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热变质岩、接触交代变质岩、
气-液变质岩、动力变质岩)
常见矿物类型
1. 石英 2. 斜长石 3. 碱性长石 4. 普通角闪石 5. 黑云母 6. 黄铁矿(多数褐铁矿化) 7. 磁铁矿 8. 红柱石 9. 石榴子石 10.透闪石
一、岩浆岩
肉眼鉴定火成岩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产状 (野外产出形态)、颜色、结构、构造、矿物组 成等,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砂岩的粒度分类方案
按碎屑颗粒粒度(D)可划分为: 粗砂岩: D=1~0.5mm 中砂岩: D=0.5~0.25mm 细砂岩: D=0.25~0.1mm 极细砂岩: D=0.1~0.05mm
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
考虑三种碎屑颗粒之间的比例:
1. 石英砂岩: Q>95%, F+R<5% 2. 长石石英砂岩: Q =95~75%, F:R>1 3. 岩屑石英砂岩: Q =95~75%, F:R<1 4. 长石砂岩: Q<75%, F:R>3 5. 岩屑长石砂岩: Q<75%, F:R =
变质岩分类命名
一、基本类型的划分——依据最显著的基本特征 (1)面理化的——岩石构造决定岩石的基本名称
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 (2)无面理至弱面理化——主要矿物成分(+产状)
如:石英岩 (以Q为主) 大理岩 (以碳酸盐矿物Cc、Dol为主) 蛇纹岩 (以Ser为主) 角岩 (接触变质,除石英岩、大理岩外)
色率
90
40
15
超基性岩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橄榄岩
辉长岩
闪长岩
花岗岩
钾长石和斜长石肉眼鉴定:
辉石和角闪石肉眼鉴定:
侵入岩
结构: 岩石结晶程度 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构造 块状、斑杂、条带、片麻、球状
QAP分类图解
岩体观察 野外应收集的资料
(1) 分布、产状(位态、接触关系) (2) 原生岩浆构造 (3) 岩石组构(fabric) (4) 矿物组成(主~,副~,不透明~) (5) 主要矿物的特征:颜色、粒度、晶形、成 分估计与矿物种属、粒内结构(双晶、环带) 、分 布特征和存在方式、变形、蚀变 (6) 岩相变化、火山机构恢复 (7) 围岩变化(变形、变质、蚀变) (8) 内部岩脉 (9) 包体特征 (10) 采集样品
样品新鲜程度判断
(1) 颗粒边界、解理清楚 (2) 无斑点和条带 (3) 长石透明 (4) 无次生脉体和矿物 (5) 易敲出尖棱
侵入世代的确定
(1) 晚期以岩脉形式存在于早期中 (2) 早期以包体形式存在于晚期中 (3) 晚期面理平行于接触带 (4) 晚期切穿早期面理 (5) 烘烤边与冷凝边
侵入岩体相带的划分
3:1~1:3 6. 长石岩屑砂岩: Q<75%,
F:R=1:1~1:3 7. 岩屑砂岩:Q<75%, F:R<1
(三)粉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观察和描述内容与砂岩大致相同。由于 颗粒细大难以观察辨认,应尽可能的区分碎 屑和填隙物。
(四)泥质岩的观察描述内容
1、颜色,注意区分原生色和次生色。 2、泥质成分(粘土矿物)占岩石的百分含 量,注意滑腻程度、断口特征及粘舌性。 3、野外可见机械混入物成分及含量。 4、固结坚硬程度,注意可塑性,在水中是 否容易泡软等性质。 5、构造:注意区分页理和块状构造 6、生物化石成分。 7、成岩后生变化。
观察与描述:
观察岩石总体颜色、岩石结构。若为变晶结构, 则要对矿物形态进行描述。
注意观察岩石中矿物成分是否定向排列,以便描 述其构造。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可见的矿物成分 应进行描述。若无变斑晶,就按矿物含量多少依 次描述;若有变斑晶,则应先描述变斑晶成分, 后描述基质成分。
至于其它方面,如小型褶皱、细脉穿插、风化情 况等,亦应作简略描述。
工具:放大镜、小刀等
1.岩石描述
(1) 产状构造 (2) 颜色 (3) 结构+成分 (4) 沉积构造、岩浆流动收缩构造、变质构造 (5) 变形构造 (6) 变质、蚀变与矿化 (7) 地形、植被等特征
eg.中细粒石英闪长岩
浅灰色,中细粒结构,块 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 长石、黑云母、角闪石、 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斜 长石自形到半自形的板 条状分布,含量约45%, 粒度主要在1-6mm; 黑云母和角闪石约占 30%,并以黑云母为主, 粒度在1-5 mm之间; 它形粒状的石英约占68%;一些以它形为主 的白色长石估计是钾长 石。
按形成时间 原生沉积构造 次生 化学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 复合成因构造
几种重要的物理构造: 层理 波痕 冲刷构造 泄水构造 泥裂、雨痕
几种重要的化学构造: 晶痕和假晶 鸟眼构造 缝合线构造 结核构造
(一)砾岩和角砾岩野外鉴定要点及 描述内容
1、颜色 尽可能指出总的颜色,并注意它的 成因。
另外,在野外还要注意查明岩浆岩体的产状,即岩体的空间 分布位置、规模大小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结合岩 石的结构与构造,以推论岩石的形成环境。也要注意不 同侵入体或同一侵入体之间的岩性变化、时间顺序及相 互关系。
火成岩的矿物成分
1、主要矿物类型: 暗色矿物(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硅铝矿物):斜长石、钾长石、似长石、石英 ★色率:暗色矿物含量的百分数
2、砾石成分 鉴定各种砾石成分,并确定 各砾石成分占全部砾石的百分含量,以及全部砾 石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
3、砾石的大小及分选性;如分选不好,应 指出一般大小以及最大和最小的粒径及其含量。
4、砾石的圆度、球度及形状,表面特征。 5、填隙物的成分、性质和含量;胶结类型。 6、其它 砾石有无定向排列或叠瓦状排列; 有无次性脉穿插岩石等。
2.岩石命名-一般规则
(1)岩石名称组成
颜色+蚀变+化学+构造+结构+次要成分+主要成 分+基本名称
(2)岩石野外鉴定过程
1, 依据结构、构造、产状确定岩石大类 2, 依据结构和成分定名
3.岩石大类区分
岩浆岩(喷出岩、侵入岩)
性)
(超基性、基性、中性、酸
沉积岩(陆源碎屑岩、自生沉积岩)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
(2) 发育面理构造、保留韧性变形结构的岩石
碎斑>90%:糜棱岩化*** 90%>碎斑>50%:初糜棱岩 50%>碎斑>10%:糜棱岩 碎斑<10%,0.5 mm>碎基粒径>0.1 mm:超糜棱岩
(3) 发育面理结构、不保留韧性变形结构的岩石
碎基粒径<0.1 mm:千糜岩 碎基粒径>0.1 mm,碎斑<30%,:构造片岩 碎斑>30%:构造片麻岩
变质岩分类命名
二、命名原则: (1)矿物名称+基本名称,基本名称前矿物按
“少前多后”排列,矿物间以“-”分开。如石榴 石-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通常矿物不超过4个)
(2)当原岩特征十分清楚时,以 “变(质)+原岩名 称”命名。 例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玄武岩 等
区域变质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混合岩
上述石灰岩。泥晶白云岩和细—粗晶白云岩 应注意描述晶粒的大小,白云石和方解石的 关系等。
白云岩分类方案
也可按照石灰岩的分类方案,将石灰岩改为白云岩即可
三、变质岩
变质结构 (1) 变余结构 (2) 交代结构 (3) 变晶结构 (4) 变形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块状 片状 片麻状 板状 千枚状 条带状 斑状
(二)砂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 准确描述岩石的颜色,并推断其成因。 2、碎屑成分 石英、长石、云母及重矿物占全 部碎屑的含量,岩屑的种类及其占全部碎屑的含量。 3、碎屑粒度 砾级、粗砂级、中砂级、细砂级、 粉砂级碎屑各占全部碎屑的百分含量;分选程度。 4、碎屑颗粒的形状及磨圆度。 5、胶结物的成分及占整个岩石的含量。 6、杂基成分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7、结构:支撑类型和碎屑颗粒接触性质、结构 成熟度及胶结类型。 8、成岩后生变化。 9、生物残骸。 10、构造。
(5)颗粒支撑类型、颗粒接触性质及胶结类型;给予恰 当的结构名称。
(6)野外可鉴别的主要生物种类。 (7)成岩后生变化:白云石化作用、缝合线及裂缝的出 现等。 (8)野外见到的孔隙情况。 (9)构造特征。
石灰岩分类方案
Dunham (1962) & Embry and Klovan (1971)
2、白云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具粒屑结构的白云岩其观察描述内容同
分类:脉体/基体 原岩构造特征及改造程度 命名: (1)注入混合岩类: 脉体+基体+构造混合岩
eg:长英质斜长角闪角砾混合岩 (2)混合片麻岩: 构造+暗色矿物+混合片麻岩
eg:眼球状黑云母混合片麻岩 (3)混合花岗岩:构造+暗色矿物+混合花岗岩
eg: 阴影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
条带状混合岩
构造岩
边缘相、过渡相、中央相
观察从边缘相到中央相 矿物组合, 含量. 结构构造 颜色
二、沉积岩
1 沉积岩的层厚分级 2 沉积岩的粒级划分 3 内碎屑岩类型与命名 (1) 生物碎屑 (2) 鲕粒 (3) 团粒 (4) 团块 (5) 粒屑 (6) 命名 4 质、含**质
沉积岩的构造
(五)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1.石灰岩(具粒屑结构)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1)颜色。 (2)矿物成分: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混入的粘土矿
物、陆源砂及粉砂、有机质的含量。 (3)颗粒:种类、形态、大小及其含量,分选性及填集
程度;内碎屑的磨蚀程度,生物碎屑的离解破碎及磨蚀程度; 注意颗粒是否重结晶。
(4)填隙物:尽可能区分亮晶和泥晶,并确定其含量; 若填隙物明显重结晶,可采用微晶、粉晶和细晶等描述其大小。
岩石的野外地质工作方 法 ----观察、描述及分类与命名
岩石野外工作基本思路
野外对岩石进行观察、描述和定名是各类地质工作的基 本内容和第一手资料。在观察到岩石后,首先要根据岩 石的构造,尤其是一些特征的构造以及结构,将它们的 基本岩石大类分开。
在露头尺度上,观察和描述记录岩石,主要包括岩石的颜色、 构造和结构,可以辨认出的矿物成分、特征和百分含量 的估计;结合岩石的产状和重要现象的素描,再依据不 同岩石大类有关的命名方案,共同进行岩石的最后定名。
(4) 不发育片理构造、原岩矿物细粒化 碎块>2 mm,初碎裂岩化×××,碎裂岩
0.5 mm<碎块<2 mm:碎斑岩 0.02 mm <碎块<0.5 mm:碎粒岩 碎块<0.02 mm:超碎裂岩
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比 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 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 超基性岩。
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据此,便可区 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是 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第四步是为岩浆岩定名。在肉眼观察和描述的 基础上确定岩石名称。
(1)结构与构造
脆性变形结构 断层角砾结构(压碎角砾结构)、断层泥状结构、 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碎粒结构. 碎粉结构
(2). 韧性变形结构 糜棱结构:波形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拔丝结构
糜棱岩
2.分类
(1) 未固结构造岩
粒径>2 mm,碎屑可以拼合:破裂岩 粒径>2 mm,碎屑不能拼合:断层角砾岩 0.1 mm<粒径<2 mm 碎粉岩 粒径<0.1 mm 断层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