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1
1、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

2、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作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地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要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这似乎有点无奈。

3、蒙塔古说: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也如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都变得简单。

"
4、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5、"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夸美纽斯
6、生本教育体系希望实现这样一种理想。

7、新错误观: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

……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真知,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与师本教育中学生的认识一次性完成的特征相比,生本教育的学生认识需要多次或长期来复式提高才能完成。

8、儿童的认识没有必要一开头就是完美的,有了新的在生本教育格局下的"错误观",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完美和有弹性,这将会使儿童不会产生挫折感,学校变成没有失败的学校?而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也就会减少或者得到克服。

9、珠海市启稚幼儿园李毅园长有一种"两极思考"。

在他们的学术教育中,一方面是让儿童发挥天性,"无指导"地涂写儿童画;另一方面,则是让儿童接触中外最著名的画家的画,而尽可能少让一般化的指教去局限儿童。

10、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不但毫无意义,而且会有损于我们的心智。

11、我们应当逐步习惯学生的新的学习效率,不要因他们学得太快而产生负疚感,如果时间有剩余,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实际活动,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感悟水平。

12、人越是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指处在开放的情景中)他就能体验到选择的.自由,他的选择也就越能在他的行动中得到贯彻。

13、无论何种教育或教学,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来完成人格的建树或知识的获得。

14、如果不触动核心课程而只作局部的变动就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15、就教案来说,必须留有学生活动的空间,最后的教案是在课堂上,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确定的。

16、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

这样一种忘我境界,其实处处可见。

17、要完成这一切,走向成就,就要忘我。

18、他们不必把情感与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与透辟。

19、我们需要给儿童以艺术语言的教育……整个教育要以语言为核心,这是现代教育重新提出的命题。

"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时光。

"
20、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恐惧。

……对于学习的恐惧感,往往是大人给予儿童的。

我们对儿童低估的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看得过于神秘和艰难。

21、叶圣陶认为:写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

能写文章算不得什么可以夸耀的事情,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

这种缺陷和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

22、师本教育要求儿童不论在哪里,都必须爬到顶端。

这样一来,没有达到顶端,就会处在一种阴影之中。

越是做了许多努力都
不能达到顶峰,就越会自暴自弃。

……是否达到类似陶璐娜射击时
的那种静心状态,是否保持独立性。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2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人都有才能,只是需要
教育者去发掘和引导。

教育者要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为他们提供条件
和正确的引导。

”这其中所涉及到的“特长、兴趣和爱好”,也就
是孩子们的天性,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表现。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深刻揭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即认同孩子的天性,积极
发掘并为之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教师要积极担当引导者的
角色,将所有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孩子天性发展的辅助力量,而非简
单的灌输知识。

教育者应该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
天性的教育方式和平台,从而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这需要教师有
勇气摆脱旧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致力于发掘、运用和完善孩子们的天性,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良师
益友。

总之,只有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贯
彻到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解放,推动教育的发展与
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3 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后,我受益匪浅。

回顾
自己多年从教的经历,感触良多,尤其是对于师生关系的思考更加
深入。

我开始质疑:仅凭传道授业解惑就能称之为良好的师道吗?
这让我陷入了迷茫,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师道。

郭思乐教授说:“身为教师,我们用语言来影响学生,用环境
来助育学生,用活动来培养学生,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
做牙那样随意对其进行剪裁、修剪、打磨。

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主
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
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

学生的潜能是不
可限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孩子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孩子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孩
子进行打磨。

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学生的外部,不是装饰学生,而是改变学生
自身。

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学生进行裁剪、打磨。

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实现,这一点似乎有点无奈。

一旦
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
和外部去了解孩子。

学生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学生是天生的
学习者。

人在成功时获得的快乐;在自我实现是得到的高峰体验;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

都说明学生无时不刻地在运用自己的
思维跟物跟人打交道。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人类的潜能也是如此,因为人是一个可
以自我激励的系统。

一旦你取得了成功,你就会受到激励,继而走
向更大的成功。

英国斯宾塞在他的《快乐教育》中提到:当人类还
没有开采石油时,不能因此认为这个地方没有石油,也不能排除其
他有价值的物质的存在。

这说明人的潜能并不是不存在的,只是需
要我们去挖掘和激发。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设定适当的'时间、空间和氛围来激励学生。

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者的角色就像产婆,她虽然辛苦,但
只是协助分娩而不是生产。

”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服务
于学生的。

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聪明才智,而是通
过教师去最大化发挥学生的潜力和才华。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

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
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

而自我教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
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

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
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
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
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
一方式。

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

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
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


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
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
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
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
动也会使你吃惊。

有这样一段语言写到很好,就以他为结束语吧:
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

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智慧,那就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

如果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

《教育走
向生本》读书笔记 4
我读过《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深受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
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体系理念
的启发。

这个观点独具匠心,具有新颖的见解和丰富的内涵。

生本
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有很高
的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这本书是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
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对各个学段、各种教育方式都适用。

阅读后,
我重新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深感教育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生本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从根本上批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教育的思想。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发扬学生的天性,依靠学生自然的内在发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实现人的完满发展。

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一种让师生都感到快乐的“灵丹妙药”。

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能够更加热爱数学,因为他们是在自然天性的释放中进行学习的。

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进行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让孩子玩得开心。

通过不断的、游戏是一种让孩子快乐的方式,它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和心态。

通过游戏,孩子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学习也变得更有趣味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现学习已经成为了内在的需求,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赏识教育要深入教学,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优点,同时我们一定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内心是极其敏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生本教育体系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相信“儿
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儿童潜能无限”,相
信“儿童的独立性”。

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时不以为然,然而今天
在书中读来竟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当然,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自己
在教学中深刻体会。

期盼着在自己今后的课堂中,自己的学生也能
如此的成长、如此的学习,期盼着“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知识的生命体在嬉戏游荡,构成了整体领悟
的教育乐章。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提高个
人魅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永远不要看到一个
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做出不客观的评价。


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从生活、学习、家
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们,形成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时刻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生命本位
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

在不断
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
个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优秀教师。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5 我听说过“生本教育”很久了,但直到最近读了华南师范大学
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专著后,才真正领悟到它的精
髓。

经过近十年实验总结出来的“一切为了儿童,高度重视儿童,
全面依靠儿童”的教育理论,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郭教授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立足学生、放眼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
和实用价值。

在新课改背景下,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和思想源泉,对于各个学段和教育方式都有适应性,是一本具有突
破性的教育专著。

“生本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从根本上批
判了现有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解放老师和学生的观点,旨在发掘学
生的天性,促使他们自然地发展学习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追求学生
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在快乐和自由中学习,以实现“人的完美发展”的目标。

在我从事高中生物教学时,我也深受其启发,尝试着
将其理念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首先,我试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教授细胞结构时,我通过引导
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

其次,我也注重在课堂中营造积极
的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

例如,
在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时,我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在小
组内交流数据和结论,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

最后,我也重视课堂之外的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野外探索、科普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命的奥妙和多样性。

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总之,“生本教
育”是一种充满朝气和创新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的学生能够在快乐和自由中茁壮成长。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6 读完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掩卷长思,我被郭教授在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为老师梦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两个字“生本”就做到了。

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启发在以下两个方面:
忘我——课堂教学的应有境界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

人的内部自然——被我们忘却了的一种最丰饶的矿藏,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


他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忘我的境界: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初读到这里时我有些不解,这与教育有什么联系?当我再读并反复思考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与教育有着如此巧妙的异曲同工之妙。

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
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

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儿童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学习。

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他们就会忘我的活动,儿童的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空前提高。

我在思考我的课堂教学方式时,曾经采用了严厉的手段来约束学生,这样反而影响了教学中应有的和谐氛围。

我一度认为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郭教授说:“教师的认识规律不一定等同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这让我深思,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明白,在课堂上,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空间,一个可以互相交流、唤醒、碰撞、分享的成长环境,这是师生共同成长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深信课堂教学是学生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人生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因此,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现自然的本性,感受快乐的氛围。

不断地反思和实践,才能尝试出最好的方法来创造一个更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无为而为——荡涤学习的轻尘
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

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初看到这段话。

觉得字字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赏老庄的无为哲学。

我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教授学生,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

但现在我开始反思,这样做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我是否只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多加练习,而不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规律?阅读了《教育走向生本》之后,我更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呢?
关键要同时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观念,调整老师与学生的心态。

对于学生,让他们以“无为”的心态,轻松活泼、如理如法地学习,相信在考试中并不至于失败,语文要求的听、说、读、写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

培养出这样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生活中其价值并不见得比一张100分的考卷为小。

应当带着乐趣、从容不迫地学习,学到一定阶段,什么考试都可以应付。

总有学生妄想学习能速成,但学习是个渐进、积累的过程,绝不可能速成。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说:“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着脚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累倒。

第十五章又说:“孰能浊以静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动之以徐生?”
虽讲的是养生、练功的道理,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

看打太极拳、练气功的,动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

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乱”浊”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则往往手足无措,自乱阵脚。

急功近利的“苦学”既然不可取,我们就应当“乐学”带着兴趣和乐趣学,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知之者,知道语数重要所以才去学。

为了考试升学”应付父母的压力才去学。

老师的作用就体现于此。

正如书上所说“上无为而下有为”,我则尝试“师无为而生有为”,老师同样具备“无为”的心态,当然不是彻底无为,什么也不作,而是起“导”的作用,这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

”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则是平等的个体,让学生信赖我,成为帮助他们的人。

我正在努力尝试。

期望我最终也能实现“教少学多”理想: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感谢好书,给了我一个静静沉思的机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7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语)。

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了所教学生已有生物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级,同时对学生未来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分别把学生“私下”分为目标组、边缘组、特困组三个单元,在实施教学时,我把课时学习目标分成了“高、中、低”三个能力等级,潜移默化地把目标问题分别下放给三个单元,让他们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理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把问题扩大化,往他们想知道的地方去探究、去总结,最后,把三个单元研究的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了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我也看到了学生久违的笑脸与开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笔记 8 从教近二十年来,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