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现阶段储备运行机制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发展趋势与保护对策一、现状和趋势。

1.现状:我国耕地总面积已经稳定在1.2亿公顷左右,耕地数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随着工业、城镇化和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根据报告显示,耕地面积在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持续下降,到2015年下降至1.8亿亩以下。

这意味着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2.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和规模化进程已经加速推进,而且未来在农业科技和创新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会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

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人口密度升高,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新的挑战。

二、保护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耕地占用准入制度,设立“红线”短缺资源区,对耕地进行全面保护。

2.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支持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多种经营方式并举,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是推进土地流转的目标。

3.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和种植业等的产业转型升级,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手段,合理配置种植空间,有利于生态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提高。

4.加强耕地监管:建立耕地用途监测、评估与调查制度,注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实时监控耕地面积的变化,掌握稳定粮食需要的耕地数量。

5.推广科技技术: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与产值,加强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绿色、低成本的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

以上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保护并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而且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土地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农地占比过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以2017年为例,我国永久农田土地面积为1.53亿公顷,占用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7.89%。

而这一比例还不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其他用地。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农地占比过高,其它用地比例不足。

2.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比如农业用地耕作强度不足、林地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此外,开发利用存在着以浪费方式占用土地的不良情况,许多土地被用于住宅楼盘的开发,但是这些楼盘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成为了土地浪费的例证。

3.土地过度开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为了容纳人口增长,大量开发新区、新城。

但开发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的过度开发,许多土地各种资源都严重不足。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1. 鼓励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农地和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范围和密度,改变城市化规模扩张的现状。

2.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国土面积已经不能再继续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等方式。

3.促进土地的多种使用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土地利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利用土地资源的多样化。

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工业用地的建设,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划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步设想可以通过推进高效、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加以实现。

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土地储备是指政府或企业在规划和发展中预先取得的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用于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土地储备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土地储备缺乏科学规划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土地储备容易出现部分库存未利用,部分需求未储备的情况,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供需不匹配。

对策一: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建立土地储备的科学规划体系,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及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制定土地储备的数量、结构、空间布局等科学规划,确保土地储备适合未来的发展需求。

问题二:土地储备选择不合理土地储备工作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土地选择,例如选择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块,导致后续的开发和利用困难。

对策二: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土地市场的供求信息和发展趋势,并根据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储备。

问题三:土地储备管理不规范土地储备管理不规范,容易出现管理混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土地储备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效率。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土地储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提高土地储备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问题四:土地储备动态调整不及时土地储备工作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但由于信息反馈滞后和决策机制不灵活等原因,土地储备的调整往往不及时,导致资源浪费和供需不匹配。

对策四:建立及时的调整机制建立及时的土地储备调整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及时调整储备的数量和结构,确保土地储备能够与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问题五:土地储备利用效果不佳土地储备工作追求的是长期的发展利益,但由于长期利益规划缺乏具体、细致的考虑,导致土地储备利用效果不佳。

对策五:建立长期利益规划建立长期利益规划,考虑土地储备的灵活利用和长期价值,制定土地利用的具体规划和措施,确保土地储备能够持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国土资源储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国土资源储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国土资源储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国土、多元资源的国家,然而,目前国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情况。

本文将对我国国土资源储备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土地大量被浪费。

特别是城市扩张期间,大量的农田、草地被征用建设城市,致使农田面积减少,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土地扰动也会带来生境破坏、干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与迁徙等一系列问题。

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储备。

此外,应确定保护与开发的比例,实现生态保护与成本兼顾的目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在我国国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长期的人类活动和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打破业主与开发商修改环保验收报告、超额利润的传统模式,强化领导责任,提高监管能力,加强环境执法工作,强化公众保护意识。

三、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等问题。

就业调度实际不灵活,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对策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控制虚假用水、用水浪费的现象。

同时,督促企业、学校等机构和个人节约用水,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环保和节能意识,保障我国的水资源供应。

总之,我国的国土资源储备相当丰富,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须注意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利用、水资源保障等问题,加强资源储备与调度规划管理,以及创新技术、强化质量管理,确保我国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效益双赢。

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我国现行土地储备制度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对策

沈阳农业大学——文献综述(2010年度—2011年度第1学期)学院:土地与环境学院专业班级:07级土地资源管理1班学生姓名:学号:年月日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意义、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曹磊(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沈河区 110161)摘要: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创新,是我国城市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建立,解决了城市土地长期供应不足、乱占耕地现象,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增加和耕地过度减少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我国城市土地的健康有序的运转。

我们肯定土地储备制度的积极作用,但必须认识到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才刚刚建立不久,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分析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城市土地储备意义问题措施一、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简述所谓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征收、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土地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来,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统一进行土地整理后纳入土地收购储备库,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计划地将储备土地投入到市场,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需求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储备制度最早于1896年始于荷兰,称之为“土地银行”,后再德国、瑞典、英国、美国等国家得到推广。

国外土地储备制度设立的背景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的压力增大,房地产投机现象严重,政府为了调控土地市场,抑制土地投机,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胜过环境,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开始实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预先由公共机构将城市发展用地获取,以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用地。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初期,1996年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1997年,杭州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随后,南通、青岛、武汉等地相应成立了不同形式的土地储备机构。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关系国计民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土地的开发、征收、储备和交易一直受到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督、调控以及直接参与。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种调控整个土地市场均衡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

由于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各项配套改革措施还有待完善,所以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制度;法律;规范F293.2一、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义土地储备是一种简略的提法,它的完整概念应是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开发)和土地供应的全过程。

目前,学术界对土地储备制度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以下面的定义为代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按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回收、收购、置换、征用等方式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并予以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一种经营管理的机制或行为。

另一类以下一个定义为代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收回、土地整理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安排。

从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来看,其中存在一个较明显的差别,那就是在前一类定义中,包括有“运用市场机制”的字样,而后一类定义则没有这层意思。

这种差异必将在土地回收储备的手段、补偿方法、机构的性质和职能等方面的理解上带来较大的差异。

就目前我国实施土地储备的情况来看,较为符合后一类定义。

二、当前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依据缺乏土地储备方面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是以城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发文,制定土地储备的地方规章。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浅谈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廉耀刚 潘 嵩工作研究GONGZUO YANJIU一、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大城市中出现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城市中大量土地闲置,资金周转不灵,耕地数量大幅度下降。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成功软着陆,经济运行趋向平稳,1996年8月,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上海土地发展中心,从此拉开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序幕。

2001年4月3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政府试行收购储备制度”。

自此,土地储备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各地政府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积极探索;是我国各地政府顺应土地制度改革和市场规律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是国企改革脱困的现实需要;是扩大招拍挂出让土地的现实要求。

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征用等方法取得的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并进行储存,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确保政府能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是指由城市政府委托的机构,通过征用、收购、置换、到期回收、土地整理等方式,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由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如下特点:(1)土地储备的行政性及公益性。

土地储备是城市政府或受其委托的储备机构依照法律程序收回、优先购买或征用适量的土地,并加以储存,土地储备的主体与运行方式都具有行政性。

(2)土地储备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要求按“统一回收、统一供应”原则,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口子供水”。

(3)土地储备的增值性。

新时代土地储备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新时代土地储备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新时代土地储备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摘要:所谓土地储备,主要是指政府高效率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和应用的一种方式。

对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来讲,是我国在土地管理方式内从计划经济体系到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变,在土地利用方式从外延粗放型转变为内涵集约型的背景下,在将经营城市当成一项要点,在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优化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应用各种方式,以此达到土地资源保值增值的目的。

关键词:土地储备;制度;问题;发展趋势一、土地收储工作的重要性1.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源管理目标目前,随着我国各地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都在规划和建设大量的新项目,由于这些新项目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各个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其中也不乏一些开发商为自身利益而存在恶意圈地竞争的行为,造成国有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种行为就需要土地收储工作加以制约。

显然,加强土地收储工作是实现国有资源管理目标的重要举措。

2.提高国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作为支撑,只有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当地取得高质量发展。

这就需要土地收储工作作为约束,始终根据规划建设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审批,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这对于当地的招商引资也较为有利。

二、新时代城市土地储备工作面临的挑战虽然土地储备制度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政府实施土地储备的经营性与公益性存在冲突土地收购储备实质上属于土地一级开发,既涉及原有土地产权主体及新的开发主体的经济利益,又存在投资量巨大、开发周期较长等问题,这些与土地储备制度设计中考虑的实现调控市场、维护土地利用秩序等公益性目标存在着明显矛盾,而且越来越尖锐。

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实现城市存量划拨土地的市场化改革,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然而,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却最终导致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与公益性目标发生偏离,逐步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工业化,城市化都快速推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土地资源与人口增加的矛盾,土地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土地管理政策与实施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2003年来,我国不断出台土地政策,从2003年7月31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到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实施,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修订的执行,可以看出,我国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管理,并且已经把土地资源的管理提到了具体的工作日程中。

如何认识土地资源的现状,如何认识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今后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1我国土地资源较其他国家更为紧缺,人多地少问题突出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有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2%,占亚洲陆地面积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有近13亿人口,人均陆地面积不足12亩,不足世界人均面积的1/3,只有澳大利亚人均土地的1/61,加拿大的1/49,巴西的1/8,美国的1/5。

尤其是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

我们面临的人多地少矛盾,是极为尖锐和突出的。

更为严峻的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大量减少。

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从19.51亿亩减少到18.51亿亩,7年之内净减少1亿亩。

现在,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最低界限的有666个县,低于0.5亩的有463个县。

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60%以上分布在水源缺乏或者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

土地储备进展情况汇报

土地储备进展情况汇报

土地储备进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公司安排,我对土地储备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汇总,现将土地储备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土地储备情况。

截止目前,公司共计储备了10块土地,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

其中,有5块土地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土地使用权手续的办理,总面积达到了3000亩,这些土地已经具备了开发建设的条件。

另外,还有3块土地已经开始了规划设计和土地使用权手续的办理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手续办理;还有2块土地正在进行前期的储备工作,预计在明年年初完成手续办理。

二、土地储备成本。

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公司共计投入了1亿元的资金,用于土地的购买、规划设计、手续办理等费用。

其中,已经完成手续办理的土地投入资金达到了8000万元,预计未来完成手续办理的土地还需要投入2000万元的资金。

三、土地储备利用计划。

针对已经完成手续办理的土地,公司已经制定了详细的利用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完成土地开发建设,并逐步实现产值。

而对于正在进行手续办理的土地,公司也已经着手制定了利用计划,确保土地能够尽快实现价值。

四、土地储备风险控制。

在土地储备的过程中,公司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

对于已经完成手续办理的土地,公司已经进行了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的制定;对于正在进行手续办理的土地,公司也已经开始了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土地储备工作不受外部风险的影响。

五、土地储备工作展望。

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土地储备工作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合适的土地资源,并加快土地储备的进度。

同时,公司还将加强土地储备利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地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土地储备进展情况的汇报,希望领导能够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我们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感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此致。

礼敬。

百度文库文档创作者。

2023年5月10日。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不仅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利用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面积约为9600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到0.09公顷,是全球最少的之一。

同时由于森林、草地、荒漠等非耕地正逐渐减少,这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

2、土地资源利用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我国农地占有量急剧减少,并且由于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模式存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不断下降。

同时,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土地治理承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3、土地资源交易混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土地集约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交易制度和规范逐渐完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非法交易机构和地方腐败现象越来越严峻,土地资源的交易变得不透明,存在大量的黑市交易和低价抛售现象。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方案面对上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可持续发展方案:1、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保护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区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分布,并加强对国土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加强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动,在保留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建筑风格等的前提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使农村重新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土地收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地收储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科研究14作者简介:叶明驹(1979— ),男,汉族,四川仪陇人。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收储。

土地收储工作是我国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影响,同时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有重要关系。

但是当前,因为种种因素,在深入推进土地收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影响了土地收储工作的健康运行,需要相关部门针对现状问题,不断寻找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

一、土地收储存在的问题(一)政策宣传不到位虽然土地收储工作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由于土地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乡镇政府没有积极对土地收储政策进行宣传,使得包括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以及村民在内的人员对于土地收储相关政策、补偿办法等都不了解,也直接影响了很多群众配合土地收储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进度实施缓慢目前,在很多地区,土地收储工作整体进度还是偏慢,究其原因,一是对于需要开展土地收储工作的重要地区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还是偏少,没有能够对地区可收储的土地资源有充分的把握,并且缺乏对不同地区土地收储工作特点进行科学全面分析。

同时,相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也导致了土地收储工作进度实施缓慢,效率也不高,制约了土地收储工作的高效推进。

(三)收储工作缺乏规范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土地收储工作过程中还是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一是在收储工作完成以后,对于应当要进行平整、收拾的土地没有进行及时处理,影响了整体环境美观;二是在补偿方面,没有因地制宜建立起相关的标准,现行补偿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在农村土地收储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二、土地收储问题解决对策(一)加强政策宣传在加强土地收储工作政策宣传方面,作为上级部门,应当要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或者会议精神的要求,从土地收储工作政策内容、管理方法、推进模式等最基本的要素抓起,向下做好层层传达,要确保各级部门能够清楚地明白自身在整个土地收储工作中的定位和价值,职责范围和发挥的作用。

储备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储备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储备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储备土地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指导,特此编写《储备土地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作成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储备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大了对储备土地的调查和监测力度,确保了储备土地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储备土地的规划和利用,确保了储备土地的合理利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储备土地的保护和监管,确保了储备土地的长期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储备土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

其次,对储备土地的监管和保护工作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对储备土地的利用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未来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储备土地的调查和监测力度,确保储备土地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储备土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对储备土地的监管和保护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储备土地的规划和利用,确保储备土地的合理利用。

总之,储备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储备土地管理工作的力度,确保储备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述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浅述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

浅述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是积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国家及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各城市也积极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还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整体规划和管理,保障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土地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些地方在土地利用中存在浪费现象,尤其是一些城市的用地效率偏低,土地浪费严重;二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和滥用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导致土地资源的异常开发和滥用;三是土地资源保护不到位。

一些城市在土地开发中存在对农田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针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利用的空间范围和用途功能,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加强土地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推动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二是要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要强化城市用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是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

要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土地资源。

要积极推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透明度,使得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更加规范和有效。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了解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策略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了解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策略

土地资源供应的计划与调控策略
土地资源供应的计划策略
• 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明确土地供应的目 标、任务、规模和时序。 • 合理安排土地供应的结构和布局,满足 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 • 加强土地供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 展规划等的协调和衔接。
土地资源供应的调控策略
• 根据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政策变化等 因素,动态调整土地供应计划。 • 通过调整土地供应的价格、数量、期限 等,调控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 • 通过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税收政策等手 段,调控土地市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经验
• 合理安排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保持土地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 加强土地储备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的协调和衔接。
05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政策的发展趋势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政策的法治化
• 完善土地法律法规,明确土地储备与供应的权利和义务。 • 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保障土地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风险识别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 风险评估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的 风险控制
• 识别土地储备过程中的政策风险、 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 • 识别土地供应过程中的市场风险、 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
•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 评估,分析风险的严重程度、影响 范围和可能后果。 •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和程序,提高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储备与供应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调控房地产市场,维护市场稳定。 • 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 •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新形势下储备土地管护和临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储备土地管护和临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储备土地管护和临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1. 引言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土地资源的管理可谓是举足轻重。

听说过“寸土寸金”吧?没错,土地可真是宝贵得很!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就聊聊储备土地管护和临时利用的那些事儿。

2. 储备土地的现状2.1 储备土地的定义与重要性首先,什么是储备土地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暂时没有开发,但可以留着将来用的土地。

这种土地就像是咱们的“备用金”,随时可以派上用场。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能缓解城市的土地压力,又能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

2.2 当前面临的问题可现实是,储备土地的管理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很多地方的储备土地闲置着,既没有规划,也没有利用,仿佛成了“甩手掌柜”的闲货。

而且,有些地方在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你看,有的土地被杂草丛生,变成了小动物们的“乐园”,可它本来是可以用来建公园、学校的啊!3. 临时利用的现状3.1 临时利用的定义与意义说到临时利用,那简直是个好主意!就是把这些闲置的土地先用起来,做些短期的项目,比如社区花园、临时集市等等。

这不仅能活跃社区氛围,还能为居民提供便利,简直是“画龙点睛”嘛!想象一下,周末在小区旁边的临时市集上,挑选新鲜蔬果,和邻居聊聊天,那感觉真是棒极了。

3.2 目前的挑战然而,临时利用也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创意层出不穷,但在落实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麻烦。

比如,审批流程复杂、资金不足,甚至还有一些居民对临时利用存在误解,觉得这样会影响环境。

这就好比你想办个派对,却总是有人说“别闹了,影响我休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4. 改进建议4.1 加强支持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加强的支持。

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鼓励临时利用项目的开展。

比如说,给临时项目提供资金补助,或者简化审批流程,这样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4.2 提高公众参与再来,公众参与也是关键。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

面对这种局面,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内陆水域4.3亿亩,占2.9%,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我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7%,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32.2%)、半湿润地区(占17.8%)、半干旱地区(占19.2%)、干旱地区(占30.8%)。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2023年了,我们回顾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

从封建时期的世袭土地制度,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再到90年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直到现在的城乡统筹、产权明晰、流转有序的土地管理制度。

可谓是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然而,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土地制度现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土地制度现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尽管近年来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土地流转,但仍有很多地区存在土地闲置、占地面积过大、农民分散经营等问题,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这不仅浪费了优质土地资源,还制约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制约。

虽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政策体系不完善、土地流转审批程序繁琐、流转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土地流转面临着很大的阻力。

三是土地保护面临压力。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给土地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利益,滥用土地资源、非法占用耕地等问题时有发生。

土地资源的保护任务十分紧迫。

面对这些挑战,土地制度的改革显得更加紧迫。

但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一是土地流转潜力巨大。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不可避免。

土地流转有效增进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使得这一机制逐渐完善。

二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土地利用带来变革。

目前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正在深度介入农村,整个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都在迅速孕育成熟。

例如,到2023年,数字化土地流转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优化土地利用、精准施策等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推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的重要载体。

三是国家对土地保护力度加大。

由于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绿色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于土地保护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强,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土地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不断提高土地保护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地现阶段储备运行机制发展状况土地储备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一般运作程序由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三个环节构成。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土地供应缺乏前瞻性和连续性。

本文针对土地供应存在的问题,就土地供应的方式进行思考,并提出在考虑城市中长期建设规划的同时要重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分析;并运用地价管制手段,及时更新基准地价,注意价格机制的应用;将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转变为以该储备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的招标等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供应土地储备制度土地收购我国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发展状况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通过实行土地有偿有期限使用,形成土地市场。

在这种土地制度框架下,国家是惟一的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出租形成垄断性的城市土地一级市场;从国家取得的合法土地使用权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进入市场流通,进行转让和转租,形成竞争性的土地二级市场。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一般运作程序由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三个环节构成。

土地收购是指根据市政府授权和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中心购买或收回市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活动;土地储备是指对于进入土地储备体系的土地,在出让给新的土地使用单位以前,由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组织前期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活动;土地供应是指根据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政府将那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备,并已完成前期开发的熟地,分期分批推向市场的活动。

由于我国土地供给机制不完善、相关体系不健全,导致相当部分地区没有按照供给计划供应土地,大多数城市采用的还是“以需定供,总量不限”的方式。

有些地方即使有供应计划但还是立足于年供给计划,缺乏长期供给策略。

政府为适应城市发展规模,每年制定土地供给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一定量的土地,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过快和供应的土地被开发商囤积等原因,造成土地二级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从土地收购到土地出让的过程中,土地储备机构为土地的开发整理所投入的巨额土地资本,必然要在土地价格中得到体现,从而引起土地价格的上涨。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的土地供应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土地供应要符合城市中长期建设规划要求城市政府应该以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制定详尽、科学的土地出让计划。

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应坚持层次性、公开性和合理性原则。

所谓层次性是指要有短期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即一年期的供应计划,又要有中期的土地供应计划,即3-5年期的供应计划。

这样就可以保持土地利用的连续性,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

所谓公开性,是指城市土地供应计划要向社会公布,特别要使定期公布短期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成为一种制度,这样就可以使公众了解未来一年内城市政府供应土地的面积、区域、方式和时间,增加了土地市场的信息量,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所谓合理性,是指城市土地供应计划既要科学,又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计划时,应对城市的土地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调查城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预测,再结合城市现有存量土地面积、未来回收土地以及新增土地面积,制定计划草案,草案应征询房屋、环境、交通等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最后向公众公布。

城市土地供应计划还应具有可操作性,计划不仅规定拟供应土地的区位和面积,还应规定土地的供应方式、供应时间、规定用途和利用限制等。

制定和公布土地供应计划是完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的基础,它将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规划和完善。

重视房地产市场预测分析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球,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我国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做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市场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不仅要清楚市场目前的状况,还要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和走势,做到既充分发挥土地储备的作用,又尽可能减小垄断的负面影响,保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一)商品房市场需求预测我国城市的商品房真实需求需要结合各地往年的销售数据来进行初步预测。

影响商品房市场需求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国民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

收入决定了需求的层次和数量,因此住房需求与人均消费性支出紧密相关。

二是城市人口发展。

人口发展客观上加大了房屋需求量,因此可以通过预测人口增长率和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来预测商品房的需求量。

三是房屋的空置情况。

对于以上两种预测方法所求出的预测年的商品房需求量进行综合,取平均值。

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房屋空置情况,将房屋预计需求量减掉空置房屋量,才是市场上比较准确的商品房需求量。

(二)土地市场需求预测对商品房市场需求的预测是对土地需求预测的基础。

在实际预测土地市场的需求量时,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企业土地储备情况。

目前大量土地进入了企业的土地储备范围,这部分土地需要政府认真普查,重点清理。

要通过限期开发和到期收回等方式对该部分土地进行控制,以实现城市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权,才能真正体现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

其次是城市规划版图限制。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形特征和发展规划方案,因此,土地储备机构必须综合考虑整个城市的规划和版图限制,对可开发用地有一个通盘的估计和掌握。

既不能过度开发,也不能盲目限制,必须科学制定土地使用计划,使每年的土地出让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

合理引导土地供应价格且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土地供应价格由土地收购价、土地储备成本和一定比例的预期土地增值收益组成。

引导土地供应价格必须控制和把握好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和供应每一个环节。

通过理性引导土地供应价格,达到相对稳定地价的目的。

在土地收购阶段,可以考虑从缴入地方国库的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并广泛吸收社会上闲散的资金来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其主要用于土地收购储备;在土地储备阶段,要在土地整理前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方式来选取专业化的土地整理公司,由中标的专业造地公司负责土地整理的具体实施,从而达到提高土地整理的质量,节约土地整理成本的目的;在土地供应阶段,我国法律规定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本文认为,在今后土地出让过程中,可以作多元化考虑,综合考虑楼盘的品质、户型等各种因素进行招投标,保证竞争的同时又体现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引导。

创新城市储备土地供应方式由于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价值单一的财产权,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和挂牌的交易方式供应;而建设项目是由技术因素与价值因素多个要素构成,不适合采取单一准则的拍卖和挂牌方式交易,而只能采取招标的方式。

变储备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为以储备土地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的出让,实际上就意味着土地使用权价格不再是唯一的成交指标而只是建设项目招标评标指标中的一个因素,这必然会使得用地单位加大对非地价的技术因素的重视,同时减少城市政府以及用地单位对土地使用权价格的预期,由此产生对高地价的抑制,从而达到削弱和改善储备土地招拍挂供应方式导致地价高涨所带来的上述负面效应。

解决城市储备土地供应问题,可以更多的创新城市储备土地的供应方式。

将土地使用权的招拍挂转变为以该储备土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的招标,这种转变将会改变政府的形象,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以储备土地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的招标,标的是建设项目,拟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是项目建设的物质实现条件。

对住宅用地采用新的建设项目招标方式,与现行的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方式相比,开发商获取土地所花费的成本有所下降,因为房价是由地价、开发建设费用、税费、资金成本、利润以及供求关系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倘若开发商对地价中政府的让利进行拦截,转化为自己的利润,则政府采取新的供应方式的目的落空。

因此,以储备土地为基础的建设项目的招标方式的实施还必须要有对开发商利润监督和限制机制的配套,以防止开发商对政府让利的拦截,保证该利益最大程度上转移到广大的城市居民手中。

结论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应以积极扶持的态度对待,使之逐步加以完善和健康发展。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着手开始了这方面的立法工作。

2006年4月17日,为建立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国土资源部发出《关于请协助开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研究工作的函》,旨在加强土地储备职能、范围、拆迁、规划、前期开发、资金管理和储备土地供应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推动和促进我国土地储备运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

各地方政府也应本着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的原则,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合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中的土地供应问题思考参考文献:[1]Gu Yue Feng.On the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impact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Wuxi citytourism planning[J].,2012(3):47-48[2]Huang Ke,Zhu Jianjun,PU.China's tourism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review of[J]. human geography,2007,93(1):24-27[3]Yao Yi.Influence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on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taking Whampoa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2008(2):50-54[4]the Japanese transport gnksguyhl Tourism and transport policy for[EB/OL].to build dynamicregional society(2009-02-12[2013-01-19].)[5]SME Diagnosis Association.Xiongben county's tourism strategy[EB/OL].(2012-04-11-01-19].)[2013[6]Lin,Feng Lei.Japanes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an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J].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studies,2011(10):132-156[7]Wang Degen,Chen Tian,Li Li,et al.Study on the influ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J].Geographical Science in foreign high speed railway on the tourism industry,2012329 (2):322-328[8]Chen.Shinkansen impact on Japanese tourism[N].Chinese tourism news, 2011-03-04(8).[9]Regional Circulatio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The Kyushu Shinkansen Xiongben stationpassengers reported[EB/0L].(2011-07-15[2013-02-04].)[10]Regional Circulation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The Kyushu Shinkansen line openingeconomic effect of[EB/OL].(2012-03-16[2013-02-11].)[11]Akita County Tourism Bureau.Heisei22years tourists number investigation of[EB/OL].(2012-05-08[2013-02-19].)[12]Luo Yi.Tourism economics[M].Beijing: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