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有关精神,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循序渐进,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习作的作文教学方法,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二、课题的提出
1.发现问题
2011年12月31日,昌乐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韩传工到我校,和我校各年级语文教学骨干教师进行了习作教学的首次研讨活动。
在这一次习作教学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当前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诸多建议,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当前小学低、中、高年级习作教学存在“脱节”(作文教学没有单独教材,无计划。
目前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同,而且教材虽按单元编排了一些读写内容分散编排于各单元,但是教师对教材往往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教学序列不能了如指掌,加之教师各管一个学年,年段之间衔接往往处理不好,这就造成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计划不明,各行其是,无所遵循),造成了作文教学中出现了种种难题(比如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了作文训练,到了三年级才开始抓作文教学,起步太晚;一、二年级忽视说话和写话的训
练,三年级一开始就搞命题作文、习作训练坡度太难等)。
因此,要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对小学作文进行序列化训练的研究。
2.教学论依据
(1)学生主体原理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受教育者,而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作文序列训练”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就学习知识而言,它是个自学过程;就能力形成而言,它是个自我实践过程。
这一切,都明显地体现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参与过程原理:我们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就是说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学什么,而且更要知道怎么学,“作文序列训练”是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的过程中去,使他们形成创造能力。
“作文序列训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自己参与了认知过程,所以它是符合参与过程的原理的。
3.系统论依据
学校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它包括语文教育。
“作文序列化训练”是语文教育的一个系统。
这系统又与课堂教学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体现着系统科学的观点。
(1)“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整体观,在进行“作文序列化训练”活动时,必须从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出发,着眼于系统整体的要求。
在进行每一活动时,势必要考虑到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联系系,
考虑到整个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要求。
这样“作文序列化训练”即体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又体现某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它和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并各司其职。
(2)“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有序观,系统整体的元素、部件和局部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这种联系和制约又是有规律、有秩序的。
“作文序列化训练”也是有序活动,它是按照难易顺序循序渐进,而不是杂乱无章,随意进行的。
(3)“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现着系统的动态观。
系统是活的机体,在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活动,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作文序列化训练”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在训练中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训练能力,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作文序列化训练”本自就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体现了系统的动态观点。
4.《课标》要求呈现序列化。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根据小学习作教学的两个任务:一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培养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小学的全过程。
在小学各年级,习作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在低年级主要是写句子,写话的训练,在中年级主要是写片断到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主要进行篇的训练。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习作训练每单元安排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这些
重点训练项目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训练序列,课堂习作教学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一个作文训练重点,教给方法,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
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逐步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教学的模式。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推广研究成果,根据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课题计划、调整实施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在教学观念上,要紧密联系生活,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要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以现行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局限于现行教材,课内与课外自然衔接;在教学模式上,保持一种鲜明的教学风格,但又不固守一种单一的模式,力求用多样化的作文教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发现新知识;在作文评价上,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要综合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2.民主性原则。
在作文教学的课堂里,教师既是学生写作的设计师,又是学生创新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则拥有相应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空间,可以随意地捕捉流动于生活的事物。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要求参与研究与实验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科学施教,也就是教师要以科学地教去引导学生科学地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勾兑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把科学施教的落点放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
4.可操作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长点在于能够积极吸收作文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钻研教材、编制教案、组织教学到安排活动、质疑问难等,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习和借鉴。
五、课题的具体操作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进程
本课题研究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2.1~2012.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准备阶段分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准备前期(2012.1~2012.2):成立课题组,加强对课组成员有关素质教育理论和习作教学有关理论的学习与培训;以调查研究学习为主,了解我校作文教学取得的方法经验和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形成我校《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准备后期:(2012.2~2012.3)通过理论假设、实验研究、分析总结,提出《小学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的理论框架。
第二阶段(2012.3~2014.3):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小学作文序列训练研究》的理论框架,确定各年级阅读作文的训练目标。
根据训练目标,各年级的教师分别在自己的年级、班级进行作文研究。
阶段性成果表现形式:学生当堂看图写话和快速作文训练。
展示教师学生的习作成果。
第三阶段(2014.3~2014.6)课题总结阶段
对“作文序列研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按时结题。
总结阶段成果表现形式: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
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
(二)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不仅把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作为研究项目,而且把它作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学校特色、实施课程整合的突破口。
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切实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科室、教务处组成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同时,由语文骨干教师组成课题核心小组,具体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研发,实施过程的指导、调控、检查、评价等等。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服务作文教学。
基于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前瞻性强,可供老师借鉴的教学案
例寥寥无几。
要驾驭实践,提升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我们切实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工作来抓。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读相关的理论专著,积累有价值的理论学习材料,并认真进行反思。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教科研知识,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寻求外部支持,重视专家引领。
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课题组成员创造学习机会。
邀请教研部门的有关专家来校指导,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进行研讨,为科学、规范地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帮助。
4.重视过程管理,加强考核评价。
我们一方面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好研究专题,制订好研究计划,要通过研究课、论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教师从事研究工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
对在教科研中成绩突出的老师在评优、晋级等方面予以优先。
(三)具体安排
1.2012年2月,召开课题开题会,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研究通过研究方案。
2.2012年3月,召开课题组第一次研讨会,研讨主题是:小学各段(低、中、高段)作文教学应达成的目标,制定各年级习作序列化训练计划,学习、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3.2012年4月和11月,召开第二、三次研讨会,研讨主题是:小学各段(低、中、高段)作文教学的批改和讲评并组织好低、
中、高三段作文教学的示范课,积累研究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进行习作教学论文、金点子案例评选和相关课题结题。
4.2013年4月和11月,召开第四、五次研讨会,组织低、中、高三段作文教学的示范课,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总结,收集各种资料,展示研究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进行习作教学论文、金点子案例评选和相关课题结题。
5.2014年3月到6月,对“作文序列研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做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按时结题。
总结阶段成果表现形式: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
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
申请教研部门进行课题结题鉴定,并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应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一)预期成果
1.提交《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总结报告》
2.分阶段汇编《作文序列化训练研究优秀论文(或案例、教案等)集》
3.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
(二)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逐步探索出一条从“仿说—听说—看说—会说”到“仿写—看写—会写—评写”的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说后写,连句成段,仿导结合,循序渐进,从
段到篇,整体设计,从易到难,全程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
这样构成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层次清楚、螺旋上升、系统完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框架,使学生作文有“序”可循,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写作水平和能力,促进我乡小学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成绩。
2.成果状态目标
(1)课堂教学成果状态:①面向全体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及其社会价值;②构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体现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从一个全新视角能动地处理教材;③把启发式与讨论式的衔接点定位在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上,促进大多数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④精心设计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⑤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⑥紧密联系生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2)教学质量成果状态:教学质量居同类学校前列水平。
(3)教师成果状态:从参加教育科研,形成一支视野开阔、作风踏实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
(4)学生成果状态: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
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七、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1.课题研究指导小组:韩传工张国宏张丽娟杨曰伟李瑞霞李雪梅
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宋中江
副组长:张国宏张丽娟杨曰伟
成员:杨曰伟李瑞霞李雪梅王萍张玉清胡文峰刘海花等
附:
习作教学序列化训练相关参展材料
01.课前一分钟演讲材料(内容、图片、评价、计划、总结等)。
(1——6年级)
02.每日书写(练字)材料。
(1——6年级)
03.写话训练材料。
(1——2年级)
04.日记训练材料。
(2——6年级)
05.习作训练材料。
(3——6年级)
06.主题阅读训练材料。
(1——6年级)
07.经典诵读训练材料。
(1——6年级)
08.读书笔记材料。
(3——6年级)
09.图书角创建使用材料。
(1——6年级)
10.小学生写话训练指导。
(1——2年级)
11.小学生习作训练指导。
(3——6年级)
12.习作训练金点子案例。
(1——6年级)
13.习作教学创新奖材料。
(1——6年级)
14.习作教学燎原奖材料。
(1——6年级)
15.习作教学序列化训练研究材料。
(1——6年级)
16.课外阅读评价机制研究材料。
(1——6年级)
17.习作教学教师随笔。
(1——6年级)
18.习作教学教学反思。
(1——6年级)
19.习作教学论文。
(1——6年级)
20.习作教学教学案例。
(1——6年级)
21.写话、习作教学公开课材料。
(1——6年级)
22.教师学研笔记。
(1——6年级)
23.读书节活动材料。
(1——6年级)
24.学生现场作文材料。
(3——6年级)
25.学生优秀作文选。
(3——6年级)
26.小学生每日写话盘点。
(1——2年级)
27.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材料。
(1——6年级)
28.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