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引言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

[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

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

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

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与建议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与建议
2 2转 基 因 棉 抗 虫 性 的 时 空 动 态 .
仅 能使 棉 花 自身 产 生 抗 ( 杀 死 ) 或 害虫 的 物 质 , 高 提 自身 防 御 机 制 , 且 能 减 少 化 学 农 药 的 使 用 , 少 而 减
环境 污染 和 农 药 残 留 , 因而 世 界 各 国都 十 分 重 视 将 外 源抗 虫 基 因 导人 棉 花 的研 究 、 开发 与利 用 。 自 9 0 年 代 中 期 , 疆 开 始 进 行 转 基 因 抗 虫 棉 品 种 的 选 新 育 , 取 得 了显 著 成 效 。 并
1转基 因抗 虫棉 研 究进 展
目前 , 转 基 因 抗 虫 棉 培 育 中 , 常 用 的 外 源 在 最 抗 虫 基 因有 苏 云金 芽 孢 杆 菌毒 素 蛋 白基 因 ( 称 B 简 t 基 因 ) 蛋 白 酶 抑 制 基 因 、 粉 酶 抑 制 基 因 、 源 凝 、 淀 外 集 素 基 因 、 丁质 酶 基 因 、 毒 素基 因 、 蛛 毒 素 基 几 蝎 蜘 因等 。 在 , t 因和 豇豆 胰 蛋 白酶 抑制 基 因 ( 称 现 B 基 简 C TI 因 ) 经 分别 导 人 棉 花 中 , 获 得 抗 虫 性 强 p 基 已 并
覆 盖 了许 多重 要 害 虫 ,包括 鳞 翅 目、直 翅 目及鞘 翅
目等 。
性 、时 空性 等 问 题 ,提 出 了筛选 广 谱 性 抗 虫 基 因、 培 育 转 多基 因抗 虫 棉 、采用 特 异 启 动 子调 控 外 源抗 虫 基 因在 棉株 体 内的 高效 表 达 、培 育 多种 类 型 的单
8 或 基 本 不 用 药 。 棉单 产 与 当 地 推 广 的 品 种 0 皮
不 相 上 下 , 其 在 棉 铃 虫 发 生 较 重 的 年 份 和 地 区皮 尤 棉 花 是 新疆 重要 经 济 支 柱及 优 势 产 业 , 年 来 近 由于气 候 条 件 和生 态 环境 的变 化 、 虫 抗 药 性 的增 害 强 , 虫 危 害 尤 其 是 棉 铃 虫 的 为 害 日趋 严 重 , 此 棉 对

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


比一般棉花品种提高2 %以上 , 0 在高产 、 优质品
种培 育方 面具有 非常 大 的应 用潜 力 。
徐 卫林说 , 获得 20年 度 国家科 技 进步 一等 09 奖 的“ 高效 短流程 嵌入 式 复合 纺纱技 术 ”可 以纺 , 出 “ 细 的纱 ” 而 “ 洁 纺 ” 以 纺 出 “ 好 的 更 , 柔 可 更
TRENDS 0F S I C ENCE AND ECHNOL0GY T
帝人于2 1年初在美国北方建立复合材 02 我 国第 二 代转 基 因棉 花研 究 居 国 际领 先 该协议 ,
水 平
从转基 因生物新 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棉花项 目 执行专家组会议上得到的消息 , 我国第二代转 基因棉花研究总体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 并拥有国 际发明专利等 自主知识产权 。 这是我 国继转基因 抗虫棉之后 , 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标
湖北省“ 柔洁纺” 技术领 跑国际
武汉纺织大学与襄阳际华34 公司6 52 年合作
结硕果 “ 普适 性柔 顺光 洁纺 纱 技术及 其应 用 ”简 ( 称 “ 洁纺 ”项 目, 柔 ) 已于2 1年 2 0 2 月底 通 过 中 国纺
织工业联合会鉴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领衔的
专家组 一致 评定 ,柔 洁纺 ”属 重大 原创 技术 , “ 达
虫棉 品系杂交 、 分子聚合技术培育而成 , 该棉花
材料 纤 维长 度 为3 .毫米 , 到优 质 棉标 准 。由 25 达 中国农 业 科学 院棉 花研 究 所 与 复旦 大 学 合作 完 成 的优质 大铃转 R M 因棉 花种 质新 材料 , R 基 单铃 重可 达75 , .克 显著 高 于一 般棉 花 品种 , 结 铃性 其

棉花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棉花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goatim m d t ee t nf ) 花 粉 管 通 道 A rbc r . ei e gn r s r 、 eu ad a e
棉花 的基 因组 中并 得 以表 达 , 且外 源 D A表 达 通 常 N 表现 出典 型 的 孟 德 尔 遗 传 规 律 。 由 于 T 质 粒 本 身 i
能插入 大 到 5 b的外 源 D A, 0k N 因此 利 用 此 转 化 载
在棉 花 遗 传 转 化 体 系 中 , 要 有 农 杆 菌 介 导 主
a g o a tr s a r b cei um- d ae e e ta se , p ril o a d e tg n rn f ra d p le u e p twa e e ta se . I me itd g n r n fr atce b mb rm n e e ta se n o ln tb ah y g n rn fr n t i p p r h i a i rn ils tc n c lc aa tr , d v lp n n p l ain we e rv e d. hs a e ,te rb sc p cp e , e h ia h r ces e eo me ta d a p i t r e iwe i c o K e r s: C to y wo d otn;Ge ei rn f r t n; De eo m e ta d a p iain n tc t so mai a o v lp n n p l to c
关键词 : 棉花 ; 遗传 转化 ; 究与应用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520 ¥6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 0 120 ) 刊 一 0 1 0 10 7 9 (06 增 04 — 5

中国棉花转基因研究与应用

中国棉花转基因研究与应用

外 源 凝 集 素 是 一 组 广 泛 存 在 于植 物组 织 中 的
Th s r il r por e t a va e he t i a tc e e t d he d nc s on t s udy
of m pr e e of o t t ans ni i ov m nt c t on r ge c, s h uc as i pr m ove e of he r s s anc t i s c s, t m nt t e i t e O net O he bi i e r c d s, t r nd t bi i t e s e c o vius a O a otc s r s t .
LI U Fan 。 W A N G un_ o。 SO N G UO一j g K b G 1
( to sa c n tt t Cot n Ree r h I siu e,CAAS ;Ke b f y La .o Cot n Ge e i I to n tc mp, v me t 。M i ity o Agr. e n o n sr f i
维普资讯
棉 花 学 报
CotnS in e to ce c
2 0 ,4 4 : 4 ~ 2 3 0 2 1 ( ) 2 9 5
中 国棉 花 转 基 因研 究 与 应 用
刘 方 , 王 坤 波 , 宋 国 立





( 国农 业科 学 院 棉 花 研 究所 , 中 农 业部 棉 花 遗 传 改 良重 点 开 放 实验 室 , 阳 4 5 l) 安 5 l 2 1 ~ l , 灾 年份 损 失 尤 甚 , 国每 年 用 于 棉 O 5 重 全 花 害 虫 防 治 的 杀 虫 剂 用 量 占杀 虫 剂 总 使 用 量 的 2 3 害 虫 抗 药 性 的 增 加 使 化 学 防 治 越 来 越 困难 。 /,

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摘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黄萎病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国内外研究者运用各种育种手段培育出抗病品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无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高抗黄萎病陆地棉品种。

分析了抗病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棉花抗黄萎病在转基因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棉花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治黄萎病最有效而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广大棉农每年带来400亿~60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为城镇提供近3 000万个就业岗位。

棉花生产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地位举足轻重。

在阻碍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棉花黄萎病的危害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1 棉花黄萎病的危害棉花黄萎病是世界毁灭性病害,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Kleb),自从传入我国以来,危害逐年蔓延和加重。

1993年黄萎病暴发成灾,全国棉花发病面积270万hm2,遍及各主要产棉区[1,2];2003年棉花黄萎病流行面积达320万hm2,造成2.3亿kg的皮棉产量损失[3]。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7月下旬前发病平均减产高达66.9%,7月下旬后发病平均减产仍达20.3%。

早期遭受落叶型和急性萎焉型黄萎病危害时,容易造成棉株死亡导致绝收。

2 棉花抗黄萎病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棉花黄萎病属土传维管束病害,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并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防治困难。

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化学防治很难奏效并易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防治技术虽然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生防因子专化性太强而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重病田,不得不轮作倒茬,但仍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惟一经济、有效、环保的防治措施是使用抗病棉花新品种。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棉花生产用种的品种改良得到长足发展,但从现有育成品种来看,仍不能满足棉花生产的现实需求,兼备丰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棉花新品种极少,尤其是没有兼抗棉花黄萎病的新品种。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农药防治手段面临着限制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抗虫基因: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基因作为转基因抗虫棉的材料。

这些基因可以通过自然产生的抗虫物质,在转基因抗虫棉中发挥相同的功能。

常用的抗虫基因包括Bt基因、Cry基因等。

2.构建转基因质粒:将选取的抗虫基因与转基因质粒载体进行连接。

转基因质粒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分子,可以将选取的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

常用的转基因质粒载体有pBI121、pCAMBIA1300等。

3.转化棉花胚性培养:将转基因质粒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中。

首先,通过切割幼嫩的棉花胚珠,得到碎片组织。

然后,将转基因质粒通过基因枪等手段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内。

转基因质粒会与棉花细胞的染色体融合,形成转基因组织。

4.再生植株培养:将转基因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转基因组织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幼苗。

经过再生培养,可以得到许多转基因植株。

5.筛选抗虫转基因植株: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带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这些植株具有抗虫特性,可以抵抗常见的棉铃虫等害虫的攻击。

6.比较试验:将抗虫转基因植株与常规棉花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包括生长特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比较。

通过比较试验,可以评估抗虫转基因棉花的效果和优势。

7.田间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的试验种植。

通过观察和分析抗虫转基因棉花在实际生长环境下的表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抗虫效果和农艺特性。

8.安全评估:进行对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安全评估,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

确保转基因抗虫棉花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符合安全标准。

9.市场推广:在安全评估通过后,将转基因抗虫棉花推广到市场。

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 中国热 带农 业科 学院热 带 生物技 术研 究所 海 南海 口 5 7 1 1 0 1 )
摘 要 概 述 转 基 因棉 花 的 优 势 、病 虫 害 与 钾 氮 元 素 对 转 基 因棉 花 的 影 响 、转 基 因棉 花 的 杂 草 化 及 对 土壤 微 生
物 的 影 响等 方 面 ,对 转 基 因 棉 花 的环 境 安 全性 进行 展 望 。 关 键 词 转 基 因棉 花 ,商业 化 种 植 ,环 境 安 全 性
中图分类号 F 3 0 7 . 1 2
P r o g r e s s o n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a f e t y Ev a l u a t i o n o f Tr a n s g e n i c Co t t o n
ZUO J i a o GUO Yu n l i n g K ONG Hu a HUANG Qi x i n g XU L i n ZHOU Xi a GUO An p i n g
了混合 型转 基 因棉 花 .其 中美 国种 植 转基 因棉 花 达 7 8% :印度 多数 种植 转 B t 基 因棉 花 ,种植 面积 占印 度种植棉花总面积 的8 2 % Ⅱ ] 种植 的转基 因棉 花既是 主
要 的纤维经济 作物 .同时也是仅次 于大豆的重要油料 和蛋 白质作物 .全 球种 植转 基 因棉 花 的面积 为2 1 0 0 万h m z .位 居种植 转基 因农作 物物 种 的第 3 位 叨.而 国 内种植 转基 因棉花 的面积达  ̄ U 5 3 0 万h m 删 北 美 地 区 和澳 大 利亚 是种 植 转基 因抗 除 草剂 棉花 面积 最 大 的
Abs t r a c t Wi t h t he t r e me n d o us e c o n o mi c b e ne it f s o f c o mme r c i a l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ra t n s g e n i c c o ao n ,i t s p o — t e n t i a l r i s k o f s a f e t y wa s o f wi d e s p r e a d c o n c e r n .Th i s a r t i c l e t a l k s a b o u t t h e a d v a n ag t e s o f t r a n s g e n i c c o t ・ t o n ,p e s t a n d p o as t s i u m n i t r o g e n i mp a c t o n ra t n s g e n i c c o R o n ,we e d i ne s s a n d i mpa c t o n s o i l mi c r o b i a l o f

转抗病基因棉花的培育研究初报

转抗病基因棉花的培育研究初报

目前 , 国 棉 花 主 产 区 相 当一 部 分 为 重 茬 地 , 我
棉花 黄萎 病不 断蔓延 和 增 长 , 对棉 花 生 产造 成 了很
大 的威胁 , 分 重 病 棉 田因 病 产 量 损 失 严 重 , 维 部 纤 品质 下 降 , 济 损 失 大 , 接 制 约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经 直 和农 民的收入 。如何解 决 抗 病性 , 了棉 花基 因工 成
程研 究 的新课 题 。 1材 料 来 源
2 1转抗 病 基 因材 料 病 圃抗 病性 检 测 2 0 、0 4 . 0 3 2 0 年 将 田问选 育 的 纯 合转 抗 病 基 因棉 花 品 系在 山西 省 农业科 学 院 棉 花研 究 所植 保 室病 圃 进行 抗 病性 检 测 ( 1 。从 总 的检测结 果看 , 3 H1 表 ) H1 、 8两 个材 料 较好 , 抗病 性 为 高 抗 枯 萎 病 耐 黄 萎 病 ; 枯 萎 病 抗 耐黄萎 病 的 材 料 为 H7 H8 H4 、 、 。这 些 检测 结 果说 明, 转化 外源 抗病 基 因在一 定程 度上 对枯萎病 的抗
大 , 0 0 ~6 0 % ; 期病 害发 病率 变 幅较 大 , 为 .0 .8 蕾 为 1 1 ~2 . 3 。总 体 调 查 结 果 : 萎 病 发 病 .1 O 8 枯 率在 1 %以下 的 材料 有 6个 为 H7 H1 、 、 、 O 、 3 H8 H4
H1 、 1 2 H1 。H 1 病 圃抗 病 性 检 测 较 好 , 田间 调 6在 在
维普资讯

圆拥 哟 商 骄 窕 报
抗病 性筛 选 , 获得性 状优 良的 抗病 转 基 因棉 花 品 系
材料 1 5个 。 2结 果 与 分 析

棉花转基因技术研究

棉花转基因技术研究

( . ieho g e ac et , h no gA ae yo c ne;脚 L brtyo 1 B t nl yRs r Cn r Sa d n cdm i c oc o e h e fS e s aoa r o f Api coioyo Sa dn r i e J a 5 04 C i p ldMi b l h n ogPo n ,i n 20 1 , hn e r og f v c n a; 2 Sh o o Si cs S a dn n e i cn l y Zb 50 9 C i ) . ol c f c ne ,h no gU i rt o T h o g , i 25 4 , n e v syf e o o h a
tr e e e , d frc ti rb b e f tr r a g tg n s a o e a t p o a l u e wok. n s s u
Ke wo d ta s e e; otn; e ei rn fr to B y r s:r n g n c to g n t ta somain; t c
1 引言
棉花是一种 以利用纤维为主的农作物。据估计 , 棉花每年创造 的产值有 1 0 00 8 ~20 亿美元, 0 全世界有 1 亿人 口以种植棉花为生n。棉花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容易感染病虫害 的农作物, 8 ] 我国棉花每年因虫 害造成
的产 量损失 约 为 1% ~1% , 0 5 而每年用 于棉 花 防治 的杀 虫剂 的剂 量约 占杀 虫剂使 用 总量 的 23] / 。随着 生物 技术特 别是基 因工程 技术 的成熟 , 们认识 到利 用转 基 因技术 改造 棉 花 , 提高 棉花产 量 以及解 决 环境 问题 人 是
维普资讯
第 2期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与展望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与展望
合 子及 早期 的胚 胎 细胞 。 由于生殖 细胞 正处 于 自 身 D N A旺盛 的合 成与 细胞 分裂期 , 很 容易 将 外源 D N A片段整 合 到 自身 的基 因组 中 , 所 得 到 的转 化 体 将是 成熟 的种 子 。该方 法虽 然转 化成 功率 相对 较低 , 一般为 2 %左右, 但 简 单 易 于操 作 , 与 常 规
h i b i t o r , C p T I ) 、 植物 凝集 素基 因 ( 1 e c t i n ) 。 B t 基 因 是 应 用 最 广 泛 的一 类 基 因 , 对 棉 铃

辽 宁 农 业 科 学
虫、 红铃 虫 、 玉 米螟 等害 虫 有较 高 的 抗性 , C p T I 基 因对夜 蛾 类 、 灰 翅 夜蛾 类 、 叶 甲类 、 天蛾 类 等 多类

关键词 : 转基因技术 ; 棉花 ; 研 究 进 展
中 图分 类 号 : ¥ 5 6 2 . 0 8 文献 标 识 码 : B
“ 转 基 因” 技术 的 巨 大 进 步 打 破 了物 种 之 间
组织 和器 官 , 不 受 导 人 作 物 基 因 型 种 类 和 被 导 入
的界 限 , 对 品种 的 抗性 、 品质 、 产量 等 性 状 进行 协 调改 良, 增 强 了人 类应 对 食 物 短缺 、 能源 匮 乏 、 环 境污 染 等一 系列 挑 战 的 能力 , 已经 成 为 目前 农 业
增产 和 可持续 发展 的重 要手 段 。
作物 器官 的 限制 , 但 缺点 是转 化 的可靠 性差 , 整合 效率及 稳 定遗 传表 达效 率也 是最 低 的 。
1 . 3 花 粉管 导入 法原 理
受体作 物 自花 授 粉 后 , 从珠孑 L 到胚 囊 的一 些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与展望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与展望转基因抗虫棉是指通过对棉花进行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使得棉花具备对虫害具有抗性的能力。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自那时起,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未来,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并降低对农药的依赖。

199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首次尝试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在棉花中引入抗虫基因。

1996年,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一种叫做Bt杆菌的基因引入到棉花中,这种杆菌产生的一种名为Bt蛋白的毒素可以杀死多种寄生虫。

这种转基因抗虫棉成为了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持续进行,不断改良和开发新的品种。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不仅有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被研发出来,也有一些转基因抗虫棉面临了一些挑战。

一些害虫的抗性逐渐地增强,需要不断地研究新的抗虫基因,以应对害虫的演化。

未来,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将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良已有的抗虫基因,并寻找其他有效的抗虫基因。

不同的虫害对不同的抗虫基因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抗虫基因,提高抗虫能力。

其次,研究人员还将继续研究抗虫基因的作用机制。

对于抗虫基因的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并提高其抗虫能力。

此外,研究人员将致力于解决可能出现的抗性问题。

害虫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可能会出现对其中一种抗虫基因的抗性。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抗虫基因,并采用多基因组合的方式,以提高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对抗虫害的效果。

最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还将注重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未来,研究人员将努力提高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能力,以减少或甚至消除对农药的需求。

总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历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国内海岛棉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及建议

国内海岛棉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及建议
有一 定影 响 ,D A纯化过 程 中保 持 D A片段 的完整 性 十分重 要 。 N N 13 基 因枪轰 击法 . 基 因枪法 ( a iegn ,又称 微 弹轰 击 法 ( cor etebm a m n) P rc u ) tl Mi po c l o br et ,是 依 赖 高速 度 的金 属 微 粒 将外 源 r j i d

定 的推动 作用 。 海 岛棉 棉纤 维具 有长 、细 、强 等特 点 ,是 国 内棉 花 主要栽 培种 之 一 , 目前 主要在 新疆 南 疆 棉 区种 植 。20 03
年 以来 ,随着 陆地 棉转基 因育种 技术 的不 断发 展完善 ,国 内外 在 海 岛棉转 基 因育种 方面进 行 了广 泛尝 试 。作 者 主要通 过对 转基 因技 术在 海 岛棉 育 种 中应 用 的 方法 、途 径 进 行 梳 理 ,明 确 各 自技 术 的 优 劣性 ,并 结 合 育种 实 践 ,阐述 近期研 究 进展 。为今 后 充分 利用 特殊 动植物 资源 ,开 展 海 岛棉转 基 因新种 质 的创造 提供 重要 参考 。
12 花粉管 通道 法 .
花粉 管通 道法介 导 的遗传转 化是一 种借 助于 植物 自身 的种质细 胞 卵细胞或 受精 卵为 转化 对象 的直 接转 化技 术b 。通过花 粉管 通道法 的转 育可 以直接 获得转 基 因棉 花种子 。其操 作简便 ,省 工省 时 ,不需 要棉 花组 织 培养 】 和诱 导再 生棉 株等人 工 培养过程 ,避 免 了基 因型依赖 性 和组织培 养 中产生 的体细胞 变异 ,对 所 有 的棉 花受 体材 料 均可 以进行 转化 ,且 转化速 度快 。 在 国 内 ,花 粉管通 道法转 化成功 的例 证也较 多 。王 中军 等… 将 海 岛棉 吉 扎 2 0总 D A导入 到 军海 1号 中 , N 在第 2代 出现 多株 一柄 双铃单株 。宁新 民等n 通 过研 究海 岛棉转 B 基 因 的导入 方 法 ,使 海 岛棉 转 基 因成 铃 率 t

棉花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棉花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l 转抗 虫基 因
我 国棉 花 每 年 因 虫 害 造 成 的产 量 损 失 约 为 1 % ~ 0 1% , 国每年 用 于棉花 害虫 防治 的 杀虫 剂 用 量 占杀 虫 剂 5 全 总使 用 量 的 2 3 , 仅造 成 经 济 的 重 大损 失 , 造 成 了 / 不 还 环境 的污染 , 基 因抗虫 棉 的培育 和推广 极 大地 改变 了这 转 种现 象 。我 国早 在 19 9 1年 就 已有 将 外 源 B 基 因 导人 棉 t 株 中的报道 L ,9 2年 郭 j 堆 等 在 国 内首 先 人 工 合 成 19 2 J 三 了全 长 12 b 8 4 p的 C yA rl b和 C yA rl c融 合 的 G MC y A基 F rl 因 , 于 19 并 9 3年 采 用农 杆 菌 介 导法 和 外 源基 因胚珠 直 接 注射法成 功导 入晋 棉 7号 、 中棉 l 、 2 泗棉 3号 等主栽 品种 , 获得 了高抗棉 铃虫 的转 基 因棉花 株系 , 家和等 合 成 吴 的包含 CyA rI c和 A P基 因双价抗 虫 基 因载体 , 通过 农杆 菌 介 导转化 冀合 3 1胚性 愈 伤组织 , 6代筛 选后 培 育 出抗 2 经 棉铃 虫 9 % 的纯合 品 系 , 0 且农 艺 性 状 均优 于 对 照 。此后 ,
关键词 : 花 ; 棉 转基 因育 种 ; 状 与 前 景 现
中图 分 类 号¥ 6 52文献来自识码A 文章编号
10 7 3 (0 0 l 5 O 07— 7 1 2 1 )5— 9一 2
棉花是 我 国主要 的经 济作物 , 国民经济 的发展 具有 对
种7 0个 , 转基 因抗虫 棉 的累计 推广 面积 已达 0 2 亿 h .1 m, 新增 产值超 过 4 0亿元 。 4

棉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棉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维普资讯
河 南农业 科 学
棉 花 遗 传 转 化 研 究进 展 及 其应 用
谢 德 意 , 卫平 , 中杰 房 唐
( 南 省农 业 科 学 院 经 济 作 物 研 究 所 , 南 郑州 4 00 ) 河 河 5 0 2
摘要 : 源基 因遗传 转化技 术 已成 为棉 花 突 变体 创 造 、 资 源创 制 以及 新 品种 选 育 的重 要 手 段 。 外 新
受 体 的 转 化 体 系以 及 最 新 发 展 的 叶 绿 体 转 化 体 系 。 转 基 因抗 虫棉 的 培 育 成 功 是 棉 花 分 子 育 种 的 重
大突破 。2 0 年 , 世界 转基 因抗 虫棉 种 植 面积 近 1 0 05 全 0万 h 占全 世 界 棉 花 总种 植 面积 的近 0 m , 3 ; 国为 4 0万 h , 0 我 2 m。 占我 国 当年棉 花 总 面积 的 7 , 3 转基 因抗 虫棉 的推 广应 用有 力地促 进 了
棉 花 生产的 发展 。
关键 词 : 花 ;外 源基 因 ; 传 转化 ;转基 因抗 虫棉 棉 遗 中 图分类 号 :¥ 6 5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3 6 ( 0 7 1 — 0 5 8 0 4— 2 8 2 0 ) 1 0 0 —0 通 道法 提供 了理 论基 础 。 18 9 3年 , 界 上第 一 株 转基 因植 株 ( a r s 世 Z mby —
目前 , 常用 的遗传 转化 方 法主要 有花粉 管通道 法 、 因枪 轰 击 法 、 杆 菌介 导 法 和 P G 介 导 法等 。 基 农 E 用于棉 花遗 传转化 的 外源基 因有抗 虫基 因 、 抗病 基 因、 逆基 因 、 除 草 剂基 因 以及 棉 纤维 品 质基 抗 抗 因等 , 当前主 要是抗 虫基 因。遗 传转化 的 主要 体 系有 : 以体 细胞 胚 为 受体 的 转化 体 系 ; 以下 胚 轴 为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回顾、现状及建议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回顾、现状及建议

摘要:回顾了1996年以来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和种植发展历程;简述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生产种植、研究进展和种植效果;提出了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种植收稿日期:2019-08-06*通信作者:xjmh2338@基金项目:优质纤维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培育(2016ZX08005-00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8-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903)新疆转基因抗虫棉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经历了20年发展历程。

“九五”期间(1996―2000年)新疆棉花育种攻关第一次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结合选育棉花品种列为专项,并将转基因抗虫性状列为育种目标,其间依据国家“863”计划,新疆科技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兵团种子管理站、新疆农业科学院组织实施了国家“863”转基因抗虫棉联试,对11个转基因棉参试品系进行了2年8个试点的比较鉴定,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GK19。

1998年,为保障我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原农业部提出短期内新疆暂不发展抗虫棉的管理要求。

在特定时期内,该管理要求有力促进了我国抗虫棉的发展,促进了新疆棉花生产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了我国抗虫棉的竞争力。

2007年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新疆第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陆棉1号通过国家审定,2011年合作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桑塔6号通过国家审定。

根据调研,2012年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过半。

2015―2016年新华社记者对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情况的报道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原农业部重视,组织专家调研。

2015―2018年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及有关专家向有关部门提出放开新疆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建议。

2019年新疆开展了转基因抗虫棉区试,南北疆分别有11、13个品系参试。

新疆转基因抗虫棉种植现状1992年,我国棉铃虫大暴发,在各种作物上累计发生面积达2192万hm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元[1-4]。

《2024年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2024年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篇一一、引言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其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一直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应用于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已成为棉花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培育的进展进行综述。

二、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1.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棉花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对棉花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和注释,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与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涉及到纤维起始、伸长、成熟等各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棉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2. 转录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研究是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重要手段。

通过比较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质棉花品种的转录组数据,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系列与纤维品质、产量等性状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发掘为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

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个体的育种方法。

通过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加快优质转基因棉花的选育进程。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纤维品质的转基因棉花品种。

三、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1.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关键技术。

通过将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导入棉花中,可以改良棉花的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性状。

目前,已有多个转基因棉花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来,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2. 遗传转化体系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棉花培育的基础。

通过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以提高转基因棉花的转化效率和品质。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建立了多种遗传转化体系,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等。

3. 品质鉴定与选育品质鉴定与选育是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转基因棉花的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性状进行鉴定和选育,可以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棉花品种。

VIGS技术及其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VIGS技术及其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VIGS 技术及其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张景霞1,王芙蓉1,高阳2,张军1*(1.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2.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014)摘要: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 )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遗传免疫机制,现已被开发为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利用VIGS 技术进行棉花基因功能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对VIGS 技术的发展、操作技术的优化进行了综述,尤其总结了VIGS 技术在棉花抗病、品质改良、生长发育等基因鉴定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棉花;VIGS ;基因功能;抗病基因;品质基因中图分类号:S562.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807(2015)05-0469-0510.11963/issn.1002-7807.201505011Zhang Jingxia 1,Wang Furong 1,Gao Yang 2,Zhang Jun 1*(1.250100,;2.250014,)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is a kind of 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hat is common in plants and hasbeen widely applied to study gene functions as a reverse genetics technique because of its rapidity,high efficiency and through-put characteristics.In recent years,VIGS has been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gene functions in cott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in-ciples of the VIGS technology system in cotton,especially summarizing the applications of VIGS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research of genes related to disease resistance,fiber quality,and development.Finally,the applications of VIGS in cotton research are discussed.cotton;VIGS;gene function;disease resistance gene;quality gene收稿日期:2014-12-02作者简介:张景霞(1983―),女,博士,助理研究员,jxzhang1983@ ;*通信作者,scrczj@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2014ZX0800501B-003);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B2013A25)二倍体棉种雷蒙德氏棉()、亚洲棉()全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1-2],产生了大量的DNA 序列信息,为棉花产量、品质和抗性改良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Ξ刘冬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就棉花转Bt 基因、Bt +CPTI 双价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品质改良基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3)02-0039-04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1],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及品质改良等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据统计,至今全球转基因成功的植物已有35科120种植物[2],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 2猛增至2001年的5260万hm 2[3]。

在转基因棉花方面,国内外已先后育成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转基因棉花,2000年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高达530万hm 2[4]。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有关转基因棉花的报道多侧重于转Bt 基因抗虫棉,而转其他基因的报道相对较少。

现就棉花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转Bt 基因抗虫棉1.1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机理1901年日本从病丝蚕幼虫中首次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giensis )(简称Bt )基因。

利用生物技术将Bt 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后,外源Bt 基因可在棉花的每个细胞中合成一种叫做σ—内毒素的伴孢晶体,该晶体是一种蛋白晶体,完整的伴孢晶体并无毒性,但当被鳞翅目等敏感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在其肠道碱性条件下,伴孢晶体能水解成毒性肽,并很快发生毒性。

当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此蛋白的棉花组织后,会引起棉铃虫口腔和肠道麻痹,体液酸度失调,取食停止或减少,进而中肠系统迅速溃烂,肠壁细胞渐渐萎缩而导致中毒死亡或发育不良[5,6]。

1.2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1987年,美国Agracetus 公司首次成功获得转Bt 基因的棉花植株,当时转Bt 基因棉的毒蛋白毒性较低,没有实际生产价值。

1990年M onsanto 公司将人工改造后的Bt 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珂字棉312”培育出抗虫531系,使Bt 基因在棉花体内的表达量明显提高,毒蛋白含量提高了近100倍[7]。

此后,岱字棉公司用531系做基因供体亲本,培育出“33B ”、“35B ”、“99B ”等“保铃棉”系列品种,于1995年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投入商业化生产应用。

1997年开始在中国进行商业化生产,并迅速占据我国抗虫棉市场的半壁江山。

至2000年,仅“33B ”在黄河流域的推广面积累计就达133.3万hm 2[8]。

我国早在1991年就已有将外源Bt 基因导入棉株中的报道[9]。

1992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江西农业学报 2003,15(2):39~42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Ξ收稿日期:2002-12-11;修订日期:2003-04-14 作者简介:刘冬青(1963-),女,山东临清人,农艺师,从事棉花栽培和植保研究工作。

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yIa 杀虫基因[10],并于1993年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外源基因胚珠直接注射法将其成功导入“中棉所12”、“泗棉3号”等主栽品种中,获得了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株系。

此后多家单位先后获得了不同的抗虫棉。

目前,已通过审定的转Bt 基因抗虫棉有“GK-1”、“GK-12”、“GK 19”、“中38”等11个品种[11]。

到2000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达100万hm 2,2001年已达290万hm 2。

2 转Bt +CPTI 双价抗虫棉与单价抗虫基因相比,双价抗虫基因可成倍延长品种的抗性。

CPTI 是一种广谱杀虫蛋白,CPTI 基因可以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剂,使棉铃虫的蛋白酶失去活力,不能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导致发育不良,最终死亡。

通过Bt 基因与CPTI 基因的抗性互补和协同增效,使得棉花植株不同部位的抗虫效果趋于均匀一致,从而大大延缓或制止昆虫抗性的产生[12]。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将Bt +CPTI 双价抗虫基因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石远321”,成功地培育出“SGK 321”双价基因抗虫棉[13],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另外,我国已开始研究将外源凝聚素基因与CPTI 基因和Bt 基因结合,构建三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遗传转化工作。

此外,在直接导入外源抗虫基因的同时,还采用杂交转育获得了中国第一代抗虫杂交棉。

与常规抗虫棉相比,抗虫杂交棉具有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从而倍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棉农的青睐。

3 转抗除草剂基因棉花目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除草剂作物主要有两种策略[14]:一是修饰除草剂作用的靶蛋白,使其对除草剂不敏感或促使其过量表达以使作物吸收除草剂后仍能正常代谢;二是引入降解除草剂的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将其分解。

这两种策略都已成功地应用。

国外已先后获得了抗草甘膦、溴苯腈、2,4-D 转基因棉花[8]。

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1 转抗草甘膦基因棉花草甘膦(G lyphosate )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内吸传导的非选择性有机膦类除草剂。

它的作用机理是特异性地抑制作物和细菌中草莽酸羟基乙烯转移酶(EPSPs )的活性,当草甘膦与该酶结合时,阻断了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造成芳香族氨基酸缺乏,从而导致植株死亡[14]。

其抗性基因既可以是EPSPs ,也可以是G OX [15],前者一是通过EPSPs 的超常表达对一定剂量的草甘膦产生抗性,二是通过EPSPs 基因作用活性位点变化对草甘膦产生抗性[16];后者G OX 基因的产物能将草甘膦快速降解成无毒产物[17]。

美国孟山都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将抗草甘膦的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棉花植株。

目前,在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棉花就是抗草甘膦棉花[18]。

3.2 转抗溴苯腈基因棉花溴苯腈(Brom oxyril )是除草剂Buctril 的活性成分,其作用机理是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

Stalker 从土壤细菌K lebsiella ozaenae 中分离出溴苯腈的降解基因(bxn ),该基因编码腈水解酶,能使溴苯腈水解成3,5-二溴-4-羟基苯甲酸,即无活性的非除草剂。

将该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溴苯腈的转基因植株[1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目前正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溴苯腈的bar 基因导入我国主要栽培棉花品种中,现已0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15卷 取得阶段性成果[11]。

3.3 转抗2,4-D 基因棉花除草剂2,4-D 类似植物生长素,从土壤细菌Alcaligene eutrophus 分离到一个能降解2,4-D 的基因,称该基因为tfda ,编码2,4-D 二氯苯氧乙酸单加氧酶,能将2,4-D 转变成2,4-二氯酚。

由CaMV35S 启动子调控tfda 基因构建的转化质粒,经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棉花,获得抗2,4-D 的棉花植株。

我国山西省棉花研究所与澳大利亚CSIRO 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中心合作,已成功将tfda 基因导入“晋棉7号”[19]。

4 转品质改良基因棉花Agracetus 公司利用生物技术把细菌中的多元醇基因与控制纤维发育的特异启动子结合后导入棉花,获得了具有正常纤维组织结构,并具有御寒保温特性的转基因棉花[20,21]。

John 等从棉花中分离出E6和Fb L2A 基因,前者控制早期纤维发育的纤维伸长表达,后者控制后期纤维发育,即纤维发生沉积时次生壁的形成。

John 等把这些纤维特异启动子与从细菌Alcaligene eutrophus 中分离得到的可降解热塑PH B 的2个关键酶基因phaB 和phaC 进行遗传重组,利用电子束轰炸技术把改造后的多元醇基因导入棉花种子,最后获得8株转基因棉株。

在温室生长的转基因棉株收获的纤维,结构正常,PH B 以颗粒的形式存在。

由这些纤维制成的棉纱导热性较差,冷却较慢,比传统的棉纱吸热性更佳,转基因棉纤维比对照纤维的吸热率高12%,导热率明显低于对照,表明转PH B 基因棉花在制作御寒衣物方面的潜力很大。

Daniell 报道[22],将编码Val -G ly -Val -G ly 重复单元的蛋白聚体基因P BPs 遗传转化到棉花中,使棉纤维细胞中能特别地表达出P BPs 蛋白。

具有P BPs 蛋白的棉纤维强度和弹性均得到改善。

目前,中国科学院植生所利用PCR 技术从大白兔血细胞总DNA 中扩增出兔角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将该基因序列与棉纤维特异表达启动子E6连接,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棉花,研究表明,部分转基因棉花的纤维伸长率明显增加,纤维比强度有所提高[8]。

5 转抗病基因棉花在植物防御系统中,葡萄糖氧化酶(G O )和几丁质酶(CHI )基因受到普遍关注,中国棉花研究所正与中科院微生物所、上海植生所等合作,将分离克隆出的G O 、CHI 基因导入优良棉花中。

目前,我国用于或即将用于抗病基因工程的基因还有多种,如Hml 、Pto 、X a21、Rps 等。

6 结语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在遏制棉虫危害、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田微观和宏观环境改善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分离与克隆技术的发展、植物生长发育机理的进一步明确,有希望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技术改变棉花的其它性状,如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结实率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完善棉花遗传转化体系,可以将更多优良的克隆基因转移到棉花上,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新一代棉花。

参考文献:[1]Vaeck M ,Reynaerts A.T ransgenic plants protected from insect attack[J ].Nature ,1987,328:33~37.[2]吴延军,何伟,王江.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71~74.14 2期 刘冬青: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3]杨崇良,张君亭,路兴波.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现状及安全性管理[J ].山东农业科学,2002,(5):50~52.[4]孙雷心.全球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情况[J ].生物技术通报,2000,(1):45~46.[5]梁革梅,谭维嘉,郭予元.棉铃虫取食转Bt 基因棉花后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J ].棉花学报,2001,13(3):138~141.[6]贾士荣,郭三堆,安道昌.转基因棉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29.[7]Peferon M.Progress and protects for field use of Bt.genes in crops [J ].T rends in Biotechnology ,1997,15(5):173~177.[8]陈旭升,狄佳春,刘剑光,等.转基因棉花育种进展及产业化前景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2):72~74.[9]谢道昕,范云六,倪万潮,等.苏云金芽孢杆菌(Bt )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获得转基因植株[J ].中国科学B 辑,1991,(4):367~373.[10]郭三堆.CrylA 基因的人工合成[J ].中国农业科学,1992,26(2):85~86.[11]刘方,王坤波,宋国立.中国棉花转基因研究与应用[J ].棉花学报,2002,14(4):249~253.[12]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等.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9,32(3):1~7.[13]李付广,郭三堆,刘传亮,等.双价基因抗虫棉的转化与筛选研究[J ].棉花学报,1999,11(2):106~112.[14]任江萍,王爱萍,王智琴,等.植物抗除草剂基因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1(2):168~172.[15]陈良鸿,王新望,张文俊,等.抗除草剂草甘膦基因在小麦中的转化[J ].遗传学报,1999,25(3):239~243.[16]G anesh M ,K ishore G M ,Shah D M.Amino acid biosynthesis inhibitors as herbicides[J ].Ann.Rev.Biochem.,1988,57:627~663.[17]Zhah H ,Arrow smith J W.G lyphosate -tolerant CP4and G OX genes as a selectable marker in wheat trans formation[J ].Plant Cell Reports ,1995,15:159~163.[18]闫新普.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特点与发展趋势[J ].世界农业,2000,(3):24~25.[19]陈志贤,D JLIEWE LLY N ,范云六,等.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移tfdA 基因获得可遗传的抗2,4-D 棉株[J ].中国农业科学,1994,27(2):31~37.[20]John M E ,K eller G.Metabolic pathway engineering in cotton :Biosynthesis of polyhydroxybutyrate in fiber cells[J ].Proc.Natl A.,1996,93:12768~12773.[21]Rinehart J A.Petersen M W ,John M E.T issue -specific and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 of cotton gene F BL2A :Dem onstration of prom oter activity in transgenic plant[J ].Plant Physiol.,1996,112:1331~1341.[22]Daniell H.G enetic engineering of cotton to increase fiber strength ,water abs orption and dye binding[A].ProceedingsBeltwide C otton C on ferences[C].1998.595~598.R esearch Advances in T ransgenic CottonLI U D ong -qing(Research Center of C ott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 ’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 formating Bt gene ,Bt +CPTI bivalent gene ,anti -weedicide gene and im proved quality gene into cotton were summarized.K ey w ords :C otton ;T ransgene ;Study progress 24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15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