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诗歌赏析》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诗歌赏析》
《古诗四首》
《春望》P58
1.说说“草木深”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草木茂盛,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景象。
2.赏析颔联
感伤时事,看到美丽的花儿反而落泪,怅恨离别,听到清脆的鸟鸣反而心惊。
这里运用“使动用法”,以花鸟反衬了作者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3.作者写“花”和“鸟”的作用?
国破家亡(感伤时事、怅恨离别),看到美的事物反而落泪,触目心惊,更加加重了悲剧色彩。
这里写“花”和“鸟”,更加反衬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痛苦心理。
4.描写“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在长安城中,一位老人颤巍巍地站在街边,看着长安城一片萧条的景象,不禁心生悲伤白发增添了许多。
他焦急地用手搔头发,想要把白发全部搔掉,结果头发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插不进去了。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连三月”写出战祸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难得。
体现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的痛苦心情。
6.这里的“国”是指国都长安。
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痛苦心情。
8、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泊秦淮》P60
1.第一句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体会“寒”字的作用。
一个“寒”字不仅让人想到时值深秋,而且让人心头掠过一丝寒意,渲染出一股迷茫冷寂的氛围。
3.描绘第一句所呈现的画面。
薄薄的烟雾笼盖着秦淮河冰冷的河水,冷冷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冰凉的沙滩,构成了一幅迷茫冷寂的画面!
4.最后两句是在指责商女吗?他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写《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后两句运用议论,名为指责商女,实际上是在指责那些点歌的人,表达出了自己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借古讽今。
5.《后庭花》是指南朝陈皇帝陈叔宝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世人称为亡国之音。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患意识。
7、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笼”即“笼罩”,它巧妙的将烟、水、月、沙融合在一起,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既给人以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P62
1.陆游的处境如何?
陆游此时此刻是僵卧孤村年老多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2.“风吹雨”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风吹雨”不仅指眼前风吹雨打的实景,也是指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
“风吹雨”一词承上启下,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结合起来。
3.描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画面。
夜已经很深了,可年老在家的诗人却还未睡着,他卧在床上一边想象着自己征战沙场的样子,
一边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禁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他看到自己真的披上了戎装,骑上了战马,在
沙场上英勇杀敌,报效祖国。
4.这里轮台是指北方边疆。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过零丁洋》P64
1.“起一经”是指起于一部儒家的经典,意思是从中进士开始。
2.“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文天祥的政治生涯。
这里运用比喻,描写了国
家和个人的命运。
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有什么妙处?
运用对偶手法,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作者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
4.尾联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结合历代名人志士,谈谈对《过零丁洋》尾联的理解。
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诗句表明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去也不愿屈服,表现了共产主义的英雄气概。
直抒胸臆。
《古诗二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P114
1.“城阙”是指唐朝的京城长安。
2.“风烟”一词写出了所任之地的偏远荒凉,上任路途的艰辛。
“望”将相隔千里的
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3.赏析颈联。
理性的议论展示了友情与别情,富有哲理,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与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高远的志趣,阔达的胸怀
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而也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意的不朽名句。
4.说说这首诗的特点。
不作酸悲语,全无世俗态。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阔达的胸怀
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有异曲同工之妙。
6、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了高远的志趣,阔达的胸怀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己亥杂诗》P116
1.落红比喻自己。
“吟鞭东指即天涯”意思是说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2.赏析3—4句。
以新奇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生命的赞歌。
“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3.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如何?
作者辞官离京,心情十分郁闷。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从此就一无是处,而是仍想做些对社会有意
义的工作。
4、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望岳》〉
1.全诗围绕“望”着笔,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
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
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2分)
答: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最高层”分别指什么(2分)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也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最高层”暗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钱塘湖春行》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西湖早春美丽的景色,表现了对早春西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喜悦心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
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啄”用得好,是因为:“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妙处。
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次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别云间》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别云间》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2.试分析诗题的作用。
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条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归纳(苏教版)
1.《七律长征》“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是律诗,也是一首革命史诗。
全诗的总纲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运用夸张的手法反衬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的句子是“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全诗的高潮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长征组歌》两首词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对偶和拟人手法表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信念。
3.《老山界》采用了顺叙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体裁是记叙文,作者是陆定一。
4.《草》这篇小说作者是王愿坚,“草”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的形象。
5.《〈长征〉节选》是剧作家王朝柱写的,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拍的,课文截取了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作品情节的发展。
6.《枣核》这篇散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萧乾,选自《美国点滴》,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大写作技巧。
“没出息”字面意思是没有发展前途或没志气,其实正反映了同窗思乡心切的表现。
7.《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本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的,刻画小弗郎士主要用心理描写进行的,本文还善于用景物描写表现主题,如两次写“布告牌”,点明写作背景,描写校园景物充满了惜别之情,衬托了他被迫离开校园、家园的悲痛和热爱祖国的深情。
8.《始终眷恋着祖国》作者是刘敬智,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记述了他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回国的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是明线;眷恋祖国是暗线。
9.《春望》这首诗写于作者杜甫在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时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之情。
;
10.《泊秦淮》后两句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针砭时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首句渲染了气氛,描绘了迷蒙冷寂的画面,迷蒙中透出悲凉。
作者是晚唐诗人杜牧,体裁是七言绝句。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本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12.《过零丁洋》这首诗作者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
首联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尾联用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3.《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政治家,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故事,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爱国。
14.朱自清的《背影》这篇叙事记实散文明线是“背影”,暗线是“父子深情”。
本文记叙了几年前作者在浦口车站和父亲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用“截取法”选材构思。
15.《甜甜的泥土》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的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处不在.本文以“一包奶糖”为线索,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人物形象。
16.《人琴俱亡》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写的,选自《世说新语》。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17.《我的母亲》是新闻记者、散文家、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写的,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表现了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迫和埋没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思考。
18.《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心。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表现了作者的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19、《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王勃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的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以幽默的口吻劝戒对方的句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1、《小石潭记》作者是唐朝柳宗元,选自《全唐文》,本文以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先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它的概貌,接着写潭中之景:写潭水、游鱼,然后写溪水的来源,突出溪水的曲折、悠远,最后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在寂寞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22、北宋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他在谪贬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