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我国特有的语言瑰宝—文言文的继承学习。
综观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文言文所占分数6—15分,占试卷总分的5%—10%左右。
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又逐步落实了新课程的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客观性选择题相应减少,主观表述题大幅增多,且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能张扬个性,拓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例如:“吕蒙的变化给了你哪些启示?”“如果你是方仲永,面对父亲的‘不使学’,你该怎么做?”“学习了《曹刿论战》,还能列举出历史上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更引起重视的是近几年兴起的文言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于是在纵观审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后,我作了如下的归纳:(仅就课内的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
(一)《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
两文同是写景散文,有何异同?
相同点:
1、体裁相同
醉翁亭记与岳阳楼记都是记,都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2、语言特点
语言上都采用骈散结合,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主题不同
《岳阳楼记》的主题意在表现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作为封建时代的官僚,他们能有这样的理想是难能可贵的。
2、写法不同
《岳阳楼记》从叙事入手,因事见景,由景入情,写景气势磅礴,表现者博大的胸襟;《醉翁亭记》由景入手,因景生事,移步换景,寓情于景,洋溢着自然、平和、自得其乐的情调。
(二)《伤仲永》、《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
1、相同点:都与后天学习有关
2、不同点:⑴幼年不学,毫无所成(2)年长好学,终有所成(3)刻苦求学。
二、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
(一)苏轼擅长借月抒怀,他的作品《水调歌头》与《记承天寺夜游》同是写月,在表现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什么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主要抒发作者赏月的欣喜和被贬的悲凉相互交错的复杂感情,其特点是文笔凝练,写景清丽淡雅;《水调歌头》既有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的流露,也表达了乐观的个性和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其明显特色是在写景抒情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陶渊明的作品
1、《五柳先生传》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慕荣利,回归自然。
)
2、《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五柳先生传》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形象的描写出诗人闲适、恬淡、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的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三、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
(一)陈寿的《隆中对》与诸葛亮的《出师表》
[甲]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
君谓计将安出?”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并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副对联赞颂的人是 (人名),其中的“先主”是指,“后主”是指。
2、〖ZK()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5、从甲乙两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像诸葛亮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二)《杨修之死》与《魏武帝见匈奴使》
1、分别表现曹操哪些性格特点?
四、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
(一)同写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技艺—《口技》与《核舟记》
1、表达方式的不同:《口技》以记叙为主,《核舟记》以说明、描写为主。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口技》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核舟记》以细节描写为主,突出人物个性。
(二)同写古代名人轶事—《曹刿论战》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1、就事展现人物性格:通过“论战”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谋与军事才能;通过“讽齐王纳谏”展现了邹忌的能言善辩与深谋远虑。
2、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曹刿论战》通过语言、动作描写与侧面烘托展现人物性格;《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语言描写为主。
(三)同写反对战争的《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
1、同以对话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唐雎的不卑不亢、不畏强暴;墨子的能言善辩、机智勇敢。
2、反对战争的意识给现代人的思考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粗略归纳,在中考的备考之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就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作了一些尝试与总结,以供大家商榷。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积极思维的过程,同学们在考试时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
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
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比较时要根据文言语段、题目以及作家作品的情况,进行分析。
如在回答词义、句意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分析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备答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
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时尽量用上原文原句。
并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