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 深化改革中的利益

合集下载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作者:赵安华来源:《共产党员·上》2014年第01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部署,为全面深化改革又一次吹响了号角。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改革必定会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始终要有坚强的党性,以实际行动正确认识改革、对待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改革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但是,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生产力在不断解放,一些老的问题通过改革得以解决,而一些新的问题又呈现在我们面前,有的是由老问题衍生出来的,有的是新暴露出来的,还有的是因改革而显现出来的。

当前,思想领域中出现的信仰缺失、信念不坚、道德失范,经济领域出现的行业腐败、行业垄断,文化领域出现的舍本逐末、崇洋媚外,还有社会上出现的分配不公平、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在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乱砍滥伐,环境越来越恶劣,尤其是信息化的浪潮,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改革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总结经验,勇于创新,一个一个加以解决。

正是基于此,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

改革必定会带来各种格局的变化和利益的调整,势必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只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端正思想认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改革、适应改革。

一是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

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准确掌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尤其是要全面了解中央为全面深化改革描绘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和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及其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深入领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

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

深化改革需要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作者:郝会龙来源:《全球化》 2013年第9期郝会龙摘要:我国30多年的“浅水改革”,既使大家共同受益,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

将要进行的“深水改革”,冲破利益格局固化是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矛盾,利益格局的调整是最艰巨的任务。

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入手,方能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关键词:深化改革利益格局利益关系作者简介:郝会龙,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政治和文化因素外,主要得益于“四大红利”。

一是开放红利。

对外开放政策使我国得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在相对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中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二是人口红利。

廉价、勤劳而且几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角逐中占尽先机。

三是资源和环境红利。

低成本、无节制使用资源、土地,透支自然和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获得极其低廉的要素成本。

四是改革红利。

不断深化改革,体制机制持续优化,激发并释放了推动发展的无穷活力。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再分析这四大红利,其中前三项虽然仍有一定潜力,但更多的则是忧患和挑战:对外开放上,我们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上升等外部不利环境制约;劳动力资源上,我们面对人口结构“刘易斯拐点”,人口老龄化等影响,劳动力开始从过剩向短缺,从廉价向高成本转折;资源环境上,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唯有改革,仍然大有文章可作,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红利可谋。

分析今天我们需要进行的改革,其内容、形式等与改革初期有极大不同。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名词又被咱们所熟悉。

如“抓大放小”、“优化组合”、“产权出售”、“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入世”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了大伙儿议论的热点话题。

有的战士讲:“有那么多的职工下岗,咱们复员后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找到工作。

”还有些战士因以利益得失衡量改革的成败,有的因临时困难动摇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的因忧虑“后路”阻碍了安心服役的思想稳固,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认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职工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继续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

咱们要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与职工下岗的问题,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熟悉。

第一,分析一下致使国有企业困难的缘故。

一、重复建设致使生产能力多余。

此刻人们都认准如此一个道理:什么赚钱制什么,什么来钱产什么。

一个产品稍有点赚头,全国就一哄而上,结果产品出来了却卖不出去。

我想“价钱大战”那个名词大伙儿必然可不能陌生吧?象什么彩电、空调价钱大战,老百姓到是从中取得很多实惠,但这种经济现象即并非正常,比如,就拿vcd来讲吧仅广告就有20多个品牌。

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路不行,厂家只好进行价钱大战,此刻由原先的二、三千元降到不足一千元。

大伙儿想一想,产品卖不出去如何办呢?只好给这些vcd预备“后事”了。

二、历史袱过重,压得喘只是气来。

有的企业设备老化,人材缺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加道路,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能够专门好的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重视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来扩大规模,而不重视对企业的改造,再加上一部份离退休职工,企业的负担就更大了。

有的厂子没钱,只得向银行贷款,留下了许多不良债务给银行,所有利息也挂在帐上。

如此“空”对“空”的欠债经营,厂子何时能翻身呢?三、面对入口商品和外资企业愈来愈猛烈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心得体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四个问题

心得体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四个问题

心得体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四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需要我们在总结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梳理改革的大逻辑,形成更为系统的改革哲学,回答到底该怎么理解改革,什么才是正确的改革方向,今天改革遭遇的难题是什么,该如何推进接下来的改革等问题,以助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

一、如何理解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个对改革性质、对改革与革命关系的界定,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深刻领会。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革命成为执政党,但这绝不是说要“告别革命”,改革依然是革命事业,只不过革命有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分,政治革命是通往社会革命的手段。

改革是一场社会革命,它要实现政治革命追求的理想。

如此定位既扩展了革命的含义,又赋予了改革正当性,既保证了事业的连续性、传承性,又有利于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改革上升到革命的层次,也说明改革不只是某个要素的改变、某个方面的改变,而是全方位的变革,是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根本变革,意味着经济生活、政治环境、文化模式、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改革是一场革命,还说明了改革的彻底性、艰巨性、复杂性、长远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用“斗争”这个词,同样是要强调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

中国的改革也绝对不是修修补补就能实现的。

我们应该对推进改革的难度保持必要的清醒,改革一开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到现在更是难上加难,越往纵深发展,问题和矛盾越多,挑战就越大,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复杂。

没有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勇气和精神是难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

二、如何正确对待改革中的不同声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

只要是改革,就要打破原有观念的束缚,变革陈规旧制,去做以前未做的事情。

军队征文-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

军队征文-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

军队征文:改革大局当前该如何对待利益调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改革和变法是永恒的主题。

不同时期的改革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其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能使人常看常新,获得启迪。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齐国国势衰微,桓公欲图强,于是拜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叁其国而伍其鄙”,精细行政区划、改革军制,形成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

经济方面,采取士农工商分居,各业兼顾发展。

社会政策上,主张治理国家要“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对贫者要“厚其生、匡其急、振其穷”。

管仲变法,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齐桓公也因此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赋税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均落后于其余六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图强改革,下令招贤,于是便有了卫人商鞅入秦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设郡县……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是图强求胜的改革。

《商君书》中说:“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

”商鞅变法后,秦国“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秦王嬴政能够“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是商鞅变法奠定了这一伟业之基,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不会积蓄起强大国力。

纵观历代变革,我们不难发现,历史的长河奔涌浩荡,惟奋楫者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惟改革者强。

改革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但承载改革的却是顾全大局的牺牲和直面历史的担当。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

当前的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吃螃蟹,敢于涉险滩,敢于破藩篱,敢于担责任,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

那么该如何对待这种利益的调整?孟子曾经讲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今之改革,无需舍生,但要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心得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心得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心得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总目标。

正确方法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才能确保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正确方法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诉求,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确保改革的方向和内容符合人民的利益。

正确方法论要坚持科学决策。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科学的决策,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确保改革的方向正确、步骤合理。

科学决策要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调研、分析和研判,科学制定改革的路径和措施。

同时,还要注重多方面的协调,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广泛的共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正确方法论要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险,因此,必须注重改革与稳定的统一。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稳定是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避免因改革过快或过慢而引发的问题,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

正确方法论要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是解决我国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始终把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要紧密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准问题的症结和根源,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同时,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片面性和孤立性的改革,确保改革的效果能够持久和全面。

正确方法论要坚持开放与创新。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推动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面对深化改革怎么看、个人利益得失怎么办、对照职责使命怎么干”开展讨论辨析

面对深化改革怎么看、个人利益得失怎么办、对照职责使命怎么干”开展讨论辨析

面对深化改革怎么看、个人利益得失怎么办、对照职责
使命怎么干”开展讨论辨析
对于个人而言,面对深化改革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
的提升,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进取精神。

通过学习
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同时,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在面对个人利益得失时,我们应该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相
结合,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不能只追求个
人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集体的长期发展利益。

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对个人利益做出合理的牺牲和付出,为集体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付出自己的
努力。

在对照职责使命时,我们应该牢记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责任,不论是在
工作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要践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使命,发挥好
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个人应该积极参与
到推动改革的行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指导,时刻保持职业操守和社会道德,在
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光明磊落,积极向上。

总之,面对深化改革,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不断
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要坚持以大局为重,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
益的关系。

同时,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进步
和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为
共同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关系【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阶段,发展的国内外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发展的重点已经从解决“有没有”的矛盾,转向解决“好不好”“清洁不清洁”“节约不节约”的矛盾。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必须相应调整生产关系,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联系,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加快攻坚的新阶段。

在这个进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全面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谋求更大福祉。

因此必须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必须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律出发。

改革的目标不是建立某种理论上看似完美的制度模式,更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现成的制度模式,而必须要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逻辑、客观规律出发。

改革成效的评估标准,只能是经济发展的实绩,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实绩,以及由此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从这个角度看,改革离不开发展,改革要服务于发展,改革的目标和进程决定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也要树立依靠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国正处在持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空前活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处于快速调整的历史阶段。

离开改革,离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及时调整,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动力,就可能受到严重束缚。

因此必须主动改革、针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推进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稳定这个大局。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无论是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形成与分配,都是一个异常错综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运动。

深化改革要敢于触动既得利益

深化改革要敢于触动既得利益

2 0 年第 2 《中共 中央 党 校 学报 》发 表文 章 09 期 说 ,党 中央 如 此 大 的反 腐 败 力 度 ,还 没能 非 常有 效地遏制腐败在一些环节上继续蔓延的势头。一 个重 要 原 冈 ,就 是 因 为 我们 没有 真 正建 立 起包 括 官 员财 产 申报 制 度 在 内的一 系列 行 之有 效 的监 督 制 度 。 而 这 一 法 制 框 架 难 以 系统 建 立 的 一 个 症 结 ,不 是 目前 实行 官 员 财产 申报 制 度 的条 件不 成 熟 ,而是这一问题的背后有某些利益群体的主观 阻 挠 。换 句 话 说 ,当我 们 的 某些 改 革 涉及 到 某些 官 员 自身 的特 殊 利 益 ,而 这些 人 又 掌握 着 制定 政 策和主导政策走 向的权力 的时候 ,解决有关的问 题 、实 行有 关 的 改革 ,就会 变得 异 常艰 难 。 文章指出 ,从这个意义上说 ,政府 自身不仅 要提出改革 的 目标 、举措 ,更要依靠广大民众推 进改革 的进程 。如果我们的改革不敢触及强势利 益 群 体 ,改革 就 很 难 真 正 深 入 。换 句 话说 ,我们 要 增 强 深 化改 革 的共 识 ,就 要敢 于从 包括 建 立 官 员财 产 申报制 度 、消 除公 权 私 用 等 涉及 政府 及其 官 员 自身 的关 键 问题 人 手 。这样 才能 真 正提 振人 民群 众 支 持 改革 、实 行 改 革 的信 心 ,也 才能 在 不 当私利 得 到 强力 约 束下 树立 起 官员 的 良好形 象 。
深化改革要敢于触动既得利益基础产品真实交易的程度对其进行五级分市算市场风险敞口
基 础 产 品 ( 实 交易 )的程 度 ,对 其 进 行 五级 分 真 类 类 是 利 率 掉期 ,外 汇掉

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全面深化是指在面临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发展任务下,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全面深化中涉及到许多重大关系,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是推动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中的重大关系的一些建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具体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权益,让人民充分享受的红利。

同时,要倾听人民的呼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全面深化中,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既要保持的力度和速度,又要注意保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要注重稳定市场预期,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的顺利推进。

(三)坚持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政府是推动的主导力量,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在全面深化中,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好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过度干预的问题。

(四)坚持与稳定的统一是一种动态过程,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

在全面深化中,要坚持与维护社会稳定的统一,要通过来解决问题,但同时也要注重稳定,在过程中注意引导社会各方面的预期,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纠纷,避免社会动荡。

(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结合在全面深化中,必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既要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又要积极开放,借鉴和吸纳国际先进成果。

(六)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全面深化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方,需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深入学习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化改革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深刻意识到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在学习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不愿改革的国家或机构最终都将被淘汰。

因此,学习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提醒我们,改革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切停滞不前、保守不变的观念和做法都将成为时代的累赘。

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这个年轻一代来说尤为重要,我们需要知道改革是我们发展的新机遇,只有积极参与改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思维,并能够理解改革中的困难和挫折。

只有拥有正确的改革观念,我们才能坚定地支持改革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教导我们,改革是一个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改革。

我们要善于分辨改革的方向,不能被一时的声音和激情所蒙蔽,而是应该坚持科学、客观的态度,以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革。

再次,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提醒我们,在改革中要注重全面协调的发展。

改革不应该是一家独大,而是要通过全面协调的发展来实现整体的社会进步。

只有在各个方面的改革协调推进,才能真正实现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指出,改革不能只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进行,而要全面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我们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在专业上有所突破,还要在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创新思维等方面有所提高,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既得利益与深化改革共识的思考

对既得利益与深化改革共识的思考

① 早在 2 0 0 4年 ,吴 敬琏就呼吁 “ 警惕既得利益 者阻碍改革 ” ( 在 “ 中国金 融 国际年会 ”上 的发言 ,中 国 改革论坛 网 2 0 0 4 年7 月1 3日) ; 新 华网 2 0 0 6年 1 月2 0 E t 转载报道 : 《 中国改革攻 坚何 困?五成专家指 既得利益 群体> ;中国新闻 网 2 0 1 3 年3 月1 6 E l 两 会 专稿 《 深 化改 革涉 及利 益 全面 调整 ,须 惠及 更 大范 围人 群 》 指 出 :
进步 ,也给人们带来 了很大的实惠 ,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 , 尤其是贫 富差距和收入分配问
题 成 为 当下人 们高度 关 注 的焦点 。对 于如 何 深化 改革 ,人们 的认 识并 不 统一 ,但 大 家都 知道 改革 必 然 涉及 利益 的重 新调 整 ,所 以就关 注 “ 既 得利 益 问题 ” 、“ 既得 利 益 者 阻 碍 改革 ” 的说 法 就 容
益集团”作出了限定。 ② 一些学者更是明确指出,中国的既得利益集 团具有 “ 获利 的非正常性 ” 和 “ 行为的表面合法性 ”特征 ,“ 利益集 团财富的获得多是通过寻租 、官倒、垄断、侵吞国有资 产等非正常手段取得……除了一些违法行为外 ,利益集团对公共资源的占有从形式上看具有一种 合法性 ,一般是运用权力并通过对组织、制度 、政策进行影响、干预 ,维护或获取特有的共同利 益 ,故其一切活动都有法律 、制度层面的 ‘ 形式合理性 ’ ,并为了显示这种合法性 ,往往将小集
“ 改革最 大阻力在于利益集 团”这一观点 , 不仅 在民间和学界形成 共识 ,在执政党 内部也 得到广泛 的认 同。
② < 清华教授:既得利益集团望维持现状,阻止进一步改革》 ,《 南方都市报》2 0 1 2 年3 月1 8日;《 收入 分配方案要从既得利益集团入手》 ,《 东方早报》2 0 1 2 年l 1 月2 0日;邓聿文:《 真正的既得利益者是谁? > ,《 同 舟共进= 》2 0 1 2 年第 1 期。

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化改革成为推动国家持续繁荣稳定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深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利益格局调整不平衡当前,我国社会各方面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在深化改革中,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力与抵触。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依赖于过去传统模式所形成的利益链条,担心自身权益受到威胁。

解决对策:首先,完善法制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既得利益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度;其次,在政策设计上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合理分配资源和权益,确保广大民众获得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机会;最后,则需要加强舆论引导与沟通协商工作,增强各方共识与支持。

二、机制创新需进一步改善深化改革涉及到制度、政策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创新。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地方与部门对改革理念的把握不够清晰,对创新机制的设计和操作不够成熟,导致改革效果不佳。

解决对策: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提高改革意识和能力,加强重要体制机制改革前期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健全跨部门协同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确保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衔接和落地。

三、社会充分参与空间有限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各界力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会参与的空间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解决对策: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和制度,确保公众参与权益得到保障;其次,在具体项目推进过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最后,要建立起社会组织参与改革事务的合理机制和渠道,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和公民智慧。

四、监督机制尚待完善深化改革必然伴随政府权力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对自身权力的行使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腐败问题和不当行为的出现。

解决对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纪律观念,确保行使权力始终符合法律规定;同时,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并依法严惩所有涉及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违法行为;此外,更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内外部监管体系,并形成有协同配合作用的监察机构网络。

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改革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官僚主义阻碍了改革进程官僚主义是深化改革中最大的瓶颈之一。

官僚体制导致行政机构庞大而复杂,权力下放受限,决策效率低下。

由此产生了许多隐性规定和程序,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和个人参与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程序。

应当建立更加灵活高效、权责明确、服务优质的管理体制,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利益集团抵制了改革进展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中,特殊利益集团通过拉拢官员、扭曲市场竞争等手段抵制深化改革。

他们虽然利润丰厚,但却牺牲了整体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利益集团的打击力度,加强反腐败工作。

同时,应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通过曝光和舆论压力来推动改革进程。

另外,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改革收效不显影响民众实际利益虽然我们在深化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广大民众而言,真正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许多人感觉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并没有直接体现在自己身上。

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并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 需要确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权益得到保障;鼓励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落实减贫政策, 力争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四、缺乏统筹协调影响改革推进深化改革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复杂,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协调。

但是由于利益关系的纷争以及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等原因,统筹协调能力不足成为改革进程中最大的阻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加强跨部门沟通,建立健全横向协作机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项目管理、资源整合和政策制定,并提供咨询服务;加强统一思想认识和工作指导,形成改革工作的共识。

深化改革怎么做

深化改革怎么做

深化改革怎么做改革是党的任务,是发展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改革的信心,正确面对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改革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争做改革的马前卒、急先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阔前景的重要会议。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全会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胜利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全方位的部署了中国未来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蓝图已经绘就,中国将再起航,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极其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

坚定改革的信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在对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教训深刻认识上作出的,是在准确对我国目前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上作出的,是深刻认识到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的自信下作出的,纵观古今中外,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都是要被滚滚历史潮流所淹没的,中国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其发展轨迹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同其他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国家相比,中国深化改革的路子是完全正确的,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

深化改革,让中国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党的宗旨决定了的,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5年,让我国人民从过去忍饥挨饿走向富裕文明,让我们的国家从过去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让我们的党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发展到今天,发展进入矛盾交织区,改革进入攻坚期,走向深水区,过去传统的旧体制、旧观念、旧传统已不适应国家的发展,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在前进中成功化解这些矛盾,解决这些困难,成功的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

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强化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和干部考察识别的责任,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

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

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

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择天下英才而用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解:一、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指国家从宏观和微观双重层面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国家社会管理体制制度的改良改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技术创新和经济竞争力,努力提升国民福祉。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1、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众利益: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以实现“前摆的唯一标准,就是它的实用价值是否符合国民的需要,是否利于提高人民福利”为出发点,为增进人民福祉、服务大众利益考虑。

2、坚持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法律改革为抓手,增强法治民生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3、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市场经济的指导地位确立得更加清楚,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和政府补充的经济体制,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4、创新改革方法,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多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和改革手段,不断深入创新改革方式,制定具有制衡性、精准性、可操作性的改革政策,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和转型方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体系和需求。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场1、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坚持把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改革的基本准则,坚持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不断实现发展的进步。

2、坚持科学发展,按照“三位一体”的方针:要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坚持发展根本宗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指导思想,坚持明确改革路径,坚持“三位一体”的要求,即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协调发展、兼收并蓄、统筹兼顾。

3、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和支持创新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引领发展的思路,以发展为中心,推动改革的深化,积极创新发展的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引领凝聚实现经济发展进步。

四、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1、以实际为依据,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以实际为依据,加强实践理论研究,准确认识不断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变化趋势,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决定》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前提下,鲜明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这一点上,同样不能有丝毫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要看到,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充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特别是政府对市场不当干预过多与监管不到位并存,价格扭曲、行业垄断、权力腐败等问题依然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受到诸多制约。《决定》全面总结改革开放探索实践,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只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就不能改变,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就不能停顿。
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大量事实证明,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关键在干部作风。加强作风建设,归根到底要靠制度改革。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和政绩考核相关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明显效果。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浮躁思想和短期行为,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奋力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1 . 1 公 共 权 力部 门化
我国党政系统中的各个 部门或组织代表着党和 国家行使 公共权力, 但是 由于 国家制度性的安排 , 导致 国家公共权力被 各个 部门分割 , 这些公共部 门从本部门的局 部利益 出发 , 形成 了各 自的部 门利益,呈现出公共权力部 门化的特点。这些部 门权 力 过 于集 中 、 自 由裁 量 权 过 大 , 并 且 缺 乏相 应 的 监 督 和 自 律机制 。
对我 国全 面深化 改革 的几点认 识和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胡 登 胜
(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 0 0 0 8 1 )
要 中国全面深化 改革 涉及到全体 中国人 民的利益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 目标是 推进 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 。 现 阶段 的改革最大 的障碍来 自于利益集 团的阻挠 , 利 益集团通过各种形 式影响公共政策 的制定和执行 , 进 而阻 止或延缓 我国改革 的进程 , 因此突破现有 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架构是 当前改革最重要的任务。全 面深化 改革 需要有正 确 的改革理念 和强大的领 导力。 关键词 改革 利 益集 团 公共权 力 权 力格 局 公 共政策
文献标识码 : A 2 . 1 社 会 问题 议 而 不 决 , 改 革 停 滞 我 国正 处 于 社 会 的 转 型 期 ,各种 社会 矛 盾 突发 频 发 。改 革 的设 计 者 们 对 现 阶 段 的社 会 问题 和 社 会 矛盾 有着 比较 清 楚 的认 识 , 并且 将 亟 待 解 决 的社 会 突 出 问题 提 上 了议 事 日程 。 但 是 由于各种利益集 团的阻挠和博弈 ,解决问题 的政策方案长 期 不能出台, 部 分 问题 的 改革 处于 停 滞 的状 态 。 2 . 2政 策 方 案 决 而 不 行 , 改 革 搁 浅 虽然 有 些 问题 中央 下 决 心 进 行 改 革 ,并 且 出 台 了具 体 的 改革方案 , 但是 由于改革触及 的利益集团太 多, 改革的方案得 不 到很好 的落实和执行 ,改革被搁浅 。国务院大部制 的改革 方 案就是最好 的例子 。 2 _ 3方 案 实施 行 而 有 选 , 改 革 受 阻 有 些问题迫于社会 的压力而 出台了改革的方案,并且对 改革的方案进行 了实施 。但是 由于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改革 政 策 并 没有 得 到 全 部 的执 行 , 而 是 有 选 择 性 的执 行 , 改 革 受 到 中 图 分 类号 : D 6 1 6

深化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深化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当前,这种利益固化的趋势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如中央与地方之间、城乡之间、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等等。利益固化不仅阻碍资源要素的正常流动和优化配置,抑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创造的活力,而且会侵蚀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空间和机会。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使改革受到掣肘,从而侵蚀改革开放的成果,削弱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还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要释放“改革红利”,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畅通向上流动渠道。要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户籍制度,破除附着在户籍身份上的不平等公民待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国民待遇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着力提高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能力,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和支持改革的自觉性。要着力打破就业和创业壁垒,破除种种不合理的障碍以及歧视性的政策措施,共同营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氛围。要构建公平公正的向上流动机制,杜绝用人和选拔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打造有利于向上流动的社会环境。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保障改革顺利向纵深推进,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最受益的问题入手,善于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厘清政府角色定位,着力扭转在原有考核评价机制下的GDP至上倾向,矫正由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导致的对政府公共利益代表者角色的扭曲。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要继续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加大放权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中的利益调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名词又被我们所熟悉。

如“抓大放小”、“优化组合”、“产权出售”、“职工下岗”、“再就业工程”、“入世”等等。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成了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

有的战士讲:“有那么多的职工下岗,我们复员后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工作。

”还有些战士因以利益得失衡量改革的成败,有的因暂时困难动摇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有的因担忧“后路”影响了安心服役的思想稳定,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呢?我想应该认清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清形势,明确职工下岗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阵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环节。

我们要正确对待深化改革与职工下岗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分析一下导致国有企业困难的原因。

一、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现在人们都认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赚钱制什么,什么来钱产什么。

一个产品稍有点赚头,全国就一哄而上,结果产品出来了却卖不出去。

我想“价格大战”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象什么彩电、空调价格大战,老百姓到是从中得到不少实惠,但这种经济现象即并不正常,比如,就拿vcd来说吧仅广告就有20多个品牌。

市场趋于饱和,产品销路不好,厂家只好进行价格大战,现在由原来的二、三千元降到不足一千元。

大家想一想,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呢?只好给这些vcd准备“后事”了。

二、历史袱太重,压得喘不过气来。

有的企业设备老化,人才缺乏,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一条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科学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出来,企业往往只重视通过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来扩大规模,而不重视对企业的改造,再加上一部分离退休职工,企业的负担就更大了。

有的厂子没钱,只得向银行贷款,留下了许多不良债务给银行,所有利息也挂在帐上。

这样“空”对“空”的负债经营,厂子什么时候能翻身呢?三、面对进口商品和外资企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据统计,国有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就是盲目进口和走私贩私冲击国内市场。

还有不少产品,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加大,所以国有企业举步维艰。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职工下岗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导致企业职工下岗的直接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为了参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必须努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用最少的最优质的劳动力来生产最多最好的产品,与此相协调,劳动力的配臵也要走向市场,国家对企业工人统招统分,指令性配臵的传统做法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实行劳动力由计划调控向市场配臵转变。

这样,企业就有权力把不适应企业经营需要的多余人员加以清理,但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不允许企业让职工完全失业。

只能让他们“下岗”。

二、企业富余人员长期积存是职工下岗的自然因素。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人口众多与经济落后的矛盾使得劳动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冗员2200万,过去出于种种考虑,国家采取的是“低工资,高就业”的方针,虽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却使企业内部富余人员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对企业富余人员实行下岗分流。

三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引起岗位用人的大量缩减。

当今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高潮阶段,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世界各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做的结果是过去10个人的岗位,现在2 个人就够了,其余8人就要下岗。

近年来,我国工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造,计算机、电脑、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纷纷被一些企业采用。

在短短几年中,我国走过了西方几十年、上百年提高技术的历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时也造成了部分行业就业岗位的缩减,先进技术把部分职工挤下了岗,同时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素质低下的职工,已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必然会被高质量的劳动人员代替而下岗。

四、经济结构不合理。

一些企业忽视了市场效益,盲目上项目,扩大再生产,建了许多不该建的工厂,招了许多不该招的工人,一些新建企业无资金,靠银行贷款,投产后还本付息负担重,企业一直限于困境。

近年来,为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需要,国家不得不对这些不能生存的国有企业实行兼并破产,这些企业职工下岗在所难免。

同时,“入世”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下岗增加的因素。

从宏观上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将国际市场的竞争机制和规则引入国内,推动国家市场化进程和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加速成经济主业结构升级和转换,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产口打入国际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从而使我国经济尽快走出目前总需求疲软的状况,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加入世贸组织后,“保护伞”没了,国外实力雄厚的企业和先进的技术将纷纷抡占中国市场,一些技术落后的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不可避免的实施关、停并转,下岗问题将变得更虽突出。

此外,还有如五六十年代人口政策失误导致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原因,农民进城打工挤占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原因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职工下岗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暂时困难,是前进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

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长远利益。

常言说“阵痛过后是喜乐”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认清目标,明确深化改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我们都知道,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搞好国企改革,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改革的目的不是让人们没饭吃,而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让人们吃上好饭。

那么怎样才能使企业扭亏增盈,让工人有饭碗端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三改一加强”,即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改组,就是指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着眼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企业,放活小企业。

“抓大”就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样就可以避免条块分割,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放小”就是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出售、股份合作等形式使中小企业加快搞活步伐,尽快提高效益。

如现在一些小企业出售给个人经营,政企业分开,使企业法人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经济效益也明显改观;改造,就是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就是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

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命运,我们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如果企业管理者无能,那么企业就很难翻身,所以要使国企改革成功,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形成科学决策,果断执行有效监督的管理体系。

我们明确了“三改一加强”的基本含义,就应该懂得深化改革任务是艰巨而光荣的,我们要坚定信心,支持拥护改革,到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经营状况就会明显改善。

人们的下岗就会成为历史的一面。

第三、认清责任,明确爱军习武是深化改革的可靠保证。

我们军人的责任就是安心服役,爱军习武,保证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认清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在利益调整问题上要从眼前看到长远。

尽管亲人下岗使眼前的利益受损失,但这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激发出人的活力,奋发图强。

要积极鼓励下岗亲属转变观念,破除那种只有靠国家安排在政府或国有企业工作,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观念,跳出“重全民、轻集体,自谋职业不算就业的思想束缚,树立起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新观念,积极创造,勇于竞争,观念一变天地宽。

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就业的有利因素。

(一)是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就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椐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7.5%-7.8%,这将为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新就业岗位不断产生。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第三产业是接纳就业人员的“大户”。

但我国目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约占22%,与西方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占30-40%比较相差甚远,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将蓬勃发展。

从业人员比例可提高到33%,相当于增加2200万个就业岗位。

(三)是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拓宽了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渠道。

随着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不再是城镇职工的唯一就业途径,择业将向多种行业、多个式种的方向发展。

山东、北京等地的一些城镇职工与农民形成联合,共同承包开发荒山,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不但实现了就业,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多种经济成分越是迅速发展就业途径就越为广阔。

二、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就是不能一叶蔽目,错把局部当全局,古人说“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巍峨泰山,两粒豆子塞住耳朵,就听不见打雷声音。

我们看待当前的改革也是一样,不能被暂时出现的困难遮住眼睛,让局部问题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改革开放的全局和根本目的,不以个人利益得失来衡量全局或抵触全局。

何况党和政府已经把“再就业工程”作为万民瞩目的“安心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

国家准备用3 到5 年的时间使下岗职工分流完毕重新上岗,《2000年人权报告》。

我们军队对军嫂下岗的问题也特别重视,党委负总责,主官亲自抓,多层次多方面地联系工作解除军官的后顾之忧,因此,我们应顾全大局,少一些埋怨和牢骚,多一点忍耐和信心,以个人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三、不能恨乌及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

“恨乌及屋”就是说,我们不能因憎恨现实生活中奢侈腐败,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就埋怨改革开放的不好。

我们应该懂得,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尤其是近20年的经验证明,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如此强盛,人民生活水平也不会提高这么快。

例如,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说话也硬气了,腰杆也挺直了,特别是顶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世界各国称道。

2001年预计经济增长率为7.5%到8.5%,这说明,我们有强大经济实力做后盾。

不改革开放,我们翻两番的目标就不可能提前实现,所以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主流,问题是支流,我们要分清主次,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

四、处理好爱军习武与退伍安置的关系。

爱军习武与退伍安臵并不矛盾,而是相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