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同学总体状况: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

本届相当一部分同学历史基础学问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把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力量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肯定的差距。

在对同学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方案: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

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

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

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

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

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

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精确:就是要瞄准考纲,精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精确。

稳步:稳步推动,稳中取胜。

不单纯追求进度,以学问是否把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1、进行第一轮复习把握单元基础学问,巩固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解题力量及思维力量。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1、仔细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争论,轮番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准时学习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汇总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文书,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你有准备自己的教案吗?下面是本店铺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专题复习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最新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

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

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

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第一个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

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

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

高历史必修全套教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编写人刘德清审核人:刘红霞[课标要求]22、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3、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4、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5、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整体感知]学习本专题,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推翻旧的封建政权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然后经过多次的政治动荡和政府更选,或者通过多次改革才逐步完善起来。

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二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权利法案》颁布的条件、内容及其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二是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三是法兰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四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资产阶级代议制作为资本主义的间接民主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要求和反映。

同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进程。

[学习过程]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光荣革命1、原因2、过程3、实质及影响(二)限制王权的法案1、法案(1)《权利法案》A时间:B内容:(2)《王位继承法》A时间:B内容:2、法案颁布的目的:3、结果(影响):(三)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含义:所谓“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这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

其具体内涵包括:内阁必须由下院多数党组成,首相和内阁成员必须是下院议员;首相通常是下院多数党首脑。

2、形成: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4、内阁制的作用:(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背景:(原因)2、内容:3、影响:(五)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内阁1、英国议会的黄金时代时间:原因:2、内阁权力的膨胀时间:表现:原因:二、美国1787年宪法(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1、背景——联邦宪法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必要性:(2)可能性:2、1787年宪法的制定时间、地点、制定机构:原则:分权与制衡内容:评价:(三)从“邦联”到“联邦”1、《联邦宪法》的实施2、宪法实施的结果:3、影响:(四)两党制的雏形1、形成:2、实质: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二)“一票共和”1、1785年宪法的制定时间:内容:意义:2、艰难的共和之路(三)脆弱的德国民主————《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1、背景:德意志统一原因:经过:影响:2、帝国宪法的制定时间:内容:评价:3、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确立:19世纪70年代方式:特点:类型: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

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历史复习教案高三都有哪些?一些可视化的学习资料,比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一定程度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情境和氛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历史复习教案高三(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历史复习教案高三精选篇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教材建议本专题是“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__,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第三、儒家思想充分吸取众家之长,经孔子创立、孟子和荀子继承发展,西汉发挥。

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思想。

第四、对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简要分析并指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其中重点讲述儒家思想。

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概念解释“百家”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批判兴起原因经济:井田制瓦解政治: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上士阶级的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派别代表及观点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及观点墨家:墨子及观点法家:韩非子及观点“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历史影响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道家:老子、庄子子及观点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

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素材启发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说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鸦⽚战争》是第⼀课内容,是教材第⼀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开篇章。

鸦⽚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

2、教学⽬标:(1)知识与能⼒: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战败的根本原因。

弄清楚鸦⽚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之间的辨证关系。

②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教师⽤多媒体打出知识点。

(2)过程与⽅法:①以⽣活化事件及战争视频作引⼊,以引起学⽣学习兴趣。

②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主学习精神,并提⾼⼝头表达的能⼒。

③指导学⽣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的国家主权和国⼟资源意识。

②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是中华⽂明美的集中体现。

⽕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化的摧残,也是⼈类⽂明的悲剧。

③联系⾹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明⽩“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开放的伟⼤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硝烟;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说学⽣情况本课由于没有简单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后果、战败的原因为⽬的,这符合⾼中⽣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的⼼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浅出、形象⽣动的⽅法进⾏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学⽅法:1、说教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况的了解,我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原则、接受性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的思维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一)内容1.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1)欧洲经济的发展:1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农业技术的改进。

(2)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1欧洲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佛罗伦萨的手工工场。

3商业资本的作用。

4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的三个阶段。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侵略(1)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客观条件。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侵略: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3欧洲殖民者掠夺的结果。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的背景。

2人文主义。

3最早的代表人物:但丁和乔托。

4早期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5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

⑥马基雅维利。

(2)西欧诸国的文艺复兴:1德意志的伊拉斯谟。

2英国的莫尔和莎士比亚。

3法国的拉伯雷。

4西班牙的塞万提斯。

(3)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1哥白尼和“太阳中心说”。

2开普勒和伽利略。

3数学、物理学、生理学、医学的发展。

4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

(4)西欧的宗教改革:1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

2加尔文和瑞士宗教改革。

3法国的宗教战争。

4英国宗教改革。

5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的。

随着15、16世纪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以后扩大到西欧。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点就是雇佣关系。

尽管商品、货币经济到了封建制度晚期有了更大的发展,但在它们转化为资本之前,仍属于封建性经济。

只有当一些人利用手中的财富购买别人的劳动力,即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并且将已积累的货币、原料以及生产工具转化为资本,使用购买的劳动力增值财富时,才会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教案名称: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经过;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3. 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经过;2.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和批判思维训练。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 内容安排 | 教学方法----------|-------------|-----------5分钟 |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 讲授法15分钟 |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经过 | 讲授法20分钟 |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 案例分析法10分钟 | 辅导提醒: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地位和启示进行总结 | 讲授法10分钟 | 总结与展望: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 讲授法七、课堂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引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经过:通过PPT或板书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经过,包括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鸦片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等。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进行展示。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

高三历史教案范文(5篇)1.高三历史教案范文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掌握其修建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古代水利设施修建的重要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水利设施的代表和治黄的措施。

【难点】认识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大禹治水的影视片段,提问学生:视频当中,大禹治理的是哪个地方?学生回答:黄河。

教师引导:大禹治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以后的历朝历代也在为兴修水利工程而努力。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还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设施教师引导: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教师展示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的图片,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水利工程呢?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都江堰、芍坡、郑国渠等。

教师出示都江堰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那它位于哪里?是由谁修建的?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完成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利排洪,又利灌溉。

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

教师继续出示史料,安排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呢?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5篇】备课是教师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

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封建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高三第一轮复习历史教案1第六节亚洲革命风暴重点:欧洲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主要方式及其危害;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性质与作用难点: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地图、历史图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进程:一、导入出示“亚洲革命风暴形势图”。

提问:世界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上半期时,亚洲哪些国家的领土已不再完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引入新课。

二、亚洲革命风暴:1.亚洲革命风暴的起因提问:欧洲列强何时踏上殖民亚洲之路的?回想新航路首创之后西方殖民历史,结合地图,简介19世纪上半期亚洲一些国家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提问: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方式、特点有哪些不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明显的历史阶段性特点。

通过比较商业利益和工业利益的结果不同,引出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危害。

可结合教材中资料部分所引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一段话进行分析。

2.亚洲革命风暴的性质根据教材,重点分析其双重性。

3.亚洲革命风暴的五次重大起义及意义结合地图由学生概括起义名称,分析起义的意义。

教师简介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三、印度民族大起义本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以下:第一,由学生浏览教材中本目内容,归纳起义的原因、概况和意义。

其次,教师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起义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例如: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人参加?起义的主力是谁?是谁?印度的封建王公为何要参加起义?发挥了什么作用?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并可扩大、引申:探讨印度人民怎样才能获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胜利?印度的独立终究采取了什么方式?四、小结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产生在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入侵亚洲的结果。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

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优秀5篇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你知道怎么编写历史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三历史复习经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例1:教师可先展示课前提示中《海尔大厦》照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中的有关部分:2023年中国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了北美总部。

事例2:当前全球笔记本电脑的95%都是由中国人研发和生产的,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外观,都与国际品牌达到同一水平。

从中国走出去的联想,华硕和神舟正逐步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主角。

事例3:2023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事例4:1905年,瑞士人亨利。

内斯特莱创办的雀巢公司同英瑞浓缩奶公司合并,把厂房开到了英国、德国、西班牙和大洋彼岸的美国。

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内斯特莱恐怕不会想到,半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09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如今,人们徜徉于超市,把雀巢咖啡放进购物车时,想到的可能只是咖啡的浓香,而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采撷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浪花。

事例5:教材小字第二段:有关美国波音公司的例子。

这些都说明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今天来学习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讲授:(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的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如何见书上。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5篇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5篇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5篇高三历史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高三历史复习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复习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条约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和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回顾上一次课的内容,引出本次复习的主题——鸦片战争。

提问学生关于鸦片战争的基本认识,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知识梳理系统梳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英国的崛起和鸦片贸易等。

详述战争过程,包括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重要人物等。

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探讨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改变。

深度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变革。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和现实意义。

拓展延伸介绍鸦片战争后的相关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鸦片战争时期的决策过程,增强历史体验感。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感想或分析文章,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短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落实贯彻。

本届高三历史复习以新课程标准与20XX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狠抓基础知识,注意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规律和正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在__年高考当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复习目标1、依据新课程标准和2__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狠抓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复习效率,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共八个班376人选修历史,其中2班、4班中有陆建江、张杰、吴晓琴、陈红等几名学生基础好一点,其余基础都较差。

从整体看,由于生源的因素,历史分析问题能力整体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能分层教学,重点辅导。

力争完成学校和上级领导给我们分配的指标。

四、具体措施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__年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积极关注广东、海南地的课改方案,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改革。

2、认真备课、上课,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努力提高45分钟效率,认真批改作业练习,做到“有做必批”。

3、备课组分工合作,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集思广益,以不断完善。

4、加强个别辅导与答题,针对性的辅导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一些有基础学习认真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消化,多鼓励他们,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每节课,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复习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并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回顾: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问答等方式进行。

2. 重点知识强化: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

可以采用知识填空、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3. 历史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 前置知识回顾:教师通过问答、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梳理学生的思维导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重点知识强化:教师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强化学习。

可以使用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历史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并进行有益的讨论。

5.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重要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可以组织书评或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表达。

它经验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开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其次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详细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别性。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逐步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减弱;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开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听从专制王权的须要;废行省,设三司,干脆隶属中心,中心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学法指导1、要留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留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演化的整体线索。

(4)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

3、西周时期特点:国家政权和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的父系家长制演化为严格的宗法制度,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发生的巨大战事

高三历史教案-高三历史专题:中国古代发生的巨大战事

中国古代发生的巨大战事分析1、中国古代重大战事(1)秦灭六国战争:时间、经过、结果。

意义。

(2)楚汉战争:时间、性质、刘胜项败的原因、历史启示。

(3)巨鹿之战:时间、作用。

(4)白登之围:时间、影响。

(5)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间、起因、结果。

(6)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作战双方、双方胜败原因、特点和影响。

(7)淝水之战:时间、前秦失败的原因、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8)澶州之战:时间、地点、结果。

(9)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战争:经过非用。

(10)清朝的平叛战争:如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特点:都是以少胜多,都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战争结果都对当时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战争的分类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和最高表现形工。

按其性质来分,大致有如下几类:(1)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发掠夺为目的战争。

(2)奴隶主贵族争夺政权的战争。

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

(3)奴隶主争霸战争。

如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4)封建统治者为实现统一的战争:战国七雄(5)反封建的农民战争:如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等朝末年的农民起义(6)封建统治者争夺政权的战争:楚汉战争(7)封建统治者平定叛乱的战争:如平定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反对分裂势力的战役: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8)反对民族压迫、掠夺的战争战役:郾城大捷、阿骨打抗辽(9)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10)长期政治集团之角的战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唐末藩镇之间的混战等。

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战争的意义,并指出战争性质的变化及你的认识。

答:目的,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意义:春秋时期,为了争霸,诸侯们纷纷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这些措施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也不得不承认土地私有和阶级变化和事实,如鲁国为了增加收入就实行按田地实有亩数纳税的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一、历史高考的备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

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

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2、重点掌握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

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结论:无论是2010年,还是2011年的高考,在高考题型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应考方法仍然是“以不变应万变”。

(2)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哲学、科学。

6.1%。

其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空跨度大,内容较简单。

原始社会是通过对典型的古人类遗址和家喻户晓的传说的介绍来描述人类早期劳动生活、社会演进历程的,纵观近几年高考考纲,原始社会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列入其中。

奴隶社会的夏、商、西周三代主要介绍了王朝更替、重要制度以及经济文化成就。

作为社会转型期的春秋战国历史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应当被视为本单元学习的重中之重。

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年年有题,分值不高,以选择题形式为主,且与课本依托关系较密切。

主要考查了封建城市的位置和作用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思想及其实践效果问题。

今后高考中很有可能考查:①是最新考古成就对已有成果、结论的补充和修正;②是突出的经济成就;③是以新情景、新材料来考查对春秋战【导读】此考点近年命题不多,大多知识点略作了解即可,建议重点掌握夏朝建立的意义、盘庚迁都的影响、武王伐纣的性质以及分封制。

知识点1、夏朝的建立(重点)(1)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②建立者:禹。

(2)性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表现: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国家机构初具规模(3)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建都阳城。

(4)灭亡:①原因:实施暴政,激化矛盾。

②方式:商汤讨桀,夏朝灭亡。

知识点2、商朝的兴衰(重点)(1)建立:商汤灭夏,以亳为都城建立商朝(2)稳定:盘庚在商朝中期迁都到殷,商朝又名殷朝;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

(3)衰落:商朝晚期,商王纣实行暴政,生活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3、武王伐纣和周朝的强盛(重点)(1)武王伐纣:①背景:一是商纣实施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二是周的强盛。

周文王任用姜尚,周公旦等改革政治和军事,发展经济,到武王时成为西部强国。

②过程:公元前1046年,双方激战于商都郊外牧野。

纣王军队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③性质:奴隶主贵族反抗暴君的正义战争。

(2)周朝的强盛:①地域空前广袤。

②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

③世界地位:在世界的东方具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4、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重难点)(1)实行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2)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A.是田地的形式,因田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B.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

它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臣下,诸侯臣下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赋。

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服从作战。

(其中的义务有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③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果。

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2.(2007上海历史)28.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

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 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3.(2008北京)12.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的境内 B. 都在关中地区 C. 都在今天河南省的境内 D. 都在今天的黄河流域4、(08广东单)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5、(2009全国文综一)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6、(2009全国文综二)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 B.邑名 C.爵号D.官名7、(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8、(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9、(2009高考江苏单科)“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2009高考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1、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12、(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3、(08年上海历史卷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