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慢一点”,让课堂拥有教育的“道”-最新文档
数学教学要注意几个“慢”
数学教学要注意几个“慢”一、讲课开始,要慢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把课讲好,还要组织学生学好。
上课伊始,教师不要急于讲课,应环顾全班,组织学生坐正,目光向老师和黑板聚集,做好听课准备。
这一环节的“慢”是将孩子们正处于课间兴奋中的情绪进行冷却,使之更专心听课的过程,虽然慢了几秒钟才讲课,但营造了全班良好的学习气氛。
学生们集中的注意与老师合拍的思维,其收益绝非抢先几秒钟讲课可得。
相反,如果上课铃声刚停,老师就急忙讲新课,置学生的松散状况于不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上课开始几秒钟的安排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汽车驾驶员把“宁停三分,不争一秒”作为座右铭,我们数学教师也可借鉴。
二、新知引入,要慢些有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急于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而,上课伊始就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一下子都倒出来,再拼命往学生的脑袋里灌。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差。
一般地说,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连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此,新知的引入要慢些。
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知识,针对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最后得出新知,这样,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这一环节的“慢”,是让学生整理思维,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学习理解新知,这种教学方法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语言节奏,要慢些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时,直接出示概念“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一概念充分显示出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
在慢下来的数学中静待花开——浅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积累活动经验的策略
少 ?第三步 , 出示第三幅图 ( 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进行 ) , 请学生 说说图意 ,
求÷ 杯水重多少千克, 怎样列式, 再互相说一说图意, 求÷ 杯水重多少
斗
千克, 怎样列式 , 再互相说一 说列 出的算式 表示什 么。在各 组讨论 的基
础上,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之后, 教师板书: ÷ ÷ 表示:
J ’
求÷ 的÷是多 少?第四 步, 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 思考, 总结。 教学时,
J 叶
、
一
借助直观图 , 由分数乘整数类 推 出分 数乘分 数 的乘 法算式 , 由教 师的引
导, 到学生自主完成求÷ 杯装多少水的问题的列式并说出算式意义, 一
步步促使学 生主动探索 , 最后让各组学生通 过观察、 比较 , 概括一 个数乘 分数的意义 , 给学生合作 、 探究学 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 让学生体验探 索的快 乐 心理学家认 为 :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 的欲 望和要求。都有较 强的 自尊 心, 他们都希望 自己学 习的成功 能得到 别人 承认 和肯 定。因此 , 教师 的 评价 , 应尽量 让学生感受到 自己是一位成 功者 , 采用激励性语 言和动作 。 这样 , 才有利 于调 动学 生 自主探 索 的积极 性 , 进一 步激 励 学生 的创 新 思维。 例如 : 教 学平均数后 , 我 为了让学生参 与解决 一些具体 问题 , 对各种 情况作出评价 , 特向学生提 出以下有趣的问题 : “ 有一条河 , 平均水深 1 . 5 米。 小牛过河 会不会 淹死 ? ” 学生 出现 以下 几种答 案: ( 1 ) 不会 淹死 , 因 为 小牛的身高超过 1 . 5米 。( 2 ) 可能会死 。因为平均水 深 1 . 5米 , 有的地 方可能超过 1 . 5 米 。( 3 ) 可 能会 , 也可能不会 , 因为 当小 牛会游泳时就不 会淹死 , 不会游泳 时就会 淹死 。以上各 层次 学生 的 回答 都有 自己的 理 由, 我一一加以肯定 , 并 引导学 生 自我 比较评价 , 看哪个 理由更充分 。在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 中 , 学 生体验 到了探索的乐趣 , 成功的快乐 , 激 起 了他们无休止的探索欲望。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自主 的探 究 学 习 , 不仅 可 以 在 课 堂 内培 养 学 生 创 造 性 思维 , 而且可 以把学生从封 闭的课 堂中解放 出来 , 让学 生走向社会 , 学 活
慢一点,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慢一点,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慢一点,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黎平县大稼乡中心小学:吴承武题海战术、教辅资料占据了小学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节奏越来越快。
由此,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
其实,若只为求量而快,会降低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慢一点”儿,会让其更精彩。
一、慢一点,让探究变得更自主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学生在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由于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探究过程就会变得多姿多彩,发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慢一点”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等待学生的发现。
如一位老师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的教学中,当师生探明算法、总结方法时,有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15-9,5不能减9,就倒着减,先算9-5=4,再算10-4=6,这样15-9也等于6。
这样算行吗?”意想不到的发问,完全是老师没有想到的。
这位老师迟疑了一下,,之后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他的算法对吗?你们有办法证明吗?”学生进行讨论后,一位学生说:“他这样算不符合常规,是错的。
”另一位学生却说:“我认为是对的。
”老师接着追问:“能说理由吗?”第二个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我算了几道题,结果都对。
如:15-8先算8-5=3,再算10-3=7,结果是一样的;又如??”。
这时老师并没有急于给答案,而继续追问:“你们认为如何?”“再算算看。
”同学们通过多次举例论证,最后达成共识:这样算不但合理,而且很有独创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敏捷,有时更需要“慢一点”。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遇到了预设以外的情况,教师机智地把球踢给了学生,生成了一个个不同算法和想法。
教师的慢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契机,并把这个教学资源很好地利用、放大,使课堂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二、慢一点,让激情变得更勃发问题是开启智慧之口的一把金钥匙。
让数学课堂“慢”下来
让数学课堂“慢”下来作者:季媛来源:《华人时刊·校长》2019年第06期近期,笔者执教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而《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所以,教师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与思考,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于是在课前的备课中,笔者在探究积的奇偶性时进行了如下设计:(1)81×3×675×7×8×11×814×19×15×121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直接判断吗?提问:你准备怎么办?根据刚才探究和的奇偶性的经验,可以怎样找积的奇偶性规律呢?要求:自己举例子,任意写出乘法算式,计算结果看看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观察、比较,自己寻找特点,看看积的奇偶性有没有什么规律。
(2)交流:你举出了哪些例子?积分别是奇数还是偶数?你发现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与什么有关系?你发现有什么规律?说说你的发现。
如预设的教学设计一样,在教学和的奇偶性时,笔者带着学生经历简单入手——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反思拓展的探究过程,学生们从任意两个数相加到研究任意多个数相加,通过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最终归纳出规律;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而言似乎并不困难。
那么对于下面“积的奇偶性”教学,教师是否按照课前教学设计,让积的奇偶性探究在已有的和的奇偶性基础上加快节奏呢?毕竟,在探究和的奇偶性时已经耗费很多时间,而且学生探究的过程也轻松自然。
但是,笔者也观察到,课堂上有些学生除了这种举例探究,也提出了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探究的疑问。
那么,是加快脚步总结出积的奇偶性还是给出时间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探究呢?最终笔者选择了后者,决定让课堂慢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的自主探究积的奇偶性。
让数学课慢下来
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
教师们也在自己的数学课中身体力行,比较注重活动的设计,但是对于活动的指导,通常比较粗线条,不够细腻。
显得热闹有余,却作用不大,效果不佳。
1.将动手体验的过程放慢动手体验的过程放慢小学数学受限于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育水平,不可能用很严谨的数学语言加以描述,而是采用形象化的操作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内涵。
在《面积》一课中“摸”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动手体验过程,如何发挥作用,值得参详。
【快镜头】师:刚才我们通过涂色比赛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称之为面积。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积呢?生寻找并回答(略)。
师:请你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边摸边说:这是数学书的面积。
学生们纷纷开始边摸边说,有的仿佛蜻蜓点水,有的则是胡乱摸上几把,这个动手体验的环节意义不大。
【慢镜头】赖良忠老师执教这一课时,却设计了一个“三摸”的环节:先让学生自由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们第一次摸后,老师指导说:“我发现男同学摸起来像擦皮鞋,女同学摸起来像挠痒痒,正确的摸法是手掌摊平,轻轻地抚摸书本的封面,每一个角落都要摸到,行吗?”学生照样子进行了第二次摸。
然后教师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请你摸一摸凳子的表面。
”学生第三次摸。
经过三次的摸,学生对于面积的正确的主观感受建立起来了。
唯有细致耐心的指导才能使动手体验的过程落到实处,体现应有的价值。
2.将动态演示的过程放慢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们普遍喜欢采用动态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图形的拼组变化的过程。
如果能有意识地放慢这一过程,让更多的学生看明白、想清楚,就能尽展所长了。
【快镜头】师出示:根据给定的底边4,画出高为3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画几个?生独立思考完成。
师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然后进行动画演示:看!我们只要拖动鼠标,就可能画出很多个底为4高为3的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底相同、高相同、面积都是12。
-数学课堂慢出精彩
数学课堂慢出精彩【摘要】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其根源是对数学存有惧怕和抵触心理,那么就算做更多的练习题也不能有效提高其数学水平。
这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小的时候,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没有跟上课堂,没有品尝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数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数学答案唯一性的特点,应该在中学放慢数学课堂,希望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设计;慢教学数学科学具有其特殊的要求和特点,主要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以及形象思考能力。
很多学生学不好数学,甚至持续很多年都惧怕数学。
这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小的时候,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没有跟上课堂,没有品尝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当然,可能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导致成绩不理想因此,本文认为,应该在小学放慢数学课堂。
通过理性的“慢”手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1. 数学课堂上,老师语速要慢一点数学老师要注意语速,甚至要学习语文老师朗诵课文中的抑扬顿挫和停顿技巧。
如果数学教师表达太急语速快,说话仓促;学生在快速的语速中只能忙着集中注意力听到老师最近的话,而没有时间回味整个课堂知识。
俗话说“欲速则不得”。
对于考验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数学科学来说,赶快的教学挤压了学生的对于知识点的吸收、理解和应用反应时间。
因此,本文首先建议,数学老师应该有意识的放慢语速,甚至学习语文老师的朗诵技巧。
在传授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停顿下来,给学生吸收反应时间。
2. 教师课堂上,教授内容的呈现要慢一些因为应试教育的功利思维影响,很多老师希望能够将更多的知识传授下去。
这样“精英”教学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素质和基础好的学生成为“尖子生”,但是却甩下了大批的普通学生。
少数尖子生虽然能够有效的帮助学校提高竞赛成绩,但是却脱离了教育的本质,而且也将影响最终的综合考评。
首先,对于关键的概念和公式,一定要反复研磨,让所有的学生都彻底吃透。
“慢”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慢”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作者:何凤娟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6期一直以来,“题海”统领着初中数学,加上目前各类数学教学信息繁多,教辅资料的大量更新,使课堂容量越来越大,因而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很多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抱怨:多讲了例题,多做了配套练习,为什么原来在初二才发生的两极分化却提前到了初一。
其实,若只为求量而快,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有所降低,因而让我们的课堂例题教学“慢”一点儿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首先,“慢”,学生才能有机会更深入地寻根求源,使学生能抓住问题的本质,避免解题时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对“粗心”的学生,老师一遍遍地教,却收效甚微。
如“因为x=4,所以x=2”,这样的错误很常见,老师抱怨:“都讲了n遍,没记性。
”究其根源是因为不少教师在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中,往往省去“据实际意义x>0”这句话,而直接写出因为x=4,所以x=2。
因此学生在这样片面示例的影响下,总是自动舍去负数解,再加上教师一般不对舍负数根的原因做深入解释,所以出现类似错误的学生必然长期存在。
因而教师在讲授新知的例题讲解时,一定要将细节细化,把节奏放慢,使学生能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避免原生性错误的出现。
其次,“慢”,教师才能更完善地示例,更细腻地剖析,才能使例题教学的功能最大化。
例题教学不仅是解题规范性的示范,更是向学生展示解决典型题目时条件的运用,思路探寻的过程。
很多教师认为多讲几道例题,让学生多做几道习题,就可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在例题教学中往往省略一些显然的“众所周知”的条件、方法和过程,更不愿花大量时间进行深入的探究。
如教师往往直接写出偶数2n,而忽视“n为整数”的条件;直接写出解析式y=kx+b,而省略k不等于0;再如很多教师一读到△ABC,便习惯性地在黑板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这个随意的动作往往为学生埋下忽视众多需分类讨论三角形问题的错误种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慢”中寻高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慢”中寻高效江苏泗洪县姜堰实验学校(223900)刘玉喜[摘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位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当前受到教学课时的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忽视对知识的探索、发现环节,不是压缩时间就是省略过程.而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慢”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倡“慢”教育,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本质,且能够“跟得上”“听懂的”“学得会”,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关键词]高效;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11-0010-02“慢”是一种教学策略、教学基调,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中不要过分地关注学生记住了多少东西,而是要通过慢节奏、慢呈现、慢思维、慢生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消化、思考与操作,让学生在慢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乐学、学懂、学会、会用,从而拾级而上,逐步扎实基础和提高能力.下面笔者以《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慢教学”.一、在新知导入时“慢下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新课的引入环节,是在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产生初步印象到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让这个环节的教学“慢下来”,是让学生多点思考、多点讨论,让学生在慢思维过程中把握知识产生的“根本”,挖掘它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新课引入环节中,我是这样实施“慢教学”的.课堂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一些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图案,比如金字塔、帆船、三明治、支衣架等.师: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它们都含有三角形.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三角形实例呢?生1:警示牌.生2:小红旗.生3:红领巾.……师: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呢?你能否画出三角形的形状?生4: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组成的.生5: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生6: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组成的.待学生回答结束后,我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探讨生6说法的正确性;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后得到的图形.师:三角形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生7(借助课本):三个顶点、三个内角和三条边.师(在黑板上画出任意三角形):如果将这个三角形记为△ABC.那么,你们能写出它的顶点、内角和边吗?生8:△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B、C;三个内角分别是∠A,∠B,∠C;三条边分别是AB、AC、BC.师:还有要补充的吗?生9(借助课本):AB可以用AB所对的∠C的小写字母c表示.同样,BC和AC分别可以用a和b表示.(让生9上台将字母标注在黑板上的三角形上)师:很不错.那么,你们能重新画一个三角形并为其重新命名,及写出其顶点、角和边吗?(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要素.)在整个新课的引入环节中,我通过多次对话,让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三角形这一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慢慢”体悟中感受三角形的表征、形象,为学生的内化与接纳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慢慢地听懂、学会.二、在动手操作时“慢下来”,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实现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转变.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但在目前的快节奏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本不可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导致学生数学经验缺乏和数学能力欠缺.因此,在操作环节中,教师应“慢下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探究和运用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慢慢探究与体悟.师:请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学生画出的三角形形态各异)师:你们是如何分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生: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我给予肯定,并课件出示习题,让学生将题目中的三角形进行正确分类.习题解答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师:你会画等腰三角形吗?能画出草图并表示吗?它有什么特征?作完图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想法.(操作要求:学生4人一组,在统一准备的方格纸上进行合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慢慢体会等腰三角形所具有的性质.讨论结束后,学生展示作图过程及发现的等腰三角形特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补充、归纳与总结,最终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和中线重合.)在整个操作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唤醒学生三角形的记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慢慢地感知与经历等腰三角形的形成过程.如果不是在数学活动中放慢了速度,学生又如何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呢?三、在习题讲解时“慢下来”,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运用米兰昆德拉认为:“慢与记忆成正比,快与遗忘成正比.”很多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希望通过大量的题目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但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很多题目都只是稍微改变了条件或问题,其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都没有变化.因此,教师要在习题讲解时“慢下来”,就应精心选择例题,引导学生掌握题型、掌握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例如,在习题讲解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习题.[题1]现有四根彩色的线形木条,其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 ,5cm .要用这四根木条摆成一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种摆法?生1:我认为有三种:2、3、4;3、4、5;2、4、5.师: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生1:我是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的.[题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a 和b 长分别为7cm 和10cm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呢?(学生动手画图,并思考c 的取值范围.)生2: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得到:a <7+10.师:有补充的吗?生3:根据第三边要大于两边之差,所以a >10-7.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3<a <17.师(继续追问,深化问题难度):如果a 取整数,那么所取的整数是否能够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继续思考与讨论)生4:a 可以取值:4,5,6,7,8,9,10,11,12,13,14,15,16.通过计算,当a 的取值为7或10时,能够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师:它的腰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生:腰长为7cm 时,周长为24cm ;腰长为10cm 时,周长为27cm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慢”是要让教学过程慢慢呈现,使学生能慢慢体会数学知识,同时能仔细探索、思考、操作,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使得课堂教学从“效率至上,速度至上”中解放出来,恢复教育教学本来的“慢”性特征,这样才能促进课堂的每一个生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让高效课堂教学水到渠成.[参考文献][1]叶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慢”和“快”[J ].中学理科园地,2016(5):50-51.[2]张兴中.放慢评价等待生成:初中数学“慢评价”策略探究[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7):67-70.(责任编辑黄桂坚)。
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经 验 交 流【摘 要】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识记特点,提出在课堂组织、新课教学以及课堂识记等方面要放慢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关键词】慢教育;给予;发展张文质在《慢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提出不要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慢教育告诫人们做事需要等待与耐心,要注重细节,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透支兴趣、爱好、天赋去拼人生,要让教育散发出快乐的“味道”。
慢教育虽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却对数学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
教学节奏慢下来,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比较、思考,他们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节奏慢下来,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慢”是课堂组织的需要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把课讲好,还要组织学生学好。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走进教室,环顾全班,示意学生坐正,作好听课准备。
这样,虽然讲课慢了几秒钟,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节拍,其收益绝非抢先几秒钟讲课可得。
相反,如果上课铃声刚停,老师就急乎乎讲新课,置学生的松散状况于不顾。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上课开始的几秒钟的安排是值得认真考虑的。
汽车驾驶员把“宁停三分,不争一秒”作为座右铭。
我们数学教师也可借鉴。
二、“慢”是学习的需要学习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这一过程经常是困难、艰苦、缓慢地。
一般来说,学生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
因此,新知的学习要慢些。
1.引入新知要慢些引入新知时应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慢”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慢”教育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放慢脚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激情、发现问题的能力、敢于质疑、知道如何评价和正确表达想法。
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 等待探究感悟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新课程理念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更多地是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慢”下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我所教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处在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接受和理解问题的程度都各有不同。
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耐心等待、慢下脚步,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再作适时恰当的调控,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了内化的过程。
一、充分实践让学生激情勃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体现,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认知以及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让“慢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让“慢教育”走进数学课堂作者:赵德琴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21年第06期[摘要] 在功利教育的冲蚀下,教学质量的好与差同学生的好与坏都笼统地用“成绩”来衡量,这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要使教育回归本质,就需要让课堂“慢”下来,让教学的过程更加细致,让师生更加有耐心,从而用“慢”收获无限精彩.[关键词] 功利教育;好成绩;无限精彩“慢教育”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培养“好成绩”变为培养“好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从目前教育的现状出发,浅谈让“慢教育”走进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数学教学现状笔者为了了解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针对性地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1. 学生问卷分析课堂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发言和交流的次数有限,几乎很少进行课堂的反思和总结. 同时,课后作业偏多,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外,大多数学生还有辅导班或家长布置的作业,造成中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大多超过10点,这样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睡眠,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课内外的作业量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对当天所学知识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查缺补漏,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2. 教师问卷分析教师以讲为主,习惯运用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关注过少. 教师的工作重心以编写题目、批改作业、讲评试卷为主,缺乏教学设计、教学成果的反思. 同时,教师因教学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参与科研的时间较少,教学方式也显得有些落后.3. 家长问卷分析大多数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显得有些焦虑,唯恐孩子落后于别人,于是盲目地为孩子报了很多辅导班. 这样的超前教育和超前开发,容易造成孩子高分低能. 同时,过度地开发消耗了孩子的业余时间,孩子完全处于被支配的状态,这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会阻碍孩子后期的发展.从问卷上可以看出,教学仍以“快节奏、高强度”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家长也成了功利化教育的“帮凶”,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支配下被动地、消极地学习,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若一直采用这种“快节奏”“功利性”的学习模式,势必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何让功利教育退出舞台?如何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静心研究教学设计?如何使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重视“慢教育”的实施,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学过程.“慢教育”实施策略1. 用问题促进思维发展要实施“慢教育”,就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多想”“多问”,达到“低速高效”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原题如图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延长DC至点E,使CE=CD,连接AE,AE 交BC于点F.(1)求证:BF=CF;(2)连接AC,BE(如图2),现添加条件∠AFC=2∠D,试证明四边形ABEC为矩形.改题?摇如图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延长DC至点E,使CE=CD,连接AE,AE交BC于点F.(1)根据已知条件,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加以证明.(2)如图2,连接AC,BE,四边形ABEC是矩形吗?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需要添加什么条件?(3)如果添加条件∠AFC=2∠D,那么四边形ABEC是矩形吗?(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原题为一道基础题,设计得中规中矩,如果为新授课内容,那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極性,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但如果是综合复习题,这道题的探究显然缺乏深度,学生的收获不大. 而将问题变形为开放型的问题,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总结、反思,让教学过程适度地“慢”下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上面改题后对过程的探究如下.师:现在我们一个小问一个小问地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第(1)问. 你们能得出哪些结论?又是如何证明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生1:我得出的结论是AB=CE. 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 又CE=CD,所以AB=CE.生2:我得出的结论是△ABF≌△ECF. 因为AB∥CD,所以∠BAF=∠E,∠B=∠ECF.由生1的结论得AB=CE,根据“ASA”可得△ABF≌△ECF.生3:由生2的结论△ABF≌△ECF,可以得到BF=CF,AF=EF.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 那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解决此类问题时,应如何思考,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生4:我认为,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从基本图形出发,找到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然后逐层深入地解决问题.生5:我认为,要想轻松地解决此类问题,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经验,让自己保持思路清晰.生6:我认为,要尽量多地运用已知条件,找出富含深意的结论.师:大家总结得都非常好,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探究第(2)问. 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交流.生7:由生3的结论BF=CF,AF=EF,可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判定定理,得出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 不能直接得出四边形ABEC为矩形,若要使其成为矩形,只要添加∠BAC=90°,或者AE=BC就可以了.生8:也可以添加AE=AD.师:大家都想出了非常好的办法,将矩形的定义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定理运用得淋漓尽致. 第(2)问也被你们轻松地解决了. 那么结合第(1)问和第(2)问的思考过程,你们又有哪些收获呢?生9:第(1)问是开放型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推理结论. 第(2)问给出结论,让学生进行条件的添加,同样是开放型问题,但是解决这两问所用的思考方式不同.师:总结得很好!开放型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灵活、生动. 我们要善于利用开放型问题发现更多精彩. 下面我们继续思考第(3)问.生10: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ABC. 又∠AFC=∠ABC+∠BAE,∠AFC=2∠D,所以∠BAE=∠ABC. 所以AF=BF. 前面已经证得AF=EF,BF=CF,于是可得AE=BC.生11:根据上面的证明,可得出△ADE为等腰三角形. 又已知CD=CE,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以得出AC⊥DE,即∠ACE=90°. 所以四边形ABEC为矩形.师:很好,解题思路清晰、准确,且充分地利用了前面证明的结论. 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课后继续讨论,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问.生12: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EC为菱形.生13:怎么才能使四边形ABEC为正方形呢?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不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不再探究生12和生13的问题了,这两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以开放型的问题引入,按照学生的节奏逐层深入挖掘,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学中不仅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还有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面临开放型问题时不再束手无策. 虽然合作交流会“消耗”一定的时间,使教学进度明显“慢”,但“慢”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更自然、更活跃,所以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3. 发挥师生反思的力量从上面的问卷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精力主要耗费在出题、改题、讲评上,学生的精力大多是上课、做作业、辅导班,真正属于师生反思的时间少之又少. 就算是反思,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走進内心,未发挥反思的价值.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重大. 首先,教师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学生个体的优缺点,从而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其次,教师反思自己,发现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最后,学生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进行查缺补漏. 此外,学生通过反思,能让自己静下来,远离浮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提倡“慢教育”,要发挥反思的力量,通过反思体验数学思维的精妙,领会教学的实质.总之,时代在进步,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墨守成规只会阻碍教育的发展. 教师要转变思想,不要急于求成,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于“慢”中寻求“高效”的探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于“慢”中寻求“高效”的探讨1. 引言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于“慢”中寻求“高效”的探讨引言初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慢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方式。
慢教学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慢慢教,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理解,通过慢下来让学生更深入地钻研问题,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慢”中寻求“高效”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慢与高效并非矛盾、慢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慢教学的实施策略以及慢教学中的评价方法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慢教学方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通过对慢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为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正文2.1 慢和高效并非矛盾在教育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是“慢”和“高效”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有些人认为,慢下来就意味着效率低下,而高效则需要快速完成任务。
事实并非如此。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慢和高效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概念,相反,慢下来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慢下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学生需要花时间深入思考问题,慢慢领会其中的奥秘。
如果教师过于急躁,仓促讲解知识点,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而缺乏对数学背后原理的深刻理解。
慢下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节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探索。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慢并不意味着效率低下,相反,慢下来反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以慢为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节奏慢一点的思考
2017年12月中阅读文学作品有一句话特别经典,那就是“慢慢走,欣赏啊”,说的是读书要慢慢品味,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文学的韵味,其实我们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在教研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节奏快、容量大的情形,笔者认为,教学节奏不妨慢一些,容他们好好地思考一下,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新课导入慢一步初中数学新课的导入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有些同行认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更多的学习和巩固的机会,所以有些课堂许多新旧知识的衔接性的导入直接就省了,而直接进入新课的讲解。
这个新课导入明显太快了,让学生的思维赶不上,无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新课的效果。
如果能让新知识讲解之前,把和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衔接一下,学生就会接受得更快,更容易一些。
如学习《余角、补角、对顶角》一节的时候,不要急于进入对余角、补角、对顶角概念以及定理的讲解,要能够慢一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角”的知识:概念、平角、周角、角的平分线等,用填空题的形式或者判断题的形式,或者用一道综合题的形式促进学生回顾已经学习的知识,这样自然夯实了基础,再学习这节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二、教师讲授慢一步合作探究学习的宗旨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教师要退居到学生后面,只是起到主导地位。
可是笔者发现,有些同行对于初中学生合作学习不放心,恐怕学生学习数学不到位,讲授数学新知识不能放手给学生去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也并不好。
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去解决问题,如果不行的话,教师再进行新知识地讲授也不晚,这样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数学的效果反而更好。
如学习《合并同类项》这一节,简单的式子比如3x+8x、14a-6a 等,或者稍微复杂一些的如5ab+9ab、-5x 2y+8x 2y 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了,但当遇到更为复杂的多项式合并的时候比如13m 2n-5m 2+7mn2+6m 2-10m 2n+4m 2这样的题目的时候,学生就会有点晕了,这个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在黑板上一五一十地给学生计算,要让学生先自己合并一下,然后等学生做完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得到的结果一样吗,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因为他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很多学生把mn2与m2n 看成了同类项,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出如此容易混淆的题目学生正确率就大大提高了。
慢慢耕耘,静待花开——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慢”艺术
数学探究ShuXueTanJiu教师·TEACHER0842019年3月Mar.2019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0多年了,我从最初的懵懂青涩、激情亢奋到如今的成熟稳重、步步为营,从开始的教育随笔写到现在的专题论文,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研组长……这么多年来,在不断的失败反思、成功总结中,我深刻领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讲的是“慢”文化,练的是 “慢”功夫,它需要教师潜下心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规律和发展潜力,坚持不懈地辛勤教授、耐心引导、不断修正直至静候花开!这中间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著《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提到的:“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觉得“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慢”在复习铺垫中复习铺垫可以有效地发挥学习迁移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新授课知识的特点及学生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的复习铺垫,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现在课堂上却很少见到复习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新颖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或是为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直接进入新授课环节。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有的教师就直冲教学目标,上课伊始,他们就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请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在哪里。
接着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并求出它们的比值,得到圆周率π。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圆周率π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整节课下来,看似快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这么简单粗暴的过程,又怎么会让学生对学习心生欢喜呢?相反,一种抽象、枯燥、厌烦的感觉在他们心里油然而生,那么教师还能指望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数学能力,取得什么样的数学成绩呢?我觉得在教学本课时,先不要急于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在哪里,而是要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学生立马就会来精神,思考、搜索、汇报:圆形的花坛、撑开的雨伞、水杯、光盘……经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既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数学课堂适当的慢更有效
数学课堂适当的慢更有效作者:何碧珠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05期摘要:数学课堂上,教师容易为了追求课堂效率而加快教学节奏,实际上,适当的慢镜头才能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去思考、探索、学习、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对课堂中教师过快的教学节奏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适当设置慢镜头,放慢脚步,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金量,加深学生的数学文化体验。
关键词:自主探究;思维;慢教学;数学文化数学的学习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它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需要学生的积极思考,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要想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文化素养,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又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课标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教的是否够认真,而是以学生为标准,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
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慢自己的脚步,尊重学生的学习节奏。
教学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关于数学教学中的慢,笔者根据教学片断,做了一些思考。
一、慢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教学片断A】教师出示例题: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修建后,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下达指令性任务,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解答。
等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预先备好的例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如何思考。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创造自主探究的氛围,慢下来,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
慢,不是时间的白白浪费,它恰恰是教师的一种细致与耐心,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教师关注着自己的步伐,着急将现成的知识、策略灌输给学生,没有与孩子一起进行再创造的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节奏。
列举以下三点说明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生选择解题策略时放慢脚步,多给学生一点自主思考的时间。
慢数学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本真
教学篇•教学创新现如今,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例如教学的给予式以及成人化,教师过于期盼自己的教学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往往“伤”了学生。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慢行、慢思,要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这样他们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知识点,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灌输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引导学生去质疑、猜想,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课堂中一味地讲述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此时只能够被动地做笔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虽然有些教师会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所以教师只能够草草了事,要么是换一个学优生回答问题,要么是自己给出答案。
这种探究其实是“假探究”“伪探究”。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放慢自己的脚步,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他们经历数学活动。
例如,在讲述到“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有些教师直接让学生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进行和的计算,这虽然可以使学生的探究变得更加顺利,却导致学生的探究过于浅显,使探究成为一种形式。
如果教师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例如借助2、5的倍数的特征去进行研究,那么学生就会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猜测,会猜测如果个位上是3的倍数,那么该数便是3的倍数。
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举例验证,那么在验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13、23这些数字就不是3的倍数。
在这个历经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会更加的深刻。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使之经历数学活动,这样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加深刻。
二、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在这种背景下,使得一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让数学课堂在“慢”中绽放精彩
让数学课堂在“慢”中绽放精彩作者:薛忠宝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20年第10期[摘要] 高效学习逐渐成为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 但有些快节奏、高容量的课堂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 文章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慢”中实现教学相长.[关键词] 教学;课堂;慢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放慢教学的脚步,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1] . ”但是,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则快速地给予启发或暗示,以此避免因时间的流逝对以下教学环节的影响. 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鉴于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谈谈怎样立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在合理的“慢”中彰显数学教育的精彩之处.概念、性质、定理类引入,需慢些概念、性质或定理等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 学生只有亲历概念、性质或定理等的形成过程,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部分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结果,常忽视概念、定理、性质或法则类的重要性,没有带领学生充分感知其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在短期内会解题,一段时间后因概念或性质的模糊不清,而导致产生各类错误. 因此,教师教学概念、性质、定理或法则时,应放慢脚步,通过情境创设、游戏设计或经典名言导入等方式,将待学内容融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抽取出新的概念、性质或定理等.案例1?摇“圆”的性质教学.教师用PPT展示一个圆,在圆的下方添加毕达哥拉斯的一句名言: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师:大家觉得这个图形美吗?生1:太一般了,没觉得有多好看(捂嘴笑).师:那我们来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吧.生2: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师:非常好. 那谁来说说它的对称轴在哪儿,共有多少条对称轴?生3: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这个圆的对称轴,又经过圆心的直线有无数条,所以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师:很好!这么说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确有着明显的区别.生4:它还有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师:不错!你能说说它的对称中心吗?生4:它的对称中心就是圆心.生5:它还具备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师:哦?你能说说圆需要旋转多少度,才能与自身重合吗?生5:任意角度都可以.师:非常好!现在你们觉得毕达哥拉斯说的对吗?生(齐):对!师:现在,我们把圆所具备的特征总结一下,看看它与一般图形有哪些区别.……教师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并没有因为圆是大家所熟悉的图形而直接呈现它的性质,而是放慢教学脚步,借助名言引入新课,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逐步感知圆与一般图形的最大区别在于“对称性”,而“对称”这个属性为揭示圆的性质起到了直接指向的重要作用. 此过程看似慢了一些,却能让学生充分感知圆的特性,并将此性质内化到认知结构中,为接下来的学习夯实基础.经典例题讲解,需慢些数学学习离不开例题的讲解,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感知题目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情况,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变式或问题串的设置等,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也能解决例题中的问题,但一旦题目条件或结论发生变化,则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例题掌握得不够透彻,没有达到通过一道例题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讲解中,应放慢教学脚步,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中理解例题所蕴含的知识点,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案例2?搖“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学.例题呈现:如图1,在△ABC中,∠ACB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如果∠ABC=50°,∠ACB=80°,那么∠P=_____.为了深化学生对角平分线的理解,教师可在此例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在变式中熟练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变式1:如图1,在△ABC中,∠ACB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如果∠A=60°,那么∠P=_____.变式2:如图1,在△ABC中,∠ACB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如果∠A=α,那么∠P=_____.变式3:如图2,在△ABC中,外角∠ACE和∠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如果∠A=α,那么∠P=_____.变式4:如图3,在△ABC中,外角∠CBF与外角∠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如果∠A=α,那么∠P=_____.此题是一道简单易懂的经典例题,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出.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内涵,教师放慢了教学进度,由浅入深地通过变式,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内角平分线、外角平分线及交角的关系. 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不断深入中呈螺旋式上升,且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有效地培养了数学思维.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慢些俗话说:“一切思维均源于问题,问题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面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教师都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应对,而应牢牢抓住问题产生的契机,利用问题引领教学,与学生一起交流,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2] . 也可以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分析问题,以问题创造教学资源.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忽略问题的价值,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相应的拓展. 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时,应放慢教学进度,充分利用问题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问题中获得相应的成长.案例3?摇“圆周角”的教学.(1)发现问题师:请大家观察图4,说说从位置上看,圆上的一条弧对应几个圆周角.生1:无数个.师:它们有相应的数量关系吗?说说理由.生2:相同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相等的.师:相同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相等的,可能是因为它们对着唯一的弧. 这里为什么称弧,而不称弦呢?(学生顿时安静下来)(2)分析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教师采取分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 学生根据圆心角的性质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经合作交流后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聯结点,出现一个大胆的猜想:相同的弧对应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分析问题的逻辑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先分类出相关图形,再遵循个别到普遍、特殊到一般的原理,用特殊“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圆周角性质的过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并没有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回避问题,而是放慢脚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 学生在问题的产生、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充分体会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彻底地理解并掌握了圆周角的性质与内涵. 若教师功利性地将教学重心偏移到圆周角性质的应用中,忽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味地使用证明与计算等方式训练学生对圆周角性质的认识,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慢教育是指润物细无声的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方式,慢是一种艺术,是贯穿生命的一种教育[3]. ”这种慢教育不是指低效率的教育方式,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一种基本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是极其脆弱易损的,教师只有放慢脚步,耐心地搀扶孩子,让孩子在成长中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实现生命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耐心地等待、宽容、信任每一个学生,发现并助长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慢教育”中回归自然、绽放精彩.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吕传汉,汪秉彝. 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J]. 数学教育学报, 2006,15(5).[3]张文质.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第二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让数学课慢下来
让数学课慢下来帮助学生累积基本活动经验,是新课程标准鼎力倡导的。
教师们也在自己的数学课中言传身教,比较着重活动的设计,可是关于活动的指导,往常比较粗线条,不够细腻。
显得喧闹有余,却作用不大,成效不好。
1.将着手体验的过程放慢着手体验的过程放慢小学数学受限于学生的年纪和心智发育水平,不行能用很谨慎的数学语言加以描绘,而是采纳形象化的操作帮助学生领会数学观点的内涵。
在《面积》一课中“摸”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着手体验过程,如何发挥作用,值得参详。
【快镜头】师:方才我们经过涂色竞赛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称之为面积。
请同学们察看一下,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积呢?生找寻并回答(略)。
师:请你着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边摸边说:这是数学书的面积。
学生们纷繁开始边摸边说,有的忧如蜻蜓点水,有的则是胡乱摸上几把,这个动手体验的环节意义不大。
【慢镜头】赖良忠老师执教这一课时,却设计了一个“三摸”的环节:先让学生自由摸数学书的封面,学生们第一次摸后,老师指导说:“我发现男同学摸起来像擦皮鞋,女同学摸起来像挠痒痒,正确的摸法是手掌铺平,轻轻地抚摸书籍的封面,每一个角落都要摸到,行吗?”学生仍旧子进行了第二次摸。
而后教师要求:“用相同的方法请你摸一摸凳子的表面。
”学生第三次摸。
经过三次的摸,学生关于面积的正确的主观感觉成立起来了。
惟有仔细耐心的指导才能使着手体验的过程落到实处,表现应有的价值。
2.将动向演示的过程放慢跟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中愈来愈多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观点。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们广泛喜爱采纳动向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领会图形的拼组变化的过程。
假如能存心识地放慢这一过程,让更多的学生看理解、想清楚,就能尽展所长了。
【快镜头】师出示:依据给定的底边4,画出高为 3 的平行四边形,你能画几个?生独立思虑达成。
师在实物投影上显现学生的作品。
而后进行动画演示:看!我们只需拖动鼠标,便可能画出好多个底为 4 高为 3 的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这些平行四边形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底相同、高相同、面积都是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慢一点”,让课堂拥有教育的“道”
近期又一次拜读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书有这样一句话:
“教育的可悲正是在于,我们把目标锁定于教育的
‘术’――知识与技能,从而把教育的‘道’给丢弃了,教育走向了异途.[1
]”
这让我想起了《人牵蜗牛去散步》这则寓言故事,同一个人,做法不同,心境和收获亦大有不同.其实,课堂教学需要向后面的做法学习,慢一点,从点滴做起,学生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收获累累硕果,才能体验到大千世界文化宝库的无穷魅力.
一、入课时慢一点
入课,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进入角色,师生共处学习之境,包括意识、情感的共鸣,眼神和心灵的交流互动,而不是在知识的门槛边徘徊,生硬、牵强、被动,输出和接受一些机械操作.
例如,在学“数学归纳法”时,可以创设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多米诺”骨牌游戏.让学生把提前准备的模具摆好,将其推倒,并从中感受推倒的规则.学生经过反复动手实验后,总结出玩此游戏的规则:推倒第一块;前一块牌倒下,保证后一块牌一定倒下.
由此便非常自然的引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这显然比直接入题定义妙得多.看似教师在此花的时间多了点,讲解内容的时间相应减少了,但是由此将学生带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二、重难点时慢一点
在教学重难点时,应该引领学生反复思量;在教学关键处时,应该引领学生沟通联系,突破瓶颈.要重视知识情境的创设,找准生长点,为学生做好充分的铺垫,要舍得花时间,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走向扎实有效.
例如,在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利用教室现有实物,如,日光灯管、地面、教师个人、门等做教具,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理由和条件.然后探究思考,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最后总结归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整个教学设计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空间图形的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合情推理、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三、提问时慢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大容量、快节奏往往被教者作为亮点呈现,但却忽视了教育本来就是一门“慢”的艺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大多没有反应,静寂无声,会以为是教学上的失败.实际上,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大可不必心慌,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须知这正是学生“不愤不悱”之时,我们唯一要做的是耐心等待,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深入思考,去细心体会揣摩.表面上鸦雀无声地教室,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静心思考,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例如,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有这样一道题:圆锥曲线的两个焦点为F1、F2,若曲线上存在点P,使得PF1、F1F2、PF2的长度之比为4
2,则该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问题提出后,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劝他们再认真思考.并追问在圆锥曲线的定义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当时,教室里寂静无声,但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耐心等待后,教师才让他们回答.试想,如果提问后不留出充裕的时间,而让学生匆匆发言,多数学生一时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的智慧离开独立的探索,就得不到发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困惑.其实只要我们能慢一点,给哪怕是几秒钟的时间,也许就能够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建构自己的知识,就会给学生自信和勇气,同时也给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究错时慢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更要舍得慢下来,耐心地走到学生中间去寻找教学中的“瑕疵”.大可不必将学生犯的错误视为洪水猛兽,只要错得合理,错得其所,也不妨将错就错,因为学生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学得的本领,才是真正被消化吸收的本领,让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语速上慢一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语速.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阅历浅,适应轻声慢语,娓娓道来;中学生则应张驰有度,快慢相间,声色俱备的语言.内容上看,提问要慢,叙述概念要咬文嚼字,讲授难点要注意停顿等.同时,还要根据场景,使用相应的语调,注意节奏,并融入教师的情感.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是具有真善美的高尚人格.教学不能仅是“术”,而应重在“道”.教学中应该慢一点,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机会、感悟的时间,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点燃,思维也会被激活,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灵动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