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合集下载

旅游的基本内涵

旅游的基本内涵

2、性质 、 为特征, 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
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1、大众旅游(Mass Tourism) 、大众旅游( ) 大众化旅游:劳动大众 大众化旅游: 大众型旅游: 大众型旅游:团体包价旅游
2、 、
(Incentive Travel) )
差旅型或事务型外出访问活动: 外出访问活动:
活动中几乎都有消遣旅游活动为其组成部分 任何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 纳入本国或本地区的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组织公认事务访问者属于旅游者
3、共识 、
要素:旅游活动、 要素:旅游活动、相关现象和关系 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 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暂时 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原因 离开自己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 离开自己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 前往异国他乡 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定义类型
1、概念性:学术研究 概念性: 2、技术性:旅游统计 技术性:
二、界定
1、=旅游活动 三要素:旅游目的、距离( )、时间 时间( 三要素:旅游目的、距离(异地性)、时间(暂时性) 旅游活动: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以外的其他 旅游活动: 目的, 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目的,暂时离开自己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目标, 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目标,并对达到该目标的 参与人,给予一个尽情享受、 参与人,给予一个尽情享受、难以忘怀的旅 游假期作为奖励 一般由公司首脑人物出面作陪 目的地经过特别挑选 活动一般是特别安排:会议、旅游、颁奖典礼、 活动一般是特别安排 会议、旅游、颁奖典礼、 会议 主题晚宴或晚会等

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1)旅游概述精选全文

中职旅游概论复习指导教案:(1)旅游概述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考纲要求】1.掌握旅游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产生1.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2.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 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2) 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3.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1.旅游的定义及其内涵。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的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而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这就是旅行、游览、旅游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旅游的内容。

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其中,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第三节旅游的本质属性【考纲要求】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

【知识精讲】一、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事实证明,人们往往是因为有节余的收入和闲暇的时间,并在外界各种有关信息的刺激下,强化旅游需要,从而产生外出旅游的强烈愿望的。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对旅游的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

不过,纵使有一天人人都成为富翁,只要在流通领域中还需要金钱的交换,只要外出旅游仍然要花钱,那么,旅游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1.2-旅游的概念和定义

1.2-旅游的概念和定义
“旅游去了。” • 这样回答行吗?为什么? • 2、“网上旅游”是旅游吗?为什么?
• 三、旅游的内容
• 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 六个方面,简称食、住、行、游、购、娱。
• 1、旅行。旅游是在异地他乡从事的活动。一个人的旅游 首先必须以他凭借一定的交通工具离开常住地为前提,因 此,旅行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部分旅游者而言, 乘坐某一类型的交通工具是他出行、出游的主要目的,那 么,旅行更是旅游的重要内容。
• 因此,旅游是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内容的综 合性的活动。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展与变化 • 1、旅游分别表述 • 旅:名词是“(游)客”的意思,动词是“寄居”的意思———旅行 • 游:行走,其古老含义与帝王巡视农业生产情况有关。 • 2、旅游连用 • “旅游”一词,诞生在我国的南朝梁,诗人沈约写有《悲哉行》诗,
诗云:“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 结论:古人开始形成对旅行、游览、旅游三者不同的概念。 • 3、中国旅游的人文特征(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一方面乐于游山玩水以达到自愉自适、愉悦身心之目的,另一方面
• 2、本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外延性(包容性)。只要在 整个外出旅行计划内或者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 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 样可称为旅游。例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
• 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1、区别 • 游览是“边走边看”。既可以在人们的常住地进行,也可以在异地进
• (二)本教材定义
•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 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 1、本定义揭示了旅游的本质---寻求精神上愉快感受的特 殊经历。

旅游概论概述ppt课件

旅游概论概述ppt课件
19
课前复习
❖ 1、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 ❖ 2、为什么说旅游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
胎于旅行之外?
20
导入新课
❖ 【案例分析】延安之行。 ❖ 问: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
21
一、旅游的定义
❖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 旅游下个定义。
22
❖ “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英文,是1811年英国 出版的《牛津词典》,其意是:离家远行, 参观游览一些地方又回到原地(家里)。
延吉,晚餐后,住延吉。第三天早晨乘大巴返回长
春。问:请同学们根据晓东和妈妈的这次长白山之
旅,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40
❖ 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 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因此,所 谓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 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 游而言的。
41
案例分析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 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旅游业,促使其树立 自信心。
3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旅游诞生的标志。 ❖ 难点:旅行的导源、旅游的起源、旅游的诞
生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告别了中学学习,选择了热爱的旅游专业, 那么,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有多少了解呢?让我们和 晓东一起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吧。
28
❖ 2、技术性定义:是用技术的方法(调查统计) 给事物定义。只看重广义旅游的经济推动作 用和对社会的影响效果。
❖ 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的统计标 准二个:
❖ A、时间标准(如规定停留时间超过24小时, 不超过一年等)
❖ B、距离标准(如:加拿大规定:居常地35 里以上,美国62里以上,我国10公里以上 )2。9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练习题(1-3)

《旅游概论》章节复习题(1—3章)第一章旅游概述第一节旅游的产生一、名词解释享乐旅行:二、填空题1、旅游的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而()的过程。

2、旅游是在()中孕育又从()中分离出来的。

3、旅游源于()活动。

4、在农业生产方式发明以前,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们一直过着()生活,依靠()()()等集体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而延续生命。

这种生活方式又叫()生活。

5、“迁徙”和“旅行”具有共同的外部特征——()。

6、迁徙是早期人类为了生存被动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而旅行时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一种()行为。

7.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是对人类有自主意识的旅行()。

8.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

9.旅游在()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10、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逐渐转化成商品,()应运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和(),并促使有自觉目的意识的()的萌芽。

11、()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12、在()驱动下,商人们已“遍走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13、()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14、“()”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15、旅游的产生源于()、()、()的成熟。

16、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特征的()活动。

17、享乐旅行或旅游之所以发生,是源于人类()的发展,尤其是()的发展和()的提高,并非有了人类就有旅游。

18、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所说,“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人所想是不同”,说明旅游活动产生的历史条件中,()条件起决定作用。

19、旅游时人类进化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

20、旅游产生的基础条件是()的发展、()的提高,以及()、()、()等的发展。

21、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22、旅游是超出()而具有()性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

三、问答题1、辨析“迁徙”和“旅行”。

2、人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旅游是孕育于旅行之中又脱胎于旅行之外?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名词解释1、旅游2、旅行3、游览二、填空题1、对异域的()的探索,对异地()的向往,以及获得()的感受、()的欲望,正是驱使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动力。

旅游学概论 第2章 旅游

旅游学概论 第2章 旅游




五、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972年,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卡特和梅特利克认为: “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 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 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这一定义指 出了旅游最本质的特征——人的流动,一切运动都包含 着流动,但并非一切流动都是旅游。 六、美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集团有限公司马丁· 普雷博 士到中国讲学时说:“旅游是为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 一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1980年,美国密 执安大学罗伯特· 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 格波特两位教授 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 “旅游可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 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国政府及东道国各地区的居 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者外出品尝菜肴,不仅讲究菜点本身的色美、 味美、形美、技术美、意趣美,而且讲究伙食器具的 造型美、质地美和饮食环境的优美.包括环境布置美、 餐桌摆设美、宴席配乐美、服务美等。旅游活动中的 一切,有的表现为静态美,有的表现为动态美,总之 都审美化了。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之美、文化艺术 之美和社会生活之美中,感受到万物存在与运动的意 蕴,从而物我融合,景我融合,最终心灵得到慰藉。


综合人们对旅游定义的不同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人 们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已经取得共识:其一,旅游是人 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这一点 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其二,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 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 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暂时性。其三,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 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 且包括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这 一点反映了旅游现象的综合性。 鉴于以上分析,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可 以对旅游作出以下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主观审美、娱 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 到目的地作短暂停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和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常利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概念。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的概念一、旅游概念的类型一、概念性概念或理论性概念(Conceptual Definitions)二、技术性概念或实践性概念(Technical Definitions)本章偏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概念。

二、旅游的概念一、“艾斯特”(AIEST)概念:旅游是非居住者的旅行和暂时停留而引发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致使长期居住,而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概念,简称“艾斯特”概念。

二、“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时间暂时前去某地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的各类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之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域,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域及其居民的影响。

五、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出于能够致使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六、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去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和(旅游目的地)为知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建的各类设施。

7、旅游可以概念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进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彼此作用而引发的各类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概念的特点:在这个概念中,旅行和停留“引发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致使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

旅游概论-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概论-旅游的基本概念
收入账户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
纳入旅游者的统计范畴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谢彦君:旅游的定义,把以往“习惯上”被认定为 旅游的大量现象(如探亲访友、商务旅行、会议旅行、 体育比赛旅行,等等,不一而足)都拒之门外了。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的典型的人口流动现象归纳起来 主要就是这三种:迁徙、旅行和旅游;它们分别产 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并出于不同的目的而发生
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 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的休闲属性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涉及经济和 政治关系等诸多领域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标准
具体类型
地理范围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旅行与旅游在出行目的这一核心点上是不同的,由 此决定了旅行与旅游的关系是统属关系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旅游本质 的规定性,是所有旅游都具备的统一内核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本质
旅游活动是涉及众多层面的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但 旅游活动毕竟是旅游者的活动,其根本属性应该取决于 旅游者的目的。尽管对这个目的也有不同的表述,但它 显然既不会是政治的,也不会是经济的,而终归属于社 会文化的范畴。因此,旅游活动的本质可以概括为: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冯乃康:“旅游是以去异地寻求审美享受为主要内容 的一种短期生活方式。” 王会昌:“旅游是一种人们以体验异域他乡文化风情、 丰富阅历、满足精神享受为目的而暂时离开定居地的特 殊生活方式。” 以上定义把旅游看作旅游者的活动,注重旅游的目的, 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和休闲特征。

第2章 旅游的本体观

第2章 旅游的本体观
第二章 旅游的本体观

本章导读 旅游活动几乎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一 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深入分析和理解这一 社会现象,首先必须回答旅游活动的内在本质和 外在特征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旅游这一概 念,其内涵与特征究竟包括哪些,如何科学地对 旅游活动进行分类等问题。因此,本章将对上述 有关旅游本体的理论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5.旅游活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活动

旅游者外出旅游,无论是出于观光娱乐的目 的,还是出于情感体验的目的,都需要花费 一定的精力、体力和财力,而不会从旅游目 的地获得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 使“商务旅游”可以被认同,也只是其中 “游”的部分才属于旅游的范畴,而“商” 只是实现“游”的一种条件或手段。
4.旅游活动是一种短暂性的活动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一 种暂时性“逃逸”,不管离开多远的距离, 总要回到原点,回归日常。因此,旅游活动 的时间不会过长。国际上公认的旅游停留时 间标准是,24小时以上,连续停留不超过12 个月;我国则规定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 个月。旅游活动的短暂性使得它同迁徙、移 民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3.旅游活动需要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营 销系统、游憩(或康乐)和景区服务的支持,这 一切构成了旅游产业的基础;
4.旅游不仅仅是游客个人的一种休闲和游憩(或 康乐)的消费方式。从空间上看,旅游不仅仅是 客源地向目的地单向的人员流动,而是由客源地、 通道和目的地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5.旅游整体的空间系统,不仅是一个经济 系统,更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 这是旅游目的地系统存在的理论基础。
(四)旅游的本质 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一种在异地进行的短暂 休闲体验活动。旅游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 解读,其内涵包括: 1.旅游是一种异地性的体验; 2.旅游是一种短暂性的体验; 3.旅游是一种休闲性的体验; 4.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与旅游活动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与旅游活动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20世纪40和5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旅游研究论 著,如瑞士圣加尔大学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克雷夫的著 作《普通旅游学概要》、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 收入的经济理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贝内克的《旅游业 基本理论》等。
二、旅游的本质
1、审美本质 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享受 审美享受是旅游活动的本质
2、社会本质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与世隔绝而独立生
存”——亚里士多德
“人生不能无群”——荀子
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
活动

“中心化交往模式”下的人们受到压抑
“全通道化交往模式”是人们追求的健康
愉快的社会关系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1、指出了旅游的5个基本特征
异地性 旅游的 特点
暂时性
流动性
享受性 非定居和非就业性
2、指出了旅游活动具有多种目的和动机 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 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探险、保健――――完善自我 商务、公务、会议――――――发展事业
2、关于旅游活动
• • • • • 旅游与旅游活动的区别 人类旅游活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旅游活动有哪些类型?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有哪些特征? 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关于旅游者
• 什么的旅游者?特别是对旅游者应 怎样进行统计? •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4、关于旅游资源
• • • • 什么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旅游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应怎样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 和保护?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宏观层次:有助于指导旅游接待地区的旅游发 展规划工作,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四、季节性
一、概念
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被称为旅游的季节性。
二、分类
1、旺季 2、淡季 3、平季
三、我国国际旅游接待季节性不强
1、疆域辽阔、气候环境不一、各月都有适宜开展 旅游活动地方;
2、相当部分旅游资源是历史人文资源。
• 商务旅游、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季节性小; • 消遣性旅游,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集中,则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分散,则季节性弱。
37
季节性
选择旅游客源市场时需注意的几种情况:
1、在出国旅游者的社会阶级构成中社会上层旅游者人数 展统治比例,则季节性小。如西班牙
2、在出国旅游者中公务、商务、会议等差旅型旅游者占 绝大比例,则季节性小。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 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 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1、旅游被定义为一种活动,不是一个产业,这 是因为旅游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的; 2、旅游活动要离开其惯常环境并停留在目的地; 3、旅游活动有个时间限制,连续不超过1年; 4、旅游不仅仅以休闲为目的,以商务为目的的 活动也包括在内。
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常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 进行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 该外国人在所在国的连续驻留时间已达一年或 更久。
14
发展旅游活动的规律
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近及远 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 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 原因主要是:国内旅游距离短、时间少、费用 低、障碍少、手续简。 国家政府更重视国际旅游,原因主要是国际旅 游会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赚取外汇。
6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一、学习目标:1、掌握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内容。

2、掌握旅游与旅行、游览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填空题:1、从现有资料看,我国古代把“旅”和“游”连用成一词者,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一词中的“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2、在西方的诸多学者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对旅游的定义中,最具有权威性的首推“”定义。

3、在旅游的定义表述中,性的旅行和游览表明了旅游与游览的区别,为寻求上的愉快感受表明了旅游与旅行的区别。

4、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5、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二、名词解释:旅游(二)课堂探究: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知识链接』2、旅游的前提是()A、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知识链接』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

A、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知识链接』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的概念具有。

A、异地性B、非功利性C、包容性D、广泛性『知识链接』5、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

A、游览B、旅行C、娱乐、餐饮D、购物、住宿『知识链接』6、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

A、人生的自由感B、精神上的解放感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D、人生的幸福感『知识链接』7、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

A、就业B、商贸活动C、求学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知识链接』8、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

A、会议旅游B、探亲旅游C、公务旅游D、商务旅游『知识链接』(三)课堂检测:一、判断正误并改错:()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

()2、“商务旅游“属于旅游。

()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

三、课后巩固:1、“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是什么?该定义有哪些优点和不足?2、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填空题
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二、名词解释
旅游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
A远古人狩猎迁徙B乞丐沿途要饭C帝王巡游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2、旅游的前提是()
A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
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
A游览B旅行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具有包容性
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
A异地性B非功利性C包容性D广泛性
四、多项选择题
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
A游览B旅行C娱乐、餐饮D购物、住宿
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
A人身的自由感B精神上的解放感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D人生的幸福感
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
A就业B商贸活动C求学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
A会议旅游B探亲旅游C公务旅游D商务旅游
五、判断正误
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
2、()“商务旅游”属于旅游
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
六、填表题
七、案例分析题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

国庆节小张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游玩了家附近新开放的景点;小李带团到苏州、无锡旅
游;而小王参加了吗昆明、大理、丽江六日游。

请问他们三人的国庆活动从本学科的理论上看,有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