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展望未来_纪念海原大地震100_周年座谈会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 注 ┃
“海原大地震发生后这100年间,海原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新旧对比两重天!”12月16日,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举行的纪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座谈会上,大地震幸存者的后代发出这样的感慨。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寰球大震”,这次8.5级的特大地震让海原县及周边50多个县27万人丧生,也给数以百万的家庭造成巨大的伤痛。
也正是这次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地震遗迹,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文化。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提升防震减灾能力、地震应急避让、地震遗迹保护及开发利用、发掘地震文化资源、建立地震档案馆等,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研究员郭安宁针对海原地震博物馆如何走向高端国际化,提出建立线上网络传播系统及网上博物馆系统、“一带一路”特色馆、海原地震数据库博物馆、中国大地震资料兼档案馆和设立郭增建地震及天灾预测奖励基金等建议。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文伟教授提出,应推广海原老城区地震避难应急场所的规划设计和海原地质灾害易发区风险区划两项技术,打造海原大地震论坛交流平台,建设一个地震科普基地,打造宁
夏乃至西北第一个防灾减震产业园,让海原成为全国地震科普基地。
北方民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占武就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背景下的海原环境保护和地震地质文化建设作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文史专员、《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认为,地震灾害损失在我国各类灾害中占有较高比例。
1920年发生在海原的“寰球大震”震级高、破坏程度惨烈,但当代人很少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他呼吁继续向全社会介绍海原大地震的相关情况,深入普及地震方面的知识,了解地震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
2007年,庄电一曾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海原大地震留下的大奇观、大财富》的长篇报道。
此后,他又以自治区政协委员的身份多次呼吁“保护海原地震遗迹,开发利用地震文化”,引起广泛关注。
宁夏中卫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徐海宁在座谈会上说:“铭记大地震的苦难,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发展成果。
我们要通过挖掘地震文化遗产,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珍惜当下,发展未来!”海原县县长许正清在座谈会上致辞。
据悉,为了纪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海原县已动工建设海原地震公园。
(文图由海原县委宣传部提供)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纪念海原大地震100
周年座谈会举行
座谈会现场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