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简化--修改)计算机操作系统08

合集下载

09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试卷A

09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试卷A

漳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09 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期末考试卷(A)(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试时间:120分钟一.(10分)为了解决I/O的瓶颈问题,可采用多通路的连接方式。

试画出6个相同设备,通过3个控制器,2个通道实现多通路的连接图。

12二.(12分)有三个程序A 、B 、C ,它们使用同一个设备进行I/O 操作, 并且按照A 、B 、C 的优先次序执行。

这三个程序的计算和I/O 时间如下 表所示。

假设调度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单位:ms )1. 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下,上述程序可以在单道环境中运行,单道批处理系统具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征。

(3分)2. 在单道批处理系统中,内存中仅有一道作业,无法充分利用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导致系统性能较差,因此诞生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下列属于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特点的是( )(3分,漏选、错选均不得分)A. 资源利用率高B. 系统吞吐量小C. 平均周转时间长D. 及时性E. 交互性F. 无交互能力 G . 平均周转时间短 H. 系统吞吐量大3.请画出多道、可抢占方式下(假设内存中可同时装下这三道程序),三个程序运行的时间关系图。

(6分)三.(16分)假定系统有3个并发进程In 、Copy 和Out共享缓冲器Buffer1和Buffer2。

进程In负责从输入设备上读信息,每读出一条记录后放到Buffer1中。

进程Copy从缓冲器B1中取出一条记录拷贝后存入Buffer2。

进程Out取出Buffer2中的记录打印输出。

Buffer1和Buffer2每次只能存放一条记录。

要求3个进程协调完成任务,使打印出来的与读入的记录个数、次序完全一样。

1.上述三个进程进入系统后,存在三种基本状态,请画出三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关系图。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2024)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件》(2024)

恢复等。
26
06
操作系统安全
2024/1/30
27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2024/1/30
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保护系统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
安全威胁与攻击
病毒、蠕虫、木马、恶意软件等。
安全策略与机制
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等。
28
访问控制技术
身份验证
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生物特征等。
访问控制列表(ACL)
2024/1/30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2
设备独立性的优点
设备独立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易维护性,使得应用 程序的编写更加简单和方便。
实现设备独立性的方法
实现设备独立性需要采用统一的设备接口和设备管理程序 ,将设备的物理特性隐藏起来,只向应用程序提供逻辑设 备。
25
设备故障处理
01
设备故障检测
操作系统需要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以便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常见的故
目录结构
常见的目录结构有树形目录结构、层次目录结构和网状目录结构等。其中,树形 目录结构是最常用的一种,它以根目录为起点,通过各级子目录层层展开,形成 一棵倒立的树状结构。
19
文件操作与访问权限
2024/1/30
文件操作
常见的文件操作包括创建文件、打开 文件、读取文件、写入文件、关闭文 件和删除文件等。这些操作可以通过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或库函数来 实现。
2024/1/30
14
虚拟内存技术
1 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建立在基本分页基础上,增加请求调页和页面置 换功能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

Mac OS操作系统
特点
Mac OS操作系统是苹 果公司开发的桌面操作 系统,具有简洁、易用 的界面和强大的多媒体 处理能力。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苹果电脑和个 人电脑市场,提供办公、 设计、开发等多种功能。
版本历史
Mac OS经历了多个版 本的迭代,包括Mac OS X和Mac OS Big Sur等。
03
云计算操作系统还具有强大的安全控制功能,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 私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服务。
大数据操作系统
大数据操作系统是一种专门针对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操作系统,它能够提供高效的大数据存储、处理 和分析功能。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操作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同时,它还具有灵活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支持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
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
• 操作系统概述 • 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 • 操作系统的类型 • 操作系统的结构 • 操作系统的实例 • 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操作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提供人机交互界面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 面,使用户能够与计算机进行 交互。
控制程序执行
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和执行程序, 确保程序的正确运行。
大数据操作系统还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的资源调整和配置,从 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具有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能够自 动地学习和优化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够根据用 户的需求进行智能化的应用部署和资源配置。
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操作系 统,它能够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的各种功能,如机 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 发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

• (一)交换方式的引入 • 为了解决在众多结点间的通信问题 而引入 了“交换技术”。交换(switching)是指在 两个或多个结点间建立暂时的通信链路的 操作。建立链路的操作是由交换中心来完 成。两个结点在通信之前,须先建立连接, 然后源接点把信息发给交换中心,再由交 换中心把该信息转发给目标结点,通信结 束后便拆除该连接。
(四)分组交换网
• 1、分组交换---它同样基于“存储---转发” 方式来传输信息。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将不 定长的报文分解成定长的分组(packet), 并将它们存入定长的分组缓冲区中,然后以 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其好处: • 简化了对缓冲区的管理; • 加速了对信息的传输; • 减少了传输出错率及重发信息量。 • 。
(二)线路交换网
• 1、线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系统。其 主要性质有: • 适于传输模拟信号; • 通信前必须先建立连接,这要花费一定 时间; • 连接建立后,信息的传输几乎无延迟。
2、线路交换网---可将数以万计的电话终端 接到线路交换中心上。由于电话网只适于 模拟信号的传输,若将数字设备连接到电 话网时,必须通过MODEM。此网的传输速 率很低(1200B/S和2400B/S两种)。
• 1、主机(HOST)---是资源子网的 主体,它可以是PC机或大巨型机。 同时配备各类软件。 • 2、终端设备(T)---是用户与网络 间的接口,它必须通过主机或PAD 才能入网。
3、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在不同主机系统间 的用户通信、硬/软件资源的共享,向用户 提供统一的网络接口。 • 4、网络数据库系统—是建立在网络操作系 统上的一种数据库系统。它可集中在一台 主就六(集中式网络数据库),也可分布 在多台主机上(分布式网络数据库)。它 向网络用户提供修改、存取网络数据库中 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的共享。

2024年操作系统课件2-(特殊条款版)

2024年操作系统课件2-(特殊条款版)

操作系统课件2-(特殊条款版)操作系统课件2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以及进程管理等内容。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一种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稳定的运行环境。

2.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3.操作系统的类型根据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三、进程管理1.进程的概念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执行程序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程序代码、数据和进程控制块(PCB)。

2.进程的状态进程的状态分为运行、就绪、阻塞和结束等四种。

3.进程控制进程控制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终止、阻塞、唤醒、切换等操作。

4.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同步是指多个进程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进程互斥是指多个进程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进程访问共享资源。

5.进程通信进程通信是指多个进程之间交换数据和消息。

进程通信的方式有共享内存、消息传递和管道等。

四、内存管理1.内存分配内存分配是指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内存空间的过程。

内存分配的方式有固定分区、可变分区和页式管理等。

2.内存回收内存回收是指操作系统将已分配给进程的内存空间回收的过程。

内存回收的方式有立即回收和延迟回收等。

3.内存扩充内存扩充是指通过虚拟内存技术,将磁盘空间作为内存使用,以扩大内存容量。

4.内存保护内存保护是指操作系统对内存空间进行权限管理,防止进程非法访问其他进程的内存空间。

五、文件管理1.文件的概念文件是存储在辅助存储设备上的数据集合,它具有名称、类型、属性和内容等。

2012计算机系统结构核心概念

2012计算机系统结构核心概念
4. 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5.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6. Multicore microprocessor(多处理器核)处理器核和其他应用相关的硬件整合,构建一个单一的芯片。
7.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计算机资源管理程序。为运行在该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服务。
39. Spatial locality:时间局部性,如果某个数据项被引用,那么可能很快再次被引用。
40. Temporal locality:空间局部性,如果某个数据项被引用,那么与它地址相近的数据项可能很快会被引用。
41. hit rate:命中率,在高速缓存中找到目标数据的存储访问的比例。
35. VIEW:
36. Superscalar:超标量,一种高级流水线技术,可以使每个周期处理器能执行的指令数多于一条。
37. out-of-order execution:乱序执行,在基于流水线的执行过程中,一条由于某种原因阻塞的指令不会造成后面的指令等待的过程。
第五章
38. Memory hierarchy:存储器层次结构,一种使用多层存储器的结构(存储器离CPU越远,容量越大而访问时间就越长)。
42. miss rate:缺失率,层次结构存储器中不在某层出现的存储访问比例。
43. hit time:命中时间,访问存储器某层所需要时间,包括判断访问是否命中所需要的时间。
44. miss penalty:缺失损失,从底层将块取入该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访问块,向上逐层传输块直至将数据块放入发生缺失的那一层所需要的时间。
58. Compulsory miss:强制缺失,也称冷启动缺失,对从没在高速缓存中出现过的块第一次进行访问引起的缺失。

《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微课版)》清大版习题答案

《Windows Server 2008网络操作系统(微课版)》清大版习题答案

1.4 习题一、填空题(1)Windows Server 2008 R2版本共有6个,每个Windows Server 2008 R2都提供了关键功能,这6个版本是:、、、、、。

(2)Windows Server 2008所支持的文件系统包括、、。

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只能安装在文件系统分区。

(3)Windows Server 2008有多种安装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常规的使用DVD启动安装方式以外,还有、及。

(4)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R2时,内存至少不低于,硬盘的可用空间不低于。

并且只支持位版本。

(5)Windows Server 2008要管理员口令要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①至少6个字符;②不包含用户账户名称超过两个以上连续字符;③包含、大写字母(A~Z)、小写字母(a~z)4组字符中的3组。

(6)Windows Server 2008中的,相当于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Windows 组件。

(7)Windows Server 2008安装完成后,为了保证能够长期正常使用,必须和其他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进行激活,否则只能够试用。

(8)页面文件所使用的文件名是根目录下的,不要轻易删除该文件,否则可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

(9)对于虚拟内存的大小,建议为实际内存的。

(10)MMC有和模式。

二、选择题(1)在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中,如果要输入DOS命令,则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

A、CMDB、MMCC、AUTOEXED、TTY(2)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安装时生成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以及Windows\System32文件夹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因为它们是()。

A、Windows的桌面B、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应用软件文件夹C、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用户文件夹D、Windows正常运行时所必需的系统文件夹(3)有一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系统是NTFS,无任何分区,现要求对该服务进行Windows Server 2008的安装,保留原数据,但不保留操作系统,应使用下列()种方法进行安装才能满足需求。

winserver2008 2012 2016 -回复

winserver2008 2012 2016 -回复

winserver2008 2012 2016 -回复Windows Server 2008, 2012, 2016是一系列由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专为服务器环境而设计。

本文将逐步回答与这些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包括它们的特性、功能和适用的场景。

1. 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08是微软在2008年发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它引入了许多新的功能和改进,比如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访问保护和最大化可用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Windows Server 2008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

2. 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2012是Windows Server 2008的继任者,于2012年发布。

它引入了许多新的功能和改进,以提高服务器性能和安全性。

其中一项重要的特性是以存储为核心的操作系统(Storage Spaces),它允许将多个硬盘驱动器组合成一个虚拟存储池。

此外,Windows Server 2012还引入了新的远程桌面服务和动态访问控制等功能。

3. 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 Server 2016是Windows Server 2012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在2016年发布。

它进一步提高了性能和安全性,并引入了一些新的功能和改进。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容器化支持,它允许应用程序在隔离的环境中运行,以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移植性。

4. 相关功能和特性这些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共享许多功能和特性。

首先是活动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 Services),它允许管理员集中管理用户、计算机和其他网络对象。

此外,它们还提供了远程桌面服务(Remote Desktop Services),允许用户从远程地访问和控制服务器。

还有网络访问保护(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它帮助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2024年操作系统

2024年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本文将从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功能、分类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1.手工操作阶段(1940s-1950s)在计算机诞生之初,计算机操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

程序员需要直接操作计算机硬件,通过编写机器语言程序来完成计算任务。

这种操作方式效率低下,对程序员的要求极高。

2.单道批处理系统(1950s-1960s)为了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单道批处理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将多个作业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成批,自动执行。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作业间的切换仍需人工干预。

3.多道批处理系统(1960s-1970s)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多道批处理系统逐渐取代了单道批处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作业,提高了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

但用户无法与计算机实时交互,作业执行时间较长。

4.分时操作系统(1970s-1980s)为了满足用户实时交互的需求,分时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能够将计算机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间片,轮流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

这使得用户可以实时地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提高了工作效率。

5.实时操作系统(1980s-1990s)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实时操作系统逐渐受到关注。

该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确保系统响应的实时性。

实时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

6.现代操作系统(1990s-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操作系统不断涌现。

这些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模块化、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支持多任务、多用户和多处理器。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 等。

二、操作系统的功能1.资源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供简化的用户界面,并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系统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进和发展。

1. 手工操作阶段在计算机发明之初,计算机是以机械装置进行操作的。

人们通过手工设置装置的参数和切换装置的功能来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这是操作系统的起源阶段,人工操作的方式非常繁琐,而且容易出错。

2. 单道批处理阶段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人们开始致力于更高效的计算机操作方式。

单道批处理系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

它允许用户一次提交一批任务,然后交由操作系统按照先后次序执行。

这种方式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是用户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 多道批处理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和效率,多道批处理系统应运而生。

它允许多个任务同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并按照一定的调度算法分时执行。

这种方式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计算机的吞吐量。

4. 分时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需求越来越高。

分时系统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

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与计算机交互,并且提供良好的响应时间。

这种方式大大方便了人们与计算机的交互,使得计算机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 个人计算机时代随着个人电脑的出现和普及,操作系统进入了个人计算机时代。

Windows、Mac、Linux等操作系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主要选择。

这些操作系统提供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应用软件,大大降低了使用计算机的门槛,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

6. 分布式计算时代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分布式计算成为了新的趋势。

操作系统也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转变为分布式架构。

分布式操作系统可以管理和协调多个计算节点,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计算服务。

这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服务需求。

7. 移动计算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计算成为了新的主流。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八章到完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八章到完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八章到完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八章到完)2010年09月17日星期五07:41第九章1.磁盘访问时间由哪几部分构成?每部分时间应如何估算?磁盘访问时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寻道时间Ts,指把磁臂从当前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上所经历的时间。

该时间是启动磁盘的时间s与磁头移动n条磁道所花费的时间之和,即Ts=m×n+s。

其中m是一常数,与磁盘驱动器的速度有关。

(2)旋转延迟时间Tr,是指定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面所经历的时间。

(3)传输时间Tt,指把数据从磁盘读出或向磁盘写入数据所经历的时间,其与每次所读/写的字节数bytes及旋转速度r有关,具体为Tt=bytes/(r×bytesPerTrack),其中bytesPerTrack为一条磁道上的字节数。

当一次读/写的字节数相当于半条磁道上的字节数时,Tt与Tr相同,也即Tr=1/2r。

因此可将访问时间Ta表示为:Ta=Ts+1/2r+bytes/(r×bytesPerTrack)。

2.目前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有哪些?每种算法优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目前常用的磁盘调度算法包括:(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FCFS。

根据进程请求访问磁盘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其优点是公平、简单且每个进程的请求都能依次得到处理,不会出现某一进程的请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但寻道时间可能较长。

(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调度算法SSTF。

选择所要求访问磁道与磁头当前所在磁道距离最近的进程优先调度,但其并不能保证平均寻道时间最短。

本算法具较好的寻道性能,但可能导致进程饥饿现象。

(3)扫描算法SCAN(又称为电梯调度算法),对最短寻道时间优先调度算法略加修改而形成。

不仅考虑欲访问磁道与磁头当前所在磁道的间距,更优先考虑的是磁头当前移动的方向既能获得较好的寻道性,又能防止进程饥饿,广泛用于大、中、小型机及网络中。

扫描算法存在的问题是:当磁头刚从里到外移动过某一磁道时,恰有一进程请求访问此磁道,该进程必须等待,待磁头从里向外,然后再从外向里扫描完所有要访问的磁道后,才处理该进程的请求,致使该进程的请求被严重推迟。

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

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

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
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是一种设计原则,旨在最优化操作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同时尽量减少其复杂性和资源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
1. 模块化:操作系统应该以模块化的方式设计,将各个功能分割成独立的模块,使得修改、更新和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2. 简化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应该保持简洁和高效。

只提供必要的系统调用,避免重复和冗余功能。

3. 简化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应尽量减少内核的大小和复杂性。

只包括必要的功能和算法,避免引入不必要的功能和代码。

4. 优化资源使用:操作系统应尽量高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资源,包括内存、CPU、磁盘和网络等。

避免资源浪费,采用合适的算法和策略进行资源分配和管理。

5. 安全性:操作系统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的安全。

采用安全的设计和实施安全策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操作。

6. 可拓展性:操作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能够适应新的硬件和软件需求。

可以通过添加新的模块或扩展现有模块来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7. 高性能:操作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性能,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

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减少系统延迟和响应时间,提高系统吞吐量。

8. 易用性:操作系统应尽量简化用户的操作和学习曲线,提供友好的界面和工具。

减少用户的复杂操作和配置,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操作系统最小化原则是通过简化、优化和安全地设计操作系统,提供高效、可靠和易用的计算环境。

(应科)2012操作系统期末复习

(应科)2012操作系统期末复习

选择20 填空20 名词20 简答20 计算20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方便用记。

2、现在操作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和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它还具有虚拟性和异步性的特征。

3、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为了方便用户,操作系统还必须提供友好的用户接口。

4、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5、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人机交互,为此必须引入时间片的概念,并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微内核操作系统是建立在层次化结构的基础上的,而且还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和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7、程序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是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特征,分进别是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8、引入进程的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入线程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9、进程由进程控制块、程序段、数据段组成,其中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10、由于进程的实质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故进程有动态性的基本特征,该特征还表现在进程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由撤消而消亡,即进程具有一定的生命期。

11、用户为阻止进程继续运行,应利用挂起原语,若进程正在执行,应转变为静止就绪状态;以后,若用户要恢复其运行,应利用激活原语,进程转变为活动就绪状态。

12、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有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13、在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时,应将临界区置于wait操作和signal操作之间。

14、进程通信的类型有共享存储器、消息系统、管道通信,其中管道通信利用共享文件进行通信。

15、高级高度又称作作业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若干作业进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低级调度又称为进程调度,其主要功能是按一定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一个进程投入执行。

16、进程调度有抢占调度和非抢占调度两种方式。

17、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有时间片原则、短作业优先、优先权原则。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计算机系统(2012)OK【OK】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计算机系统(2012)OK【OK】

在计算机世界中 也存在等级差别!
28
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2.2.1 软件概念
2.2.2 软件分类
29
2.2.1 软件概念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为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
各种指令、程序和文档的总称。
指令 程序 文档
软件
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是人机之间的接口
30
软件概念

基本概念

程序 程序是按照一定顺序执行的、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指 令集合。
将1传送至AL寄 Int a =1; 存器 将2传送至BL 寄 Int b =2; 存器
2
MOV BL, 2
3
4 5
将寄存器BL的内 容与寄存器AL的 Int c = a+b; ADD AL, BL 内容相加,结果 保存在AL中 将寄存器AL中的 MOV [06H], AL 内容传送到内存 地 址 为 06H 的 存 储单元中 HLT 停止操作
11
2.1.3 存储器

存储器——帮助计算机记忆信息
存储器是存取程序和数据的部件。 类型划分:依据CPU是否可以直接访存将存储器划 分为内存和外存。
随机存储器
内存
只读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
存储器
硬盘
外存
光盘
快速闪存
12
存储器—内存
(1)内存
内存可以被CPU直接访问。内存容量小、速度快、掉电后 RAM信息全部消失。
2.1.4 输入设备
2.1.5 输出设备
2.1.6 硬件连接
4
计算机硬件系统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能按照人的要求接受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 理和计算,并输出结果信息的机器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1) ATM的传输原理 ATM是以信元(Cell)为基本传输单位的。信元由信头(5个 字节)和信息段(48个字节)组成,ATM通过信头来识别信元。 由于传输每个信元花费相同的时间,因而可把信道的时间划 分为一个时间片序列。在每个时间片中传输一个信元。当 ATM有信元要发送时,只要信道空闲,便可将信元投入信道。 由于信元的发送无固定的周期,因而将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异 步传输方式。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 网络体系结构 3. Internet与Intranet 4. 客户/服务器模式 5.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6.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8.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 星形和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图8-1 星形和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2) 树形网络拓扑结构 鉴于单级星形网络的诸多不利条件,使之不适用于构建 大型网络,于是产生了多级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如果将多级 星形重新按层次方式排列,则形成了树形网络,如图 8-1(b) 所示。树形网络(拓扑结构)是对星形网络的一种改进。由于 在中间层各结点上的处理机都具有控制和处理能力,因而使 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分布控制和处理能力,即使中央处理机 瘫痪,其它结点处理机仍可维持网络的局部运行。
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
2) ATM的交换
在分组交换网中,提供了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的传输 服务,而在ATM交换方式中,主要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方式, 其交换方法与分组交换中的交换方法相似,但两者也有着明 显的差别:① 按时间片交换。ATM交换采取按时间片交换 的方式,即每个信元都必须放在一个时间片中,因此,信元 的接收和转发都是按时间片进行的。② 定长交换。ATM中 的交换单位是信元,是定长的,因而可大大减少对交换的处 理。③ 硬件实现。由于在ATM中对信元的交换处理简单, 故可用硬件实现,这无疑是ATM能获得极高传输速率的重要 原因。

2012操作系统第一章

2012操作系统第一章

--------------------------------------------------------------------------------
11、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分成哪些部分?
答:从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五大部分
(1)处理器管理 为用户地分处理器时间,尽可能地使处理器处于忙状态,提高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三、操作系统的类型
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基本的操作系统(加亮)
1、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其次操作系统要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操作系统扩充硬件的功能,而硬件的功能发挥的更好;操作系统使拥护合理共享资源,防止各用户间的干扰;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管理软件资源,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快速存取。
--------------------------------------------------------------------------------
6、批处理操作系统怎样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答:用户把准备好的一批作业信息,包括程序、数据、作业控制说明书通过相应的输入设备传送到大容量的磁盘上等待处理。操作系统中的作业调度程序按照某种原则从磁盘上选择若干作业装入主存储器,主存储器中的这些作业可以占用中央处理机运行。当某个作业执行结束时,启动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然后又可以从磁盘上选择作业装入主存储器,让其运行。这样,在作业控制说明书的控制下,无需认为干预,批处理操作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最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最全)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库1. 单项选择题(共200个题目)100236. 一般用户更喜欢使用的系统是(C )。

A.手工操作B.单道批处理C.多道批处理D.多用户分时系统100237. 与计算机硬件关系最密切的软件是(D).A.编译程序B.数据库管理程序C.游戏程序D.OS100238. 现代OS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是由(D)的引入而导致的。

A.单道程序B.磁盘C.对象D.多道程序100239. 早期的OS主要追求的是(A)。

A.系统的效率B.用户的方便性C.可移植D.可扩充性100240. (A )不是多道程序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B.多道批处理系统C.单用户多任务D.多用户分时系统100241. (B)是多道操作系统不可缺少的硬件支持。

A.打印机B.中断机构C.软盘D.鼠标100242. 特权指令可以在(C )中执行。

A.目态B.浏览器中C.任意的时间D.进程调度中100243. 没有了(C )计算机系统就启动不起来了。

A.编译器B.DBMSC.OSD.浏览器100244. 通道能够完成(C )之间数据的传输。

cA.CPU与外设B.内存与外设C.CPU与主存D.外设与外设100245.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c)。

A.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处理机管理B.虚拟存储管理、处理机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C.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D.进程管理、中断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100246. 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A )是并行操作的。

A.处理机操作和通道操作是并行的B.程序与程序C.主程序与子程序D.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程序100247. 处理机的所有指令可以在(D )中执行。

A.目态B.浏览器中C.任意时间D.系统态100248. (B )功能不是操作系统直接完成的功能。

A.管理计算机硬盘B.对程序进行编译C.实现虚拟存储器D.删除文件100249.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外界的请求必须给予及时相应的OS是(B )。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它作为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协调和管理计算机的各项任务和资源,为用户提供简化的接口和操作环境。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功能,以下将对操作系统的相关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1.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指用户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

它可以分为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两种形式。

在命令行界面中,用户通过输入命令来执行操作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而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和图标来进行操作,更加直观和易用。

2. 进程进程是指在操作系统中正在运行的一个程序。

每个进程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和资源,可以独立地运行和进行操作。

操作系统通过对进程的管理,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合理调度和分配,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效率。

3. 多任务多任务是指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

它通过分时技术,在不同进程之间进行快速的切换和调度,让用户感觉到多个任务在同时执行。

这使得操作系统能够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计算机内存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它将计算机内存分为不同的区域,并为不同的进程分配内存空间,防止彼此之间的干扰。

内存管理还包括内存的回收和释放,以便于其他进程能够继续使用。

5.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管理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文件的一种机制。

它通过对文件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对文件的读写和操作的接口。

文件系统还可以进行文件的权限管理和共享,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6. 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控制硬件设备的程序。

它充当了计算机与硬件设备之间的桥梁,使得操作系统能够正常地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

设备驱动程序通常由硬件厂商或操作系统开发商提供,保证了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7.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是进程向操作系统请求服务的方式。

它提供了一组接口供进程调用,包括对文件、进程、内存等资源的操作。

通过系统调用,进程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和服务,实现复杂的计算和操作。

Windows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版操作系统

Windows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版操作系统

Windows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版操作系统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作为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服务器操作系统在企业、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微软公司的核心产品,具备优秀的稳定性和强大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一、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简介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是基于Windows NT内核的新一代服务器操作系统,于2012年发布。

它具有许多创新和改进,包括更高的性能、更强的安全性以及更丰富的功能。

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用户,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进行文件共享、打印共享、网络管理等任务。

二、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特点1. 出色的稳定性: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了更加稳定的内核架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即使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系统也能够保持高效运行,不易出现崩溃或死机的情况。

2. 强大的性能: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优化了系统内存管理、网络传输等关键技术,使得系统运行更加高效。

用户可以在不增加硬件投入的情况下,提升服务器的性能,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3. 先进的安全性: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加强了对系统的安全性保护。

它引入了动态访问控制、用户访问控制、文件加密等安全特性,有效地防止恶意软件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保护服务器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4. 丰富的功能:Windows 2012中文标准版服务器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满足了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系统成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计算机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影响。

一、操作系统的起源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的早期计算机。

那时,计算机只能通过物理开关和穿孔卡片进行操作,用户必须亲自干预计算机的每一个步骤。

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早期的计算机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编写程序来自动化计算机的操作。

二、批处理系统的出现上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体积的逐渐缩小和运算速度的提升,出现了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系统允许用户将一系列作业按顺序提交给计算机,并自动进行处理。

计算机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资源的可用性,自动调度作业的执行顺序,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

三、分时系统和多道程序设计上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分时系统和多道程序设计成为操作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分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计算机系统,并在短时间内接收到计算机的响应。

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交互体验,使计算机更加实用。

多道程序设计则允许计算机同时运行多个程序,通过合理的调度算法,有效地共享计算机资源,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四、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崛起上世纪7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人们开始购买和使用个人计算机。

为应对个人计算机的需求,微软推出了MS-DOS操作系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

MS-DOS采用了命令行界面,用户需通过输入命令来控制计算机。

尽管界面相对简陋,但MS-DOS打开了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大门,并对后来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图形化用户界面的革命上世纪80年代,由于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图形化用户界面(GUI)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

图形化用户界面通过图标、菜单和窗口,以直观、友好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使得用户可通过鼠标或触摸屏等设备进行操作,极大地简化了计算机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类型的通道

一个通道可以以分时方式同时执行 几个通道指令程序。按照信息交换 方式不同,一个系统中可设立三种 类型的通道,即字节多路通道、数 组多路通道和选择通道。由这三种 通道组成的数据传送控制结构如图 所示。
通道方式的数据传送结构
三种类型的通道


字节多路通道以字节为单位传送数据,它 主要用来连接大量的低速设备,如终端、 打印机等。 数组多路通道以块为单位传送数据,它具 有传送速率高和能分时操作不同的设备等 优点。数组多路通道主要用来连接中速块 设备,如磁带机等。
中断屏蔽

中断屏蔽是指在中断请求产生之后,系统 用软件方式有选择地封锁部分中断而允许 其余部分的中断仍能得到响应。
8.3.2 中断的分类与优先级

根据中断源产生的条件,可把中断分为 外中断和内中断。
外中断

外中断是指来自处理机和内存外部的 中断,包括I/O设备发出的I/O中断、 外部信号中断(例如用户键入ESC键)、 各种定时器引起的时钟中断以及调试 程序中设置的断点等引起的调试中断 等。外中断在狭义上一般被称为中断。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控制设备和内存或 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选择和衡量控制方式有如下几条原则: (1) 数据传送速度足够高,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但 又不丢失数据; (2) 系统开销小,所需的处理控制程序少; (3) 能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能力,使得I/O设备 尽量忙,而CPU等待时间少。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八章 设备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8.1 8.2 8.3 8.4 8.5 8.6 8.7
引言 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中断技术 缓冲技术 设备分配 I/O进程控制 设备驱动程序
8.1 引言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了CPU和内存之外,其 他的大部分硬设备称为外部设备。它包括常 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存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等。
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的常用数据 传送控制方式
(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2) 中断控制方式; (3) DMA方式; (4) 通道方式。

8.2.1 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定义:程序直接控制方式(Programmed
Direct Control)就是由用户进程来直接控
制内存或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
双缓冲


解决两台外设之间的并行操作问题的办法是设置双 缓冲。有了两个缓冲器之后,CPU可把输出到打印 机的数据放入其中一个缓冲器(区),让打印机慢慢打 印; 然后,它又可以从另一个为外设设置的缓冲器 (区)中读取所需要的输入数据。 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一般使用多缓冲或缓冲池结构。
多缓冲



多缓冲是把多个缓冲区连接起来组成两部分, 一部分专门用于输入,另一部分专门用于输 出的缓冲结构。 缓冲池则是把多个缓冲区连接起来统一管理, 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的缓冲结构。 显然,无论是多缓冲,还是缓冲池,由于缓 冲区是临界资源,在使用缓冲区时都有一个 申请、释放和互斥的问题。
8.1.1 设备的类别

按信息组织方式

字符设备: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字符为单位组织和处理 信息的设备。 块设备:磁盘、磁带等以字符块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 设备。 低速设备: 1 KB/s以下可以认为是低速设备,比如键盘、 鼠标。 中速设备: 1 KB/s~1 MB/s之间为中速设备,比如打印机、 扫描仪。 高速设备: 1 MB/s以上是高速设备。比如磁盘、光盘驱 动器。
缺点

如果外围设备的速度也非常高,则可能 造成数据缓冲寄存器的数据由于CPU来 不及取走而丢失。DMA方式和通道方式 不会造成上述问题。
8.2.3 DMA方式


定义: DMA方式又称直接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方式,是一种完全由 硬件执行I/O数据交换的工作方式。它 既考虑到中断的响应,同时又要节约中 断开销。 特点: DMA控制器代替CPU完全接管对 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直 接在内存和外围设备之间成批进行。
设备的类别

按设备的从属关系
系统设备:在操作系统生成时就已配置好 的各种标准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以 及文件存储设备等。 用户设备:在系统生成时没有配置,而由 用户自己安装配置后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 的设备。

设备分类的目的

对设备分类的目的在于简化设备管理程 序。对于同类设备来说,由于设备的硬 件特性十分相似,从而可以利用相同的 管理程序或只需做很少的修改即可。

1. 设备控制表DCT 设备控制表DCT反映设备的特性、设备和 I/O控制器的连接情况。包括设备标识、使 用状态和等待使用该设备的进程队列等。系 统中每个设备都必须有一张DCT,且在系统 生成时或在该设备和系统连接时创建,但表 中的内容则根据系统执行情况而被动态地修 改。
局限性

DMA方式对外围设备的管理和某些操作仍 由CPU控制。多个DMA控制器的同时使用 会使得控制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同时,多个 DMA控制器的同时使用也是不经济的。
8.2.4 通道控制方式

定义:通道是一个独立于CPU的专 管输入输出控制的处理机,它控制 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数据交换。它 有自己的通道指令,这些通道指令 受CPU启动,并在操作结束时向 CPU发中断信号。
这种方式的控制者是用户进程。
特点:控制简单,不需要多少硬件支持。
缺点


(1) CPU和外围设备只能串行工作。 (2) CPU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和一台外围设 备交换数据信息,从而不能实现设备之间 的并行工作; (3) 无法发现和处理由于设备或其他硬件 所产生的错误。
8.2.2 中断方式


定义:中断(Interrupt)方式被用来控制 外围设备与内存或者CPU之间的数据传 送,以减少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CPU等待 时间以及提高系统的并行工作能力的数 据输入控制方式。 特点: CPU的利用率高且能支持多道程 序和设备的并行操作。
8.5 设 备 分 配

由于设备、控制器和通道资源的有限性,不 是每一个进程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这些资源。 进程必须首先向设备管理程序提出资源申请, 然后,由设备分配程序根据相应的分配算法 为进程分配资源。如果申请进程得不到它所 申请的资源时,将被放入资源等待队列中等 待,直到所需要的资源被释放。
8.5.1 设备分配用数据结构
通道控制方式与DMA方式相同点

都是一种以内存为中心,实 现设备和内存直接交换数据 的控制方式。
通道控制方式与DMA方式不同点


在DMA方式中,数据的传送方向、存放数 据的内存始址以及传送的数据块长度等都 由CPU控制,而在通道方式中,这些都由 专管输入输出的硬件——通道来进行控制。 与DMA方式时每台设备至少一个DMA控 制器相比,通道控制方式可以做到一个通 道控制多台设备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从 而,通道方式进一步减轻了CPU的工作负 担和增加了计算机系统的并行工作程度。
缺点


由于在I/O控制器的数据缓冲寄存器装满 数据之后将会发生中断,而且数据缓冲寄 存通常较小,因此,在一次数据传送过程 中,发生中断次数较多。这将耗去大量的 CPU处理时间。 现代计算机系统通常配置有各种各样的外 围设备。如果这些设备通过中断处理方式 进行并行操作,则由于中断次数的急剧增 加而造成CPU无法响应中断和出现数据丢 失现象。
8.1.2 设备管理的功能和任务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1) 选择和分配输入输出设备以进行数据传 输操作; (2) 控制输入输出设备和CPU(或内存)之 间交换数据; (3) 提高设备和设备之间、CPU和设备之间, 以及进程和进程之间的并行操作度,以使操 作系统获得最佳效率。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不同优先级


为了按中断源的轻重缓急处理响应中断,操作系统 对不同的中断赋予不同的优先级。为了禁止中断或 屏蔽中断,CPU的处理机状态字PSW中也设置有相 应的优先级。如果中断源的优先级高于PSW的优先 级,则CPU响应该中断源的中断请求,反之,CPU 屏蔽该中断源的中断请求。 各中断源的优先级在系统设计时给定,在系统运行 时是固定的。而处理机的优先级则根据执行情况由 系统程序动态设定。

按照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


按使用特性对外部设备的分类
设备的类别

按照设备的共享属性



独占设备: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用户(进程) 访问的设备。 共享设备:一段时间内可以允许多个用户(进 程)访问的设备,比如磁盘,它可以同时被多 个进程访问。 虚拟设备:通过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当作 多个设备共享,例如SPOOLing系统中打印机的 应用。
内中断

内中断主要指在处理机和内存内部产生 的中断。内中断一般称为陷阱(trap)。 它包括程序运算引起的各种错误,如地 址非法、校验错、页面失效、存取访问 控制错、算术操作溢出、数据格式非法、 除数为零、非法指令、用户程序执行特 权指令,分时系统中的时间片中断以及 从用户态到核心态的切换等都是陷阱的 例子。
引入缓冲技术的理由


为了匹配外设与CPU之间的处理速度; 为了减少中断次数和CPU的中断处理时 间; 提高cpu和外围设备的并发性。
8.4.2 缓冲的种类


根据系统设置缓冲器的个数,可把缓冲技术分 为单缓冲、双缓冲和多缓冲以及缓冲池几种。 单缓冲是在设备和处理机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器。 设备和处理机交换数据时,先把被交换数据写 入缓冲器,然后,需要数据的设备或处理机从 缓冲器取走数据。由于缓冲器属于临界资源, 即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对一个缓冲器操作,因 此,设备和设备之间不能通过单缓冲达到并行 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