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竞赛报告

合集下载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doc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doc

自动搬运机器人王泽栋1 曹嘉隆1 高召晗1 杨超2(1.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2.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摘要】本设计与实作是利用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所检测到我们所要跑的路线,我们以前后车头共4颗红外感应传感器TCRT5000来检测黑色路线,并利用Atmel 公司生产的8位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做决策分析。

,将控制结果输出至直流电机让车体自行按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行走。

以AT89S52晶片控制自动搬运机器人的行径,藉由自动搬运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透过程式化控制流程、方法与策略、利用汇编语言控制电机停止及正反转,使自动搬运机器人能够沿轨道自行前进、后退以及转弯。

目的是在于让车子达到最佳效能之后,参加比赛为最终目的。

自动搬运机器人运行过程中会遇到直线、弯道、停止。

该设计集检测,微控等技术为一体,运用了数电、模电和小系统设计技术。

该设计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能应用于一些高难度作业环境中。

【关键词】自动搬运;黑线检测;时间显示。

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1.1 系统基本方案根据要求,此设计主要分为控制部分和检测部分,还添加了一些电路作为系统的扩展功能,有电动车每一次往返的时间(记录显示装置需安装在机器人上)和总的行驶时间的显示。

系统中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及电动机驱动模块。

信号检测部分包括黑线检测模块。

系统方框图如图1.1.1图1.1 系统方框图1.2各模块方案的比较与论证(1)控制器模块根据设计要求,控制器主要用于信号的接收和辨认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小车的到达直角转弯处的转向、时间显示。

方案一: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价格低、体积小、控制能力强。

方案二:采用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的Atmel公司的AT89S52作为控制器件的核心。

AT89S52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

它的功耗低,技术成熟,成本低,引脚较少,硬件布线简单,并且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AT89S52作为处理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和控制转电动机的正反转以及数码管显示的核心部件,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一等奖一、选题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设计大赛作为展现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舞台,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选题旨在设计一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家电设备连接到一起,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家居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二、设计思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传感器节点、控制中心和手机客户端。

其中,传感器节点用于感知环境信息,将其传输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指令,并向相应的家电设备发送指令;手机客户端作为用户界面,用于实现用户对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本次设计选择的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感知环境温度,湿度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湿度,人体红外传感器则用于感知人体的存在与否。

在控制中心方面,使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通过串口通信模块与传感器节点和手机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当控制中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时,会根据用户事先设置的温度和湿度范围来控制空调和加湿器开关状态。

同时,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在家时,控制中心会自动打开照明系统。

手机客户端则通过与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设置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也可以实时查看家居环境数据。

三、设计过程本次设计过程中,首先进行了技术调研和需求分析。

在技术调研中,对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和控制芯片进行了深入了解,帮助确定最合适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需求分析中,了解用户对智能家居系统的需求和期望,确定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接下来进行了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硬件设计方面,根据系统需求选取了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芯片,并进行了电路设计、原理图绘制和PCB设计。

软件开发方面,采用C语言编写控制中心程序,并使用Android开发工具进行手机客户端的开发。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要求及格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报告要求及格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要求及格式设计报告内容:一、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二、摘要:中文200~300字,单独1页三、设计报告正文:1 前言:简述本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要达到的目标即设计题目给定的设计要求的主要内容,对应采用的实现方法及手段这点与摘要相似;一般这部分不宜太长,300字左右;2 系统方案设计:包括方案比较、方案论证、方案选择;以方框图的形式给出各方案,至少针对2个及以上方案进行;方案比较、论证要充分,方案选择要合理、正确;3 理论分析与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达到的性能指标及实现的功能,必须进行理论分析及必要的计算,说明如何保证;4 系统电路设计:①说明各单元模块的功能,同时进行电路设计要有对应的单元电路图;②电路参数的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③特殊器件的简介;④各单元模块的联接即接口问题;5 系统软件设计:①说明软件设计原理及设计所用工具;②画出软件设计结构图、说明其功能;③画出主要软件设计流程框图;6 系统测试:包括系统指标参数及功能的测试,说明测试方法与测试内容;1列出主要的测试仪器、仪表;2系统测试:①说明测试方法;②要求有完整的测试参数记录表及测试数据;③系统功能测试:测试或说明系统能实现的功能;3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的系统指标参数及实现的功能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比进行,指出指标参数及实现的功能的整体完成情况,重点分析指标及功能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或功能、指标较优是如何实现的;7 结束语结论:②对设计制作进行小结,总结得失及收获体会;②对设计制作的不理想及不完善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设想;四、附录:①相关设计图必须包含一张系统总图;②相关设计程序主程序、部分子程序;设计报告格式:设计报告统一用A4纸打印,设计报告正文大标题用小三号宋体、小标题用四号宋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报告正文为单倍行距;报告从正文开始统一编页码,报告每页上方必须留出3cm空白,空白内不得有任何文字,以便顶端密封装订;设计报告要求6页;特别注意:设计报告封面及内容中不能出现参赛队的任何信息包括学校名称、学生姓名等,否则,视为违规。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一、设计背景。

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展示学生电子设计能力的舞台,也是一个促进电子科技创新的平台。

本次设计报告旨在展示参赛选手的设计思路、方案实施和成果展示,为评委和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设计项目的机会。

二、设计目标。

本次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电子产品,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

通过设计报告的展示,我们希望能够清晰地表达设计的核心理念、技术方案和市场前景,展现出参赛选手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方案。

1. 项目概述。

本次设计项目选取了XX领域作为设计对象,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的分析,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功能。

设计团队充分发挥创意,结合市场调研和技术实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设计方案。

2. 技术方案。

在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各种技术方案的比较和评估,最终确定了最优的技术路线,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分析。

3. 成果展示。

在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完成了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电子产品。

我们将通过实物展示、技术参数和性能测试等形式,全面展示设计成果,让评委和观众对我们的设计项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市场前景。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我们认为本次设计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我们将在设计报告中详细阐述产品的市场定位、竞争优势和市场推广策略,让评委和观众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报告的展示,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展现出设计团队的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评委和观众对我们的设计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展示出我们的设计成果,为电子设计大赛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六、附录。

1. 设计方案详细说明。

2. 技术实施方案分析报告。

3. 产品实物展示图片。

4. 市场推广策略分析报告。

以上就是我们设计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评委和观众的聆听。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论文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论文报告

放大器的应用摘要集成运放裨上是一种高增益直流放大、直流放大器既能放大变化极其缓慢的直流信号,下限频率可到零;又能放大交流信号,上限频率与普通放大器一样,受限于电路中的电容或电感等电抗性元器件;集成运放和外部反馈网络相配置后,能够在它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建立起种种特定的函数关系,故而称它为“运算”放大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预设的电路,电路包括三角波产生器、加法器、滤波器、比较器四个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均采用一个运放及一定数目的电容、电阻搭建,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最终实现规定的电路要求;关键词运算放大器LM324、加法器、滤波器、比较器目录一、设计任务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 组成电路框图见图1a,实现下述功能:使用低频信号源产生Hz f V t f u i 500)(2sin 1.0001==π的正弦波信号, 加至加法器的输入端,加法器的另一输入端加入由自制振荡器产生的信号1o u ,1o u 如图1b 所示,1T =,允许1T 有±5%的误差;图中要求加法器的输出电压11210o i i u u u +=;2i u 经选频滤波器滤除1o u 频率分量,选出0f 信号为2o u ,2o u 为峰峰值等于9V 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2o u 信号再经比较器后在1k Ω 负载上得到峰峰值为2V 的输出电压3o u ;电源只能选用+12V 和+5V 两种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不得使用额外电源和其它型号运算放大器;要求预留1i u 、2i u 、2o u 、2o u 和3o u 的测试端子;二、设计方案及比较设计有五个部分,其中低频信号源使用信号发生器,其余四部分设计方案如下:1.三角波产生器初始方案:根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书上的方波发生器产生方波,然后再采用微分电路对信号处理,输出即为三角波;图图中:R 1 = ,R 2 = 10k,R 3 = 30k,R 0 = ,R 4 = 10k,R 5 = 20k,C = F, D Z1和D Z2采用稳压管;运算放大器A 1与R 1、R 2、R 3及R 0、D Z1、D Z2组成电压比较器;当积分器的输入为方波时,输出是一个上升速率与下降速率相等的三角波,比较器与积分器首尾相连形成闭环电路,能自动产生方波与三角波;三角波或方波的频率为:改进方案:由于LM324只有四个运算放大器,如果三角波产生使用两个,则后面的三个电路中有一个无法实现,所以只能采用一个运算放大器产生;同时由于器件不提供稳压二极管,所以电阻电容的参数必须设计合理,用直流电压源代替稳压管;对方波放生电路进行分析发现,如果将输出端改接运放的负输入端,出来的波形近似为三角波;设计电路如图图2.加法器方案:由于加法器输出11210o i i u u u +=,所以采用求和运算电路,计算电阻电容的参数值,电路见图图3.滤波器初始方案:由于正弦波信号1i u 的频率为500Hz,三角波1o u 的频率为2KHz,滤波器需要滤除1o u ,所以采用二阶的有缘低通滤波器;见电路图图改进方案:根据仿真的波形看出电路对2KHz 的信号衰减不大,导致输出信号中仍然残留的有三角波成分,波形失真较严重;考虑要增大对三角波的衰减程度,而且要已知三角波的频率为2KHz,所以采用中心频率为2KHz 的带阻滤波器;电路见图图4.比较器初始方案:采用一般的单限比较器,见电路图图改进方案:在单限比较器中,输入电压在阀值电压附近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将引起输出电压的跃变,不管这种微小变化是来源于输入信号还是外部干扰,抗干扰能力差.所以采用滞回比较器;见图图三、电路设计及理论分析1.总电路图2.三角波发生器根据RC 充放电过渡过程的分析,电容电压编号应符合下面公式式中 U C 0初始电压;)(∞C U 充电终了电压;τ充电时间常数;解方程式可得所以该电路振荡周期有3R ,C 和21R R 决定,改变这些元件参数可以调节方波的周期; 由要求可知,电路的输出波形应为三角波,峰值为2V,振荡周期为;电路振荡周期为经过计算R3=10K Ω,R2=Ω,R1=1K Ω,C=理论波形为3.加法器加法器输入输出满足11210o i i u u u +=;根据“虚短”和“虚断”的原则,节点的电流方程为fo i i R u R u R u -=+2211,所以输出的表达式为 计算取R1=1K Ω,R2=10K Ω,Rf=10K Ω.三角波和正弦波经过加法电路后理论波形为4.带阻滤波器因为需要滤去三角波成分,所以选取的带阻滤波器的中心频率f 0=2KHz; 中心频率为RCf π210=,计算得R=Ω,C=1uF; 理论上对于2KHz 的信号衰减程度最大,其他频率几乎不衰减;信号为500Hz,5V 时信号为2KHz,5V 时5.滞回比较器当集成运放的输出为+U OM 时,通过正反馈支路加到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 则同相输入端的合成电压为: REF OM U R R R U R R R U 212211+++=+ = U H 上门限电压 7 当u i 由小到大,达到或大于上门限电压U H 的时刻,输出电压u o 才从+U OM 跃变到U OM ,并保持不变;此时,通过正反馈支路加到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此时同相输入端的合成电压为: REF OM U R R R U R R R U 212211+++-=+ = U L 下门限电压 理论波形为四、电路仿真结果及分析仿真结果如下:1.1o U 端口由仿真图可知,波形近似为三角波;Um=2V,T=2KHz,波形稳定;2.1i U 端口因为由低频信号源产生,所以波形无失真;Um=,T=500Hz3.2i U 端口与理论波形有一定的偏差,三角波与正弦波相加时,三角波波峰、波谷有失真; 4.2o U 端口理论应为正弦波,可以看出经过滤波后,波形的波峰、波谷有失真,高频部分没有滤掉;Um=略大于9V,T 约为500Hz;5.3o U 端口可以看出近似为高低电平交替,在跳变过程中波形有失真,部分部分由于不稳定信号产生毛刺;五、总结1.电源提供的电压对波形的影响:波形幅度变化必须在电源提供的电压范围之内,若不在,则底部或顶部会出现失真,因此采用+12V电源而不用+5V;2.单电源和双电源的区别及其对电路的影响:运放采用单电源供电时,加法电路、滤波电路不能工作,必须采用双电源式供电,正极4接+12V,负极11反接+12到地;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链接存在相互影响;3、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链接存在相互影响:虽然单个模块运行仿真成功,但是连接为整个的电路图时,各功能模块的波形会受到其他模块的影响,失真交严重;处理办法是在各模块之间加入耦合电容或电容电阻组成的低通网路作为接口电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仅对于模拟电子线路有了新的认识,对电子电路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加深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同时学习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怎样运用软件搭建电路,如何结合理论计算的参数和实际仿真结果对电路的元件参数进行调整;。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技术报告的撰写技术报告是科技工作者围绕某一专题从事研究、实验工作或处理某项技术问题时所撰写的阶段报告、成果报告或总结报告。

它是科技人员用来交流自己研究工作成果的重要手段,是科研人员(或学生、参赛选手)向主管部门(或指导教师、评委)汇报研究过程、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正式技术文件。

它的内容比较深、专业性强,通常都有一些数据、图表和公式等。

电子竞赛技术报告是科技报告的类型之一。

为什么单独选择此类报告加以介绍?这是因为参加电子竞赛或科展的学生必须要提交一份技术报告,而且在电子竞赛中,满分150分,技术报告就占了50分。

工科学生本来科技写作的能力就比较差,要在3天时间内(包括设计、制作作品)完成这项工作,确实难度和工作强度较大,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导致技术报告的写作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技术报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参赛选题中对撰写技术报告提出了内容、格式、版面、字体字号的要求,则应按要求撰写;如果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撰写技术报告可灵活处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事实上技术报告和科技论文的体裁、结构基本相同,因此技术报告可参照科技论文的格式,即:题目、著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附录、参考文献。

由于这些内容在科技论文撰写一节中均进行了介绍,本处不拟赘述。

只提出撰写电子竞赛类技术报告的几点建议:(1)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字数一般控制在3000字~5000字之间,而技术报告可放宽对字数的限制。

鉴于电子竞赛都是系统级的题目,需要编写的内容多,有的还需要附上程序清单或元件清单,因此其字数应与毕业论文相当,约1.5万字左右。

(2)科技论文结构严谨、行文规范,是科技写作的基础,在撰写技术报告时可以学习并效仿,但不应呆板地套用。

对于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应灵活运用,例如:摘要、关键词、附录、参考文献、致谢等要目要用文字注明,而题目、著者、引言、正文、结论等要目不要用文字注明,只是作为撰写编排技术报告的步骤。

撰写电子设计竞赛报告参考格式

撰写电子设计竞赛报告参考格式

撰写电子设计竞赛报告参考格式
电子设计竞赛报告格式要求封面:
作品名称:(黑体,二号)
申报者信息: (宋体,四号)
队员1: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院、专业、年级,教学号,邮箱,电话
队员2: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院、专业、年级,教学号,邮箱,电话
队员3: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学院、专业、年级,教学号,邮箱,电话
作品类别:(黑体,四号)
正文:
一、全文要求:1一律用A4 纸打印;装订为横开本,左侧装订;全文用word 排版:2、电路图一律用protel、word 或EWB 等软件工具画出。

要求各种图符、标识、数字清楚;
3、正文字体用宋体或仿宋体;
4、不用文学景色类语言。

全文要求语言流畅、科学、严谨、精练,无错别
字;
5、无字数要求,但不得过于简单或过于繁冗;
6、图表清晰、美观、整洁,必须有图表标号(按1,2,3,......格式)及名称。

图标号位于该图下方,表标号位于该表上方;
7、内容正确、真实:
8、文中所用的符号、缩略词、制图规范和计量单位,必须遵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自己拟订的符号、记号、缩略词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

9、页码编排:目录不编页: 正文直到根据题目技术要求,测试作品整体技术指标。

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实测数据及实测时所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

有些数据最好能画出实测曲线。

要求数据、曲线必须真实。

八、结论说明对题目要求的实现情况。

可进行结果分析(例如误差分析)。

指出本设计的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可对设计、调试、测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

2023电赛报告

2023电赛报告

2023电赛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2023年电赛的相关数据和经验,以及对参赛团队的评估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我们将重点讨论比赛简介、赛题分析、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并对团队表现和诸多因素进行评估。

比赛简介2023年电赛是一场全球性的电子设计竞赛,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者。

本次比赛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参赛团队能够展示他们在电子设计和编程方面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赛题分析2023年电赛的赛题设计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赛题聚焦于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应用设计和开发。

参赛团队需要利用给定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实现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创新性的项目。

具体的赛题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设计:参赛团队需要设计和构建一个硬件系统,包括电路板、传感器、执行器等。

2. 软件编程:团队需要编写相关的软件代码,实现设备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3. 算法设计:参赛团队需要设计和实现相关的算法,以实现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功能。

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针对2023年电赛的赛题,参赛团队们采用了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解题思路和解决方案的介绍:1.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图像识别:部分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来训练模型,实现对特定图像的识别和分类。

通过搭建一个具有高准确度的图像识别系统,团队成功解决了赛题中涉及到的图像处理问题。

2.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部分团队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通过手机App或者网页,用户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设备,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提高了设备的便捷性和可控性。

3.优化硬件设计以提高性能:一些团队对硬件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采用更高性能的芯片、更稳定的电路设计以及精确的传感器等,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这些优化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并提升了解题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团队评估对于参赛团队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创新性:能否在赛题的要求上提出独特的创新点,展示出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023)全国电子竞赛设计报告(A题)(一)

(2023)全国电子竞赛设计报告(A题)(一)

(2023)全国电子竞赛设计报告(A题)(一)竞赛概况•本次竞赛主题为“智能家居”,旨在推进智能化技术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

•参赛者需自行设计和实现一款智能家居产品,并同时提交设计报告和作品展示视频。

•参赛者须符合竞赛报名要求,并严格遵守竞赛规定。

技术难点•如何通过传感器将家庭生活信息实时反馈给智能家居系统。

•如何利用AI技术对家庭生活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做出可靠的智能决策。

•如何确保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思路•在建立智能家居系统时,我们采用目前最先进的5G 技术实现带宽的提升,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我们采用单板计算机作为主控制器,将所有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主控制器,然后通过AI技术做出最佳决策,并控制各设备的操作。

•我们在智能门锁上加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并且设计了多节点的智能路由器来解决设备连接问题。

具体实现•设计基于Arduino的智能家居主板,实现与各传感器的连接,并将数据传输到主控制器。

•建立基于Java的智能家居决策系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分析和处理。

•采用可扩展的智能路由器架构,基于OpenWRT实现多节点连接,提高设备安全性和数据传输效率。

展示视频•我们制作了详细的展示视频,展示了我们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各项功能和优势。

•视频中包含了我们的设备连接、智能门锁、环境温度控制、人脸识别等多个模块的演示和操作。

结语•通过本次竞赛,我们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习到了新的技术和知识。

•我们感谢竞赛组委会的主办,也感谢所有的志愿者和评委的支持和帮助。

进一步改进•在竞赛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不足,设备之间的连接还需要更加稳定等。

•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智能家居系统,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并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性能和安全性,让智能家居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总结•通过本次竞赛,我们对智能家居技术的实现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技术能力。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电子设计大赛设计报告模板
本报告旨在介绍我们团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项目情况及设计思路。

我们团队的项目名称为XXX,是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
用性的电子产品。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该产品的背景和市场需求,设计方案及原理,以及最终的实现效果和成果展示。

一、背景和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XXX
产品正是针对市场上的某一需求而设计的,它可以解决XXX
问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

根据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调查,我们团队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规划,确保产品能够切实满足市场需求。

二、设计方案及原理
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团队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探讨,最终确定了XXX的设计方案。

我们采用了XXX技术和XXX原理,结合了XXX模块和XXX功能,确保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能够长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三、实现效果和成果展示
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我们最终成功实现了XXX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经过多次的测试和调试之后,产
品的性能表现出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将在比赛现场展示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成果,以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反馈。

总结
在这次电子设计大赛中,我们团队将会展现出我们的设计理念
和创新能力,希望能够得到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和肯定。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我们的XXX产品将能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我们团队赢得荣誉和奖项。

感谢评委和各位观众的聆听和支持!。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报告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报告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智能小车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之一、智能化的产品不仅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更能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报告的主题为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的智能小车设计与制作。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团队设计并制作的智能小车的具体细节,并探讨一些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二、设计目标我们的智能小车设计目标是能够自主导航、避障、遥控操控以及具有图像识别功能。

通过这些功能,智能小车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安全行驶并完成既定任务。

三、硬件设计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底盘、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通信模块。

1.底盘设计:我们选择了一款坚固耐用、稳定性强的底盘作为智能小车的基础。

该底盘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可以保证小车稳定行驶。

2.电机驱动模块:我们使用了直流无刷电机作为智能小车的动力源,并配备了电机驱动模块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通过对电机驱动模块的精确控制,小车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遥控操控。

3.传感器模块:为了实现避障功能,我们使用了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以及巡线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及时感知到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从而通过控制电机驱动模块来避免碰撞。

4.图像识别模块:为了实现图像识别功能,我们使用了摄像头作为图像输入的设备,并搭建了图像识别系统。

通过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能够实现小车对特定物体的识别和追踪。

5.通信模块:为了实现遥控操控功能,我们使用了无线通信模块来远程控制小车的运动。

通过与遥控器的通信,我们可以实时控制小车的方向和速度。

四、软件设计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嵌入式控制程序和图像处理算法。

1.嵌入式控制程序:我们使用C语言编写了嵌入式控制程序,该程序负责控制小车的运动、避障和遥控操控等功能。

通过与硬件的紧密配合,控制程序能够实现对小车各个部分的精确控制。

2.图像处理算法:为了实现图像识别功能,我们使用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2022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圆满落幕,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和紧张的竞争,我校代表团在比赛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在这次比赛中,我作为队伍的队长,我将我的经历和感悟总结如下。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团队成员。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团队的默契配合以及友好互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每个队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相互协作,不断进步。

我们每周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设计方案,解决遇到的问题,保持了较好的沟通和紧密的联系。

团队合作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其次,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准备。

我们在决定参加此次竞赛之后,第一步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竞赛要求和参赛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

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反复试验,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并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比赛并不只是结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过程的积累和成长。

在这次竞赛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带来的力量。

通过与队友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带领团队,如何在压力下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这些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此次比赛也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其他高校优秀同学交流的平台。

在比赛期间,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交流了彼此的设计理念和经验心得。

参与电子设计比赛,不仅是一个展示自己实力的舞台,更是一个碰撞思想火花的机会。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想法,这些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参赛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比赛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技术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作为队长,我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团队成员的特长和不足,在团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我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更高水平的比赛做准备。

2023年电赛e题报告模板

2023年电赛e题报告模板

2023年电赛e题报告模板
摘要:
一、前言
二、竞赛背景
三、比赛题目
四、解题思路
五、方案设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七、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前言
2023年电赛e题报告模板旨在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选手提供一个参考范本,以便更好地完成竞赛报告。

本文将详细介绍e题的解题思路、方案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等内容。

二、竞赛背景
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面向全球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23年电赛e题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三、比赛题目
2023年电赛e题的具体题目内容为:请根据所给条件,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

题目要求选手具备较强的电路设计、系统集成以及
实际操作能力。

四、解题思路
针对e题,我们需要首先分析题目的要求,明确设计目标。

然后根据所给条件,选择合适的元器件,设计电路原理图。

最后进行系统集成,实现预定的功能。

五、方案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并进行详细的电路设计。

同时,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际搭建电路,并对其进行测试,得到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分析实验数据,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价。

七、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展望。

电子工程专业电子设计竞赛实习报告

电子工程专业电子设计竞赛实习报告

电子工程专业电子设计竞赛实习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电子工程专业电子设计竞赛实习的全面总结与分析。

首先介绍了电子设计竞赛的背景和目标,接着详细描述了实习过程中的相关操作和实践项目,然后对实习的收获与不足进行评估和反思。

通过本次实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计竞赛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同时也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1. 引言电子设计竞赛是电子工程专业中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习背景与目标2.1 实习背景电子设计竞赛实习是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与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加强对电子设计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2 实习目标本次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学生应能够独立完成一项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并在团队合作中展现出较高的组织与沟通能力。

3. 实习过程3.1 选题与任务分配在实习开始前,我们进行了选题与任务分配。

根据实习要求和个人兴趣,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电子设计竞赛项目,并确定了具体的任务分工。

3.2 设计与实践在选定的项目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了解了该项目所涉及的电子设计原理、技术和市场需求。

随后,我们展开了实践操作,使用各种电子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仿真和验证。

3.3 实习典型项目案例以实习项目中的“智能插座设计”为例,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明确了设计目标和功能要求。

接着,我们进行了电路设计、PCB 布局以及固件编写等工作。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性能测试,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和改进。

4. 实习收获与不足4.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电子设计竞赛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协调分工、解决问题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提升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总结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全面总结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项工作,包括竞赛筹备、组织实施、技术评审、成果展示以及经验总结等。

通过深入分析,旨在为未来的竞赛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赛事。

竞赛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专业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竞赛筹备组织架构成立了由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高校组成的竞赛组织委员会。

竞赛规则制定了详细的竞赛规则,明确了竞赛的主题、流程和评审标准。

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竞赛宣传,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组织实施报名注册设立了便捷的报名系统,确保了参赛队伍的顺利注册。

技术支持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参赛队伍解决技术难题。

物资准备准备了充足的竞赛物资,包括电子元件、工具等。

四、技术评审评审团队组建了由行业专家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队。

评审标准制定了公正、透明的评审标准,确保了评审的客观性。

评审过程评审团队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的评审,选拔出了优秀的作品。

五、成果展示作品展览举办了作品展览活动,向公众展示了参赛队伍的创新成果。

技术交流组织了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了参赛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颁奖典礼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对获奖队伍进行了表彰。

六、经验总结成功经验竞赛筹备充分,组织有序。

评审过程公正,选拔出了优秀作品。

成果展示活动丰富,促进了技术交流。

存在问题部分参赛队伍在技术准备上存在不足。

竞赛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部分评审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改进建议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参赛队伍的技术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竞赛的影响力。

完善评审标准,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七、结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一项极具意义的赛事,它不仅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电子设计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

通过本次竞赛的总结,我们认识到了竞赛的优势和不足,为未来竞赛的举办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电子设计大赛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总结报告

电子设计大赛简易信号发生器设计总结报告团队信息团队名称:创新电子团队成员:[成员1],[成员2],[成员3]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姓名]设计时间: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5月30日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发生器在电子实验与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电子设计大赛,我们团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简易信号发生器,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并提升动手能力。

二、设计目标功能要求: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基本信号。

性能指标:频率范围1Hz至1MHz,波形失真度小于5%。

成本控制: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三、设计方案1. 电路设计振荡器:采用555定时器设计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信号。

波形转换:通过RC滤波电路,将方波转换为正弦波。

频率控制:使用可变电阻调整振荡频率。

2. 电源设计电源模块:采用稳定的直流电源供电。

3. 信号输出输出接口:设计标准BNC接口,方便与其他设备连接。

4. 人机交互控制面板:设计简洁直观的控制面板,包括频率调节旋钮和波形选择开关。

四、制作过程1. 电路搭建按照设计方案,使用面包板搭建电路,进行初步测试。

2. 电路调试对振荡器频率进行调试,确保波形稳定。

调整RC滤波电路参数,优化正弦波波形。

3. 封装设计设计电路板封装,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功能测试对信号发生器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包括频率范围、波形失真度等。

五、测试结果频率测试:信号发生器能够稳定输出1Hz至1MHz的信号,满足设计要求。

波形测试: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波形清晰,失真度小于5%。

稳定性测试:长时间工作后,信号发生器性能稳定,无明显漂移。

六、问题与解决问题一:初期设计中,方波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不够陡峭。

解决:优化电路参数,增加电容值,改善了波形质量。

问题二:在高频信号输出时,出现信号失真。

解决:调整滤波电路设计,优化信号传输路径,降低了失真。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设计大赛,我们团队不仅提升了电子设计和调试的能力,也加深了对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实验报告
3个
瓷片电容
1500PF 2700PF 3000PF
3个
参考文献
[1]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清华大学电子电子教研组杨素行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倪叶杰常熟理工学院文摘。江苏:常数大学教育出版社。1997
图2利用基波和3次谐波合成的近似方波
2方案设计
2.1系统分析及整体方案
方波信号由基波成分和若干个谐波成分构成,即 ,本作品根据这一理论原理制作而成。
主要思路上是产生分别产生10K 30K的方波,然后分别通过滤波器提取出它的基波,然后再通过加法器生成方波。
总体设计框图
系统框图如图所示,由电源模块,分频、滤波和移相及正弦波生成模块,正弦波模块和显示模块构成。
关键词:方波信号,滤波器,正弦波信号,滤波,移相,合成
1作品简介
1.1设计目标
设计制作一个电路,能够产生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利用傅里叶原理产生以10KHz为基波,以奇次谐波为辅助谐波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再合成为近似方波和其他信号。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信号波形合成电路示意图
1.2要求及指标
1.2.1基本要求
材料清单
名称
型号
数量
说明
万能版
1个
集成芯片
NE555P
1个
集成芯片
HD74LSOOP
3个
集成芯片
SN74LS161AN
3个
集成芯片
TL084CN
1个
集成芯片
TL081CP
2个
二极管
1N4148
2个
可控电阻
900Ω1kΩ
2个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要求
1、设计报告不要抄袭现有的设计,严禁直接拷贝、复制网络、杂志上的内容和图片,但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要求列出参考文献)。

2、设计报告封面包括设计题目、成绩及个人信息。

见附录A。

3、设计报告正文部分要求包括:(1)课题任务、(2)方案比较与选择、(3)电路设计、(4)程序设计、(5)测试方案、(6)系统调试、(7)数据测试与处理、(8)总结、(9)参考文献、(10)附录:A、设计电路图(原理图、PCB图),B、程序(要求有文字注释),C、相关作品图片。

正文部分用小四号字,图号及其名称、表号及其名称为小四号字,图中文字为五号字。

4、WPS可能显示格式出现混乱,请自行调整至美观
5、提交word和pdf格式
附录A
《校级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
参赛作品编号:
设计题目及编号:()
学院:专业与班级:
组长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与班级:
组员一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与班级:
组员二姓名:学号:
作品完成时间:年月日
评阅教师:成绩: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关键词1方案设计与论证 (2)正弦脉宽调制SPWM及驱动电路方案选择 (2)2电路设计 (2)2.1直流电源设计 (2)2.2DC/AC逆变回路设计与器件选择 (3)2.3蓄电池充电控制设计 (4)2.4保护电路 (4)2.5系统总原理框图 (5)3软件设计 (5)3.1不规则采样实现SPWM (5)3.2电池充放电管理 (6)3.3输出短路保护 (6)4调试结果和设计总结 (6)参考文献 (6)附录 (7)摘要:本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设计以dsPIC30F2010为核心,单片机输出SPWM波形,经IR2103驱动H桥,实现DC-AC逆变。

用单片机分别对电源输入电压、输出电压、电池两端的充电压差进行采样,以分别实现欠压保护和对电池的充放电控制,也即实现不间断供电;通过Itrip采样检测,可以用程序实现输出短路保护。

关键词:不间断供电、正弦脉宽调制、蓄电池充放电1方案设计与论证正弦脉宽调制SPWM及驱动电路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比较器组成的正弦脉宽调制电路,如图1所示。

所得SPWM 波形最接近正弦波。

但由于三角波与正弦波交点有任意性,脉冲中心在一个周期内不等距,从而脉宽表达式是一个超越方程,计算繁琐,调试困难。

图1SPWM产生电路方案二:采用IPM单相逆变器智能功率模块进行单相逆变。

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Power Module,IPM)以开关速度快、损耗小、功耗低、有多种保护功能、抗干扰能力强、无须采取防静电措施、体积小等优点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内部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

图2IPM的内部功能框图方案三:采用集成脉宽调制电路芯片SG3524。

该芯片能直接驱动功率场效应管,具有内部基准源、运算放大器和欠压保护功能,外围电路简单,较分立元器件控制电路具有更简单、更可靠的特点和易于调试的优点。

方案四:采用基于DSC的SPWM逆变。

利用软件产生SPWM波,控制功率管构建的H桥进行逆变。

由于全桥驱动芯片IR2103有自居供电能力,能在不使用外加隔离电源的情况下方便驱动小功率的全桥电路,与传统的逆变相比使用的元件少,且结构更为紧凑。

综合比较以上四种方案及题目设计要求,同时考虑现有器件的选取方便,为实现该系统,我们选择方案四。

2电路设计2.1直流电源设计本系统中需对单片机及各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以需设计整流及稳压电路。

该模块电路图如图3(a)和(b)所示。

由P2输入交流电压U1(29~43V),通过桥堆整流,经过电容整形滤波得到母线电压VDC。

通过检测电源电压采样点Vin,这样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输入变化的检测,一旦交流电源掉电,可以及时启动蓄电池供电。

后续稳压电路产生15V,5V图3(a)工作电压。

具体如图3(b)所示。

图3(b)2.2DC/AC逆变回路设计与器件选择本设计采用电压型全桥式逆变电路原理。

简易原理图如图4所示,H型电路结构,共有四个桥臂,可以看成由两个半桥电路组合而成。

V1、V2、V3和V4输入SPWM波形,V1和V2互补,V3和V4互补,通过调制V1、V2、V3和V4波形占空比可控制输出电压幅度。

以50Hz,24V AC为调节继续准备,由程序对输出电压采样值作出判断应变,最终实现输出50Hz,24V AC的目的。

图4单相全桥逆变电路驱动芯片IR2103是专为驱动功率开关管而设计的,是一种高电压高速的功率MOSFET和IGBT驱动器,他有两个独立的高端和低端输出通道。

一个芯片可以驱动两个独立MOSFET管或IGBT管。

它的逻辑输入与标准的CMOS或LSTTL输出兼容,最低3.3V逻辑触发。

它的输出驱动的特点为高脉冲电流缓冲阶段,这是为最小非直通驱动设计的。

输出的浮置通道可用来驱动高端接近于600V(最大)的N沟道电力MOSFET或IGBT。

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

图5逆变H桥电路连接图2.3蓄电池充电控制设计将蓄电池和IRF640串联接在母线两端,再通过单片机信号来控制IRF640的通断,以实现对蓄电池的充放电。

1.当前端电源电压正常欠压时。

此时前端电源电压采样发现电压低于设定值时,即输入欠压,则程序随后调节C\H\A\R\G\E\电平,开640,将蓄电池接入母线进行供电;2.当前端电源电压正常输入时。

此时由Vin和Verr计算得到的充电压差大约大于39V时,程序自动关断640,即充电完成;当计算得到的充电压差大约小于33V时,使640保持开启,即对蓄电池充电,直至再次充满为止。

从而实现对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控制。

该模块电路如图6所示。

图5蓄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2.4保护电路2.4.1欠压保护如图6所示,通过电阻分压得到Vin,进而换算出母线VDC电压值,一旦采样检测到VDC电压值低于设定值,即认为输入欠压,再由程序开启蓄电池供电。

2.4.2输出短路保护图6欠压保护采样电路通过在负载两端设置采样点,如图7(a)所示(Itrip脚)。

考虑到减小对负载端的影响,分压比很小,导致Ttrip出来的电压很小,续交LM393发达,在介入单片机。

一旦发生短路,即可在Itrip端出现一个比较大的电流,经过比较之后由If脚输入,供单片机实时检测。

电路如图7(b)所示。

图7(a)Itrip采样图7(b)放大输入2.5系统总原理框图综合以上各模块,现给出本系统总原理框图,如图8所示。

交图8系统总原理框图3软件设计本系统软件设计由主程序和SPWM中断子程序组成。

主程序包括电池充放电管理模块程序、输出短路保护模块程序,以及各采样计算子程序。

3.1不规则采样实现SPWM不规则采样SPWM中断子程序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图9SPWM中断子程序的流程图3.2电池充放电管理单片机通过采样Vin以及Verr,既得到蓄电池两端电压V,当V>39V时,停止充电;当V<33V时,对蓄电池充电。

充放电的控制参见由2.3目所述。

3.3输出短路保护单片机通过采样If,进行比例换算即可得知是否发生短路。

一旦发生短路,就相当于在If脚施加一个短脉冲,单片机的相应ADC中断即可服务。

4调试结果和设计总结由于逆变输出电压不能达到24V,所以很多指标都不能达到。

我们反复地测试发现,在H桥逆变模块中,LC滤波电感上的压降很大,从而导致负载端的逆变电压最大只能达到19V左右。

导致我们一直将修改思路集中到电感上,但随之发现H桥的MOSFET发热现象很严重。

经过仔细的分析,并非是LC滤波电路不符合设计要求,问题主要出现在H桥设计不够合理,还有可能就是SPWM程序设置不够合理。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都感觉收获很多,对电力电子等有了新高度的认识。

感谢老师这些天的辛勤指导。

参考文献[1]王晓明.电动机的DSC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2]曲永印.电力电子变流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3]张明峰.PIC单片机入门与实战[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附录核心程序清单如下:(SPWM中断程序);************采用不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三相SPWM波的开环调速中断服务程序************************ ;.equ__30F2010,1.include"p30f2010.inc".equ Double_PTMR,1600;***********申明全局符号、函数和变量************************.global_wreg_init.global_tiaozhidu.global__SP_init.global__SPLIM_init;.global_FLAG;***********定义复位矢量和中断矢量************************;.global__reset.global__PWMInterrupt;.global__DefaultInterrupt;.global__ADCInterrupt;*****************PWM中断子程序************************;以下中断子程序作为一个功能整体使用,功能为计算下一个载波周期时的3个占空比__PWMInterrupt:push.d W0push.d W2push.d W4push.d W6wxm:mov_pitc,w4;Pi*t_carry=42166,Q28mov_k_,w0;Q0mul.UU W4,W0,W2;乘法,计算k*Pi*t_carrymov w3,_temp1;保存乘积的高16位,舍弃低16位,所以为Q12格式mov w3,w4mov_f_modu,w0mul.UU W4,W0,W2;乘法,计算k*Pi*t_carry*f_modulac w2,A;装入乘积的低16位,位于累加器的高16位sftac a,#16;右移16为后,乘积的低6位在累加器的低16位push ACCAL;暂存乘积的低16位lac w3,A;装入乘积的高16位,位于累加器的高16位clr ACCAU;清除累加器的符号位pop ACCAL;取乘积的低16位,此时累加器中为完整的32位乘积sftac a,#-12;左移12位,转换为Q12格式sac a,w0mov w0,_temp1;保存第1个角度mov#8579,w1;2Pi/3add w0,w1,w2;加2Pi/3mov w2,_temp2;保存第2个角度mov#25736,w0;2Pi,检测是否小于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1mov w6,_temp2wxm1:;mov#17157,w1;4pi/3,Q12mov#12868,w1;pi,Q12mov_temp1,w0add w0,w1,w2mov w2,_temp3;保存第3个角度mov#25736,w0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2mov w6,_temp3wxm2:mov_temp1,w4mov_atod,w0mul.UU W4,W0,W2mov w3,_temp1mov#tblpage(sin_entry),W0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mov_temp1,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5mov w5,_temp1mov_temp1,w4mov_m_,w5mpy W4*W5,Asftac a,#-7sac a,w0mov w0,_temp1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1mov w2,w0mov_t_qua,w4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1mov_temp2,w0mov_atod,w4mul.UU W4,W0,W2mov w3,_temp2mov#tblpage(sin_entry),W0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mov_temp2,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3mov w3,_temp2mov w3,w4mov_m_,w5mpy W4*W5,Asac a,#-7,w0mov w0,_temp2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2mov w2,w4mov_t_qua,w0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2mov_temp3,w4mov_atod,w0mul.UU W4,W0,W2;mov w3,_temp3mov#tblpage(sin_entry),W0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mov_temp3,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3mov w3,_temp3mov_m_,w5mpy W4*W5,Asac a,#-7,w0mov w0,_temp3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3mov w2,w4mov_t_qua,w0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3mov_k_,w1mov#1,w0add w0,w1,w2mov w2,_k_mov w2,w4mov_pitc,w0mul.UU W4,W0,W2;mov w3,_temp4mov w3,w0mov_f_modu,w4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ftac a,#-12sac a,w0mov w0,_temp4mov#8579,w1add w0,w1,w2mov w2,_temp5mov#25736,w0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3mov w6,_temp5wxm3:mov_temp4,w0;mov#17157,w1;4pi/3,Q12 mov#12868,w1;pi,Q12add w0,w1,w2mov w2,_temp6mov#25736,w0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4mov w6,_temp6wxm4:mov_temp4,w4mov_atod,w0mul.UU W4,W0,W2mov w3,_temp4mov#tblpage(sin_entry),W0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mov_temp4,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3mov w3,_temp4mov w3,w4mov_m_,w5mpy W4*W5,Asac a,#-7,w0mov w0,_temp4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4mov_temp4,w0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4mov_temp5,w0mov_atod,w4mul.UU W4,W0,W2mov w3,_temp5mov#tblpage(sin_entry),W0 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 mov_temp5,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3mov w3,_temp5mov w3,w4mov_m_,w5mpy W4*W5,Asac a,#-7,w0mov w0,_temp5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5mov_t_qua,w4mov_temp5,w0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5mov_temp6,w4mov_atod,w0mul.UU W4,W0,W2mov w3,_temp6mov#tblpage(sin_entry),W0 mov W0,TBLPAGmov#tbloffset(sin_entry),W0 mov_temp6,w1sl W1,#1,W1add w0,w1,w2tblrdl[W2],w3mov w3,_temp6mov w3,w4mov_m_,w5mpy W4*W5,Asac a,#-7,w0mov w0,_temp6mov#0x4000,w1add w0,w1,w2mov w2,_temp6mov w2,w4mov_t_qua,w0mul.UU W4,W0,W2lac w2,Asftac a,#16push ACCALlac w3,Aclr ACCAUpop ACCALsac a,#-2,w0mov w0,_temp6mov_k_,w1add#1,w1mov w1,_k_mov_kmax,w0sub w1,w0,w6btsc w6,#15mov#0,w0mov w0,_k_wxm5:mov_temp1,w0mov_temp4,w1add w1,w0,w2mov w2,_temp1mov_pmin,w0sub w2,w0,w6btss w6,#15bra wxm6mov#0,w2mov w2,_temp1bra wxm7wxm6:mov_pmax,w0mov_temp1,w2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7mov#Double_PTMR,w2mov w2,_temp1wxm7:mov w2,PDC1mov_temp2,w0mov_temp5,w1add w0,w1,w2mov w2,_temp2mov_pmin,w0sub w2,w0,w6btss w6,#15bra wxm8mov#0,w2mov w2,_temp2bra wxm9wxm8:mov_pmax,w0mov_temp2,w2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9mov#Double_PTMR,w2mov w2,_temp1wxm9:;BTSS_FLAG,#0;正反转控制mov w2,PDC2;BTSC_FLAG,#0;mov w2,PDC3mov_temp3,w0mov_temp6,w1add w1,w0,w2mov w2,_temp3mov_pmin,w0sub w2,w0,w6btss w6,#15bra wxm10mov#0,w2mov w2,_temp3bra wxm11wxm10:mov_pmax,w0mov_temp3,w2sub w2,w0,w6btsc w6,#15bra wxm11mov#Double_PTMR,w2mov w2,_temp1wxm11:;BTSS_FLAG,#0;正反转控制mov w2,PDC3;BTSC_FLAG,#0;mov w2,PDC2;mov#1600,w2;mov PDC1,w0;sub w2,w0,w2;mov w2,PDC3pop.d W6pop.d W4pop.d W2pop.d W0bclr IFS2,#PWMIFretfie;*****************调试错误处理中断************************__DefaultInterrupt:bclr TRISC,#13nopnopnop;bclr PORTC,#13retfie;*******************w寄存器初始化子程序**********************_wreg_init:nopclr W0mov W0,W14repeat#12mov W0,[++W14]clr W14return;*******************计算调制度子程序**********************_tiaozhidu:mov_f_modu,w0;取调制波频率asr w0,#3,w4;右移三位mov w4,_temp;暂存mov_f_carr,w2;取载波频率repeat#17;除法指令计算N=f_carr/f_modudiv.U W2,W4mov w0,_n_;得到N,为Q0格式sl W0,#1,W0;左移一位,2Nmov w0,_kmax;保存,Q0格式mov_f2m,w4;调制系数对调制波频率的比例系数,Q21,意味着U/f为恒值mov_f_modu,w0mul.UU W4,W0,W2;根据给定频率计算调制度M,实际上计算给定电压mov#512,w0cp w3,w0;检测是否小于1,小于1才是正常bra N,NORMALmov#512,w3NORMAL:mov w3,_m_;保存为Q9格式return;********************正弦表格*********************.section.sin_entry,code.palign2sin_entry:.hword0;0~360度,Q14.hword286,572,857,1143,1428.hword1713,1997,2280,2563,2845.hword3126,3406,3686,3964,4240.hword4516,4790,5063,5334,5604.hword5872,6138,6402,6664,6924.hword7182,7438,7692,7943,8192.hword8438,8682,8932,9162,9397.hword9630,9860,10087,10311,10531.hword10749,10963,11174,11381,11585.hword11786,11982,12176,12365,12551.hword12733,12911,13085,13255,13421.hword13583,13741,13894,14044,14189.hword14330,14466,14598,14726,14849.hword14968,15082,15191,15296,15396.hword15491,15582,15668,15749,15826.hword15897,15964,16026,16083,16135.hword16182,16225,16262,16294,16322.hword16344,16362,16374,16382,16384;90度.hword16382,16374,16362,16344,16322.hword16194,16262,16225,16182,16135.hword16083,16026,15964,15897,15826.hword15749,15668,15582,15491,15396.hword15296,15191,15082,14968,14849.hword14726,14598,14466,14330,14189.hword14044,13894,13741,13583,13421.hword13255,13085,12911,12733,12551.hword12365,12176,11982,11786,11585.hword11381,11174,10963,10749,10531.hword10311,10087,9860,9630,9397.hword9162,8923,8682,8438,8192.hword7943,7692,7438,7182,6924.hword6664,6402,6138,5872,5604.hword5334,5063,4790,4516,4240.hword3964,3686,3406,3126,2845.hword2563,2280,1997,1713,1428.hword1143,857,572,286,0;180度.hword65250,64964,64679,64393,64108.hword63823,63539,63256,62973,62691.hword62410,62130,61850,61572,61296.hword61020,60746,60473,60202,59932.hword59664,59398,59134,58872,58612.hword58354,58098,57844,57593,57344.hword57098,56854,56613,56374,56139.hword55906,55676,55449,55225,55005.hword54787,54573,54362,54155,53951.hword53750,53554,53360,53171,52985.hword52803,52625,52451,52281,52115.hword51953,51795,51642,51492,51347.hword51206,51070,50938,50810,50687.hword50568,50454,50345,50240,50140.hword50045,49954,49868,49787,49710.hword49639,49572,49510,49453,49401.hword49354,49311,49274,49242,49214.hword49192,49174,49162,49154,49152;270度.hword49154,49162,49174,49192,49214.hword49242,49274,49311,49354,49401.hword49453,49510,49572,49639,49710.hword49787,49868,49954,50045,50140.hword50240,50345,50454,50568,50687.hword50810,50938,51070,51206,51347.hword51492,51642,51795,51953,52115.hword52281,52451,52625,52803,52985.hword53171,53360,53554,53750,53951.hword54155,54362,54573,54787,55005.hword55225,55449,55676,55906,56139.hword56374,56613,56854,57098,57344.hword57593,57844,58098,58354,58612.hword58872,59134,59398,59664,59932.hword60202,60473,60746,61020,61296.hword61572,61850,62130,62410,62691.hword62973,63256,63539,63823,64108.hword64393,64679,64964,65250,0;360度.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