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词汇和语音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圣美等人是从一个平面来读
“浅”“钱”“残”“贱”的关系的,而戴侗则是 从词的孳乳过程来谈的(虽然他自己并没有明确地 意识到这一点),相比起来,又是进了一步。
(二)右文说
► 宋人的“右文说”,在音义关系的研究方面是一个
发展,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 (1)对音义关系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同源词的
研究。汉语的同源词写成汉字,有的是同一“右 文”,有的不是同一“右文”,甚至在文字形体上 毫不相干。而“ 右文说”只着眼于“右文”,这就 把同源词研究的范围缩小了。这仍然是受到文字形 体的束缚。
(二)右文说

“右文说”的名称是由宋代王圣美提出来的。王圣美有《字 解》二十卷,今已佚。他的见解见于《梦溪笔谈》的记载。 《梦溪笔谈》卷十四: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 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 皆从木。 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 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戔’为义 也。” 戔[jiān]
(一)声训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声训”是采用“A,B
也”这样的形式,其中,A,B在语音上相同或相 近,B是用来解释A的,但解释的往往不是字面上 的意义,而是A的性质或作用,也就是A的“得名 之所由”。
► 比如:“乾,健也;坤,顺也。”意思是说:“乾”
是刚健的,正因为此,才称为“乾”;坤”是柔顺 的,正因为如此,才称为“坤”。“政者,正也”, 意思是说“政”是用以“正(人)”的,正因为如 此,才称为“政”等等。这说明古人已认识到这些 词之间音义的联系,并已隐约地感觉到它们的派生 关系了。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1.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讲到音义关系。 据沈兼士统计,仅根据“右文”来说明词义的就有 六十八处。值得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 (1)同一声旁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
► 《说文》:犥piāo,牛黄白色。段注:黄马发白色
为骠biāo。票麃biāo同声。然则犥piāo者,黄牛发 白色也。《内则》:“鸟皫piǎo色”,亦谓发白色。
► “夫名之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
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 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
(一)声训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其书以同声相谐推论称名辨物 之意,中间颇伤穿凿。
例如: ► 《释名· 释形体》:胫,茎也。直而长似物茎也。 ► 《释名· 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 ► 《释名· 释言语》:发,拨也。拨使开也。
(一)声训
► 有时候,同一个词还可以有多种声训,如:
► 《风俗通》:江者贡也,珍物可贡献也。
► 《释名· 释水》: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一)声训
► 同一个词,既可声训为此,又可声训为彼;这种情
况,明显地反映出“ 声训”的主观随意性。造成这 种主观随意性的原因又有两点:
► (1)观念的错误。以为“
► 所谓“金声、今声之字皆有禁制之义”,指的是:
“唫”jì n为闲口,“衔”为马勒口,“顉”qīn为低 头,“趛”yǐn为低头疾行,“捦”qí n为急持衣襟 等。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为“交衽”,衽前后幅相交,也有禁持之义。 但“金”本身却没有“ 禁制”义。又如上例,从 “ 票”的字可以有“白色”义,有“ 末”义,而 “ 票”本身并无这些意义。以上两点对“ 声旁” 的分析,比宋人的“ 右文说”深入了一步。
(二)右文说
► (2)另一方面,“右文”有的表义,有的并不表
义。后一种情况,就是音义的任意结合。如“江”、 “河”二字,其“右文”“工”和“可”究竟有什 么意义?虽然有人强为之解(如说“工”表示直, 所以“杠”从“工”;“可”表示曲,所以“柯” 从“可”),但终属臆说。如果“右文”都能表义, 那就是音义有必然联系了。



(二)右文说

张世南、王观国的意见与此相近: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自《说文》以字画左旁为类,而 《玉篇》从之。不知右旁亦多以类相从。如‘戔’有戔小之 义,故水之可涉者为浅,疾而有所不足者为残,货而不足贵 重者为贱,木而轻薄者为栈。Zhàn


青字有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无溷hùn浊者 为清,目之能明见者为睛,米之去粗皮者为精。
► 但是,这不等于说音义之间毫无关系。在一种语言
的基本词汇初步形成以后,在词义引申和新词滋生 的过程中,一些(不是全部)意义有关的词往往会 在语音上也有联系。
► 沈兼士《声训论》:“凡义之寓于音,其始也约定
俗成,率由自然。继而声义相依,展转孳乳,先天 后天,交错参互,殊未可一概而论。”
一、前人对音义关系的探求
义关系的一种尝试。
► “声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主观任意性。本
来,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同音词已经不少,加 上音近、音转,数量就更多。在众多的音同、音近、 音转的词中,要找出与某字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 的词来,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就是意义差得很远 的词,如果勉强加以牵合,也可以构成声训,如 《释名》的“雨,羽也”就是如此。
(一)声训
► 这些训释,有的是对的,如“驯,
马顺也”驯和顺
确实在语源上相同。
► 有的是不对的,如“马,怒也,武也”马和怒、武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只是许慎(或汉 人)的一种主观猜测。
► 象《白虎通》那样解释夫、妇,显然更是荒谬。 Nhomakorabea (一)声训
► 东汉末刘熙作《释名》,是集声训之大成。刘熙在
《释名》序中对他著书的目的说得很明确:
(一)声训
► “声训”在《尔雅》中也有。到汉代,“声训”
更加盛行。例如:
► 《尔雅· 释言》:履,礼也
► 《尔雅· 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 《尔雅· 释器》:絇qú谓之救
(一)声训
► 《说文》:天,颠也。马,怒也,武也。驯,马顺
也。
► 《白虎通· 三纲六纪》: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
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
戾之言利也。利与善义亦近。故利谓之戾,亦谓之 赖;善谓之赖,亦谓之戾。戾赖语之转。”
► 封”“坟”双声,都可以训大。戾、赖双声,都可
以训“利”,训“善”
二、关于同源词的研究
(二)右文说
► 沈兼士在《右文说在训诂学上的沿革及其推阐》一
文中,把“ 声训”和“ 右文说” 的不同概括为: ► 声训,如果是同“声母”(即王观国所说的“字母” 指形声字中的声旁)相训,那么有以下三种情况:
► (1)ax:x
如:政者,正也 ► (2)x:ax 如:发,拨也。 ► (3)ax:bx如:驯,顺也。
词汇和语音的关系
► 词是音义相结合而产生的,研究音义关系,是词汇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 总的说来,音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因此,同一个概
念,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说法;在同一民 族语言的不同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名称。这 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荀子就已经讲过《荀 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 宜。”那种认为音义之间有必然联系的观点是错误 的。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1)同一声旁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 ► 《说文》:犥piāo,牛黄白色。段注:黄马发白色为骠biāo。 票麃biāo同声。然则犥piāo者,黄牛发白色也。《内则》: “鸟皫piǎo色”,亦谓发白色。
► ►
《 说文》:票,火飞也。注:此与熛biāo音义皆同。引申为 凡轻锐之称。”
► x代表声母,a、b代表义符。
(二)右文说
► 右文的公式则为: ► (ax:bx:cx:dx):x如:从浅、
钱、残、贱诸字中找出声母戔jiān 。
(二)右文说
► 比王圣美、张世南、王观国等人稍后,宋末元初的
戴侗也有类似的意见:
► 戴侗《六书故· 六书通释》:六书类推而用之,其义
最精。昏本为日之昏,心、目之昏犹日之昏也,或 加‘心,与‘目’焉。嫁娶者必以昏时,故因谓之 昏,或加‘女’焉。

《 说文》:蔈biāo,一日末也。段:“金部之镖,木部之標, 皆训末,蔈当训草末。”
可见“票”这个声旁可以表示三个意义:白色;轻锐;末端。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2)同一声旁的字可以有相同的意义,但这个意
义未必和声旁字的意义一致。
► 《说文》:
,交衽也。段注:凡金声、今声之字 皆有禁制之义。
► 《广雅· 释诂》:佳,大也。疏证:佳者,善之大也。
► 《大雅· 桑柔》笺云:善,犹大也。故善谓之佳,亦谓
之介;大谓之介,亦谓之佳。佳、介,语之转耳。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广雅· 释诂》:封,大也。疏证:封、坟语之转。
故大谓之封,亦谓之坟;冢谓之坟,亦谓之封。冢 亦大也。
► 《广雅。释诂》:戾,善也。疏证:郑注大学云:
(二)右文说
► 从表面上看,“右文说”只是把“左旁表义”改为
“右旁表义”,是一种标新立异之说,而且,也不 大符合汉字的事实(因为并非所有的声符都能表义)
► 但是,实质上,“右文说”包含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某些声符相同的字,其意义也相同。这种认识比 “声训”进了一步,因为它不是拿单个的词的音义 相比较,而是注意到一组音同或音近的字在意义上 的联系。
(二)右文说
► 右文说看到了戔、卢等“右文”的表义作用这是对
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凡字,其类在左,其义 在右”,一说“凡字”,就把局部夸大为全体,又 从真理走向谬误了。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清代是文字、音韵、训诂全面发达的时代,清代的
一些学者在音义关系的研究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下面以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来作一些介绍。

► 这些都说得有些道理,只是‘发,拨也’条应倒过
来,说“ 拨,发也”
(一)声训
► 有一些解说就很荒谬了。如: ► 《释名· 释天》: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也,雨水
从云下也。
► 《释名· 释长幼》: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也。故
三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
(一)声训
► 但《释名》尽管谬误处不少,它毕竟是古人探求音
(二)右文说
► “熏”本为烟火之熏,日之将入,其色亦然,故谓之
曛黄,《楚辞》犹作曛黄,或加日焉。帛之赤黑者 亦然,故谓之熏,或加‘系’与‘衣’焉。饮酒者 酒气酣而上行,亦谓之熏,或加‘酉’焉。
(二)右文说
► 戴侗是从“字”的角度谈的,但他说‘昏’用于心
为“ 惛”,用于目为“睧”,用于嫁娶为“婚”等 等,实际上就是词的孳乳过程,在这过程中,几个 意义有关的词,往往是用同一“声母”,即是同一 读音。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3)音同义近不一定声旁相同。 ► 如前面所举的从“票”的“骠”biāo和从
“麃”biāo的“犥”piāo音同,故均有“白色”义 “票、麃”biāo字形不必相同。
(三)清代和近代学者对音义关系的研究
► 2.
王念孙《广雅疏证》中有很多对音义关系的精辟分 析。
► 杨泉《物理论》:在金曰
,在草木曰紧,
在人曰贤。 ► 意思是、 紧、贤三字都有坚、刚之义。
(二)右文说
► 《说文》:紧,缠丝急也。
,刚也。段玉裁注: 坚者,土之臤qiān。紧者,丝之臤。者,金之臤。 “贤”与“能”同义,谓人之坚强有力者。)而且 都从臤声。臤的意思就是“坚”
► 说文:臤,坚也。它不但表音,而且表义。
名”与“ 实”之间是有必 然关系的,因此对任何一个词都要找出“命名之 由”,这样就必然产生牵强附会。
► (2)方法的不当。只是寻求某两个词之间音义的联系,
而不是探求一组词之间音义的联系,这样分散的、 孤立的考察,就更容易陷入主观任意性。
(二)右文说
► “右文说”比声训进了一步,它考察的是一组
词之间音义的联系。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同音)
(一)声训
► 《孟子· 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
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庠、养,上古都是 阳部。校,匣母宵部,教,见母宵部。序,邪母鱼部, 射,船母铎部。鱼铎对转。)
► 《礼记· 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
尊贤为大。(仁、人同音,义、宜同为疑母歌部)
► 在某些意义相关的词之间,语音也有联系,
这一点,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反映古人这种 认识的,就是所谓“ 声训”。
(一)声训
► “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就能见到,如: ► 《易· 说卦》:“乾,健也。坤,顺也。(乾、健上
古都是群母,元部。坤、顺上古都是文部。)
► 《论语· 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