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较多,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难以掌握,因此希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处理好这部分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减少学生认知的困难。

第一是先讨论什么是体液调节。

讨论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体液调节的概念、体液中存在着多种成分的知识,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的调节作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以及本节教材中六种动物激素简介表中的内容),在讨论中形成体液调节的概念。

甚至可以把本节最后的内容:“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提前先讲,然后再讲述体液调节中最主要的内容“激素调节”。

第二是要紧紧抓住激素如何调节生命活动这个中心问题来展开。

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脊椎动物和人的激素都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内分泌系统实际上是很复杂的,包括通常所说的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还有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性腺(卵巢、睾丸)、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等腺体,还有属于神经系统的下丘脑,属于消化系统的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促胰液素就来自这里的分泌细胞)胰腺(内含胰岛,分布在胰腺的腺泡组织之中)的一定部位的分泌细胞。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内分泌系统有一个粗略的解剖学、形态学方面的认识。

2、要明确每一种激素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这种生理功能也常常是多样化的。

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和高中教材又增加的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生长激素的功能、胰岛素(由胰岛
B细胞分泌)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功能、雌雄性激素的功能等进行讲述。

可以采用边讲边列表(如投影)的方式讲授。

应注意说明它们的生理功能只是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提供能量或物质,而只是提供调节活动的信息——化学信息。

这是调节的一大特征。

3、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有重要的独立作用,如生长激素的分泌等,而且还分泌几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调节甲状腺、性腺的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说明这些激素的作用。

注意突出说明若干个重要内分泌腺体又集中地受另一个内分泌腺体激素的调节,这是脊椎动物和人的激素调节的又一特征。

4、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可以合成下丘脑调节性多肽(HRP),其中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它们对垂体促激素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教师应注意说明促激素的分泌量受被促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的影响和调节。

就是说当血液中激素的含量增高时,促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当血液中激素的含量降低时,俣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从而维持血液中激素的正常水平。

另外,下丘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兴奋性也受大脑皮层活动的影响,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进而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激素调节。

5、如果说以上的三个调节层次大体上是纵向的,那么教材中“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这部分内容的第一小段所说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都不是由单一激素完成,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则是横向的说明激素对生理活动调节的复杂性,使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点教师应当向学生明确指出。

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点,每年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大约为10%~20%,如2001年全国理综卷考的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设计实验内容;2002年全国理综卷考查的是有关昆虫外激素的知识;2003年全国理综卷考的是有关神经调节的知识等,而近几年上海高考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联系及与神经调节相关的一些医学上的生理、病理问题,前者以非选择题为主,后者则以选择题的形式居多,由此可见本节在高考中所占的地位的重要性。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一要重视三基,强化知识体系,优化整体设计。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测试需通过一定的知识结构来体现。

知识的网络在课本中隐藏,能力的层次在大纲中贯穿,在复习设计时,要强化整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既对知识网络有整体的把握,又能对每一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并从整体上把握生物的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和动物行为的产生,这样解题思路就会更准确,做题就会更全面。

二要深化理解,重视“过程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能力测试已成为高考的核心,高考的重点已转移到
对平时素质的积淀上,因此在复习时,要强调概念的理解和延伸,使学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重新审视,进行纵向对比,横向联系,在广度上发散思考,深度上充分挖掘,使知识的层面更加多元化,创新的思考更加具体化。

三要复习时需消化、综合,要重应用,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消化的时间,经过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加工再“输出”,复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注意重视研究解释性取向试题,帮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材料、直观表格图片来解决问题,学会寻找合理解释的专业术语或关键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知能解读】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和,以为主,为辅。

概念:
1、
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2、
和类型3、
高4、
等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
动概念:
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结构基础:
生分类:、
命、
活神经调节兴奋的传导特点1、
动2、
的1、
调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2、
节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及关系1、
2、
难点指津:
由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直接涉及到细胞的结构和生理,新陈代谢、生殖、生长等项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本节知识点是学科内综合题的重要素材。

在跨学科综合方面也涉及到各类激素的化学成分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同时本节知识与初中生物学知识联系密切,如实验验证及证明,人体的卫生与保健、甲亢、呆小症、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糖尿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

本节知识还与日常生活实际、生产实际、环境保护等有密切的联系,如阉割育肥、动物行为、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

【典题探究】
[典题1] 人体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以知识立意为主的题目。

其命题意图是考查神经传导的情况,另外还考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化的能力,即学生对课本知识不但要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

能力要求为C级。

解题思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传导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传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答案:A
探究:
错解分析:答案B和C对正确答案有较大的干扰性,往往造成较多学生易错选。

错选的原因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能从课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未说的话,即它的含义。

因此要求学生应深读、精读课本的重点知识。

方法和技巧:解答本题应熟知兴奋的传递的结构、特点等基础知识。

要理解信号的传递和转化,掌握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即突触)的结构,兴奋如何在突触中传递的。

突触虽然是一个结构,但突触间隙也是其结构的组成部分,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新的启示:由该题的特点可以看出:这类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读程度,课文中虽没有原话,但可以从文字内容上悟出其中的道理,即我们常说的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因此提醒学生要精读、深读课本,抓住实质,前后联系,形成整体思维。

[典题2] (2002年广东河南高考题)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A 体重增加 B 嗜睡 C 耗氧量下降 D 对低氧环境耐受力下降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并重的题目。

其命题意图,一是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二是考查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能从整体、全局把握问题。

三是要找到信息与答案的切入点,由点突破,解决问题。

能力要求为C级。

解题思路: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因此给成年的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表现出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出现的症状,即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对低氧环境耐受力下降。

答案:D
探究:
错解分析:本题的A项对正确答案的干扰性极大,许多学生可能容易错选A项,即体重增加。

错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所给信息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二是没抓住关键的信息,即给成年的大鼠饲喂甲状腺激素3周,学生容易产生惯性思维,与课本中甲状腺激素喂蝌蚪的实验相混淆。

方法和技巧:解答本题的技巧主要有:一是对甲状腺的生理作用掌握熟练;二是对比用甲状腺激素饲喂成年动物和饲喂幼年动物。

基本的思想方法有对照比较和发散思维。

新的启示:从该题可以看出,单纯考查某个知识点的题目越来越少。

多数题目都是从知识点扩散开去,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也是今后高考的趋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典题3] 切除胰脏的狗排出的尿液常常会引来许多蚂蚁,其原因错误的是()
A 狗体内缺少胰岛素
B 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
C 狗尿中含有较多葡萄糖
D 蚂蚁喜食狗的尿液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以应用能力立意为主的题目。

其命题意图有:一是考查学生对糖尿病发生的原因的理解;二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了解蚂蚁具有趋向甜食的习性。

能力要求为C级。

解题思路:切除胰脏(腺),即切除了胰岛(胰腺的组成部分),胰岛素缺乏,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作用就大大减少,血糖利用减少,肝糖元分解加速,血糖浓度显著提高,超过正常水平,部分糖即随尿排出。

答案:D
探究
错解分析:选项A对正确答案D的干扰性较大。

错解的原因有:一是对胰腺、胰岛和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二是对胰岛素与糖类代谢的关系(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这一知识点不明确;三是学生对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较差。

方法和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胰腺、胰岛和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要把日常问题与书面知识相联系,融会贯通,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新的启示:由该题的特点不难看出: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命现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另外相关生物之间的联系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典题4] (2000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③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 以上说法都对
点拨:①知识依托: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特点
②基本思路:先从图中判断①②③④处分别是神经纤维上还是在突触上,或者是在反射弧中
答案:B
[典题5]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 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是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D 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点拨:①知识依托:神经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反射弧
②基本思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答案:A
【知能拓展】
[讲读]
2003年的《考试说明》和2003年高考生物试题均再次将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等知识点放在重点考查的位置,占试卷总分值的1/8~1/10。

而且综合分析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要求也越来越高,是新高考的命题趋向之一。

该考点可以与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相结合(如脑科学、医学等)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由于该考点的知识特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较多,所以要求学生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和协调统一的观点。

[典题探究]
[典题] (2002年上海高考题)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代表传出神经
B 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 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 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 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 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5)在离肌肉5毫米Ⅰ处的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毫米/毫秒。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并重的题目,也是一道综合分析识图题。

其命题意图为:一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二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三是利用基础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由基础知识扩散开,多层次考查学生的能力。

能力要求为C级。

解答本题的知识依托为:反射弧,神经传导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解题思路:题目给出了一个脊髓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根据反射弧的组成我们知道,①是传入神经元,其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那么与传入神经元相连的S则是感受器;③代表突触,是传入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②是由脊髓灰质前角发出的传出神经元,则M代表效应器。

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可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进行单向传导,突触传导的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

若将从a处切断,则整个反射弧被切断,所以刺激Ⅲ处M无反应。

但刺激Ⅱ处M收缩;计算两次刺激所用的时间和神经冲动传导的距离差,得出1.5毫秒传导了45毫米,从而得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30毫米/毫秒。

答案:(1)A (2) C (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4)收缩无反应(5)30
探究:
错解分析:由于本题的综合性较强,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与数学计算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很难答全对。

本题全方位地考查了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因此解答此题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一定的识图和计算能力。

方法和技巧:解答本题需要有很强的驾驭知识的能力,既在有基础知识做后盾,又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知识的潜层意识,因此要求更高。

另外还有人为因素对神经冲动的影响。

只要掌握了反射弧的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特点,解答此题并不是很难。

新的启示:由该题的特点可知:识图与分析,基础知识的升华,与其他知识(如计算)的融合等全面综合考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也属于一种开放性问题,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要灵活运用各学科之间相联系的知识。

【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髭蟾是一种两栖动物,在繁殖季节,雄蟾上颔长出角质黑刺,雌蟾的相应部位有桔红色斑点,雌雄之间的这种差异在生物学上称()
A 遗传变异
B 适应性
C 同体作用
D 第二性征
解析:动物的性腺发育受季节的限制,繁殖季节,性腺发达。

性腺释放性激素,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即是本题所考查的知识。

答案:D
2、下列四组中,都因内分泌活动不正常而引起的疾病是()
A 巨人症和夜盲症
B 糖尿病和佝偻病
C 坏血病和侏儒症
D 呆小症和侏儒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巨人症是由于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所致,佝偻病是缺钙引起的,坏血病是缺维生素C,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的,侏儒症是幼年生长素分泌不足所造成的。

答案:D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的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刺激部位发生电位反转,与相邻部位出现电位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答案:C
4、一只原来生蛋的母鸡,突然像公鸡一样鸣叫起来,也不再生蛋了。

发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
①卵巢退化②输卵管萎缩③性细胞中发生基因突变④性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变异⑤雄性激素增多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⑤
解析:在正常的情况下,性激素除了由性腺分泌外,还可以由一些腺体(如肾上腺等)少量分泌,所以当一只正常的母鸡,突然像公鸡一样鸣叫,说明具有了公鸡的第二性征,这是因为母鸡体内的卵巢退化,雄性激素增多的原因。

答案:D
5、春天,随日照时间增长,母鸡产量增加。

这是由于光照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
A 垂体,使其分泌的生长激素增多
B 性腺,使其分泌的性激素增多
C 甲状腺,使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
D 肾上腺,使其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
解析:一定时间长度的光照,通过母鸡的神经系统作用于垂体,使脑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该激素又作用于性腺,促使其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促进卵子的生成(产蛋)。

因此,日照时间越长,性腺(卵巢)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而分泌的雌性激素越多,产蛋量也随之增多。

答案:B
6、下列各项不属于反射的是()
A 某些昆虫的幼虫食虫鸟见到不敢食
B 熟睡的人被蚊虫叮咬会动一动
C 精彩的哑剧表演引来人们的热烈掌声
D 离体腓肠肌与一段坐骨神经相连,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概念和应用。

反射是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刺激发生的反应,一定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B选项属于非条件反射,A、C项属于条件反射。

D项没有经过神经中枢,只是一般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

答案:D
7、对人体内的各种物质代谢都有影响,但主要是调节糖代谢的激素,它的使用方法最好是()
解析:调节糖代谢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

由于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后就被消化酶消化成氨基酸,失去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须用注射法,直接注射到人体的血管内,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发挥其生理作用。

答案:B
8、动物的本能实际上是由()
A 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B 一系列反射按一定顺序发生构成的
C 一系列印随、模仿、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D 一系列判断和推理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解析:动物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都是动物先天具有的能力。

但非条件反射只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对环境变化产生的身体局部动作反应。

一种非条件反射一般要比非条件反射复杂得多,一种本能行为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一系列顺序的非条件反射形成的,当然动物的本能行为有些还要受激素的影响。

答案:A
9、在人体过敏反应中,能释放组织胺,它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

组织胺的作用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
解析:组织胺属于人体内的化学物质,其调节作用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

答案:B
10、在某些山区能见到发育缓慢的大型蝌蚪,这些大蝌蚪体内所含低于正常水平的激素应是()
A 甲状腺激素
B 保幼激素
C 生长激素
D 蜕皮激素
解析: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是昆虫内激素,蝌蚪体内没有这两种激素,故可排除A和D。

蝌蚪是青蛙的幼体,题中“发育缓慢的大蝌蚪”,说明该蝌蚪迟迟不能变态,发育是不正常的。

较正常速度慢,但其生长正常。

而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中,只有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动物的生长。

答案:A
1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而反射弧则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二者性质不同。

反射必须依靠反射弧来完成,但并不是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能完成反射活动,因为反射必须有外界刺激作用于反射弧才能发生。

答案:B
12、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刚孵化的小天鹅总是紧跟着自己的母亲这是它的一种本能
B 蜘蛛织网是通过对年长者的模仿来学习的
C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D 激素调节在动物行为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
解析:要正确地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弄清动物行为的大致分类方法。

小鹅随母这是后天形成的,因而不是本能行为,而是一种印随行为。

蜘蛛织网是一种无师自通,生来就会的本能行为。

答案:C
13、(2003年上海高考题)某人腰椎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解析:反射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由题意可知,接受刺激后能产生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这一途径没有受到损伤;出现运动障碍可能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关。

14、下列腺体中,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减退()
A 甲状腺
B 垂体
C 性腺
D 肾上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