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MBA经典案例--系统创新和风险控制构建投资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BA案例之系统创新和风险控制构建投资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投资银行业的定位
从国外经历看,投资银行是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要主体,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产业集中和规模经济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于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投资银行的界定也有些困难。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称谓,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

国际上对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称为投资银行。

第二种:只有经营一部分或全部资本市场的金融机构才是投资银行。

第三种:把从事证券承销和企业并购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第四种:仅把在一级市场上承销证券和二级市场交易证券的金融机构称为投资银行。

可以看出,人们定义的投资银行主要针对的是投行的业务划分。

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投资银行公司。

我国开始筹建资本市场以来,由国有资本出资组建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内部设置投资银行部,从事股票承销业务。

投资银行主要是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一整套风险与收益匹配的方案、工具和优质的金融媒介服务。

(吴晓求,2001年)从业务上而言,投资银行指的
是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业务的机构。

投资银行的中介作用图示如下。

投资银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我国正经历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历史时
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投资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给投行业务带来的新机会。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方向,即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这就为地方政府转让一批上市公司的国家股股权创造了条件,股权转让审批的速度也会加快。

自2002年8月15日方向光电国有股转让获批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国有股股权转让或获批公告。

如此占股票市场47%的国家股转让市场可能会形成,国家股转让提速后,出于专业、公平和监管的考虑,受让方和转让方都会考虑请券商担任并购重组财务顾问,这将给投资银行业带来并购重组业务的机会。

2、《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出台。

国家经贸委、财
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意味着非上市公司国有产权的转让将进入新阶段,国有产权的转让也是为了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这同样为投行提供了业务创新机会——担任政府财务顾问。

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
政策法规局局长张德霖透露,《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已经讨论通过,争取在8月份出台。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暂行办法》也已经列入国务院
和国资委2003年立法计划。

投资银行应积极注意政策动向,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利用专业优势担当好财务顾问角色,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3、市场国际化给投资银行带来的机会。

投资银行向国际化发展,已经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投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1、投资银行业务的准入障碍降低。

传统的投行承销业务竞
争激烈,外资进入、银证混业经营和证券公司进入门槛的敞开等使证券业
已经完全告别过去的垄断时代,如果券商不能适应这种突变,势必被市场所淘汰。

投行业在经历了几次大的制度性变革后,市场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许多原来的投行老大已不见踪影。

一些原来的业内龙头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制度变革的大
环境,因违法违规而频频栽倒以及大多数证券公司的创业者被迫退出市场。

2、经营品种单一,业务结构高度趋同。

目前国内101家证
券公司中,有主承销资格的投资银行约40家,实际上,除了重大的承销项目基本为中金公司所承揽之外,几乎没有哪家投资银行拥有与众不同之处,排名靠前的大券商主要还是依靠规模优势、政府支持等方面的优势。

说到底,投资银行展开的竞争是无差别竞争,而无差别竞争直接导致恶性竞争、价格竞争,而降价的同时也不能回避风险,不合适的承销活动只会给投行带来巨大损失,包括声誉上的和金钱上的。

如何塑造投资银行在某一方面的特色、实现在某一领域的独树一帜,将是未来工作中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

而且在加入wto之后,国外投资银行都盯住了中国证券市场,他们的加入也将使国内投行业务面临更恶劣的竞争环境。

3、资产规模偏小,竞争实力较弱。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仅有十几年,尽管数量较多,但其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极差。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证券公司的平均资产仅为20多亿元,这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差距甚远。

过小的资本规模使证券公司赖以进行扩张的基础极为薄弱。

我国11家最大的投资银行其资本加在一起不到25亿美元,而美林一家就
703亿美元。

投资银行资金规模越大,实力越强,在拓展业务领域、占领市场份额方面越有优势。

可以说,资本规模壮大是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开辟新领域、参与市场竞争的物质基础系统创新和风险控制双管齐下构建投资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系统创新塑造竞争优势创新一直是证券业发展的主题,更是塑造投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离开了创新,不可能有今天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

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券商在全球化竞争时代毫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能力。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金融业本身是风险化解行业,创新是克服风险的最佳手段。

投行本身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成功取决于各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这就表明在单项创新上有优势,如果缺乏系统创新,则不一定有竞争力。

核心能力只有经历系统创新后才可能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对证券公司而言,系统创新中产品(服务)创新是核心,组织创新是保障,管理创新是基础。

证券公司的系统创新至少应包括上述三项创新,否则只能是单项的创新,并不能保证有核心竞争力。

1、通过业务创新打造自己的业务品牌。

一个企业要持续发展,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拥有核心业务,即品牌优势,而且要不断对其品牌赋予新的内容。

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亦要走品牌之路。

世界著名的券商,尽管经营广泛,但都有一项或几项独具特色的业务,在业内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
们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效益。

投资银行应完善业务结构,发展企业投资顾问、资产重组、债转股、收购兼并等业务,跳出一级、二级市场的局限。

目前,随着证券投资基金数量的不断增加、保险基金的陆续入市,以及将来养老基金的入市,我国证券市场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日渐强烈。

投资银行应以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中枢,努力开拓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业务空间,通过结构性调整应对外来竞争的同时,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行市场定位,利用好时机抢先起步,抢占市场份额,走特色化经营之路
2、通过组织创新提高营运效率。

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
集中管理"的投资银行体制,注重塑造专业、合理知识结构的团队,提高运作效率和质量。

投资银行的业务需要广泛的信息资源、深入且专业化的分析、高度发散的创意和精细严谨的策划,需要资本市场的操作能力以及处理法律问题、财务问题与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些都需要通过组建良好的团队来实现。

团队建设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工作满意度。

团队规范在鼓励其员工工作的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

(2)决策更合理化。

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看问题的广度比单一性质的群体更大。

同样,由风格各异的个体组成的团队所作出的决策,要比个体作出的决策更有创意。

(3)提高绩效。

工作团队方式可减少浪费,减少官僚主义
作风,积极提出工作建议并提高工作效率,故科学合理的团队建设对投资银行至为重要。

3、营销创新。

主承销商的销售能力将直接影响股票发行的质量,包括价格高低、发行效率、后市表现、优化投资者结构、发行人的市场认同度等等。

营销能力是投行竞争力在市场上的重要表现,包括以发行质量竞争承销项目、专业化销售的利润增长点,投资者群体认同的品牌效应等。

(1)建立良好的投资者网络。

销售股票的主力对象是机构投资者,主承销商能够运作的投资者网络的强大程度,直接关系到销售股票的能力。

(2)定价能力。

股票发行的难点是合理确定发行价格,既要体现价值,又要参考市场价格,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投资者对价格的认同度;既要满足发行人的筹资需求,又要照顾投资者的涨价收益。

(3)推介能力。

股票的价值最终需要投资者的认同,推介工作十分必要。

推介的方式很多,包括一对一推介、小型推介会、公开路演推介会、网上推介、媒体宣传推介等。

推介的关键是要准确定位股票的“卖点”,挖掘发行人的投资价值,以及找到合适的投资群体。

路演推介是激发购买欲望的关键措施。

4、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

投资银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就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1世纪是一个智能化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主角,作为知识载体和知识创新源泉的人,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些中小投资银行能够迅速崛起,在某个业务
领域与大投资银行分一杯羹,与其拥有某方面的专业人才有关。

投资银行应立足于长远,确立以自身培养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人才战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同建立绩效考核和流动机制,形成人才竞争效应。

(二)风险控制保障持续竞争力
近年以来,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凸现,一些券商已尝到了风险控制不严所带来的教训:如股票承销中出现的巨额包销风险,比较典型的有浙江广厦、哈医药等;如投行业务中的虚假包装上市所导致的风险:如通海高科、麦科特事件等,一些过去拥有显赫的投行业绩的券商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而另一些券商虽然到目前还未真正受到投行风险的惩罚,但更多的是因为项目少或运气好等原因,股票发行承销业务多年以来几乎无风险的状况使得大多数券商在风险防范面前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国外投资银行中风险管理一直是公司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的、科学的控制投资银行风险,不仅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生存与发展,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而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体现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高低。

1、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消除泡沫的阶段,中国股市无论是以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方式来挤出泡沫,一定会有大量的参与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付出惨重代价。

监管部门有其尴尬的处境,但其政策趋向上只能朝着规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测,在未来3-
5年内,大批对资本市场缺乏理解、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证券公司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的检验,退出资本市场舞台势在必然。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必将导致投资银行管理理念的转变,“谁能活得久”将成为比“谁能活得好”更重要的问题。

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防范与化解能力已是事关券商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并成为体现券商综合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2、投行业务上的风险控制。

现在投资银行纷纷成立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制定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

(1)在项目立项中,以有关立项标准指引为基础对项目进行筛选,力求提高业务的质量和把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

(2)项目跟踪阶段。

随时把握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承做人员协商解决。

(3)内核阶段。

完善内核程序,项目内核先经质量控制部门审核,再提交内核会议讨论,并聘请外部的律师、会计师参与讨论,提高内核的质量与效果。

3、加强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

从国外证券公司的风险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致命的风险事件中,人的因素总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虽然人们可以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和运作程序来防范和控制风险,引进对冲工具来降低市场风险,实施严格的审查程序来减少风险,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来规避营运风险,但这一切都是人为设定的。

既然人可以创造它们,也就可以反向地利用它们。

因此,在大力倡导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
险监控机制的同时,强化员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员工的执业素质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实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有效发挥或约束人为的因素同样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