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策
略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开展与落实有赖于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的制度保障和坚实的师资队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独特历史、文化和国情,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课程思政之主旨就是强调将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都纳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范畴,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1.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

课程不仅肩负着知识传递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进行价值观的传承。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和实践活动,需要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础上,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以高校课程作为育人载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2.课程思政是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都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在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
长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将其培养成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强国栋梁。

课程思政的教学要结合各学科培养目
标的特点,采取多种授课方式,有效激发人才培养价值的生成与显现。

思政课程
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做到“思政”与“专业”的有效相长,充分发挥课程思
政的价值引领作用,是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3.课程思政是体现课程育人的重要环节。

课程思政是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科学育人的重要方式。

课程思政将知识
传授、情感意志训练、品格自觉养成、价值观塑造等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传授与
价值引领的良性互动,发挥课堂的立德树人的功能。

课程思政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学习什么”走向“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的思考,用丰
厚的知识成果滋养先进的价值观念,以先进的价值观念激发对知识认知和内化的
自觉,促进学生形成全面而理性的探究意识和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提升学生自
主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强调任课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维持学生参与学
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的预期效果的教学过程。

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任课教师找准思
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与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按要求融入所授课
程中,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无缝对接和有机互融,从而发挥课程育人
的目标。

1.理念先行:强化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顶层设计
(1)强化理念认同,增强对课程思政认知。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是强化理念先行,增强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与思
想认同,让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总体规划和持续学习,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

(2)明确领导体系,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权。

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校党委的统一领导,校党委必须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
地和保障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战略高度,保证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深化课
程思政建设的政治属性与组织保障。

因此,由校党委牵头,组成由教务处、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宣传部、教学组及教师代表组成“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构建“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部门支持,分院协同,教师参与”的工作格局,为课程思政开展建立领导体系的保障,
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

(3)明确责任主体,构建部门联动新机制。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通过制度构建促进相关主体深度参
与课程思政建设,相互协同,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由校级课程思政领
导小组进行统筹规划,构建多层级的联动机制,教务处和专业分院协同建设,全
体教师广泛参与、协调一致进行建设与实践。

校级层面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规划,明确各级责任主体与相关建设的任务清单,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落
实职能处室与各二级分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

2.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教学效果
(1)教学准备,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促使专业教学变得更加丰满和厚重,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
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准备阶段需要“在心理和物质等方面做好各项
工作,对教学教材、基本学情、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作出有效的分析与设
计。

”[1]各专业分院首先需要梳理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制
定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次,明确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的侧重,整合
内容重构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再次,建立丰富的思政
元素资料库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匹配;最后,设计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思政元素合理融入,实现润物无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2)教学实施,紧扣课程思政教学特点。

有效教学理论将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实
施过程中更加有效掌控每一个教学环节,严格遵循教学理论进行合理设计,以学
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注重学生品格与价值观养成,维持学生参
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共鸣,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因此,课程思
政的教学避免单向的讲授式、灌输式授课传统,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个性化成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学科的教学特点,规范选择与组织教学
资源,设计有趣的场景,采用情景式、案例式、体验式、协同式、互动式、网络式、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学生政治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力,做到情知互补、情知
合一,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

(3)教学管理,保障课程思政顺利进行。

有效教学理论不仅关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
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之余,还要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帮助学
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课程思政相较于专业知识教学具有内隐性,注重师生之间主体性的交互作用与人
格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从而在教学中形成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
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与对立,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教师对学生耐心指导,包
容学生的问题与过错并及时指正,尊重学生的差异与独立人格,进而形成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构建和谐的课堂生态,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4)教学评价,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判断,为后续教学提供决
策依据。

科学构建课程育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课程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身
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相契合,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与时代发展需求,是推动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具体而言,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主要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着手,从理
论知识、行动改变与服务学生发展等层面引导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方向。

“知
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基本认知活动及其在活动中构建的知识目标进
行评价,即学生对专业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评
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教
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主要为情感体验性认识,主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高
青年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达到职业认同、培养其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影响学生情感与行为选择。

3.管理激励:增强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制度保障
(1)明确目标,建立课程思政实践激励机制。

高校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课程思政过程中,需明确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纳入高
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思政专项研究课题,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立课
程思政专项激励制度,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示范课程、教学名师、积极进行课程思
政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老师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
绩优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评优表彰、教师风采展示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提升教师精神上的获得感,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
究的积极性。

(2)打造特色,突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课程思政建设突出课程育人的目标,各高校可聚焦优势学科和特色课程,重
点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课程思政示范案例等,打造学校专属的、特色的课程思政名片,培养更为专业、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
任课教师则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课程特色挖掘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
政体系,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

(3)过程管理,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制度。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进度定期检查与督导,组织教师对“中国系列”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观摩交流,建立思政课教
师与专业课教师常态化研讨;健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与研修制度,开展定
期实践研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教学实践难点与重点,激发
教师参与热情,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教学的开展。

4.师资培养:夯实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坚实基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见功见效”。

[2]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育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和水平。

因此,培养一支“有理性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

(1)加强教师入职培训,增强教师思政理论素养。

对新晋教师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师资培训体系,特别是在岗前培训中将师德师风和道德水平作为教师取得教师资格的首要条件;其次,在新晋专业课教师中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四史”等相关内容学习与分享,引导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内心里和行动上自觉、主动接受课程思政的理念,理解课程育人的目标,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便于在日后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

(2)开展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元素挖掘能力。

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内涵,与其专业知识建立关联后迁移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教师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加强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专项培训,适当增加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习,扩充教师视野和知识面,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与教学水平。

(3)拓宽思政资源来源,优化教师思政实践能力。

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优质的思政资源。

建设校级、院际、各专业之间的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共学机制,加强学科与专业间的课程思政教学沟通交流,互学互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扩宽课程思政资源;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平台,丰富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来源,便于教师选用和采纳;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体验并沉浸在实践中,激发
师生创新性思维,从而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的实践能力。

(4)营造以赛促建氛围,促进教师思政领悟能力。

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能力提升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精进。

通过参加教
学比赛,参赛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性思考,能够敦促教师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开展
研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理论素养与领悟能力,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与课
程育人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需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
的有效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

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阶段性
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22Z004);2022年西安欧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
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KS011);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2]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
教育研究,2020(5).
[3]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2020(10).
[4]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
[5]杨建义.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视野下的“课程思政”建设[J].思想理论导刊,2021(7).
作者简介:马芳琴,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政与法学教学与研究。

[1]张家军,钱晓坚.有效教学策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