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我国大运河世界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2012年9月完成相关立法、规划工作并颁布实施,2013年1月,将正式申报文本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13年8月左右接受国际专家现场评估,2014年6~7月最终确定其是否能申遗成功。
我国重视大运河申遗工作,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 ( )
①是全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展示
②是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对研究该国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同一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3.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这启示我们A.要推动各国文化共同繁荣
B.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2012年8月24日,中俄青年大学生研修活动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俄罗斯学生用中文唱起中国歌曲《大中国》,中国学生用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演奏俄罗斯歌曲《山楂树》,将座谈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也展现了两国文化的魅力。
这告诉我们( )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各民族的文化不能相容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标志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 ( )
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②亲朋聚会,出国旅游
③商贸活动,人口迁徙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英国曾有很多殖民地,但即使300年的殖民地怎么看都不像英国。
在几个华人社会中,新加坡西化的程度更高,同时,新加坡在社会结构上也更接近中国传统社会。
”可见 ( )
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文化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8.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借助现代高新技术,以其独特的创意、新颖的演出方式展现了武夷山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印象大红袍》的成功说明 ( )
A.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文化繁荣的要求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9. 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说明的道理是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1.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推动文化的繁荣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发展先进文化
1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 )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3.一首《梁祝》历经50年不衰。
曲作者之一何占毫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有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西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
可见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5.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活力的增强离不开文化创新。
进行文化创新要 ( )
①促进文化与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④反对全盘西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据统计,诺贝尔文学奖在过去20年中,13位得主均来自欧洲。
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长恩达尔曾批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评判标准过于欧洲化。
因此,目前我国国内的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并没有比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看法。
(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
”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
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
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科技对于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12分)18.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
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
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
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8分)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12分)
19.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很著名的话:“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更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由此有人认为,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时代。
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认识。
(12分)“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
16.(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本民族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有其个性和特征,因此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材料中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采用过于欧洲化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2)文化交流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
因此,我们既要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学习和借鉴其优秀成果,又要认同和宣传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7.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稀中医药植物,开发新产品,促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有利于建立中医药植物资源基因库,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
18. (1)①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
③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
(2)①立足社会实践,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②推动文化“走出去”,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在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19.(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春秋时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深刻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
(2)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要摒弃“不患寡”的思想,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继承“患不均”的思想,通过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和维护社会分配的公
平,但不能犯平均主义的错误。
一、对单元测评的思路及原则的看法:
本单元测评的思路:单元测评的主要依据是新课程人教版《文化生活》教材、教参、新课程标准、2014年高考考纲以及我校学生的学情等实际情况;
本单元测评的主要目的:通过考核本单元的主要知识,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并通过测试使学生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的多样性,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能够解析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正确的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和途径,做自觉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本单元测评的原则:本人理解应该是选取典型材料考核相关的知识点,即出题目也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做到:要有科学的题型结构、要有有效的内容抽样、要有合理的难度要求、要有合适的测试方式。
附件:“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有:
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形式: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对待文化多样性:①、如何对待(态度、原则)②、原因
4、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第四课
1、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
2、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特征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五课
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3、文化创新的途径
6、如何进行中外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二、如何处理好过程性的单元测评与高考的关系?
1、高考题也是立足于双基,即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把高考考好,平时每一单元每一个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与落实十分重要。
所以过程性的单元测评更应该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考核。
比如测试题的第3小题考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的基本原则,第5题考文化传播中的途径,第7题考传统文化的作用,第10题考文化创新的源泉
2、同时高考重在考能力,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的能力。
从高考试题来看,虽然每道试题总是侧重于对某一方面的能力的考查,但总体上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
因此,在平时的单元测评试题中出一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题。
比如简答题第16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回答本题,第一步“判断表态”。
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共讲述了两个现象:第一,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的评判标准过于欧洲化;第二,国内的读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不高。
设问要求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角度,谈谈对材料的看法。
材料中的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
第二步“阐述道理”,对于第一种现象可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这种现象为什么错误;对于第二种现象可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第三步“明确做法”。
运用教材中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指出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开展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