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定线——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定线
公路定线的任务: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公路定线的方法:
纸上定线(技术等级高,地形、地质、地物等条件复杂的路线)
实地定线(公路等级较低和地形条件简单的路线)
航测定线(利用航摄像片、影像地图等资料,借助于航测仪器建立与实地完全相似的光学模型,在模型上直接定线)
第一节纸上定线
纸上定线是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
对定线来讲,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矛盾,譬如平原、微丘陵地区,地形干易,路线一般不受高程限制,定线主要是正确绕避平面上的障碍,力争控制点间路线顺直短捷。
山岭、重丘陵地区,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定线时利用有利地形,避让艰巨工程、不良地质地段或地物,都涉及调整纵坡问题,而山岭区纵坡的限制又是较严的,因此在山区和重丘陵区安排好纵坡就成为首要问题了。
这些因地形而异的指导原则,并不因采用的定线方法不同而改变。
但定线条件下一样,工作重点会有些不同。
现就路线平、纵、横面均受较严限制的越岭线纸上定线的工作步骤阐述如下:
(一)定导向线
1.确定路线方案。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开阔的侧沟,利于回头的地点等,拟定路线各种可能的走法。
2.绘均坡线。
根据等高线间距h及选用的平均坡度i均(5.0%~5.5%,视地形曲折程度而定),按a=h/i均计算出等高线间平距a,使两角规的开度等于a(比例尺与地形图同),从某一固定点如图7-1a)的A开始,沿各拟定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a,b,c,…等点,如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均接近另一固定点D时,说明这个方案能够成立,否则,修改走法或调整i均,重新试验至方案成立为止。
3.定导向线。
分析这条均坡线对地形、地物及艰苦工程和不良地质的避让情况。
如有不合理之处,应选择出需避让或利用的中间控制点,调整平均纵坡,重新试坡。
经过调整修整后得出的折线,称为导向线。
如图,Aab…D折线从C处陡崖中间通过,B处利于回头的地点也未利用上,如调整一下F、C前后路段的坡度,即能避开陡崖和利用上有利的回头地点,因此可以把B(定为中间控制点,然后再分段仿照上法截取a',b',…诸点,连接Aa'b'…D的折线,示出了路线将行经的部位,即为“导向线”。
4. 平面试线:
穿直线:按照“照顾多数,保证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穿线交点,初定路线导线(初定出交点)。
敷设曲线:按路中线计划通过部位选取且注明各弯道的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
平面试线中要考虑平、纵配合,满足线形设计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综合分析地形、地物等情况,穿出直线并选定曲线半径。
(二)修正导向线
1.点绘纵断面草图。
在平面试线的基础上量出地形变化特征点桩号及地面标高,点绘出粗略纵断面地面线,(可用分规直接在图纸上量距,确定地面标高),进行初步纵坡设计,量各桩的概略设计标高。
2.纵断面修正导向线。
根据纵断面设计的填挖情况,对纵断面地面高程进行修正(挖方过
大,降低地面高程;填方大,升高地面高程),在平面试线是的对应路段进行平面线位调整,称为修正导向线。
3.横断面修正导向线(横断面校核)。
在修正导向线各点的横断图上,用路基模板逐点找出最经济的或起控制作用的最佳路基中线位置及其可以活动的范围,如图7-2中的②,③,根据最佳位置点的性质分别用不同符号点在平面图上,这些点的连线是一条有理想纵坡、横断面上位置最佳的平面折线,称为二次修正导向线(小比例尺地形图上,最佳位置点显示不出者,可不做)。
横断面校核:根据初步纵坡设计,计算出路基填挖高度,绘出工程困难地段(如地面横坡陡或工程地质不良地段等)的路基横断面图,根据路基横断面图的情况修正平面线形。
(三)定线
经过几次修正导向线后,最终确定出满足《标准》、平纵线形都比较合理的路线导线,最终定出交点位置(一般由交点坐标控制)。
纸上定线应该既符合该级路规定的几何标准,又能充分适应当地地形,避开了尽可能多的障碍物。
为此定线必须在分析研究二次修正导向线上各特征点的性质和可活动范围的基础上,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纸上定线的具体操作有两种做法。
1.直线型法(传统法):利用导向线各点的可活动性,按照照顾多数,注意重点的原则,掌握与该路等级相应的几何标准,先用直线尺试芽出与较大地形相适应的一系列直线,然后用适当的曲线把相邻直线连接起来。
地形复杂转折较多或转弯处控制较严时,也可先定曲线,后用直线把曲线顺滑地连接起来。
2.曲线型法:根据导向线上各点控制性严宽的程度,参照设计路标准的要求,先用一系列圆弧去拟合控制较严的地段或部位,然后把这些圆弧用适当的缓和曲线连接起来。
具体操作步骤见下节。
上述两种方法,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手法不同,计算过程及成果表示方式也不相同,由于适用性的差异,有的甚至从线形设计质量上有所反映。
一般讲,前者适用于地形简易的平原微丘地区,后者适用于地形、地物复杂的丘陵、山岭地区。
(四)设计纵断面
量出路线穿过每一等高线处的桩号及高程,绘制路线地面线的纵断面。
设计者根据地形图,把竖向需要控制的各特征点(如为保证桥涵净空的最小高度等)的标高分别轻重用不同符号注在图上作为填挖控制点。
然后仿照平面试线的方法确定纵坡设计线。
定纵坡设计线应参考试线时的理想纵坡,纵坡要符合该级公路技术标准要求,努力争取满足各种竖向控制以及纵坡线形与平面线形的配合。
根据设计纵坡,检查所定路线是否经济合理,如填挖过大,应进行修改。
修改是调整纵坡还是改移中线,或两者都改,应在对平、纵、横三面充分研究后确定。
越岭线上,一般纵坡灵活性下大,常常要平、纵面同时考虑,如图7-4中K0十200~K0十400之间,挖方较大,该处纵坡己是极限值无法调整,如将路线外移至崖顶边缘通过,如实线所示,线L并元多大变化,但挖方工程减少很多,宜作为采用线。
纸上定线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在某限度内,试线越多,那么最后的成品就越好。
直到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能显著节省工程或增进美感时,才可认为纸上定线工作已告完成。
第二节实地定线
实地放线是将纸上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
把纸上路线放到地面上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等,应根据路线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高低、测设仪具设备、地形难易等具体条件选用。
一、穿线交点法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
纸上路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由于放线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支距法和解析法两种:
1.支距法
通常所指穿线交点定线,多为此法,适用于地形不太复杂,路线离开导线不远的地段。
其工作方法如下。
量支距:在图上量得纸上路线与导线的支距,如图7-6中导1-A,导2-B等。
注意纸上每条导线边至少应取三个点,并尽可能使这些点在实地上能互相通视。
放支距在现场找出各相应的导线点,根据量得的支距用皮尺和方向架定出各点,如图7-6中A、E、C…等点,插上旗子。
穿线主点放出的各点,由于量距和放线工作的误差,不可能恰好在一条直线上,必须穿直,穿直线多用花杆进行(长直线或地形起伏很大时可用经纬仪),穿出直线后要根据实际地形审查路线是否合理,否则现场修改,改善线路位置。
两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转角点,如交点距路线很远或交在不能架设仪器的地方,可插成虚交形式,所有交点和转点都应钉桩以标定路线。
2.解析法
解析法是用坐标计算纸上路线与导线的关系,此法较为准确。
在地形复杂和直线较长,路线位置需要准确控制时用此法。
此法计算比较麻烦,但精度较高,实际工作中亦可用比例尺从平面图上直接量取距离。
二、拨角法
拨角放线也是根据纸上路线在平面图上的位置与导线的关系,用坐标计算每一条线的距离、方向、转向角和各控制柱的里程,放线时就按照这些资料直接拨角量距,不穿线交点,外业工作较为迅速,但此法所根据的资料要可靠准确。
2.外业放线
根据内业计算资料人夹角和距离,先从导1上放出路线起点A和第一边AB以后各边按转向角及距离直接定出。
拨角定线的精度主要决定于定线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可靠准确和放线误差积累的大小。
因此现场放线时,必需十分注意路线实际位置是否合宜,高度是否恰当,今要时要现场变动改善。
为了削除拨角量距误差积累增大的影响,放线时应视现场具体情况,每隔一定距离,与导线联系闭合一次,并进行调整。
三、直接定交点法
在地形平坦,视线开阔,路线受限不十分严,路线位置能根据地面目标明显决定的地区;可依纸上路线和地貌地物的关系,现场直接将交点定出。
如图7-9,从图上得知交点JD离河岸约200m,位于已有公路曲线内侧,一端切线距公路桥头50m,另一端切线距房屋25tn,这样便可根据这些关系,直接于现场定出JD。
在有些情况下,并没有上例这样明显的条件,路线的平面和高程位置,需要视地形、地质情况根据现场选线的原则,定出交点,做法参见现场直接定线。
综上所述,穿线交点定线费时较多,拨角定线误差积累,为了弥补这些工作方法的缺点,取长补短,可以两者结合应用,即拨角定线到一定距离后,再用穿线交点法放线相交,这样又拨又交,即能提高工作进度,又能截断拨角定线的误差累积。
上述三法中,穿线交点和直接定交点法,放线资料大都来自图解,准确度不高,适用于活动余地较大的路线。
拨角法放线资料虽较准确,但放线误差累积,也影响定线的精度。
三法都只用于路线导线的标定,路线的曲线部分还须用传统的曲线敷设方法标定,只适用于直线型定线方法。
四、坐标法
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对路线导线进行坐标计算(计算导线点坐标)。
实测地形图,并进行纸
上定线后,计算路线中线上各桩号的坐标(逐桩坐标)。
然后按逐桩坐标表进行实地放线。
一般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至少需要两个导线点进行坐标放样。
采用极坐标法。
(即拨角测距法)
第三节纸上移线
纸上移线是修改局部路线的有效方法。
一、纸上移线的条件
1、路线平面标准前后不协调,需要调整转角点位置、改变半径,或室内定坡后发现局部地段工程量过大时;
2、路线位置过于靠山,挖方边坡太高有害稳定,或过于靠外,挡土墙较高,砌石工程太大,移改线位后能节省较大的工程量时;
3、增加工程量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平、纵线形标准时。
二、纸上移线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计断链不计断链
1、计断链:(移距较大,断链长度较长,对纵坡度有较大影响)
⑴绘制移线地段大比例尺路线平面图,注出各桩位置。
⑵依据移线目的,在纵断面图上试定纵坡,读出各桩填挖值。
⑶根据填挖值,在横断面图上找出最经济或控制性的路基中心线位置,量得与原中心线的距离(即移距),分别用不同符号在路线平面图上反复修改,得移线后的导线。
⑷用正切法求得各交点的转角值,并做到移线和原线的角度闭合。
⑸按移距在横断面图上绘制移线后的中心线位置,推算新旧桩号的高差。
⑹根据高差在原纵断面上用虚线绘出移动后的地面线和平曲线,重新设计纵坡和竖曲线。
⑺编制“路基设计表”。
⑻设计路基横断面,计算土石方数量。
2、不计断链(移距不大或路线纵坡度较缓)
不推算移线的新桩号,但需推算与移线平面起终点相应的原线上的桩号,以便计算超高和加宽,移线终点不标注长短链。
注意:纸上移线的资料主要从原线的横断面上取得,由于一般横断面施测范围有限,且离中线愈远误差愈大,移距不能太大,一般以小于3—5m为好。
移距很大时,应在定出移改导线后,实地放线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