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预防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害[1]。
2002年首次在新沂市高流镇发现该病,是引入带病种造成,近几年在邵店、新店等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2005、2006年发生严重。
分析主要原因为适宜的气候条件及引种、施肥等人为因素。
为此,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并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该病的扩展与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范围大大减少,危害程度大大降低,2010年基本未造成经济损失。
1病害重发原因1.1乱引乱调籼稻种子新沂市部分乡镇有种植籼稻的习惯,分散在全市的各个主要种植区,全市播种面积在3333.33hm 2左右。
2005年开始推广Ⅱ优084、岗优Ⅱ号等优质籼稻品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也激增。
据统计,2002—2004年每年发生面积都小于12hm 2,2005年则上升到34hm 2,发病田块平均病叶率为6%,高的达到76%,一些严重田块减产15%~80%。
从发生田块来看,籼稻发病明显重于粳稻。
在7、8月发病高峰期调查当地主要品种,主要发病品种为Ⅱ优084、岗优Ⅱ号等籼稻品种,常发病区的个别粳稻品种也见到零星病斑。
因此,一些杂交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忽视植物检疫,带菌种子未做处理就乱调乱引,给病害扩散增加了可能性。
1.2适宜的气候条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通过气孔及伤口入侵,水稻生长期间暴风雨是导致病害在田间扩展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2005年7月20日在高流镇首先发病,进入7月下旬,出现持续降雨过程,全镇发病面积约20hm 2。
特别是8月5日麦莎台风的到来,加速了病害扩散,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水稻发病面积上升至34hm 2,病株率迅速上升至15%~80%,病叶率达1.2%~55.0%。
2006年8月1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高流、邵店镇零星发病,但随着8月10日桑美台风的到来,病害迅速扩展到王庄、新店等地,发病面积达32hm 2。
五种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效果
·21·五种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效果试验表明,噻唑锌、噻菌铜以及春雷·噻唑锌等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危害,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强调在发病初期第一次喷药,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用药2~3次。
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
浙南沿海多台风暴雨影响,该病常在晚稻上大面积发生。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为害,在2017年连作晚稻上进行了噻唑锌、噻菌铜、春雷·噻唑锌等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供试药剂20%噻唑锌(碧生)S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20%噻菌铜(龙克菌)SC(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40%春雷·噻唑锌(碧锐)SC(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2%春雷霉素AS(日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3%噻霉酮(细刹)WP(陕西西大华特实业有限公司)。
2. 试验设计本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30 m 2。
每亩用药量:(1) 20%噻唑锌SC 120 ml;(2) 20%噻菌铜SC 150 ml;(3) 40%春雷·噻唑锌(碧锐) 40 ml;(4) 2%春雷霉素AS 150 ml ;(5) 3%噻霉酮WP 80 g ;(6) 空白对照(不施药)。
3. 试验和调查方法试验在瑞安市塘下镇鲍田种粮大户陈再迪的连作晚稻田进行。
选择田块平整、生长一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初发的连晚田作供试田块,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
第1次施药在9月16日,水稻破口期;第2次施药9月23日,水稻齐穗期。
试验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防治,每亩喷水量30 kg。
试验采用定点调查方法,每小区固定4个点,每个点4丛水稻,每株水稻调查上部2张叶片。
施药前调查每小区水稻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14天、21天分别调查每小区病叶率和病情指数,根据施药区和对照区病情指数的差异,计算防治效果。
普定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防除措施
情 2 0 0 5年 7月 2 6日 . 植 保 植 检 站 在 马 官 镇 贾 官 村进 行病 虫
1 - 2 . 1 秧 田期 选 上 年 发 病 重 的 3块 田 . 分 别 用 上 年 种 植 的 品
种 在 这 3块 田 内育 秧 ( 育的秧分别够返栽这 3 块 田) , 除 此 之 外. 疫区禁止育秧。因 2 0 0 7年 仅 有 1块 田发 病 . 品 种 为 特 优 5 5 9 . 2 0 0 8年 秧 田系 统 监 测 田 为 1 块 分 别 在 秧 苗 四 叶 期 左 右 及移栽前 5 ~ 7 d . 每 块 田进 行 5点 取 样 . 每点 0 . 1 m : . 记 载 总 苗 数、 病苗数 , 计算病苗率。
4 2
2 01 3年第 2 6#第 2期 月干 l j j
普定县水稻 细菌性条斑病 的发生及 防除措施
唐 承 成
( 贵 州 省 普 定 县 植保 植 检 站 , 5 6 2 1 0 0 )
摘 要 : 通过 2 0 0 3 -2 0 1 2年 对 普 定 县 水 稻 细 菌 性 条 斑 病 的 普 查 、 监测及防除探索 , 基本 掌握 了水稻 细 菌性 条斑
出 大 量 串珠 状 黄 色 菌 脓 . 干后 呈 胶 状 小 粒 。 2 0 0 3年 7月 2 5 日植 保 植 检 站 在 进 行 病 虫 害 普 查 时 . 在 猴 场 乡猛 舟 村 发 现 有 水 稻 细 菌 性 条 斑 病 经 地 毯 式 排 查 . 发 生面积 5 h m 2 . 采 取 有 效 的综 合 防 除 措 旌 , 病 害得 到 控 制 。据 跟踪调查核实 . 2 0 0 4年 至 今 在 猴 场 乡未 发 现 细 菌 性 条 斑 病 疫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的保健栽培技术
种子消毒
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 性条斑病的初始感染源。
合理施肥
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有助于提高水 稻的抗病能力。
科学灌溉
保持田间适宜的湿度,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细菌性 条斑病的发生。
水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定期巡查
应定期对稻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
病原与传播途径
病原
病原为Xanthomonas oryzae,是一种黄单胞菌属的细菌。
传播途径
通过风雨、昆虫、农具等途径传播,从气孔或伤口侵入。
发病条件与影响因素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连作、氮肥过量、植株抗病性差等条件下容易发病。
影响因素
天气、季节、种植方式、品种抗病性等都会影响该病的发病情况。
02
转基因抗病品种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抗性的基因导入到水稻中,培育出转 基因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推广与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推广抗病品种
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推广使用抗病品种,提高农 民对抗病品种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建立示范基地
在各地建立抗病品种示范基地,展示抗病品种的优良性状和抗病性 能,让农民直观感受到抗病品种的优势。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的防治技术
2023-11-08
目录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概述 • 防治技术措施 •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 水稻种植管理建议 • 防治技术应用与效果评估
0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概 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水稻叶部病害。
症状
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后扩展为短条斑,病斑上常有黄褐色或灰白色条纹, 严重时叶片枯死。
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水稻细菌性病害是指由于病原菌侵染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最近几年,因为耕作制度、品种组合、栽培管理以及天气情况的改变,导致了以条斑病和基腐病为主要特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在金寨县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而且发病范围在逐年增大,病情也在逐渐加重,此病害具有暴发性强、流行快、一旦发生难以控制等特点,对金寨县的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而,深入认识和掌握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十分必要。
一、细菌性病害发病环境病原菌具有侵染性,其传播和侵染均与水分、温度有关,主要指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
侵染植物的菌株均为杆状,多数只有一至几条鞭毛,能从天然的孔隙及创伤处进入,并首先破坏宿主的细胞,然后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在农田里,病原菌通过流水、雨水和昆虫传播。
暴雨可造成大量的宿主裂口,为病原菌的入侵和疾病的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病原菌主要寄生在病残体、种子和土壤中,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极易发生病害。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发病症状在发病早期,患病部位呈现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后慢慢变成黄棕色条斑,并有黄色的菌脓,在外界空气的流动及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变成干燥的胶状小粒。
随着病原菌的侵染,病原菌引起的稻叶卷曲、病原菌枯萎、不能抽穗,或即使抽穗,因水稻叶片受损,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够充实、稻米品质下降。
一般病害发生后,产量损失达15%~20%,最严重的可达40%~60%。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条斑病,其病原是稻生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病变种,病菌体分单生和双链两种,经培养后呈球形菌落,表面光滑光亮。
条斑病病原菌可在受病害的水稻籽粒中越冬,是重要的病原菌,其在籽粒、病稻草也可被携带,并可远距离扩散。
该病害主要危害水稻叶片、叶鞘部,还可随降水、降雨等水流传播病菌,直接危害水稻,并从水稻的气孔、伤口等部位侵入,引起病害。
2、发病条件在温度26~30℃,相对湿度均大于85%的条件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几率较高,特别是多雨少光照条件下。
科学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发 病 田块 平 均 病 叶 率 为 7 0% , 高 散 ,发 生范 围进 一 步扩 大 。 全 区水 , 的达 7 % ,一 些 严 重 田块 减产 3 % 稻病株 率迅速 上升至2 % ~7 %,病 8 0 0 5
~
9 0% 。至 2 5 发 生 面 积 达 到 叶率 达0 2 ~6 %,发病 面积 达到 00 年 .% 0 6 0 h 。而 2 0 年几 乎 无过境 台 7 O m 07
8 % ,平 均 12 ,未 造成 经济 损 0 .%
高峰期调 查本地主 要水稻品种 ,发病 失。 的品种 主要 是 l优9 、 『 8 等籼 l 8 l 优0 4
稻品 种 ,而粳 稻未见 发 病 ( 1)。 表
3 .施 肥 不 当 轻 型栽培 制 度 以 来 ,9 %农户肥料 使用 习, 0 惯于 “ 一炮
( 2)喷药 预 防 。该 区农技 推 广 中心 植 保 站 站 经 过2 试 验 示 范 表 明 :在 a
晨 露 未 干 或雨 后 就 进 行农 事 活 动 ,
如 喷 药 、施 肥 、除 稗 等将 加 重 病 情 菌 性条斑病远距 离传播 。
发 生 。据 笔 者 于 2 0 年 8 2 0 4 月 5日调
60h 7 O m ,病 田病 叶率 平均 82 .%, 当年 损失稻谷 1 0 万斤 。 80
风 ,加之 喷药预防 ,全 区折 实发生面
笔者通过 田问调查发现 :籼稻发 积 被 控 制在 2 0 ,病 田病叶 率0 0亩 %
病 明显 比粳 稻 重 。在 7 、8 的 发病 月
~
要 通 过 稻 叶气 孑 及 伤 口入侵 ,水 稻 繁 ,利于水 稻细菌性条斑 病的发生流 L 生 长 期 间 的暴 风 雨是 病 害在 田 间导 行 。据2 0 年 田间抽 样 调查 :病 区 05 致 扩散 蔓 延 的主 要 原 因 。据 调 查 。 偏施 氮肥 的田块 细条病 的病 叶率 平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1991年首次传入江苏省,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后经大力整治,得到有效控制。
但近年,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繁种或乱引乱调,大量未经检疫的带菌种子流入市场,加上夏季多台风多暴雨,极利于病害流行传播,导致了该病害在江苏省回升较快,淮北杂交稻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
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减轻危害,保护水稻生产,发生区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制定科学治理对策,全面推行综合防控措施。
一、强化检验检疫一是加强产地检疫。
制种单位应在检疫机构指导下,选择无病田作为制种基地。
在生长期间,检疫机构要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进行田间检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扑灭。
二是严格调运检疫。
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到病区繁种或调种,通过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带菌种子的调进调出。
三是做好检疫处理。
病区生产的稻谷不作种用、不得外运,谷壳、秸秆及附近杂草要就地集中销毁,阻截病害的传播与扩散。
二、采取农业防治一是推广籼改粳。
发生区要利用粳稻较为抗病的特性,大力推广种植粳稻,以减轻病害。
二是实施水改旱。
有条件的细条病发生区可改种蔬菜、蚕桑、林果等旱作物,切断细条病传播途径。
三是调整病区水系。
病区应加强水系管理,病田和非病田用水要分开,避免病田水流向非病区,阻止细条病疫情向四周扩散。
四是加强栽培措施。
细条病老病区应做到科学田间管理,培育无病壮秧,提倡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灌溉用水做到浅水勤灌,避免漫灌。
三、开展化学防治一是全面药剂浸种。
病区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可使用85%强氯精300倍液浸种24小时消毒。
二是抓好秧田和大田防治。
秧苗3~4叶期、移栽前各喷药1次进行预防,做到带药下田;大田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至抽穗期各施药1次进行保护,药剂每亩可选用10%叶枯净400~500克、20%龙克菌40~50毫升、50%克菌壮40~50克或50%灭菌成40~5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在台风、暴雨过后应及时进行补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
4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全国植物检疫性病害。
今年江苏省梅雨期间多强降雨天气,加之田间菌源充足,十分有利于细菌传播,农民防控形势严峻。
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的因素包括:一是田间菌源充足,近两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范围扩大,发病点增多,为病害流行提供了充足菌源。
二是品种抗性差,目前江苏省杂交水稻种植品种多以徽两优、Y 两优、C两优、隆两优等为主,均是感病品种,后期病情有暴发流行的可能。
三是天气利于发生,江苏省6月中旬以来强降雨频繁,雨量明显偏多,稻田水串灌、漫灌情况普遍;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江苏省降雨仍将持续,有利于病菌扩散蔓延和再次侵染。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在籼稻老病区发生,从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但以分蘖末期到抽穗前期发病为多。
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扩展成褐色短条状病斑,病斑多时可连成长条斑,对着阳光看,叶脉处可见透明长斑,严重时可造成全叶枯死。
发病以后,严重时影响水稻灌浆,秕粒增多,引起减产。
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带药移栽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将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2.强化田间监测预警。
做好全面普查,彻底查清病情的发生分布,准确掌握病情发展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
3.科学用药防控。
喷药时要先喷未发病的区域,逐渐向发病中心包围,发病中心要相对重喷。
在防治策略上要立足早治和用药保护的原则,发现一点打一块,发现一块打一片,且要用足药量,水量。
已发病田块,要禁止串灌、漫灌和使用循环水,防止病害扩展蔓延,首次防治后5-7天后再防治一次,确保防效。
遇台风、暴雨后及时进行补治。
可选用的药剂有噻唑锌、噻霉酮、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碱式硫酸铜、中生菌素、三氯异氰尿酸、氯溴异氰尿酸等交替轮换使用。
4.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植保无人机防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绿色农科Green agricultural。
识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附图)以及防治措施
识别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附图)以及防治措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水稻细条病)主要危害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变红,远看
似火烧,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米质脆,食味差。
发病
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损失50~70%。
1.要杜绝菌源
细条病的菌源来自种子、稻草。
因此,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严禁病区
的种子调运出境,发病田的稻草要作燃料予以烧毁,以减少菌源。
2.选用抗病良种,进行种子消毒
因地制宜,选用抗性较强的良种种植。
种子用300倍的强氯精药液消毒。
方法是:先将稻种用清水预浸12小时,然后放入药液中浸12小时,晚稻种子捞起洗净后催芽,早稻种子再用清水补浸12小时后催芽,以减轻病情。
3.合理施肥管水
避免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实行配方施肥。
适时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在水的
管理上应做到“自立门户,排灌分家”。
4.药剂防治
水稻发病后应立即施药控制发病中心,中心周围田块要施药保护。
主要农药品种有:
①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掺水50公斤喷雾;
②20%克菌壮粉剂每亩75克,掺水50公斤喷雾;
③3%金柱霉素每亩150克,掺水50公斤喷雾。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作者:李品汉来源:《科学种养》2010年第03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过去仅在部分地区零星发生,近年来由于杂交稻的推广和频繁南繁调种,加之检疫措施不严,致使此病蔓延,现已成为我地中晚稻种植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水稻发病后,叶片枯黄,空秕率上升,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米质和产量,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30%以上。
一、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叶片上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
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期叶脉扩展,呈褐色半透明细短条状斑,大小约1毫米×10毫米,病斑表面黏附许多蜜黄色球状菌浓,叶背面较多,干燥后不易脱落。
叶片上的病斑可相互愈合成大块条斑枯死。
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发病后期变为黄白色。
二、侵染途径及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病谷和病草中越冬,成为翌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但不能通过土壤传染。
病叶上的菌脓是田间再次侵染的菌源。
病谷播种后,病菌侵染幼苗,移栽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
如用病稻草催芽、覆盖秧板、扎秧把、堵塞涵洞或盖草棚等,病菌也会随水流入秧田或本田而引起发病。
病菌主要从气孔和伤口侵入植株,可借风、雨、露水、灌溉水、昆虫及农事操作过程中叶片之间接触摩擦等传播蔓延,进行再次侵染。
病菌侵入后5~9天出现症状。
高温(25~30℃)、多雨、高湿是病菌流行的主要条件,特别是暴风雨或洪涝侵袭,造成叶片大量伤口,对病害发展更为有利,过多或偏晚施用氮肥可加重病害。
此外,串灌、漫灌或长期灌深水的田块发病也较重。
幼苗3~4叶期、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是水稻最易感病的3个时期。
一般情况下,杂交稻比常规稻易感病,籼稻比粳稻易感病,糯稻比其他水稻更易感病。
低海拔地区比中、高海拔地区发病重。
三、综合防治措施1. 农业措施①严格实行检疫制度。
对调进调出的种子要进行检疫,不要让带菌种子进入无病地区,以控制病区的扩大。
②严格处理好带病稻草。
有效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细菌性条斑病防控策略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1.009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确保粮食安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多种植物病害严重威胁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细菌性条斑病是由黄单胞杆菌稻细条斑致病变种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它能造成水稻局部枯死,影响光合作用,从而降低产量,并且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能迅速传播,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防治方法中农药的施用方法不科学,不仅会引起环境问题,也可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研究有效的水稻种植技术与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稻种植技术分析1、选种育秧在品种选择上,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病虫害情况和市场需求。
不同品种的水稻适应性、成熟期和产量各异,选择耐病、抗逆性强并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前提。
在种子处理环节,采取浸种、消毒与催芽措施。
浸种可采用清水,浸泡24小时左右,以软化种壳,完成后需及时换水,以去除溶解的气体和浸出物。
消毒可用50℃左右热水处理种子10-15min,以杀灭附着在种皮上的病原菌和害虫。
催芽则需要将处理后的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以促进种子均匀快速发芽。
育苗环节是指在专设的秧田中培养健壮的稻苗准备移栽。
土壤需翻耕细碎并平整,确保秧田排水良好,地面不积水。
施底肥时,科学配比氮磷钾肥料,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
待秧田准备就绪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湿润。
水层管理是育苗期间的重点,保持薄膜水层利于发芽,后期逐步增水,以适应秧苗早期生长需求。
在秧苗生长过程中,密切关注秧田水深、苗情,适时施追肥,及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秧苗的生长状况来确定移栽时间。
一般选择秧苗长到3叶1心至4叶1心阶段,根系发达,秧苗壮实为宜。
在移栽前要适当减水、排水,使秧苗易于拔取,并减少移栽时的损伤。
2、土地准备整地的目的是改善土壤结构,破坏土传病虫害的生存环境。
首先进行深翻,通常深度达到15-20cm,以利于水分保持和根系发展。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细菌性 条斑病的抗性பைடு நூலகம்在差异。
流行因素
越冬菌源
病残体、带菌种子以及带菌的田 间杂草等都是细菌性条斑病的越
冬菌源。
风雨传播
风雨传播是细菌性条斑病的主要传 播途径,特别是台风、暴雨等天气 条件下,病害容易迅速扩散。
种植管理
田间管理不当,如过度密植、偏施 氮肥等,都会导致水稻植株抗病能 力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保持田间 卫生,防止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和蔓 延。
化学防治
种子消毒
使用化学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消 毒处理,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
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喷洒农药
在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初期,使 用针对性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控制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注意安 全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环境
预测与监测
预测模型
建立基于气象、稻田生态等因素的预 测模型,预测病害的发生趋势和流行 程度。
田间监测
定期进行田间调查,掌握病害的发生 动态,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04
防治方法与措施
农业防治
选育抗病品种
适时晚播
选育并推广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较强 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能 力。
适当推迟水稻的播种时间,以避开细 菌性条斑病的发病高峰期,降低发病 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使用抗菌剂和农药进行防治,但在使用时需注意安全和环保。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具有环保和高效的优势。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黄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可能会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
针对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本文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生规律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多发生在水稻生长的早期,如幼穗期、结实期等。
通常在气温高、
湿度大的情况下,病害易于发生。
此外,土壤酸性且土质粘重的地区也容易发生该病害。
二、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细菌性条斑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做好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条件的良好,加强有机肥料的施用,调节土壤pH值,减少对水稻的伤害,有助于提高庄稼的抵抗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加强田间管理
坚持及时清理田边杂草、草丛等,减少害虫的栖息环境,定期翻整土壤,深松、排水,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4. 投放生物防治剂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农家菌等生物农药,注重病害的防治,协调生态平衡,保护生
态环境,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生态品质。
5.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在病害发生严重时使用药剂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措施,但使用化学药剂应保证其环境友
好性和药剂残留不超标的情况下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措施,要广泛应用综合防治措施,选
用抗病种类,加强生态管理,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加强土壤管理,每年翻整土壤,深松、
排水,进行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等措施,将更加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和传播,提
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其发生会导致水稻减产,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此病害,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一、病害发生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在水稻生长期间出现,尤其是在水稻生长期末阶段,也就是开花期和吐丝期。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比较严重。
细菌通过污染的种子或灌溉水进入水稻植株中,随后在秆、叶、花序等部位上形成暗绿色的斑点,斑点中心逐渐变白或黄,边缘呈现深绿色,难以确诊。
随着病害的加重,感染斑点会向下蔓延,最终导致水稻枯黄、减产甚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 种植健康干净的种子为了消除种子中的病原菌,我们需要对植物进行监视和下种时加以扫除。
选择健康、干净的种子,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2. 监测土壤质量合理管理土壤也是预防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养分平衡、土壤通风、排水和保持适度的湿度,可以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
3. 种植抗病优良品种选用高抗性品种是预防细菌性条斑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品种选育,我们可以采用良好的碳水化合物抗性、快速发育、提高种子抗性等方式来培育高抗品种。
4.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目前最流行的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有效的生物农药,我们可以抑制细菌菌株的生长,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5. 科学管理田间防护科学管理田间防护,减少病害传播。
定期接种有益微生物菌落和施用高效的肥料可以增强作物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在综合使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保持经济收益的目的。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凤台县水稻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旨在探讨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通过分析疾病的简介、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病的特点和危害。
在我们将对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化学防控方法和生物防控方法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将提出针对该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凤台县水稻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防控措施,化学防控,生物防控,综合防控策略,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影响因素,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简介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通过叶片、秆和穗部的感染而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这种病害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广泛存在,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在生长季节内发生,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更容易爆发。
病害初期在叶片表面出现小点状病斑,随着病斑的扩大,叶部组织会变黄、枯萎,并且在受感染的穗部会出现霉状斑点。
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害将迅速扩散,危及整个田间水稻作物。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保障水稻生长的顺利进行,还可以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农民提供防治参考,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1.2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凤台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研究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对于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病害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该病害在凤台县较为普遍。
下面将介绍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细菌性条斑病在凤台县主要发生在水稻的苗期至抽穗期,几乎不会发生在水稻的成熟能力强的孕穗期。
该病害多在7月份左右开始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病害的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1)天气条件:细菌性条斑病好发于气温22~30摄氏度,湿度80%以上的环境条件下。
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会大大增加发病的可能性。
(2)土壤条件:细菌性条斑病在酸性土壤中的发生率更高。
土壤酸化会导致水稻对病菌的抗性降低,易于引发病害。
(3)病原菌的传播:细菌性条斑病的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和病残体传播。
受感染的种子和病残体会成为病源,引发新一轮的病害传播。
1. 合理施肥: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的抗病能力。
注意避免氮素过量施用,以免增加病菌的生长速度。
2. 优质种子:选择健康无病、高度抗病的水稻种子,防止种子上带有病菌。
种子浸种前,可以用10%过氧化铜溶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漂洗,有助于减少病菌的传播。
3. 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密度,避免植株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发生病害。
优化植株布局,增加通风通光,有助于降低病害的发生。
4.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水稻的病情,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
病情轻微时,可以采用草药浸泡或喷洒生物农药,如红霉素等,对病害进行防治。
5. 病残体处理: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病残体可以进行深翻处理,加速其分解,防止病菌滞留在土壤中。
6. 轮作休闲:合理进行水旱轮作,休闲期间进行田间管理,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在休闲期间,可以适时进行中耕、趟田、翻晒等措施,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排除能力。
凤台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主要与天气条件、土壤条件和病原菌的传播有关。
在防控方面,需要从肥料施用、种子选择、密植控制、病害监测、病残体处理和轮作休闲等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全面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摘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其发生具有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特点。
为了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蔓延危害,本文研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原因防控措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病害。
为此近年来开展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并组织实施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使该病的扩展与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范围明显减少,危害程度大大降低。
1 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的基本特征细菌性条斑病属于检疫性水稻作物病害,具有较强的病害传播性。
水稻嫩叶在感染病原物的状态下,病斑会逐渐形成于嫩叶的表层,然后迅速呈现蔓延与扩展的趋势。
水稻在感染病害的早期阶段,植物嫩叶部位会形成小型水浸状暗绿色斑纹,但不易被察觉。
在病害蔓延过程中,长度1 cm左右的褐色或者黄色条状斑纹会形成于水稻叶脉部位。
水稻作物在发病后期,会大量出现串珠状透明黄色细菌,造成水稻叶脉部位溢出黄色液体,最终导致水稻叶脉枯萎。
仔细观察干枯后的水稻作物,可以看到透明斑纹呈小型胶粒的分布形态。
在多数情况下,夏秋交替(台风过境)时是水稻感染病害概率最高的时间段。
因为此时水稻作物处于抽穗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潮湿气候的影响,因而造成细菌快速蔓延。
成片种植的水稻作物一旦感染细菌性病害,则会造成水稻叶片出现大量卷曲的情况,导致规模较大的水稻种植田出现枯萎的情形。
从水稻感染细菌性病害的根源来看,水稻种子构成了寄生病菌的重要载体。
水稻叶片出现伤口,植物表层的气孔与伤口就会布满侵入的病菌,造成条状斑纹纵向扩大。
此外,雨水与农田灌溉水源都可以成为水稻感染条斑病的载体,尤其是对于经过移栽处理的水稻作物而言。
水稻嫩叶具有较差的抗病菌能力,也会导致规模较大的水稻田遭受病菌的侵蚀。
2水稻感染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因素2.1 品种差异从水稻品种上来说,目前尚未育出免疫的水稻品种,但品种间对条斑病菌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措施
农民朋友们:
近几年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市频繁发生,为我市的粮食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有效控制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及面积的蔓延,在此将其传播途径及发生特点和综防措施做一个简要介绍。
水稻细条病主要是细菌性病原菌通过水稻叶片的气孔和风雨造成的伤口浸入产生的,其传播途径有:1、病菌随种子调运作远距离传播;2、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是下季初浸染主要来源;3、病菌也可以随风雨、灌溉水在田间互相传播。
此病害的发病条件:最适宜温度为25—28℃,最低温度8℃,最高温度38℃,致死温度为51℃.台风、连续中到大雨、暴雨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水稻细条病具有突发性、爆发性、毁灭性极大特点,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一定要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其动态。
预防措施:1、禁止在疫情发生区和疫区生产种子,禁止从这些区域调种、换种;2、在疫情发生区进行水改旱,可以彻底消灭菌源;3、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在50℃温水中预热3分钟后放入55℃温水中加入强氯精或独定安浸泡10分钟,搅动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种子放入冷水中降温,然
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催芽;4、药剂预防:在水稻三叶一心时进行苗期预防一次,在移栽后破口抽穗前预防第二次,药剂选用50%独定安或20%噻唑锌进行田间喷雾。
防治措施:当合适的中温、高湿、连续暴雨等综合诱因导致水稻细条病发生后,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抑制其扩散、蔓延。
具体做法是:1、进行药剂防控,采取发现一点打一块、发现一块打一片、发现一片打一区的统防方法,做到三天一遍药,雨后补一遍。
药剂使用独定安、噻唑锌加入调节剂碧护;2、对疫区的灌溉水源进行严格管理,绝不能将疫区的水源向非疫区进行排放;3、在田埂撒生石灰消毒处理,将疫情控制在一定范围,确保不蔓延;4、拉警戒线,控制人畜走动,以免将疫情带出疫区,在疫区施药劳动后的群众不得再到非疫区进行施药;5、各地干部、群众一定要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引起高度重视,防控不及时会造成水稻减产30—50%。
潜江市植物检疫站
二〇一二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