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教案--人教版[原创]高考历史复习-世界近代史、现代史复习提纲 最新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的开辟(扩张的时代:15世纪中期——17世纪中期)1、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③商业危机:商路不畅——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阻隔了东西方商路2、条件: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②知识的进步(相信地圆学说、地图绘制技术先进)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罗盘针的普遍使用、武器装备的改进)3、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辟新航路的原因:①已经完成中央集权;②热衷于传播天主教4、概况: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直航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5、意义:①引起商业革命:A、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欧洲同非洲、亚洲、美洲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欧洲的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事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取代②引起价格革命: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势力日益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③证明了地圆学说④推动了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⑤总结: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②源源流入欧洲的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新航路开辟成功和早西方殖民时代开始的影响1、欧洲人开始对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以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2、由于西方的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3、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第三节文艺复兴一、概念:1、时间:14——17世纪2、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方法:借助于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3、范围: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4、首先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摧毁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②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高中历史主题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主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2.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至今3. 世界史- 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欧洲- 近现代欧洲- 美洲历史- 日本历史三、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主体部分:- 对于每个历史时期,梳理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史鉴能力。
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组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历史考试,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2. 参考资料:历史书籍、论文、纪录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论坛、博客等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计划1.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史复习(2周)2. 第二阶段:中国近现代史复习(2周)3. 第三阶段:世界史复习(2周)4. 第四阶段:模拟测试与讲解(1周)5. 第五阶段:考前冲刺(1周)。
高中政治人教版现代史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现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理解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分析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4.掌握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内容1.现代史的概念和特点;2.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3.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4.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史,现代史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2.知识讲解(30分钟):a.现代史的概念和特点;b.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c.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d.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3.讨论与互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现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4.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现代史的发展和影响,加强学生对现代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归纳总结(10分钟):由学生进行总结并展示,梳理现代史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现代史的理解,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现代史的感悟或设计一个与现代史相关的项目。
五、课堂评价方式1.学生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进行评价;2.案例分析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表现进行评价;3.课堂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史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对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第一章:文艺复兴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掌握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背景:中世纪的黑暗与不满。
文艺复兴的时间:14世纪至17世纪。
文艺复兴的地点: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
第二章:宗教改革2.1 教学目标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理解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教会腐败和人们对宗教的不满。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教义和实践的矛盾。
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
宗教改革的主要事件:宗教改革宣言、宗教战争等。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教会腐败和人们对宗教的不满,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
组织学生学习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主要人物的思想和贡献。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大航海时代3.1 教学目标了解大航海时代的时间和背景。
掌握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海家和他们的航线。
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地图、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大航海时代的时间:15世纪至17世纪。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设计精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
-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历史文献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单元:1. 单元一:古代希腊与古罗马的奴隶制度2. 单元二:欧洲封建制度与城市经济的兴起3. 单元三: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的发展4. 单元四:欧洲殖民扩张与亚洲的融入5. 单元五: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散6. 单元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影响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呈现,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和讨论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本教案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等。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教材和教辅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素材- 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教学安排本教案将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研究进度来进行教学。
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将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结束语本教案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5的教学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希望能够培养出对历史有深入了解并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希望本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促进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面发展。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一、导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时间范围、主要事件和特点。
二、早期近代化探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变革。
2. 教学内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四、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明和创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学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和影响。
六、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教学内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苏联早期的历史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俄国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冷战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2. 教学内容: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国际局势的动荡;纳粹德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
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4时)一、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一)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工业化的准备阶段(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
虽然早在14和1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
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
英、法的农奴制在14、1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
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
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
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
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
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
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
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
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
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2.蒸汽时代(19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的传统农业社会、万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
高中历史阶段复习五(三、四、五单元)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阶段复习五(三、四、五单元)单 元 小 结复习目标1. 了解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2. 概述孙中山、甘地在亚洲觉醒中的贡献,认识其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 了解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活动,认识其对于国际共产主义发展的作用。
主题归纳专 题 整 合从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来看英雄与时势的关系。
例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做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
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
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请回答:(1) 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中的原因。
(2) 基于上述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 拿破仑:①拿破仑推行的国内政策和领导的对外战争为其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
②欧洲有较长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历史,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在拿破仑的时代仍然存在。
③拿破仑的小贵族出身、军人职业、个人性格特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人权力欲的膨胀。
华盛顿:①华盛顿领导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树立了广泛的声誉和巨大的权威。
②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缺乏专制王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条件。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教案 新人教版 精品
(二)近代世界考点9.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1)14世纪意大利商品经济繁荣,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受,要求摆脱神学束缚。
(3)意大利保存了古希腊罗马的大量文化遗产。
(4)意大利政治分裂状态,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成为学者、艺术家汇集的地方。
2、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
3、文艺复兴的实质表面看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5、影响①在思想方面,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奠定基础;②在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③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大量经典作品,泽被后世;(二)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1)中世纪的天主教,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3)天主教的腐败和搜刮,出售赎罪券引起了各阶层的强烈不满;(直接原因)(4)文艺复兴冲击了天主教的权威。
1517年,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宗教改革的内容(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①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因信称义”---核心);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③《圣经》高于教士和教皇,每个基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和教皇;(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②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③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④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综合提升五 世界现代史
第十三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综合提升五世界现代史一、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秩序的变动欧洲实力一战前欧洲整体实力强大,拥有广阔海外市场与投资场所,向全世界强势输出自己的文化与制度。
一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受到削弱;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逐步走向联合。
殖民体系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掀起新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解体。
国际组织国联与联合国由主权国家组成,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
美苏长期处于国联之外,国联被英法操纵,权威性下降,“全体一致”原则极大地限制了国联的行动力。
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权威性与强制力增强。
国际格局由以欧洲为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023湖南永州二模]作为《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也是构建凡尔赛秩序国际法基础的《国际联盟盟约》制定得非常仓促,在制定过程中根本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条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
这反映了(D)A.西方大国的协调机制取得显著成效B.巴黎和会工作效率极大提高C.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D.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解析据材料“根本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可知,《国际联盟盟约》由大国主导制定,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操纵国际秩序,故选D项;材料表明该盟约并非协调的结果,而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可知,《国际联盟盟约》制定的速度比较快,但是其只体现了大国意志,并没有顾及绝大多数国家的意见,更容易激化矛盾,故并非巴黎和会工作效率高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列强在国际法运用中实行双重标准,排除C项。
[2023河北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教案一、引言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
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结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教材的内容,初步探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便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
这种趋势带来了财富的增长和资源的流动,但也带来了市场不稳定和贫富差距的加剧等问题。
2.新技术的崛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些技术的崛起带来了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挑战。
三、政治方面的发展趋势1.民主化的进程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民主制度,尊重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民主化的进程使得政府更加责任和透明,有利于维护人权和社会稳定。
然而,民主化也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和公民意识,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社会。
2.多极化的格局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正逐渐向着多极化的格局发展。
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崛起使得国际关系愈加复杂。
多极化的格局要求各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社会方面的发展趋势1.多元文化的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流的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
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创新。
2.社会平等的呼声社会不平等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实现社会平等,包括收入差距的缩小、教育机会的公平等。
实现社会平等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
五、未来展望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把握机遇。
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推动创新,培养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政治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史1.1 夏商周时期教学目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周朝的分封制。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图片展示。
1.2 春秋战国时期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活动。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清朝的衰落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起因、战争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图片展示。
2.2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活动。
第三章:中国现代史3.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原因、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图片展示。
3.2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五四运动的起因、口号、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活动。
第四章: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埃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古埃及的建立、金字塔、法老的统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图片展示。
4.2 古代希腊文明教学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学内容:古希腊的城邦、奥林匹克运动会、苏格拉底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活动。
第五章:世界近代史5.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代表人物、宗教改革的起因、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图片展示。
5.2 英国工业革命教学目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发明创造、社会变革。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小组活动。
历史教案(总复习)
历史教案(总复习)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远古时代至清朝末年。
2. 重要事件:夏商周更替、春秋战国争霸、秦统一六国、汉朝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3. 人物:黄帝、尧舜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等。
4. 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行省制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
2. 难点:对古代史事件的深入理解,人物功绩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对比法:对比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深对古代史的认识。
2. 归纳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古代史上的规律性知识。
3. 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范围及重要性。
2. 课堂讲解:分别讲解重要事件、人物、制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史。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古代史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范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2. 重要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人物: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等。
4. 制度:近代化改革、民主政治制度等。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世界现代史教案 新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宏观概要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究社会主义开展道路的新时期。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的历史;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开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开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第一单元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1917—1945年〕【阶段特征】20世纪两大现代化经济形式:苏联斯大林形式和西方国家干预经济形式。
苏联社会主义形式的探究与理论。
十月革命后的“战时一一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消费力开展程度。
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时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胡佛采用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未能挽救危机。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一一共工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干预,创始了国家干预经济开展的新形式。
【知识整合】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条件〔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①客观条件:A、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的开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各种社会矛盾非常锋利。
B、一战一方面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开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主观条件:A、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B、广阔贫困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二月革命:A、时间是是:1917年3月〔俄历二月〕B、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结果:A、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即沙皇的专制统治〕;B、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场面〔二月革命俄国政治形势的根本特点〕。
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复习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世界市场形成
原因资本国家影响开始形成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西葡等国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商业资本起主导作用西、葡、英、法、荷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全球扩张,许多国家沦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资本起主导作用英国和法国,英国是世界霸主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
垄断资本起主导作用英、法、美、德、日、俄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级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俄罗斯的经济不断好转,使其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二、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演变的趋势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基础:二战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2)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4)作用: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原因:(1)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
(总稿)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单元学习指南 (1)
(总稿)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单元学习
指南 (1)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单元研究指南
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从人类的起源、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详细阐述了人类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和人类智慧的创造。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
第三单元中国近现代史基础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
历史时期,包括中国遭受的侵略和民族危机,革命斗争和社会变革
等重要内容。
第四单元世界风云人物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20世纪以来的世界风云人物,包括、、林彪、周恩来、戴高乐、罗斯福等,介绍了他们的生平经历、重要思
想和对历史的影响。
第五单元现代国际关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介
绍了国际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和中国对外政策等内容。
以上就是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五单元学习指南的主要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世界现代史宏观概要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的历史;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推进的历史。
第一单元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1917—1945年)【阶段特征】20世纪两大现代化经济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时期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面对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胡佛采用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未能挽救危机。
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知识整合】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条件(1)俄国革命的历史条件:①客观条件:A、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B、一战一方面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主观条件:A、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熟;B、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2)二月革命:A、时间:1917年3月(俄历二月)B、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结果:A、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即沙皇的专制统治);B、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俄国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
2.十月革命的胜利(1)列宁发表《四月提纲》(1917.4)①名称:《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②内容:A、革命的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B、革命的口号: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C、革命的方式: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③意义:《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发展的道路。
(2)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转向暴力革命。
(3)十月革命的胜利:①经过:A、开始:1917.11.6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发生;B、发展:1917.11.7 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进攻冬宫;C、高潮:1917.11.8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莫斯科等城市武装起义成功→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1918.2)②结果: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B、俄国最终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A、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B、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选举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特点和实质: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4)影响:A、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B、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①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企业。
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与实质:A、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B、实质: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的建立(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①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②推行单一的公有制;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政治方面: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
)(2)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①积极:A、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
B、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这一模式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
②弊端:超越了苏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逐渐僵化,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产生了消极影响,成为后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A、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C、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D、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②具体原因: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突出。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需矛盾尖锐。
B、分期付款、银行贷款、股票过度投机,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C、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③直接原因:1929年的纽约股市崩盘。
(2)经济危机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动荡不安,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国际关系: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争夺国际市场,不仅加深了危机,而且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战迫在眉睫。
(4)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罗斯福新政(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危机不断恶化;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危机。
(2)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税制等,重建银行信誉。
②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经济的管制;发起蓝鹰运动,公平竞争,以资鼓励;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缓解劳资矛盾。
③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济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⑤加强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缓解劳资矛盾。
(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4)“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6)影响:①对美国:a、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但成效显著,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显著改善;b、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理论。
(2)内容:国家应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评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成为二战后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推动了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它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学派取代。
四、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萧伯纳《苹果车》、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2.苏联文学: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3.亚非拉美民族文学:印度的文学巨匠泰戈尔《戈拉》、中国的鲁迅《呐喊》、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的索卡因是其中的代表;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破解】⑴苏(俄)联的经济政策:A、复习时注意第一步——记住史实;第二步——思考命题角度,如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的不同: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工业国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私人企业、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取消自由贸易、普遍义务劳动制——按劳分配。
对这两大政策作用的认识与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后期造成经济危机并诱发严重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它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
B、“斯大林模式”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又一经济体系的产生。
所谓“斯大林模式”,指的是斯大林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系(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