;李若瑜;陈伟3.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 [J], 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张祎;王睿睿4.黄连等6味中药提取物对皮肤癣菌的抗真菌活性研究 [J], 王玲;吕雪莲;孙令;沈永年;刘维达5.特比萘芬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及药物动力学特征 [J], 刘伟;李若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与临床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李若瑜,余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34)中图分类号:R97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89(2010)11-0054-03d o i:10.3969/j.i s s n.1008-1089.2010.11.020 抗真菌药物可分为系统性药物和外用药两大类。

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进展较快,近期问世的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以及两性霉素B脂质基制剂,这些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

而外用抗真菌药物中仍以唑类为主,以咪康唑、克霉唑为代表。

本文分别对外用和新型系统抗真菌药物进行介绍,其中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均可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1 概述系统性抗真菌药物依据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多烯类、唑类、棘白菌素类、丙烯胺类等。

1.1 多烯类 以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为代表,是最早的系统性抗真菌药物。

传统的两性霉素B 抗菌谱广,但不良反应多,其新型脂质制剂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应用日益广泛。

制真菌素口服不能吸收,其片剂可用于治疗口腔、胃肠道和阴道念珠菌感染。

1.2 唑类药物 其抗真菌活性的发现是真菌感染治疗中的重要进展。

系统性唑类药物有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前二者由于系统应用不良反应较大,目前系统应用不多,主要以外用制剂形式存在。

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是目前临床治疗侵袭性或浅表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分别来源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新型三唑类药物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其抗菌谱更为广泛,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唑类药物中还包括多种可外用的制剂,除咪康唑和酮康唑外,还有联苯苄唑、克霉唑、益康唑、舍他康唑、布托康唑、芬替康唑、噻康唑、特康唑等,这些外用药适用于各种浅表真菌感染的治疗,对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念珠菌性龟头炎均有良好的疗效。

1.3 棘白菌素类 近年来,新一类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相继问世,这类药物均为系统制剂,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代表药物有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

对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依据中国2004年发表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疗规范,可选用的外用药物为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和制霉菌素片,系统性药物有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发布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可选用的外用药物有布托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噻康唑、舍他康唑、制霉菌素和硼酸,系统性药物为氟康唑。

2 唑类药物2.1 抗菌谱 唑类药物具有相对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对念珠菌、隐球菌、皮肤癣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芽生菌、孢子丝菌和组织胞浆菌均有良好作用。

不同的唑类药物在抗真菌活性方面存在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不敏感,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而这两种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均较敏感。

氟康唑对曲霉无抗真菌活性,而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曲霉均有抗菌活性。

2.2 代表药2.2.1 咪康唑 咪康唑对皮肤癣菌、念珠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和波氏假阿利什霉有抗菌作用,对诺卡菌、革兰阳性球菌也有效。

咪康唑有外用和静脉制剂。

静脉用药不良反应多,目前已不再采用。

外用药包括2%咪康唑乳膏,可治疗皮肤癣菌病、皮肤念珠菌病和花斑癣。

而咪康唑栓剂每枚200m g或400m g可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能会产生局部刺激的不良反应。

2.2.2 克霉唑 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真菌均有抗菌作用。

外用制剂包括1%~·54·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第38卷第11期(总854)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F o r C l i n i c i a n s3%克霉唑霜剂、溶液剂,用于治疗浅表真菌病。

口腔克霉唑药膜每片4m g可治疗口腔念珠菌病。

阴道克霉唑栓剂每枚100m g或500m g,可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2.2.3 氟康唑 是1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和巴西副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

对新生隐球菌、多数念珠菌和皮肤癣菌有效。

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不敏感。

氟康唑可供口服或静脉滴注。

氟康唑口服及静脉给药生物利用率相近,超过90%,食物不影响吸收。

药物分布都迅速而广泛,能透过血脑屏障。

氟康唑的蛋白结合率低(约12%),因此血液循环中非结合型药物水平较高,大部分体液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同一时刻血液浓度的50%,排除半衰期一般为30小时。

氟康唑90%以上的药物经肾脏排出。

氟康唑对于念珠菌病和隐球菌病有效,对皮肤癣菌病和花斑癣也有效,还可用于治疗球孢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和着色芽生菌病等。

治疗单纯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口服氟康唑单剂量150m g,对于重度和复发性3天后重复1次;治疗口咽念珠菌病,口服每天50~200m g,1~2周;治疗食管、黏膜皮肤型及下尿路念珠菌病,口服每天100~200m g,2~4周;对隐球菌病或深部念珠菌病推荐剂量是每天400m g,对危及生命的感染可采用更大的剂量,疗程长短因人而异,取决于感染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基础疾病。

氟康唑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痛、呕吐和腹泻,头痛以及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及皮疹等。

对唑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妊娠期、哺乳期慎用。

2.2.4 伊曲康唑 伊曲康唑体外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于皮肤癣菌、大多数酵母菌、双相真菌和其他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除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外,广泛用于浅部真菌病的内用治疗。

伊曲康唑有口服胶囊、溶液和静脉注射液。

其胶囊制剂口服吸收不完全(约55%),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以促进其吸收。

口服溶液制剂宜空腹服用。

伊曲康唑的蛋白结合率高,99%以上结合于血浆蛋白,可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通过肝脏代谢后,产物50%从粪便排出, 35%从尿中排出。

可治疗甲癣、体股癣、手足癣、头癣、花斑癣和皮肤念珠菌病。

治疗单纯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采用口服400m g的1日疗法;对于重度患者用药2天,复发性用药2~3天。

治疗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孢子丝菌病,以及深部真菌感染,如曲霉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病等。

还可治疗其他真菌感染,如着色芽生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等。

深部真菌感染,疗程视病情而定,剂量不低于每日200m g。

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适用于系统性真菌病,包括曲霉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组织胞浆菌病。

伊曲康唑耐受性好。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食欲缺乏、腹泻等。

还可有头痛、头晕、嗜睡等症状,也可有瘙痒、皮疹等,肝功能异常偶见,停药可恢复。

妊娠期禁用。

胶囊制剂应避免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同时服用,胃酸降低会减少伊曲康唑的吸收。

2.2.5 伏立康唑 来源于氟康唑,其抗真菌活性较氟康唑强10~500倍,抗菌谱广,对曲霉、隐球菌、念珠菌属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均有杀菌活性,对尖端赛多孢霉亦有杀菌活性。

剂型分口服片剂(每片50m g、200m g)和注射粉针剂(每瓶200m g)。

适应证为严重系统性念珠菌病、侵袭性曲霉病、其他真菌病、粒细胞减低发热患者经验治疗。

最常见不良反应有视觉障碍(12%)、肝功能异常(13.2%)、皮疹(18.4%),其他尚有发热、头痛、幻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周水肿等。

程度由轻到重,即时停药可恢复。

极少数出现严重肝肾损害。

2.2.6 泊沙康唑 是从伊曲康唑衍生而来的难溶于水的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目前只有口服剂型。

抗菌谱广,对于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赛多孢霉、接合菌、镰刀菌、酵母菌如念珠菌和隐球菌都有强大的抑制活性。

其不良反应最常见为胃肠道不适和头痛。

3 其他药物3.1 制霉菌素 体外试验表明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及皮肤癣菌等均对制霉菌素敏感。

制真菌素口服后不易吸收,几乎全部从大便中排出;皮肤黏膜用药也不吸收,故仅适用于治疗口腔黏膜、胃肠道及阴道的念珠菌感染。

口服成人50万~100万U/次,儿童5万~10万U/ (k g·d),3~4次/天。

悬液或片剂涂于口腔或口含,每次10万U,3~4次/天。

局部应用栓剂治疗阴道念珠菌病,1~2支/天,连续15天为1个疗程。

局部外用软膏治疗皮肤念珠菌病,2~3次/天。

局部应用时无明显刺激性,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时个·55·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第38卷第11期(总855) ·药物与临床·别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

口服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等胃肠反应。

3.2 两性霉素B 及其脂类制剂 两性霉素B 于1958年批准上市后迄今已近半个世纪,该药几乎对绝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念珠菌、隐球菌、曲霉、双相真菌、接合菌、镰刀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两性霉素B 常常引起输液反应及肾损害。

两性霉素B 脂质制剂由于改变了其药理学的分布而比两性霉素B 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目前有三种类型,即两性霉素B 脂质体、两性霉素B 脂质体复合物和两性霉素B 胶状分散剂。

两性霉素B 脂质制剂的疗效不低于传统两性霉素B ,但肾毒性和输液反应则明显低于后者,在脂质制剂中两性霉素B 脂质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两性霉素B 脂质体复合物次之,两性霉素B 胶状分散剂较高。

3.3 棘白菌素类 为新型抗深部真菌药物,为真菌细胞壁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哺乳类细胞无细胞壁,故该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较低。

抗真菌作用显示对白念珠菌(包括耐氟康唑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强;对曲霉、肺孢子菌具有抑菌作用;对隐球菌、镰刀菌、毛孢子菌、接合菌无效。

给药后耐受性好。

目前已上市有3种,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安尼杜拉芬净。

卡泊芬净对曲霉属及念珠菌属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肺孢子菌亦有作用;对粒细胞缺少患者曲霉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 或氟胞嘧啶耐药念珠菌有作用;但对隐球菌、镰刀菌、毛孢子菌、皮肤癣菌、接合菌等无作用。

为侵袭性曲霉感染经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念珠菌口咽炎或食管炎。

成人剂量第1日70m g ,以后每日50m g ,静滴1小时(疗效不佳者仍可每日70m g )。

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1%,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2%~39%)、静脉炎、头痛、恶心,皮疹发生较少。

实验检查可有一过性轻中度转氨酶升高。

收稿日期:2010-07-10老年人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蔡 舒(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310)中图分类号:R 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10)11-0056-03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8-1089.2010.11.021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出现超前趋势,我国真正健康的老人仅占20%~50%,老年病人有高龄、多并发症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