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树和天空》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书和大自然,角度新颖,
使诗人与树的视角发生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在 树林中走动。树如同无言的智者,把诗人瞬间的感受 表达了出来。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匆忙,雨过天晴, 树林静谧,这优美的情景,又让诗人的内心更加宁静, 焕发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普通高中教科书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之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学习目标
1、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 的意境等。 3、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4、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 系、生命的奇迹等。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 意境。 教学难点 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 中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
课文探究
1.“树”在诗中是一个怎样的意象?
首先,“树”在诗中被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和主动 性。虽然同处雨中,但是“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生命”“停 下脚步”和“等待”的首先是树而不是人。“我们”在这里只是一个 旁观者、见证人、陈述者——一个同路人。
同时,在“树”的自由意志里,还融汇着宇宙间一种和谐与默契的 情怀与品质。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 必然理由。因为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雨中的生命”,而 那“果园里的黑鹂”,更是一个对待生命积极、乐观的精灵。真正健全 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晴朗的夜晚”,就有了它 们更为“挺拔”的身姿。而支撑这一切的,除了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 多的还应该是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间最执着的等待!
2.“雪花”这个意象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作为冬天的象征,雪花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能使强大 的意志得到最充分的突显。它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 的认可与迎接,是人类对生命暂歇的期许。宇宙自有它的动静, 自然也有它四时的更替,而永远忙忙碌碌的人们,是否也应该有 一个停下脚步、静观夜空的瞬间?就像一个农人在辛苦的劳作 中也会偶尔抬起头来,欣赏那飘着白云、飞着鸟群的天空,于是 知道自己的辛勤并不枉然与孤独。从审美的角度,“雪花”象征 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 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相互融合、和谐共存的化境。在这个世界 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 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新气息。
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 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 斯德哥尔摩群岛Runmar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 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 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 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 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 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 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 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
特朗斯特罗姆简介
作者简介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 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 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 首,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 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 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 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 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 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 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在雨中走动”“匆 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息”,缺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感情, 想象奇特。 2、意境优美而朦胧。
“树”“天空”“雪花”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但经诗人 的描写,一下子就具有极为优美的画面感,读者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棵“在 而中走动”的树,似乎出现了“在空中较开”的雪花。诗歌的语言是通俗 易懂的,但诗人善于通过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含意,言浅而旨远。如 “倾洒的灰色”中,“灰色”为什么可以“倾洒”?“灰色”又象征什么? 又如“雪花在空中绽开”意境优美,但又并不仅仅是写雪花,“雪花”还 指美好的未来、美好的瞬间等。只有真正读懂了蕴含在诗歌语言背后的深 层含意,才能把握诗歌的主旨。
6.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 进。前者主动,后者主静。前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 律动,启示着自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 歇了”,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强力后的静 谧。那曾因为争取而匆匆走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 空下神圣而静穆的“挺拔”闪现。虽然那“挺拔”的 姿势只是一次“闪现”,虽然“等待”的只是一个 “瞬间”,但是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在那无休止的搏动 中一次又一次地追逐那一层高过一层的瞬间化境吗?
3.这首诗中的“天空”,有怎样的象征义? “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存
在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 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 最虔诚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4.这首诗中的“我们”,有怎样的象征义?
“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我们” 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 者,“我们”相互关爱与扶持着。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结构
前节---动:“雨中”“走动”“有急事”“汲取雨中的 生命” 层次与境界上的相承与递进 后节---静:“雨停歇”“停下脚步”“静闪”“等待”
7.《树和天空》这首诗有何艺术特点?请简要分析。
① 对常规语言的颠覆和日常经验的转换,是这首诗的一个鲜明特点。 不是“我们”行走或停步,而是百度文库“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停下脚步”; 树的“急事”则是“汲取雨中的生命”,它的姿态是“挺拔地静闪”。诗 人这样写,不是为了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为了通过这种“颠覆”,引导我们 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世界的新鲜的 感受。
主题
《树和天空》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诗歌中,“树和天空”的关系,寓示着存在(人与自然) 与无限、与永恒的关系。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 构成了朦胧、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生 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层次的 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写作特点
1、想象丰富而奇特。 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树”
学习提示
《树和天空》的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 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 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但又很难读解, 不好把握。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推敲索解,而要运 用想象,尝试进入诗歌所创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诗 中这棵“在雨中走动”的树,结尾那“在空中绽开” 的雪花,是否给你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② 赋予树以人格化的特点。在《树和天空》中,树仿佛拥有了人格,成 为人们的同伴,因而“我们”与它之间也就建立起了一种“突然的联系”。 诗歌的结尾两行充分展示了这种在原本“分隔的现实的不同领域之间” 创造出的关联——树“和我们一样”,在同一片天空下等待着雪花开始落 下的瞬间。这就带给我们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颖的体验。这 首诗并没有给出某种思考的结论,但它构成我们思考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