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弦振动和驻波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物理实验讲义~弦振动和驻波研究⽅案
弦振动与驻波研究
【实验⽬的】
1.观察在弦上形成的驻波;
2.确定弦线振动时驻波波长与张⼒的关系; 3.学习对数作图和最⼩⼆乘法进⾏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在⼀根拉紧的弦线上,其中张⼒为T ,线密度为µ,则沿弦线传播的横波应满⾜下述运动⽅程:
2
222x
y
T t y ??=??µ (1) 式中x 为波在传播⽅向(与弦线平⾏)的位置坐标,y 为振动位移。

将(1)式与典型的波动
⽅程 2
2222x y V t y ??=?? 相⽐较,即可得到波的传播速度: µ
T
V =
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 ,横波波长为λ,由于波速λf V =,故波长与张⼒及线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µ
λT
f
1
=
(2)
为了⽤实验证明公式(2)成⽴,将该式两边取对数,得:
11
lg lg lg lg 22
T f λµ=-- (3)
固定频率f 及线密度µ,⽽改变张⼒T ,并测出各相应波长λ,作lg λ-lg T 图,若得
⼀直线,计算其斜率值(如为2
1
),则证明了λ∝2
1
T
的关系成⽴。

弦线上的波长可利⽤驻波原理测量。

当两个振幅和频率相同的相⼲波在同⼀直线上相向传播时,其所叠加⽽成的波称为驻波,⼀维驻波是波⼲涉中的⼀种特殊情形。

在弦线上出现
许多静⽌点,称为驻波的波节。

相邻两波节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实验仪器】
1、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
2、振动簧⽚;
3、弦线(铜丝);
4、可动⼑⽚⽀架;
5、可动⼑⼝⽀架;
6、标尺;
7、固定滑轮;
8、砝码与砝码盘;
9、变压器;10、实验平台;11、实验桌
图1 实验装置⽰意图
图2 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板图
(1、电源开关 2、频率调节 3、复位键 4、幅度调节 5、频率指⽰)
实验装置如图1所⽰,⾦属弦线的⼀端系在能作⽔平⽅向振动的可调频率数显机械振动源的振簧⽚上,频率变化范围从0-
200Hz 连续可调,频率最⼩变化量为0.01Hz ,弦线⼀端通过定滑轮⑦悬挂⼀砝码盘⑧;在振动装置(振动簧⽚)的附近有可动⼑⽚⽀架④,在实验装置上还有⼀个可沿弦线⽅向左右移动并撑住弦线的可动⼑⼝⑤。

滑轮⑦固定在实验平台⑩上,其产⽣的摩擦⼒很⼩,可以忽略不计。

若弦线下端所悬挂的物体的质量为m (包含砝码和砝码盘及悬线的质量),张⼒mg T =。

当波源振动时,即在弦线上形成向右传播的横波;当波传播到可动⼑⼝与弦线相交点时,由于弦线在该点受到⼑⼝两壁阻挡⽽不能振动,波在切点被反射形成了向左传播的反射波。

这种传播⽅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即形成驻波。

当振动端簧⽚与弦线固定点⾄可
动⼑⼝⑤与弦线交点的长度L 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即可得到振幅较⼤⽽稳定的驻波,振动簧⽚与弦线固定点为近似波节,弦线与可动⼑⼝相交点为波节。

它们的间距为L ,则
2
λ
n
L = (4)
其中n 为任意正整数。

利⽤式(4),即可测量弦上横波波长。

由于簧⽚与弦线固定点在振动不易测准,实验也可将最靠近振动端的波节作为L 的起始点,并⽤可动⼑⼝④指⽰读数,求出该点离弦线与可动⼑⼝⑤相交点距离L 。

实验时,将变压器(⿊⾊壳)输⼊插头与220V 交流电源接通,输出端(五芯航空线)与主机上的航空座相连接。

打开数显振动源⾯板上的电源开关①(振动源⾯板如图2所⽰)。

⾯板上数码管⑤显⽰振动源振动频率×××.××Hz 。

根据需要按频率调节②中(增加频率)或▼(减⼩频率)键,改变振动源的振动频率,调节⾯板上幅度调节旋钮④,使振动源有振动输出;当不需要振动源振动时,可按⾯板上复位键③复位,数码管显⽰全部清零。

【实验步骤】
1. 组装好实验装置。

将变压器(⿊⾊壳)输⼊插头与220V 交流电源接通。

打开数显振动源⾯板上的电源开关①,并能频率调节键,设定⼀个波源振动的频率(⼀般取为100Hz ,若振动振幅太⼩,可将频率取⼩些,⽐如90Hz )。

2. 在砝码盘上添加不同质量的砝码,以改变同⼀弦上的张⼒T (见数据记录表)。

每改变⼀次张⼒(即增加⼀次砝码),均要左右移动可动⼑⼝⑤的位置,使弦线出现振幅较⼤⽽稳定的驻波,并把可动⼑⽚⽀架④移⾄第⼆个节点。

⽤实验平台⑩上的标尺⑥测量每种情况下⽀架④和⑤之间的距离L 值,数出L 范围内的半波数,根据式(4)算出波长λ,并记录对应砝码质量。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波源振动频率f =()Hz ,0m 为砝码盘和悬线的质量,L 为产⽣驻波的弦线长度,n 为在L 长度内半波的波数(n 不能太⼩),实验结果如表1所⽰。

附:重⼒加速度
2
9.794m /s g ≈;0m =( +h
µ
)k g, 其中h 为悬线长度、
0.001604kg /m µ≈是铜线的线密度。

表1 给定频率的实验数据表
下⾯取如下数据作为例⼦,给出理论值。

波源振动频率f =( 100 )Hz ,0m 为砝码盘和悬线的质量,L 为产⽣驻波的弦线长度,n 为在L 长度内半波的波数(n 不能太⼩),实验结果如表1所⽰。

附:重⼒加速度29.794m /s g
≈;0m =(38.50*10-3 +h µ)k g
=0.03880kg, 其中h=21.00*10-2m 为悬线长度、0.001604kg /m µ
≈是铜线的线密度。

表2 给定频率f =100Hz, 0m =0.03880kg 的理论数据表(此表不要写进实验报告册)
理论上,不同条件下的波长差应该满⾜如下规律:
1i i λλ+-=
-=-=≈克
⼤家可以根据上述理论结果来粗略地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数据处理
(1)利⽤最⼩⼆乘法拟合出log λ—log T 的线性回归⽅程(最⼩⼆乘法见附录部分),要求⽤计算机打印出拟合曲线图并在图上给出拟合公式和相关系数(令
log x T =,
log y λ=)。

(2)写出实验总结(包括⾃⼰对实验的看法或者体会,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是否达到实验⽬的)。

【注意事项】
1、须在弦线上出现振幅较⼤⽽稳定的驻波时,再测量驻波波长。

2、张⼒包括砝码与砝码盘的质量,砝码盘的质量⽤天平称量。

3、当实验时,发现波源发⽣机械共振时,应减⼩振幅或改变波源频率,便于调节出振幅⼤且稳定的驻波。

【思考题】
1. 求λ时为何要测⼏个半波长的总长?
2.为了使log λ-log 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附录:最⼩⼆乘法线性拟合
设两个物理量 x 、y 满⾜线性关系 y = a+bx ,等精度地测得⼀组互相独⽴的实验数据(来推算a 和b )
{x i ,y i } i = 1,…..,n
当所测各y i 值与拟合直线上的 a +bx i 之间偏差的平⽅和最⼩,即残差
21
[()]n
i i i Q y a bx ==-+∑ (A-1)
取⼩。

所得系数a ,b 最好,拟合公式即为最佳经验公式。


1
1
2[()](1)02[()]()0n
i i i n
i i i i Q y a bx a Q
y a bx x b ==?=-+-=??=-+-=?∑∑ (A-2)
得出a ,b 最佳值为
1112222
11n n n i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y x n x y x y xy b x x x n x =====
- ??? ??-?==-??- ?
∑∑∑∑∑, (A-3)
2211112222
11n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y x y x xy x x y
a y bx x x x n x ======
- ??? ????-??===-??-- ?
∑∑∑∑∑∑. (A-4) 将a 和b 值带⼊线性⽅程y a bx =+,即得到线性回归⽅程。

我们根据(A-3)和(A-4),就可以拟合实验数据得到线性回归⽅程。

但是,不论测量数
据(),i i x y 是不是线性关系,由上⾯公式都能求出a 和b ,所以必须有⼀个判断测量数据是否为线性的标准,这就是相关系数r ,
xy x y r =
(A-5)
|r |的值在(0,1]区间中。

r 越接近于1,,x y 之间线性越好;r 为正,直线斜率为正,称为正相关;r 为负,直线斜率为负,称为负相关。

r 接近于0,则测量数据点分散或之间为
,x y 为⾮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