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班制”教学实施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走班制”教学实施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教育实施“走班制”的背景及三层核心意义,然后概述了“走班制”实施以后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和前景,最后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标签:“走班制”;选课;扩大交往;教师引领;综合能力
一、国内“走班制”情况介绍及其意义
教育部在2014年12月16日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计入总分。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在现有英语听力两次考试的基础上,实行高考英语笔试两次考试,取笔试和听力各两次考试中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从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在新的改革形式下,我们的教学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规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学校与学生如何应对呢?从全国试点新高考的各个省份来看,等级性考试“六选三”带来的挑战,首先出现的是学生的多种选课方式,还有就是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层次分出不同的班级,学生选择权利的进一步加大,要求学校必须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制教学。

其次是针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提前即从高一甚至更早就要开始为自己的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进行学业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教育专家表示,学校要逐步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例如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生涯规划指导。

2004年,深圳中学正式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中课改实验样本校”,承担起相关的实验项目。

深圳中学新课改主要体现在高二学年。

在这一年里,深圳中学在八大学科全面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同时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同一学段,学生修习的课程内容可以不一样,每个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自己的课程表。

“走班制”三层核心意义是什么?
1.在“走班制”中,学科和教室是固定的,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固定了教室和教师,甚至是部分学科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教师可以挂牌上课,学生采用流动听课的方式进行。

2.学校可根据学科特点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大班制采取讲座式的课程,可以组合不同班级、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长时间的课程实行小班化。

3.拓展课、实践课、社团活动课等以兴趣为主导的可实行走班形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任课教师与教室。

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二、“走班制”要达到的预期目的
“走班制”实质就是根据学科难度和学生知识认知水平实施的分层次教学。

它的好处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能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

关键的问题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走班制”作为一种在美国起源,在我国已逐步被教师接受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组织方式应达到以下目的。

1.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活动。

学生有目的地做出选择、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因此,通过给予他们选择,、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从而逐渐学会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并逐渐确定将来发展的方向,减少高考之后对大学选择与人生定位的盲目性。

这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减轻了思想壓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

3.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走班制”在目前情况下需解决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能否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走班制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或问题,因为走班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控制减弱了,好多过去常规的育人教育方式就失效了,或者班主任的很多工作转嫁于科任教师。

那么,科任教师能否有管理意识或能否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就需要我们在前期做好宣传,做好引导,做好安排(教学与教育股)管理。

否则,“走班制”只能是形式(穿新鞋走老路),“走班制”只能是昙花一现。

造成的结果是传统教学的优势丢掉了,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走样了。

那么,“走班制”前期要做好哪些功课呢?
走班制的设计决定了学生不需要教师“管理”,而是需要教师引领。

学生自己选择专业的方向,自己决定未来的职业,自己选择喜欢的课,所有的选择都需要自己负责,并且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按规则进行。

同学的成功模式与学习方式、教师宣传的榜样都是学生最好的借鉴。

教师没有为学生做主的权利,却肩负着引导学生建立理想、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责任。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施教的责任意识,
提供咨询、循循善诱的育人能力,学识精湛、魅力四射的个人形象,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领,也是教师在走班制中自我发展提高的努力方向。

在走班制中有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清的现象。

学校有必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新学期前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下学期的课程设置、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走班制”下如何评价学生的成绩?这是一个影响整个教育过程的问题。

把评价仅仅看作是“选拔” “培优”,严重地违背教育规律。

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教师仍然陷于应试的境地,不可自拔。

在管理和评价学生时,可以采用学分制,逐渐打破学年与年级制,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提供空间。

(二)“走班制”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挑战
“走班制”的实施,首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教学中,面对长期固定的学生,教师与学生在长时间的磨合中达成了默契,建立了感情,易于得到学生的认可。

这是“走班制”教学无法实现的。

“走班制”教学给我们提出很多管理与教学方面的问题。

如:教师是否适时转变了教育教学管理观念,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与管理能力,教师是否会忽视对学生心理与状态的关注和引导管理,学科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过度在乎成绩转向对成绩忽视。

如何平衡这两个问题呢?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是否找到并制定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走班制对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走班制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但是,作为未成年人的高中生,其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善,甚至不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什么,这就会导致在走班制中这些学生相对迷茫。

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出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景象。

但是在原来班主任的监管引导弱化后,部分行为习惯差一点的学生会把这种“自主”当成是放任自流,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解决,如:“走班制”的自由度如何控制,“走班制”呼唤心理咨询与生涯规划的指导,“走班制”与高考成绩的关系如何平衡,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