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高考班级植物生产与环境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作为学生接受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深入探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以及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课程的评价与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研究对于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内容概述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关于植物生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肥料施用、水资源利用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需求,学会如何合理管理土壤和水资源,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在课程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种类植物的特点,包括其生长环境、生长习性以及适宜的管理方法。
课程也会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掌握种植技术和环境保护知识,为未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内容涵盖了植物生长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知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获得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生产与环境【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农艺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2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土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以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生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2)能描述五大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以及其他主要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3)能描述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4)能描述影响植物生产的气象要素:气压和风;(5)能描述植物的感温性和植物的温周期现象;(6)能描述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2.2能力目标(1)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展开农业生产情况调查;(2)能借助显微镜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3)能进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察;(4)能收集完成当地降水量的资料并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6)能正确进行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7)能正确进行一般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我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一门技能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影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分析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
学习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100种,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描述、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植物制片技术、植物绘图方法;了解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解剖构造;掌握光合、水势、呼吸等重要生理指标的测定;掌握土壤评土、培土技能;掌握作物缺素症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三、参考学时105学时四、课程学分6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做一体化,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及本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实物观看、视频播放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并充分利用学校农场基地的优势教学资源,进行现场讨论教学。
尽可能做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价方法通过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2.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测评,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
通过对互动环节中学生提问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成效和自评情况。
(三)教学条件目前有先进的校内教学实训室、实训基地,能很好地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1.实训室2.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有全自动智能温室1000平方米,连栋大棚15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生产设施。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融汇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等学科知识。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收获器官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掌握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环境因子的观测技术、调控技术,制定有效防御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能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
2.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作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3.具有正确使用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仪器、设备、工具的技能。
4.具有植物环境因子观测能力、分析和评价测定结果的能力。
5.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判定能力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
6.具有认识各类肥料和科学施肥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136学时四、课程学分8学分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发育与调控象(3)了解植物种子的休眠现象(4)理解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芽、出苗标准(5)掌握种子发芽出苗条件(6)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如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7)了解植物衰老的机理与表现(8)掌握植物生长相关性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相关性,主茎与分枝生长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关性(9)理解植物的再生现象、极性现象及其应用(10)了解植物的抗逆性(11)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的主导因子、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12)掌握植物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类型(13)掌握植物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应用(14)了解生态区、生态型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15)理解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掌握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措施(17)掌握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光、温度、水分、二氧化碳和氧气等的方法系(2)能根据所学知识,确定作物播种技术措施(3)能解释壮苗先壮根原理、整枝修剪原理、调节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关系等(4)能解释南麻北植能增产、冬小麦不宜春播、甘薯短日照处理诱导开花进行杂交育种等(5)会根据作物生产实际,制定调节环境条件的措施(6)能根据生产实际,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5 植物生产与肥料(1)了解植物营养、营养元素的概念(2)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基本知识,如灰分元素、气态元素、判断营养元素的标准、营养元素的作用及特点、肥料三要素等(3)理解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基本原理(4)理解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5)掌握植物叶部营养的特点及注意事项(6)掌握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和营养元素缺素症,氮素营养过多的生理效应,氯离子对忌氯作物和土壤盐碱化的影响(7)理解土壤氮素存在形态、含量、转化方式及其影响条件(8)掌握氮肥的分类、种类、性质和施用要点(9)掌握氮素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10)了解土壤中磷素的存在形态、含量及固定方式(11)掌握磷肥的种类、性质、施用要点及磷肥的合理分配施用技术(12)了解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及含量(13)掌握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技术(14)了解微量元素肥料种类及施用技术(1)会诊断作物营养元素缺乏症(2)会化学肥料的物理性质观察、化学肥料的保存方法(3)会土壤速效氮、磷、钾测定(4)能进行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各种作物配方施肥18六、教学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和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提高。
作为中职学校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植物生产与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析。
一、教学内容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植物生长、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内容既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也包括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植物生长”专题让学生分析某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通过“植物保护”专题让学生探讨某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并设计创新的防治方案等。
二、教学方法在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问题驱动、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
通过将学生置于实际生产、实验、调研中,鼓励他们通过实践去感知、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可以开展一些农田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农田,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研究,让他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仪器,从实验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和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激发他们对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创新思维。
三、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与评价深度结合。
在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更加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浅析,探讨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程特点《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中职学校农业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环境保护意识。
该课程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同时也涉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土壤保护、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内容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针对《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引入一些前沿的农业技术和环保理念,例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养殖等,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环保技术,激发他们对新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还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例如生物学、化学、地理等,帮助学生建立综合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和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和养殖的过程,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项目,让他们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学生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创新比赛,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和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创新项目和方案,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和能力。
浅析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创新
浅析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创新摘要: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是围绕种植专业所展开的为了实践现代农艺技术效果而整理规划出系统、科学的专业学科教育,是职业院校种植、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大量植物自然学科知识,对于现代环境气候理论也有涉及。
作为职校基础课程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实践以及动手能力有极重要的培养意义。
所以,对于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工作必须重视,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学生专业上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对此,本文正是在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农学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旨,简要分析以及概述该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指导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植物生产与环境》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全面素质培养上,使学生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细化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植物生产与环境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教师在培养方案上,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主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从各类渠道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同时,保证学生拥有正确使用农业常用仪器的技能,在实践中掌握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测,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同时需要教导学生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现代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用理论知识,善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专门化方向的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课堂氛围。
植物生产与环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要求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必须了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现状,努力适应各地的教学氛围,使其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助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
5,能进行当地降水量资料的收集整理:
6.能正确进行空气湿度的观测。
植物生产的水分调控
L理解水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细胞吸水原理、根系吸水过程:
2.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指标及影响因素,熟悉植物蒸腾的调节方法:
3.理解植物需水规律,熟悉合理灌溉指标:
4.熟悉植物水分调控的有关措施;
5.能正确进行植物蒸腾强度的测定:
各项指标均优秀
81-90分
良好
各方面表现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非常积极
71-80分
合格
各方面表现合格,大部分达到了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积极
61一70分
基本合格
各方面表现一般,总体达到最基本预期教学成果
学习态度表现为一般
60分以下
不合格
各方面表现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学习态度不积极
4,能正确进行设施栽培条件下光照环境的调控。
植物生产的温度环境
植物生产的温度条件
1.了解土壤的热性质:
2.熟悉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3.熟悉植物生长的二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积温等温度指标:
4.能正确进行土壤温度的测定:
5.能正确进行气.能说出土壤温度和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E
3.基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建议根据当地农事季节、天气情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需要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统筹、交叉安排教学内容。
4.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6.评价应紧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发现、分析与解决植物生产环境调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达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植物生产与环境》既涉及到植物生长的各个环节,又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如何在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就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来简要分析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中职学生在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灵活调整。
在选题的时候可以注重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考虑进去,尽可能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植物生产和环境保护课题。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团队中相互合作、交流思想,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钻研,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勇于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性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规划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题,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操作、观察、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不断地让学生亲身体验,不断地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潜力。
【安徽】13-14学年中职对口升学考试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题二
安徽省2013-2014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二(13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33分)1、植物生产是由、和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2、植物的根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3、植物茎的分枝方式有和、。
4、复叶的主要类型有、、和。
花生的叶属于。
5、种子的萌发过程是、和。
6、土壤中水分常以、和三种形式存在。
7、土壤中养分向跟表面迁移的途径主要有、和。
土壤中移动小的离子以移动为主。
8、配方施肥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9、太阳总辐射包括辐射和辐射两部分。
10、植物营养元素缺素症的诊断方法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具有明显提墒效应的土壤耕作措施是()A、耕翻B、镇压C、垄作D、作畦2、白色结晶无氨臭,在铁片灼烧不熔融有折裂声,加AgNO3 并酸化,有白色沉淀它是()A、硫酸钾B、氯化铵C、氯化钾D、硝酸钾3、以下不适宜于水田施肥的肥料是()A、硝酸铵B、碳酸氢铵C、尿素D、硫酸铵4、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A、3.3%—4.8%B、34%—39%C、52%—58%D、85%—89%5、喜温植物开始播种与生长的标志是()A、0 ℃B、5℃C、10℃D、15℃6、下列有明显呼吸高峰的一组果实是()A、苹果、梨B、苹果、柑橘C、梨、葡萄D、苹果、葡萄7、起“催熟”作用的植物激素是()A、脱落酸B、赤霉素C、乙烯利D、乙烯8、观察染色体数目和性状的最佳时期在有丝分裂的()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9、植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是()A、线粒体B、核糖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10、虎克发现细胞是在()A、1817年B、1665年C、1838年D、1839年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植物细胞都很微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中职学校种植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种植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植物生产与环境》这门学科是中职学校种植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
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的广泛,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目前的教学手段要能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
本文就中职学校种植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种植专业;课程改革《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中职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在该门课程中是否可以扎实的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相关的知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高低。
为了提升这门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积极就课程改革进行探索,能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下面就该门课程的改革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一、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如果学生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拥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那么往往能够有效地缓解教师教学的压力和负担,更有助于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所以在开展《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学习地位上进行变革。
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很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无法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完成学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的茫然。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要学习的是什么,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
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自己不懂得大胆地表达出来。
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师存在着畏惧的情绪,所以往往不敢提出问题,针对这个情况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完全信任老师,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职涉农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中职涉农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中职涉农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中涉农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培养的学生更是备受青睐。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探讨中职涉农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
一、教学案例设计1. 设计原则教学案例设计旨在提供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问题导向:案例应该围绕具体而明确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办法。
(2)综合实践:案例应该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运用。
(3)循序渐进:案例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进程,难度和复杂度应逐渐提高。
(4)灵活性:案例设计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和变化。
2. 案例设计实例(1)案例名称:温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案例描述:某温室农业基地因为病虫害而导致作物收成严重受损,需要学生通过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过程:学生首先需要调查病虫害的类型和防治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并在温室中实施方案。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案例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能够了解温室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能够在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
(2)案例名称:水肥管理与作物生长案例描述:某农田由于不适当的水肥管理导致作物生长不良,需要学生通过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过程:学生首先需要调查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适宜的水肥管理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水肥管理方案,并在农田中实施方案。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案例目标: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能够了解水肥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掌握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并能够在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题库
中高职衔接转段考试试卷题库《植物生长与环境》一填空题1.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和质体2.我国将土壤质地划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种类型3.植物的细胞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构成。
4.直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5.根据形态、构造和功能的特点,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六大类。
6.根尖从其尖端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去和成熟区。
7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发育。
8. 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9植物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为界限。
10种子的萌发一般要经过吸胀)、萌动)、发芽三个阶段。
1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12.被子植物的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13植物生长大周期中,生长进程的变化呈(S)形曲线。
7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有水分、温度、氧气。
14.植物茎分枝方式有单轴分支、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三类。
15多年生果树,当年生殖生长过旺,第二年会出现(大小年)现象。
10由于植物有极性),故生产上扦插枝条时,不能倒插。
11影响植物营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温度)光照)水分)矿物质)13根据植物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分为冬性植物)半冬性植物)春性植物)三类。
14接受春化处理的部位一般是茎尖生长点),植物感受光周期的器官是叶片)15小麦以三叶期)的幼苗发生春化作用最快。
16.细胞吸水的两种方式为渗透吸水和自由扩散17.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原初反应、光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和碳同化三个步骤。
18.目前已知植物体内的天然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
19.土壤中水分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0.团粒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
21.一个完整的叶包括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布时间:2023-02-17T05:27:20.91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9期作者:王雨洁[导读] 中职院校开设的种植专业中包含《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属于农业专业基础课程王雨洁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239400摘要:中职院校开设的种植专业中包含《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属于农业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植物本身、土地营养和植物生长环境等专业知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农业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支撑着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深造。
因此必须关注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支撑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浅析《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知识覆盖农业,林业,环保等多领域属于综合性学科范畴,因此该学科应当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育方向,通过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学生对于农业知识的了解更为广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农业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增长。
因此为了更好地凸显中职学校农业专业基础特点,同时也为了激活农业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围绕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能够积极创新的意识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在于推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索来收获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往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在实施《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激活学生对该课程本身的学习热情,关键的在于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自主探索和思考时间。
例如在教学第二章的《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这一课时,首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必要条件,完成预习任务。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中职院校现代农业专业主要是围绕种植专业开展的,作为现代职业高中农业专业的基本专业课程来说,需要学生们通过学习实践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现代农业技术学习效果,《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中既综合讲解了植物的本身,还涉及到土地营养和生长环境等多个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如何在开展《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笔者将会对此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引言:《植物生产与环境》主要涵盖了五门学科包括: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然后将其重新整合从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综合性,灵活性以及应用性,该中职课程教学最终的教育宗旨是为了强化学生们的技能、重视实践,淡化理论,更需要中职生必须要掌握好植物学、植物与生产、植物与环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需要培养初中生生物学基本实验实训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以后成为更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提升教师课程重视程度,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刚步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这门课程时都是从零开始的,总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来投入到日常学习过程当中,如果中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难以打动学生们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下去将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逐渐失去自信心和探究能力,教师必须提升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深度研究教学内容,打破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植物生产与环境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适当地根据该学科的学情和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或者与农业生产季节,农时活动相结合,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中职生对学习内容的陌生感。
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中职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有的植物学知识拓展到植物与环境,植物与农业,还可以进行实物展示,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参与测定土壤的PH值,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向学生们展示叶的形态,果实的发育结构,种子的发育和结构,茎的形态和功能。
【中职高考】2023年甘肃中职升学考试真题卷 农林牧渔类-《植物生产与环境》(90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90分)(选做)一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果树枝叶徒长,造成不能正常开花的原因是( )A.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互制约B .主茎生长与侧枝生长相互制约C .植物根系不发达 D.营养生长促进了生殖生长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能够促进生根㊁提高成活率的是( )A.吲哚乙酸B .乙烯利C .矮壮素 D.比久3.某农作物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ħ,某天平均气温12ħ,则该日的有效温度为( )A.10ħB .12ħC .2ħD.-2ħ4.下列属于植物保护组织的器官是( )A.导管B .表皮C .筛管 D.管胞5.细胞壁分为胞间层㊁初生壁和次生壁,其中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是( )A.果胶B .纤维素C .半纤维素 D.木质素6.丝瓜㊁黄瓜等植物的茎属于( )A.直立茎B .缠绕茎C .攀缘茎 D.匍匐茎7.依靠蜜蜂传粉的植物是( )A.小麦B .水稻C .油菜 D.玉米8.我国南方土壤酸性较强,可进行改良的方法是施用( )A.明矾B .石膏C .磷石膏 D.石灰质肥料9.下列不属于传统微生物肥料的是( )A.根瘤菌肥料B .磷细菌肥料C .钾细菌肥料 D.芽孢杆菌剂10.二十四节气中,反应物候的节气是( )A.雨水㊁谷雨㊁大雪B .小暑㊁大暑㊁处暑C .清明㊁芒种㊁小满 D.白露㊁寒露㊁霜降二㊁判断题(正确的选 A ,错误的选 B ,每小题2分,共20分)1.植物生长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是相互依赖的,通常情况下,地下部根系越发达,地上部生长会越好, 根深叶茂 就是这个道理㊂( )2.苹果和梅的果实都属于真果㊂( )3.高产田中二氧化碳的不足是影响其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㊂( )4.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吞食外围液体的过程叫吞噬作用㊂( )5.2023年春季,我国境内大范围出现了 寒潮 天气,这属于气温的非周期性变化㊂( )6.果农给果树施用微量元素时,通常在果树主干上打洞,将固体肥料填埋在洞中,然后封闭洞口,任肥料缓慢释放㊂()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农林牧渔类专业基础试题7.滴灌技术属于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㊂()8.露和霜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云和雾不是水汽凝结的产物㊂()9.为了改变昙花夜间开花的习性,可在夜间照射灯光,白天遮去阳光,从而使其能够在白天开花㊂() 10.在水面 日化夜冻 时对越冬植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防止冻害㊂()三㊁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大豆㊁豌豆等植物根瘤菌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作用㊂2.降水的表示方法很多,常用的是和㊂3.土壤的固相组成包括土壤㊁土壤及土壤㊂4.理论上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可达到㊂5.根据花轴分枝形式和开花顺序,植物的花序可分为花序和花序㊂6.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㊁和㊂7.植物细胞的组成结构中,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的生长发育㊂8.叶的变态种类较多,洋葱和百合等植物的变态叶是,而刺槐和仙人掌的变态叶则是㊂9.地方性风是由于局部空气受热不均,产生气压的差异而形成的小规模的风,常见的地方性风有㊁和㊂10.植物营养供给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和植物营养㊂四㊁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解释光合作用的概念㊂2.简述土壤环状施肥的方法㊂3.简述霜冻现象及防御霜冻的基本措施㊂五㊁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举例说明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㊂2.在进行植物细胞结构的观察实训中,以洋葱为例,写出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㊂3.化肥的施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土污染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科学施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试分析如何进行磷肥的科学施用㊂。
2022年甘肃 中职升学考试 农林牧渔-《植物生产与环境》真题(90分)
‘植物生产与环境“(90分)(选做)一㊁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果树枝叶徒长,导致果树落花落果或不能正常开花结果的原因是A.营养生长过旺,抑制了生殖生长B .生殖生长过旺,抑制了营养生长C .主茎抑制了侧枝的生长 D.根冠比减小2.下列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做法正确的是A.单手提拿显微镜B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C .随意拆卸显微镜零部件 D.左手转动调焦螺旋3.植物体内输导水和无机盐的主要是A.筛管和导管B .筛管和伴胞C .导管和管胞 D.管胞和伴胞4.下列器官中,属于植物生殖器官的是A.根B .茎C .叶 D.花5.根尖的分区中,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区域是A.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 D.根毛区6.下列植物激素中,低浓度促进生长㊁高浓度则抑制生长的是A.生长素B .赤霉素C .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7.下述肥料中,属于有机肥的是A.尿素B .过磷酸钙C .磷酸铵 D.猪粪8.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的主要部位是A.花瓣B .萼片C .叶片 D.枝条9.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称为A.不定根B .侧根C .支柱根 D.主根10.下列灌溉指标中,属于形态指标的是A.茎和叶颜色的变化B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C .渗透势 D.气孔开度二㊁判断题(正确的选 A ,错误的选 B ,每小题2分,共20分)1.秋季开花的菊花,在夏初进行遮光处理,可使其开花推迟㊂2.用红墨水染色法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时,胚及胚乳均被染成深红色,说明这些种子是死种子㊂3.马铃薯可食用部分属于茎的变态中的块茎类㊂4.苹果和梨的果实属于坚果㊂5.植物营养供给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㊂6.移栽苗木时,剪去部分枝叶,主要是为了减少有机物的消耗㊂7.滴灌等微灌技术的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㊁灌水器易堵塞㊂8.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糖类㊁有机酸㊁氨基酸和蛋白质等,其中主要的光合产物是蛋白质㊂9.大田作物苗期光能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漏光损失大㊂10.小气候具有范围小㊁差异大㊁很稳定等特点㊂2022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考试 农林牧渔类专业基础试题三㊁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㊂2.植物的传粉方式主要有传粉和传粉两种㊂3.土壤的基本组成包括㊁和3种形态组成㊂4.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㊂5.叶片蒸腾的方式有蒸腾和蒸腾两种㊂6.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的是温度㊁温度和温度㊂7.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能转变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㊂8.降水按降水物态形状可分为㊁㊁霰和雹等类型㊂9.种子萌发的过程一般要经过㊁和3个阶段㊂10.花的组成中和合称花被,具有保护雄蕊和雌蕊的作用㊂四㊁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活动积温2.植物生长调节剂3.根系4.完全叶五㊁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粮油种子贮藏的 三低 原则,并解释种子长期堆放会发热且产生酒味的生理原因㊂2.简述测土配方施肥的5个核心环节㊂3.简述根的主要功能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植专业《植物生产与环境》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合计
得分
一、选择。
(20*2=40)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
A、0.1 mm
B、0.01mm
C、0.1cm
D、0.01cm
2、土壤PH值在()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5.5 ~6.5
B、6.5 ~7.5
C、7.5 ~8.5
D、5.5 ~7.5
3、核状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为()。
A、坷垃
B、蒜瓣土
C、蚂蚁蛋
D、卧土
4、用细土垫圈氨臭味减小,是利用土壤的()吸收方式。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离子交换
5、土壤腐殖质市土壤有机质的主体,它占土壤有机质的()。
A、70% ~ 80%
B、80% ~ 85%
C、85% ~90%
D、90% ~ 95%
6、土壤胶体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无机胶体
B、有机胶体
C、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D、以上都不对
7、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细胞浓度时,根细胞()。
A、吸水
B、失水
C、不变
D、干枯
8、某植物每消耗200g水时,能形成1g干物质,则该植物的蒸腾效率为()。
A、200g
B、1g
C、5g
D、1/200g
9、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水分类型是()。
A、束缚水
B、毛管水
C、重力水
D、地下水
10、若某地12h的降水强度为15mm,则该地的降水等级为()。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1、下列属于按降水性质分类的是()。
A、对流降水
B、霰
C、大雨
D、阵性降水
12、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中,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后,约每增深10cm ,延后()h。
A、0.5 ~ 1.5
B、1.5 ~2.5
C、2.5 ~3.5
D、3.5 ~4.5
13、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时左右。
A、12:00
B、13:00
C、14:00~15:00
D、16:00
14、改良酸性土壤常使用()。
A、石膏
B、石灰
C、磷石膏
D、硫磺
15、对于无液泡的分生组织和干燥种子来说,其细胞吸水属于()。
A、渗透吸水
B、吸胀吸水
C、降压吸水
D、根压吸水
16、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称为()。
A、蒸腾速率
B、蒸腾效率
C、蒸腾系数
D、蒸腾作用
17、一般植物的蒸腾系数在()之间。
A、125 ~1000
B、125 ~100
C、150 ~500
D、158 ~500
18、合理灌溉的土壤指标要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A、50% ~ 60%
B、50% ~ 80%
C、60% ~ 80%
D、60% ~ 90%
19、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延后,大约每增加1m,推迟()d。
A、10
B、10~20
C、20~30
D、20~35
20、大于()℃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A、5
B、10
C、15
D、20
三、判断。
(10*2=20)
1、生长期短的作物适宜在沙土上种植,早发苗,早收获,不致后期脱肥。
()
2、核状结构是一种不良的土壤结构体。
()
3、蒸腾系数越小,表示该植物利用水分的效率越高。
()
4、重力水具有一般自由水的特点,不易被土壤保蓄,为多余的水分,所以不是植物吸收利用的有
效水分。
()
5、气孔频度是指1cm2叶片上的气孔数。
()
6、由根压引起的吸水属于主动吸水。
()
7、秋季出现的“秋老虎”天气,属于大气中的逆温现象。
()
8、地面最高温度表安装先放头部,后放球部,基本水平,但球部较高。
()
9、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等。
()
10、绝对降水变率为正值时,表示比正常年份降水量多。
()
四、解释。
(5*4=20)
1、土壤质地:
2、田间持水量:
3、调亏灌溉:
4、相对含水量:
5、免耕:
五、简答题。
(4*10=40)
1、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2、简述农业生产的保墒技术?
3、判断土壤耕性好坏的依据?
4、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六、计算题:(10分)
今称得某土壤湿土重18g,烘干后15g,田间持水量为30% 。
求:
(1)土壤质量含水量(%);
(2)相对含水量(%)
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