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章 (2)
精品课件-宽带接入网技术项目式教程(张喜云)-第3章
模块三 ADSL接入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ITU)通过了G.dmt等一系列ADSL的协议标 ANSIT1.41 标准外,还有G.Lite、ITU-T
G922.2、G.dmt、G.handshake等。这些标准的技术规范能确 保不同厂家的ADSL Modem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为业务提 供者和设备提供商开发产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ADSL技 术的国际标准主要是ITU-T G.992.1 (全速ADSL)和 G.992.2(G.Lite)。G.992.1协议是在ANST1.413协议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全速ADSL协议。G.Lite是基于标准的低速且无分 离器的简易型ADSL协议。
载有承载业务的特定速率的用户数据信道,由相应的子载波信 道构成。ADSL承载信道速率的安排可以是任何32 kb/s的整数 倍的组合。ADSL子信道的速率必须与它传送的承载信道匹配。
ADSL中最多可有四个完全独立的下行单工承载信道和三 个双工承载信道。其中三个双工承载信道可以交替地配置成独 立的单向单工承载信道,两个方向(上行和下行)承载信道的速 率并不需要匹配。实际应用中,这些双工承载信道一般用于上 行方向传输。
模块三 ADSL接入技术
PPPoE和PPPoA都是虚拟拨号的方式。PPPoE是基于
Ethernet的PPP
PPPoA 是基于ATM的PPP协议。使
用PPPoE方式接入时,需要用专门的PPPoE拨号软件,连接到
ISP的拨号服务器进行拨号,输入账号和密码后,获得动态分
配的IP,接入Internet。PPPoA和PPPoE的主要区别在于发起
模块三 ADSL接入技术
1. 专线接入 专线接入是类似于数据专线的接入方式。用户连接和配置 好ADSL Modem后,在自己的PC的网络设置里设置好相应的 TCP/IP协议及网络参数(IP和掩码、网关等都由局端事先分配 好),开机后,用户端和局端会自动建立起一条链路。ADSL专 线接入是以固定分配IP地址和自动连接等为特点类似于专线接 入的方式,一般应用在需求较高的网吧、大中型企业宽带应用 中,其费用相比虚拟拨号方式一般更高,所以个人用户一般很 少考虑采用。
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1
1.3.2 发展下一代网络的驱动力量
1. 革命性的技术 2. 业务量组成的根本性变化 3. 网络融合的趋势 4. 市场开放和市场竞争
1.3.3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NGN泛指一个以IP为中心,可以支持语音、 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或部分融合的全业 务网络。
1.3.3 下一代网络的特征
概括为以下几点:多业务、宽带化、分组化、 开放性、移动性、兼容性。
1.3 下一代网络中的宽带接入
世界电信业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电话网的发展凸显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 势,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NGN技术的 发展及应用将成为全球发展的热点。
1.3.1 网络发展的技术路线
第一代交换的业务节点是模拟的信号,第二 代业务节点是数字程控交换机,如果将固网 智能化视为2.5代技术,软交换视为第三代 技术的话,那么IMS就应该算是第四代或者 说是下一代。
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
编著 :郭世满 马蕴颖 郭苏宁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第1章 宽带接入网概述 章
1.1 理解宽带 1.2 宽带接入技术 1.3 下一代网络中的宽带接入
1.1 理解宽带
宽带的概念 宽带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支持宽带的技术 通过网络提供宽带通信的传输技术 接入技术
1.2 宽带接入技术
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 ① 基于 的接入技术 基于LAN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② 基于 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③ 基于光纤的记入技术 ④ 基于同轴电缆的接入技术 ⑤ 无线接入技术 ⑥ 自由空间光通信 ⑦ 网络电视 ⑧ 家庭网络
1.3.4 网络转型的五大发展方向
1. 向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演进 2. 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演进 3. 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4. 向以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 5. 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北美 WLAN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使IEEE802.11系列 成为了主流标准
2009-6-5
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
22
WLAN的技术定位
WLAN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频段 小区范围 数据率(最大) 传输内容与服
ISO/IEC 8802.11 WEP
GB 15629.11
WAPI 2003.5
2003.8 20%
2009-6-5
WPA IEEE 802.11i
时间: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正争取成为国际标准,或国际 标准的一部分;
2004年6月 强制实施2005年底; “马后炮”
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
17
IEEE 802.11 WLAN系列 (续)
随着距离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实际数据速率远远低于 理论速率。
802.11a链路数据速率与距离的关系
2009-6-5
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15ຫໍສະໝຸດ WLAN技术面临的问题(续)
WLAN距离与数据吞吐率的关系 (802.11a,HiperLAN/2)
2009-6-5
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
16
中国标准:弥补国际标准安全漏洞
2.4GHz频段直接序列扩频(Barker码,CCK),PBCC(可选)
1997年标准化 1997年标准化 1997年标准化
1999年标准化
802.11a高速 率扩展
5GHz频段OFDM
1999年标准化
802.11g 进一 步高速率扩展
802.11d
2.4GHz频段OFDM, PBCC(可选)
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章 (5)
第五章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② 网络的可靠性差。干线上每一点或每个放大器的故障 对于其后的所有用户都将产生影响。在电缆分配网的传输通道 中,电缆接头过多,严重降低了系统传输的可靠性。
③ 对用户提供的业务质量不一致。离前端较近的用户, 因沿途经过的放大器少,信号质量和可靠性较好。但离前端较 远的用户,因沿途经过的放大器多,信号质量和可靠性就会不 理想。
第五章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一个双向HFC网络与CATV网类似,也是由馈线网、配线网
和用户引入线三部分组成,如图5-2所示。
第五章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图5-2 HFC网络结构
第五章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1.馈线网 HFC的馈线网是指前端至服务区的节点之间的部分,大致 对应CATV网的干线段。其区别是:在HFC系统中从前端至每一 光纤节点,都用一根单模光纤代替了传统的干线电缆和一连串 的几十个有源干线放大器。 从结构上说则相当于用星形结构代替了树形—分支结构。 HFC的结构又称光纤到服务区(FSA)。一般一个光节点可以连接 多个服务区,在一个服务区内,通过引入线接入的用户共享一 根线缆, 所以在HFC网络中, 服务区越小, 各个用户可用的双 向通信带宽就越大,通信质量也越好。目前,一个典型的服务 区用户数为500户,将来可进一步降至125户或更少。
④ 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差。在有线电视网中,普遍没有使 用网络自动化管理功能,自身很难监视故障,只有等待用户报 障后才知,而且知道后也难以确定故障的位置。
第五章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5.1.2 HFC网络结构 HFC是指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它是在有线电视(CATV)网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宽带业务网,是美国AT&T公司 于1993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城域网或局域网的结构模式,采用 模拟频分复用技术实现。常见的拓扑结构与CATV的拓扑结构类 似,也是树型分支结构,采用共享介质。HFC和CATV不同之处 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在HFC网中,干线传输系统用光纤作传 输介质,而在用户分配系统中仍然采用同轴电缆;二是HFC除 可以提供原CATV网提供的业务外,还可以提供双向电话业务、 高速数据业务和其他交互型业务,也被称为全业务网。
宽带接入技术及应用
提供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满足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 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IPTV与在线视频
支持高清IPTV、在线视频等流媒体服务,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企业级宽带接入
企业内部网络
构建高效、安全的企业内部网络,实现文件共享、协同办公、视 频会议等功能。
云计算与云服务
支持云计算应用,提供云服务如在线办公、数据存储与备份等。
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提高网络安全 防护能力。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避免用户因不当操作导致 网络安全问题。
提高网络传输效率方法
1 2
采用高速传输技术
采用光纤传输、高速无线通信等高速传输技术, 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优化网络结构
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减少网络拥塞,提高网络传 输效率。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 户):将光纤直接接入用户家中,提 供极高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01
02
03
电缆调制解调器
利用有线电视网络 (CATV)的电缆作为传 输介质,通过调制解调技 术实现宽带接入。
共享带宽
电缆调制解调器通常采用 共享带宽的方式,用户数 量较多时会影响传输速率。
上下行速率不对称:DSL技术通常提供较快的下行速率和较慢的上行速率,适用于 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
调制方式:DSL采用多种调制方式,如QAM、CAP、DMT等,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 干扰能力。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 扰能力强等优点。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 络):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采用无 源光器件,降低成本和维护难度。
通信技术基础张喜云教学大纲
通信技术基础张喜云教学大纲《通信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通信领域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传输介质、数字信号处理、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信道编码等多个方面。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其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通信技术基础2. 学时安排:64学时3.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4. 课程性质:必修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采样定理、量化误差等;3. 熟悉调制解调技术,能够进行常见调制方式的设计和实现;4. 掌握编码解码技术,了解常见编码方式及其应用;5. 理解信道编码原理,掌握常见纠错编码方式。
三、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1)通信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模块(2)信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3)信噪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传输介质(1)传输介质的分类及特点(2)传输介质的性能参数及其测量方法3. 数字信号处理(1)采样定理及其应用(2)量化误差的产生和控制方法(3)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4. 调制解调(1)模拟调制方式及其特点(2)数字调制方式及其应用场景(3)常见数字调制方式的设计和实现5. 编码解码(1)编码原理及其分类(2)常见编码方式的设计和实现6. 信道编码(1)纠错编码原理及应用场景(2)常见纠错编码方式的设计和实现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又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占30%,包括作业、实验等。
对700 MHz超级WiFi农村宽带接入技术的探讨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技术WiFi农村宽带接入技术的探讨张存喜1,张恒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山东网络在无线传播领域有着极其优良的表现,当前国际多将它应用于穿透力强和覆盖广的特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700 MHz方案出现在农村宽带建设工作中,对于提升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打通城乡交流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现就在农村宽带中的接入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WiFi;农村宽带Discussion on 700 MHz Super WiFi Rural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ZHANG Cunxi1, ZHANG Heng.Shandong Branch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Jinan.Weihai Branch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 Group Shandong Co., Ltd., WeihaiMHz network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t present, it is 2021年5月10日第38卷第9期· 103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May 10, 2021, Vol.38 No.9 张存喜,等:对700 MHz 超级WiFi 农村宽 带接入技术的探讨大甚至可以达到30 dB ,网络性能良好[3]。
2 700 MHz 超级WiFi 的实现原理在700 MHz 超级WiFi 发展初期,用于发射基带信号的芯片与RF 射频相互独立,因此想要实现 700 MHz 频段,只需要对原有2.4 GHz 或5 GHz 芯片进行更换,并将频率合成器等元件调整到适宜参数即可,操作十分便捷[4]。
宽带接入技术与应用(张庆海)章 (2)
第2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4) 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应用层显示接收到 的信息,把用户的数据发送到低层,为应用软件提供网络接口。 应用层包含大量常用的应用程序,例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Telnet(远程登录)、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等。 TCP/IP各层协议对应关系如图2-3所示。
第2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1. 各层常用协议 1) 数据链路接口层 数据链路接口层涉及在通信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它 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程等手段,提 供检错、纠错、同步等措施,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 并且进行流量调控。
第2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2) 网络层 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执行 数据转发。其关键问题是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 路由。网络层的主要协议有IP(Internet protocol)、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 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 组管理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 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 地址解析协议)等。
第2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图2-2 TCP/IP协议栈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第2章 以太网宽带接入技术
与OSI参考模型一样,TCP/IP协议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开发,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但是,TCP/IP协议简化了层次设 计,只有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接口层。 从图2-2中可以看出,TCP/IP协议栈与OSI参考模型有清晰的对 应关系,覆盖了OSI参考模型的所有层次。
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章 (4)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4.1.3 光接入网的传输技术 光接入网的传输技术主要解决在OLT和多个ONU间上、下行
信号的正确传输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解决上行信道的使用问 题。
在有源光接入网中,OLT与ONU之间通过有源传输设备相连, 传输技术是骨干网中大量采用的SDH和PDH技术,但以SDH技术 为主。SDH具有自愈能力,维护、控制、管理功能强,标准统 一,便于传输更高速率的业务。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图4-2 总线型光接入网基本网络结构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这种结构能从总线上检出OLT发送的信号,同时又能将每 一个ONU发送的信号插入光总线送回给OLT。其中,非均匀光分 路器在光总线中只引入少量损耗,并且只从光总线中分出少量 的光功率。其分路比由最大的ONU数量、ONU所需的最小输入光 功率等具体要求确定。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共享主干光纤,节省 线路投资,增删节点容易,彼此干扰小。缺点是共享传输介质, 连接性能受用户数影响较大。此结构适用于沿街道、公路线状 分布的用户环境。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当然,与其他接入技术相比,光接入网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较高,尤其是光节点离用 户越近,每个用户分摊的接入设备成本就越高;二是与无线接 入网相比,光纤接入网还需要管道资源,配置也较复杂。但采 用光接入网是光纤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纤到户是公认的接 入网发展目标。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图4-3 环型光接入网基本网络结构
第四章 FTTx+LAN接入技术 3.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是一种点到点配置的网络结构,又分为有源单星
型结构、有源双星型结构和无源双星型结构三种。 1) 有源单星型结构 有源单星型结构是每一个用户端设备ONU都经过光纤直接
最新《现代通信网及其关键技术》8宽带无线接入1
在基础设施网络中,STA之间不能直接通信,所有的通信都必须经 过AP
STA可以在ESS内移动漫游
DS
AP1
AP2
ESS:Extended Service Set DS:Distribution System
STA1
STA
BSS1
STA2 STAபைடு நூலகம்
BSS2 ESS
第8章宽带接入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的移动性问题
Internet
HA
服务器
现代通信网
FA
路由器 三层移动Mobile IP 路由器
FA
交换机
交换机
AP
AP
AP
二层交换 子网A
三层交换 子网B
第8章宽带接入网技术
现代通信网
5.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媒体
无线局域网使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传输媒体有两种: 无线电波
扩频方式Spread Spectrum 窄带调制方式 Narrow Band
Wi-Fi联盟 由工业界发起成立的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组织,负责 测试和认证兼容IEEE 802.11系列协议的设备,并且 对于通过测试和认证的设备打上Wi-Fi认证标志
第8章宽带接入网技术
现代通信网
无线局域网特点
(1)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免去了大量的布线工作,只 需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无线访问点(AP,Access Point) 就可覆盖整个建筑内的局域网节点,而且便于管理和维护。
4.网络拓扑—基础设施网络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网络
最简单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一个AP以及一些和AP关联的STA, 组成一个以AP为中心的BSS
更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可能由多个以AP为中心的BSS通过分布式 系统DS互连组成,也称为扩展业务群ESS
宽带接入技术
HFC技术
HFC(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是指光纤同轴电缆混合,采用光纤到服务区,“最后一公里” 采用同轴电缆。有线电视就是最典型的HFC,它比较合理地利用了当前的先进成熟技术,提供较高质量和较多频 道的传统模拟广播电视节目。但由于是针对模拟电视节目的广播传输,传统的HFC络并不具备上行回传通道,为 了开展数字电视点播和高频宽带接入等业务,必须对原有络进行双向化改造。
(2)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系统
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系统包括宽带点到点以太技术和新一代MSTP技术。
宽带点到点有源以太技术,对用户采用专线接入,每用户带宽可达100Mbit/s,局端设备简单,传输距离长, 成本随用户数的实际增长线性增加,适合于用户分散的低密度区域。缺点是光纤设施专用,当需求快速增长且用 户很密集时,空间需求和成本随之迅速增加,因此不太适合高密集用户区域。
LMDS系统通常由基础骨干、基站、用户终端设备和管组成,骨干可由ATM或IP的核心交换平台及因特、PSTN 互连模块等组成。基站实现骨干与无线信号的转换,可支持多个扇区,以扩充系统容量。一般来说,用户终端都 有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LMDS系统可采用的调制方式主要为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无线双工 方式一般为频分双工(FDD)、多址方式为频分多址(FDMA)或时分多址(TDMA)。
Cable Modem的技术实现一般是从87~860MHz电视频道中分离出一条6MHz的信道,用于下行数据采用64QAM 或256QAM调制方式。上行数据一般通过5~65MHz之间的一段频谱进行传送,为了有效抑制上行噪声积累,一般选 用QPSK调制。
光纤接入技术
(1)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数字环路
宽带点到点有源光纤数字环路支持DSL等宽带接入业务,集成IP语音媒体关功能,是推动接入在灵活点(交 接箱处)宽带化演进的理想平台,适合络从传统端局向软交换统一控制的宽带过渡,适用于过渡和改建的用户地 区使用,光传输技术目前采用以太光纤直连或者MSTP。采用内置MSTP技术,在接入设备中提供综合承载与组能力, 同时具有统一管理能力,也是一个经济的选择。
宽带接入网技术(张喜云)章 (6)
第六章 无线接入技术
2.LMDS系统有如下局限性 (1) LMDS服务区覆盖范围较小,不适合远程用户使用。 LMDS采用无线通信单元来覆盖半径通常为3~5 km的地理区域。 (2) 由于工作频率高,通信质量受雨、雪等天气影响较大。 基站覆盖的范围受降雨衰减效应(rain fade)的限制。降雨衰 减指的是雨滴对微波的散射和吸收所造成的信号失真。此外, 墙壁、山丘乃至枝叶茂盛的树木也会阻挡和反射信号并使信号 失真。频率越高,影响越大。因此,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本地接 入,是提 无线接入技术
2.中心站系统 每个LMDS中心站覆盖一个蜂窝小区,在每个蜂窝小区内可 划分多个扇区,为覆盖区域内的固定用户提供点对多点的无线 链路通信服务。中心站设备在逻辑上分为中心控制站和中心射 频站两部分。中心控制站包括调制解调设备、MAC卡及网络— 网络接口板等。MAC卡主要用来发送、接收终端站的相关业务 请求。中心控制站提供与中频电缆相连的接口,并通过中频电 缆连接中心射频站。中心射频站可以采用全向天线进行覆盖, 也可以采用扇区天线进行扇区化覆盖,增加系统的容量。
第六章 无线接入技术
3.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多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TCP/I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主要负责管理多个区域 内的用户网络,负责完成告警与故障诊断、系统配置、计费、 系统性能分析和安全管理等功能。当由多基站提供区域覆盖时, 需要进行频率复用与极化方式规划、无线链路计算、覆盖与干 扰的仿真与优化等工作。
第六章 无线接入技术 在网络建设初期,服务商只需小部分投资建立一个配置较
简单的基站,覆盖若干用户即可开始运营。运营者所需的初期 投资较少,仅在用户数量增加即有业务收入时才需再增加资金 投入,所以投资回收也很快。
宽带接入网技术课件
、入侵检测和病毒防范等。
03
此外,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也是保障宽带接
入网安全的重要措施。
04
宽带接入网的应用场景
家庭宽带接入
家庭宽带接入是宽带接入网技术最常 见的应用场景之一,通过光纤、铜线 或无线等技术将高速互联网接入家庭, 提供高速上网、视频通话、在线娱乐 等多种服务。
家庭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迅速,从 ADSL到光纤,再到现在的5G和WiFi 6技术,带宽速度和稳定性不断提升, 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历程
窄带接入网
传统的电话线接入和窄带拨号上网,带宽较窄, 速率较低。
光纤接入网
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极高的带宽和传输 速率,是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ABCD
ADSL接入网
利用电话线实现宽带上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是宽带接入网的初级阶段。
无线宽带接入网
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宽带上网,具有灵活性和移动 性,是宽带接入网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
01 EPON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宽带接入技术,通 过无源光网络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02 EPON技术具有高带宽、高速率和低成本等优势, 适用于大型企业和园区等区域的接入。
03 EPON技术的传输距离较长,可以达到几十公里, 因此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的区域。
GPON技术
GPON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的宽带接入技术,通过无源光网络实现高速数 据传输。
靠性。
大规模天线技术
5G时代的宽带接入网将采用大规 模天线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部署大 量天线,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和传 输速率。
低延迟和高可靠性
5G时代的宽带接入网将注重低延迟 和高可靠性,以满足物联网、工业 互联网等应用的需求。
通信领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
通信领域中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娱乐等,这就对通信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应用需求。
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随之发展,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当今通信领域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接入网络。
传统的有线接入方式,如电缆布线、数字用户线路等,已经逐渐遇到了一些困难。
这些传统有线接入方式传输速度有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布线,而且也很难支持对移动设备的接入。
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则是一种更加高效、灵活的接入方式。
它可以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例如Wi-Fi、4G、5G等,同时也可以在室内、室外等多种环境下使用。
此外,它具有灵活性强、成本低的优势,成为了众多通信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向。
2.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领域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娱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它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宽带网络、办公室网络,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如酒店、机场、车站等,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另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和农村等地区。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将工厂设备连接起来,实现精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村等地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则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物联网服务,帮助人们提升生活质量。
3.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未来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将更加智能、便捷、快速。
例如,为了应对移动设备的接入,5G无线接入技术可以支持更高的速率和更少的延迟,同时还可以支持大规模连接,为人们带来更加出色的上网体验。
而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通过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人们可以将智能家居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家居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MWBA网络结构
• 协议模型采用和IEEE 802系列系统相同的参 考模型 • 系统模型:基于蜂窝系统,采用混合小区结构(微 和宏小区),以适应不同地理环境,点到多点 • MBWA模型包括两个平面:数据控制平面和管 理平面 • 纯IP网络结构
WiMAX技术
• WiMAX技术是BWM技术中最热门的技术 • 标准基础为IEEE802.16系列 • 面向城域,适合固定、便携和移动场景宽带业 务
--光纤接入能为用户提供很大的带宽,更远距离意味着能为更 多的应用提供服务 --无线接入对大量用户接入情况下,带宽分配具有相当大的扩 展性,且其本质上的广播传输特别适合于移动用户 --卫星接入对郊区和农村地区,或孤立地域具有吸引力
• 用大投资建设LAN将终端用户连接到主干网
--有时有可能其费用超过计算机软硬件费用 --当在家用户连接到服务提供商,如因特网或TV时,存在同 样的问题
WLAN特点
无线个域网
• 基于计算机通信的专用网,用于解决同一地点终端与终端间的 连接 • 特点 拓扑能够适应网络节点的移动性,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与互连 网或蜂窝无线网络连接 • 标准 IEEE802.15.1 2.4GHz,10m,1Mbit/s,1600Hop/s,GFSK IEEE802.15.2 定义两种机制,与WLAN关系 IEEE802.15.3 高速WPAN的物理层和MAC层。QPSK, DQPSK,16/32/64QAM,11/22/33/44/55Mbit/s,Beacon, 解决高速数码产品之间的互连。 IEEE802.15.3a 扩展了IEEE802.15.3频段,3.1-10.6GHz IEEE802.15.4 低速WPAN的物理层和MAC层,DSSS技术, 250kbit/S(2.4GHz),20kbit/s(868-915M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网络规模,计算机网络被划分成三个主要类别:
LAN(局域网)、MAN(城域网)和WAN(广域网)。 LAN由在地理范围内有限的网络中相连接的计算机组成,
如一个房间、一座建筑物或一群邻近的建筑物。 MAN是为城镇或城市设计的网络,它通常使用光纤这样的
1~3层为低层组或下层组,其功能由计算机(用户)和网络 共同执行;4~7层为高层组或上层组,其功能由通信的计算机 双方共同执行。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图2-1 OSI分层结构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OSI层次结构的功能 OSI层次结构的功能如下: 应用层。实现终端用户应用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表示层。提供数据表现,定义公共数据语法和语义以及转 换工作,包括数据语法转换、语法表示、表示连接管理、数据 加密和数据压缩等。 会话层:执行管理任务和安全。具体功能包括:会话连接 到传输连接的映射、数据传送、会话连接的恢复和释放、会话 管理、令牌管理和活动管理。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传输层。确保点到点、无错误传输。功能包括:在发送端 拆分数据块,或在接收端重组数据块;具有点到点流程控制和 错误恢复功能;映像传输地址到网络地址、多路复用与分割、 传输连接的建立与释放。
网络层。负责处理子网之间的寻址和路由工作。功能包括: 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提供路由功能,构造互联网络;定义点 到点寻址(逻辑上——Net ID+Host ID);服务选择和流量控制。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链路层。负责处理信道上的数据传输工作。发送帧:将接 收到的位重组为帧;定义站点地址(物理);数据链路连接的分 裂、定界与同步、顺序和流量控制和差错的检测和恢复等方面。 一般将数据链路层又划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 Line Control)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
物理层。处理物理信令功能,包括连接器、分时、电压和 其他事务。提供介质接入功能;定义最终二进制数据的电压和 数据速率;定义物理连接器。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3.层间通信 每一层都与对方的对等层之间有相应的协议(逻辑上的), 在物理上它们之间信息的交换又必须通过它的下一层提供服务 才能完成,直到物理层。 OSI参考模型的不同层协议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实现方法 是下一层在上一层提供的信息的前面(链路层在前面和后面)增 加新的协议控制信息。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送如图2-2所示。
(1) 计算机的数量是多个,而不是单一的。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 计算机是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 能干预其它计算机的工作。例如启动、停止等。任意两台计算 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
(3) 计算机可以处在异地。每台计算机所处的地理位置对 所有的用户是完全透明的。
(4) 处在异地的多台计算机由通信设备和线路进行连接, 从而使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城域网 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 MAN。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LAN的发展基础上提出的,在技 术上与LAN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与广域网(WAN)区别较大。MAN 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 Mb/s以上。所有联 网设备均通过专用连接装置与媒介相联接,只是媒质访问控制 在实现方法上与LAN不同。 MAN的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作骨干网,通过它将位于同一城 市内不同地点的主机、数据库,以及LAN等互相联接起来,这 与WAN的作用有相似之处,但两者在实现方法与性能上有很大 差别。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广域网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一般是由公司或电信部门提 供的。互联主要采用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两种。如果连接的次 数有限,要求不固定,通用性好,可选择公用数据网或增值网; 如果连接次数很多,且要24小时畅通无阻,则采用专用网络为 好。
WAN的实现都是按照一定的网路体系结构相应的协议进行 的。为了实现不同系统的互联和相互协同工作,必须建立开放 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及相应的一系列国际标准协议对于WAN的 实现、建立和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标准化网络世界为目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开 发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于1984年完成 并公布。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OSI参考模型采用分层方法,其中通信子系统被分成7层, 每一层都执行明确定义的功能。OSI参考模型定义需要在每一 层提供的功能,但是却没有规定在每一层上要使用的实际服务 和协议。OSI分层模型如图2-1所示。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图2-3 OSI与TCP/IP结构的对比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1) 应用层 应用层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协议。相关的进程/ 应用协议,充当用户接口,提供在主机之间传输数据的应用。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允许 用户在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之间传输文件(RFC 959)。 TELNET(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远程通信网)—— 允许用户登录到另外的TCP/IP主机,从而访问网络资源的虚拟 终端协议(终端仿真)(RFC 854)。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MAN不仅用于计算机通信,同时可用于传输话音、图像等
信息,成为一种综合利用的通信网,但属于计算机通信网的范 畴,不同于综合业务通信网(ISDN)。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3.广域网 广域网是在一个广泛地理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 简称WAN。其范围可以超越城市和国家以至全球,因而对通信 的要求及复杂性都比较高。 WAN由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两个部分组成。通信子网实际 上是一个数据网,可以是一个专用网或一个公用网(交换网); 资源子网是联在网上的各种计算机、终端、数据库等。这不仅 指硬件,也包括软件和数据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LAN可与WAN互联,或通过WAN与位于其他 地点的WAN互联。这时,LAN就成为WAN上的一个端系统。
高速连接。 WAN是使用远距离远程通信链路把相距遥远的网络计算机
连接起来的网络,它经常由两个或多个小LAN组成。最著名的 WAN的例子就是Internet。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1.局域网 局域网(LAN)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 通信网络。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有三个: (1) 用于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 (2) 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 (3) 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方法。 这三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的 响应时间、吞吐率和利用率,以及网络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它对网络特性起着十分 重要的影响。
局域网包括:以太网、标记环网、标记总线网、快速以太 网、交换局域网、全双工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ATM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其中常见的为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交换 局域网。前两种采用的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测)的介质访问方法,交换局域网采用的是交换技术,全双工 以太网中全双工运行在交换器之间,以及交换器和服务器之间, 全双工是和交换器一起工作的链路特性,它是数据流在链路中 同时两个方向流动,不是所有收发器都支持它的全双工功能。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图2-2 OSI参考模型的数据传送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4.OSI参考模型各层传送信息的单位 OSI参考模型各层传送信息的单位如下:物理层,数据按 位传送;数据链路层,数据按帧传送;网络层,数据以分组为 单位传送;传输层,数据以报文为单位传送。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2.2 TCP/IP协议 1.TCP/IP协议参考模型 使用TCP/IP协议将Internet分为4个层次:应用层、传输 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图2-3给出了TCP/IP与OSI的比较。
全双工效率取决于本地通信的形式。如果在发送和接收之 间的通信是平衡的,则理论上全双工可增加100%的吞吐量。 如果是不平衡的,则效率会降低。从理论上讲,全双工性能可 大于100%,因为全双工链路没有冲突,每个方向的效率要高 பைடு நூலகம்共享介质链路的效率。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1) 10 Mb/s交换技术的性能优于10 Mb/s的共享技术; (2) 10 Mb/s全双工交换技术的性能优于10 Mb/s的常规 的交换技术; (3) 100 Mb/s交换技术优于10 Mb/s交换技术; (4) 100 Mb/s全双工交换技术优于100 Mb/s常规交换技 术; (5) 100 Mb/s共享技术的性能是10 Mb/s共享技术的10倍; (6) 100 Mb/s交换技术性能优于100 Mb/s共享技术; (7) 10 Mb/s交换技术和100 Mb/s共享技术的性能比较取 决于各种参量的影响,包括通信形式、交换器端口数、交换器 缓冲器容量以及全双工应用的效率。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1 IP网络基础 2.2 TCP/IP协议 2.3 交换机/路由器 2.4 宽带IP城域网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2.1 IP网络基础 2.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随网络技术的更新可从不同的角度给予 描述。
目前已公认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计算机网络是将 地理位置不同,且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 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包括网络通 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在上述的定义中,有以下特点:
第二章 宽带IP城域网 (3) 通信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实现通信,彼此
就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网络协议。目前有很多网络协议, 有一些是各计算机网络产品厂商自己制定的,也有许多是由国 际组织制定的,它们已构成了庞大的协议集。比如现在计算机 网络普通采用的TCP/IP协议。
(4) 网络管理软件:包括通信管理软件、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应用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