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常用方法与结论(收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A
P H
B
Q 圆锥曲线常用方法与结论(收藏)
1、定义法
(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 1+r 2=2a 。
第二定义中,r 1=ed 1 r 2=ed 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c-a :第二定义中,r 1=ed 1,r 2=ed 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
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y 1),B(x 2,y 2),弦AB 中点为M(x 0,y 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k b y a x 。
(2))0,0(122
22>>=-b a b 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02
020
=-k b y a x (3)y 2=2px (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AB 中点为M(x 0,y 0),则有2y 0k=2p,即y 0k=p.
【典型例题】
例1、(1)抛物线C:y 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则点 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 (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与到焦点F 的距离和最小,则点Q 的坐标为 。
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 ,则PF PH =,因而易发现,
当A 、P 、F 三
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2)B 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 ⊥l 交于R ,则当B 、Q 、R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解:(1)(2,2)
连PF ,当A 、P 、F 三点共线时,PF AP PH AP +=+最小,此时AF 的方程为)1(1
30
24---=
x y 即
x
y 0A
B
C M
D 5
F ′
F P
H y 0
x
A y=22(x-1),代入y 2=4x 得P(2,22),(注:另一交点为(
2,2
1
-),它为直线AF 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舍去) (2)(
1,4
1
) 过Q 作QR ⊥l 交于R ,当B 、Q 、R 三点共线时,QR BQ QF BQ +=+最小,此时Q 点的纵坐标为1,代入y 2=4x 得x=
41,∴Q(1,4
1) 点评: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
例2、F 是椭圆13
42
2=+y x 的右焦点,A(1,1)为椭圆内一定点,P 为椭圆上一动点。
(1)PF PA +的最小值为 (2)PF PA 2+的最小值为
分析:PF 为椭圆的一个焦半径,常需将另一焦半径F P '或准线作出来考虑问题。
解:(1)4-5
设另一焦点为F ',则F '(-1,0)连A F ',P F '
542)(22-='-≥-'-='-+=+F A a PA F P a F P a PA PF PA
当P 是F 'A 的延长线与椭圆的交点时, PF PA +取得最小值为4-5。
(2)3
作出右准线l ,作PH ⊥l 交于H ,因a 2=4,b 2=3,c 2=1, a=2,c=1,e=2
1
, ∴PH PF PH PF ==
2,2
1
即 ∴PH PA PF PA +=+2
当A 、P 、H 三点共线时,其和最小,最小值为3142
=-=-A x c
a
例3、动圆M 与圆C 1:(x+1)2+y 2=36内切,与圆C 2:(x-1)2+y 2=4外切,求圆心M 的轨迹方程。
分析:作图时,要注意相切时的“图形特征”:两个圆心与切点这三点共线(如图中的A 、M 、C 共线,B 、D 、M 共线)。
列式的主要途径是动圆的“半径等于半径”(如
图中的MD MC =)。
解:如图,MD MC =,
∴26-=--=-MB MA DB MB MA AC 即
∴8=+MB MA (*)
∴点M 的轨迹为椭圆,2a=8,a=4,c=1,b 2
=15轨迹方程为
115
162
2=+y x 点评:得到方程(*)后,应直接利用椭圆的定义写出方程,而无需再用距离公式列式求解,即列出
4)1()1(2222=+-+++y x y x ,再移项,平方,…相当于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了一遍,较繁琐!
例4、△ABC 中,B(-5,0),C(5,0),且sinC-sinB=
5
3
sinA,求点A 的轨迹方程。
分析:由于sinA 、sinB 、sinC 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 (R 为外接圆半径),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
解:sinC-sinB=
53sinA 2RsinC-2RsinB=53
·2RsinA ∴BC AC AB 5
3
=-
即6=-AC AB (*)
∴点A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 ∵2a=6,2c=10 ∴a=3, c=5, b=4
所求轨迹方程为
116
92
2=-y x (x>3) 点评: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
例5、定长为3的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在y=x 2上移动,AB 中点为M ,求点M 到x 轴的最短距离。
分析:(1)可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 1,x 12),B(x 2,X 22),又设AB 中点为M(x 0y 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y 0关于x 0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
(2)M 到x 轴的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M 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
解法一:设A(x 1,x 12),B(x 2,x 22),AB 中点M(x 0,y 0)
则⎪⎩⎪⎨⎧=+=+=-+-02
221
212
2221221229)()(y x x x x x x x x x 由①得(x 1-x 2)2[1+(x 1+x 2)2]=9
即[(x 1+x 2)2-4x 1x 2]·[1+(x 1+x 2)2]=9 ④ 由②、③得2x 1x 2=(2x 0)2-2y 0=4x 02-2y 0 ① ② ③
x
y 0M
A B
A 1A 2
M 1
M 2
B 1B 2
代入④得 [(2x 0)2-(8x 02-4y 0)]·[1+(2x 0)2]=9
∴2
2
00419
44x x y +=
-, 11
49)14(49442
02
0202
00-+++=+
=x x x x y ≥,5192=- 4
5
0≥
y 当4x 02+1=3 即 220±
=x 时,4
5
)(min 0=y 此时)45,22(±
M 法二:如图,32222=≥+=+=AB BF AF BB AA MM
∴232≥
MM , 即2
3
411≥+MM , ∴4
5
1≥
MM , 当AB 经过焦点F 时取得最小值。
∴M 到x 轴的最短距离为
4
5 点评:解法一是列出方程组,利用整体消元思想消x 1,x 2,从而形成y 0关于x 0的函数,这是一种“设而不求”的方法。
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抛物线的定义,巧妙地将中点M 到x 轴的距离转化为它到准线的距离,再利用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A 、B 到准线的距离和,结合定义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三角形“压扁”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属性,简捷地求解出结果的,但此解法中有缺点,即没有验证AB 是否能经过焦点F ,而且点M 的坐标也不能直接得出。
例6、已知椭圆
)52(11
2
2≤≤=-+m m y m x 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及准线从左到右依次变于A 、B 、C 、D 、设f(m)=CD AB -,(1)求f(m),(2)求f(m)的最值。
分析:此题初看很复杂,对f(m)的结构不知如何运算,因A 、B 来源于“不同系统”,A 在准线上,B 在椭圆上,同样C 在椭圆上,D 在准线上,可见直接求解较繁,将这些线段“投影”到x 轴上,立即可得防
x
y F 1F 2
0A B
C
D
)()(22)(2)()(C D A B C D A B X x x x x x x x m f ---=---=
)()(2D A C B x x x x +-+=
)(2C B X x +=
此时问题已明朗化,只需用韦达定理即可。
解:(1)椭圆
11
2
2=-+m y m x 中,a 2=m ,b 2=m-1,c 2=1,左焦点F 1(-1,0) 则BC:y=x+1,代入椭圆方程即(m-1)x 2+my 2-m(m-1)=0 得(m-1)x 2+m(x+1)2-m 2+m=0 ∴(2m-1)x 2+2mx+2m-m 2=0
设B(x 1,y 1),C(x 2,y 2),则x 1+x 2=-
)52(1
22≤≤-m m m
1
2222)()(2)()(2)(2121-⋅
=+=+-+=---=-=m m x x x x x x x x x x CD AB m f C A C D A B
(2))1
21
1(2121122
)(-+=-+-=
m m m m f
∴当m=5时,92
10)(min =
m f 当m=2时,3
2
4)(max =
m f 点评:此题因最终需求C B x x +,而BC 斜率已知为1,故可也用“点差法”设BC 中点为M(x 0,y 0),通过将B 、C
坐标代入作差,得
0100=⋅-+k m y m x ,将y 0=x 0+1,k=1代入得01100=-++m x m x ,∴1
20--=m m x ,可见1
22--
=+m m x x C B
当然,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对CD AB m f -=)(的认识,通过线段在x 轴的“投影”发现C B x x m f +=)(是解此题的要点。
【同步练习】
1、已知:F 1,F 2是双曲线122
22=-b
y a x 的左、右焦点,过F 1作直线交双曲线左支于点A 、B ,若m AB =,△ABF 2
的周长为( )
A 、4a
B 、4a+m
C 、4a+2m
D 、4a-m
2、若点P 到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5=0的距离小1,则P 点的轨迹方程是 ( )
A 、y 2=-16x
B 、y 2=-32x
C 、y 2=16x
D 、y 2=32x
3、已知△ABC 的三边AB 、BC 、AC 的长依次成等差数列,且AC AB >,点B 、C 的坐标分别为(-1,0),(1,0),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是( )
A 、13422=+y x
B 、)0(1342
2>=+x y x C 、)0(13422<=+x y x D 、)00(13
42
2≠>=+y x y x 且 4、过原点的椭圆的一个焦点为F(1,0),其长轴长为4,则椭圆中心的轨迹方程是 ( )
A 、)1(49)2
1(2
2
-≠=
+-x y x B 、)1(49
)21(22-≠=++x y x C 、)1(49)21(22-≠=-+x y x D 、)1(4
9)21(22
-≠=++x y x
5、已知双曲线
116
92
2=-y x 上一点M 的横坐标为4,则点M 到左焦点的距离是 6、抛物线y=2x 2截一组斜率为2的平行直线,所得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7、已知抛物线y 2=2x 的弦AB 所在直线过定点p(-2,0),则弦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8、过双曲线x 2-y 2=4的焦点且平行于虚轴的弦长为
9、直线y=kx+1与双曲线x 2-y 2=1的交点个数只有一个,则k=
10、设点P 是椭圆
19
252
2=+y x 上的动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求sin ∠F 1PF 2的最大值。
1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左焦点到坐标原点、右焦点、右准线的距离依次成等差数列,若直线l 与此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且AB 中点M 为(-2,1),34=AB ,求直线l 的方程和椭圆方程。
12、已知直线l 和双曲线)0,0(122
22>>=-b a b
y a x 及其渐近线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C 、D 。
求证:
CD AB =。
【参考答案】
1、C
a BF BF a AF AF 2,21212=-=-,
∴,24,42222m a AB BF AF a AB BF AF +=++=-+选C 2、C
点P 到F 与到x+4=0等距离,P 点轨迹为抛物线 p=8开口向右,则方程为y 2=16x ,选C 3、D
∵22⨯=+AC AB ,且AC AB >
∵点A 的轨迹为椭圆在y 轴右方的部分、又A 、B 、C 三点不共线,即y ≠0,故选D 。
4、A
设中心为(x ,y),则另一焦点为(2x-1,2y),则原点到两焦点距离和为4得4)2()12(122=+-+y x ,∴
4
9)21(22=+-y x
①又c<a,∴2)1(22<+-y x
∴(x-1)2+y 2<4 ②,由①,②得x ≠-1,选A 5、
3
29
左准线为x=-59,M 到左准线距离为529)59(4=--=d 则M 到左焦点的距离为32952935=⋅=ed 6、)2
1
(21>=y x
设弦为AB ,A(x 1,y 1),B(x 2,y 2)AB 中点为(x ,y),则y 1=2x 12,y 2=2x 22,y 1-y 2=2(x 12-x 22) ∴
)(2212
121x x x x y y +=-- ∴2=2·2x ,21=x
将21=
x 代入y=2x 2得21=y ,轨迹方程是21=x (y>2
1
) 7、y 2=x+2(x>2)
设A(x 1,y 1),B(x 2,y 2),AB 中点M(x ,y),则
2)(),
(2,2,2212
12
1212
221222121=+⋅---=-==y y x x y y x x y y x y x y
∵20+-=
=x y k k MP AB ,∴222
=⋅+y x y
,即y 2=x+2 又弦中点在已知抛物线内P ,即y 2<2x ,即x+2<2x ,∴x>2 8、4
22,8,4222====c c b a ,令22=x 代入方程得8-y 2=4
∴y 2=4,y=±2,弦长为4 9、12±±
或
y=kx+1代入x 2-y 2=1得x 2-(kx+1)2-1=0 ∴(1-k 2)x 2-2kx-2=0
①⎩⎨⎧=∆≠-0
12k 得4k 2+8(1-k 2)=0,k=2± ②1-k 2=0得k=±1
y F 2
F 1
P x
10、解:a 2=25,b 2=9,c 2=16
设F 1、F 2为左、右焦点,则F 1(-4,0)F 2(4,0) 设θ=∠==2
12211,,PF F r PF r PF 则⎩⎨
⎧=-+=+2
2122
2
1
21)
2(cos 22c r r r r r r θθ
①2-②得2r 1r 2(1+cos θ)=4b 2
∴1+cos θ=2
12
212224r r b r r b =
∵r 1+r 2212r r ≥, ∴r 1r 2的最大值为a 2 ∴1+cos θ的最小值为222a b ,即1+cos θ25
18
≥
cos θ257-
≥, 25
7arccos 0-≤≤πθ则当2π
θ=时,sin θ取值得最大值1, 即sin ∠F 1PF 2的最大值为1。
11、设椭圆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由题意:C 、2C 、c c
a +2
成等差数列, ∴222
24c a c c
a c c =++=即, ∴a 2=2(a 2-
b 2),∴a 2=2b 2
椭圆方程为1222
22=+b
y b x ,设A(x 1,y 1),B(x 2,y 2)
则12221221=+b y b x ①
1222
2
222=+b y b x ② ①-②得022
2
2
2122221=-+-b
y y b x x ∴
022
2=⋅+k b y b x m m 即
02
2
=+-k ∴k=1 直线AB 方程为y-1=x+2即y=x+3, 代入椭圆方程即x 2+2y 2-2b 2=0得x 2+2(x+3)2-2b 2=0 ∴3x 2+12x+18-2b 2=0, 342)218(12123
1
112221=--=
+-=b x x AB ①
②
④ ⑤ 解得b 2
=12, ∴椭圆方程为
112
242
2=+y x ,直线l 方程为x-y+3=0 12、证明:设A(x 1,y 1),D(x 2,y 2),AD 中点为M(x 0,y 0)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
⎪⎪⎩⎪⎪⎨⎧=-=-112
2
222222
12
21b y a x b y a x ①-②得0222
20=⋅-
k b y a x ③ 设),(),,(),,(002211
y x M BC y x C y x B '''''''中点为, 则⎪⎪⎩⎪⎪⎨⎧=-=-0022
122
212
22112211b y a
x b
y a x ④-⑤得02221021
=⋅-'k b
y a x ⑥
由③、⑥知M 、M '均在直线022:
2
2=⋅-'k b y
a x l 上,而M 、M '又在直线l 上 , 若l 过原点,则B 、C 重合于原点,命题成立 若l 与x 轴垂直,则由对称性知命题成立 若l 不过原点且与x 轴不垂直,则M 与M '重合 ∴CD AB =
椭圆与双曲线的对偶性质总结
椭 圆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
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 ① ②
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
00221x x y y
a b
+=. 7. 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
的面积为122
tan
2
F PF S b γ
∆=.
8. 椭圆
2
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 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 、Q 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2
2OM AB b k k a ⋅=-,
即0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
221x y a b +=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双曲线
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
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
两个端点.
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
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 在右支;外切:P 在左支)
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
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7. 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o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
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
t
2
F PF S b co γ
∆=.
8. 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o )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
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 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 、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
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
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 交于点M ,
A 2P 和A 1Q 交于点N ,则MF ⊥NF.
11. AB 是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
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内,则被Po 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13.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内,则过Po 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
椭圆与双曲线的经典结论
椭 圆
1. 椭圆22
221x y a b
+=(a >b >o )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椭圆于P 1、P 2时A 1P 1与
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是22
221x y a b
-=.
2. 过椭圆22
221x y a b
+= (a >0, b >0)上任一点00(,)A x y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椭圆于B,C 两点,则直线
BC 有定向且20
20BC b x k a y =(常数).
3. 若P 为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 1, F 2是焦点, 12PF F α∠=, 21PF F β∠=,
则
tan t 22
a c co a c αβ-=+. 4. 设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P (异于长轴端点)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在△PF 1F 2中,
记12F PF α∠=, 12PF F β∠=,12F F P γ∠=,则有
sin sin sin c
e a
αβγ==+.
5. 若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左准线为L ,则当0<e ≤21-时,可在椭圆
上求一点P ,使得PF 1是P 到对应准线距离d 与PF 2的比例中项.
6. P 为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上任一点,F 1,F 2为二焦点,A 为椭圆内一定点,则
2112||||||2||a AF PA PF a AF -≤+≤+,当且仅当2,,A F P 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7. 椭圆22
0022
()()1x x y y a b
--+=与直线0A x B y C
++=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2222
200()A a B b Ax By C +≥++.
8. 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O 为坐标原点,P 、Q 为椭圆上两动点,且OP OQ ⊥.(1)
22221111||||OP OQ a b +=+;(2)|OP|2+|OQ|2
的最大值为22224a b a b +;(3)OPQ S ∆的最小值是2222a b a b +.
9. 过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右焦点F 作直线交该椭圆右支于M,N 两点,弦MN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
P ,则
||||2PF e
MN =. 10. 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 ,A 、B 、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0(,0)P x ,
则2222
0a b a b x a a ---<<. 11. 设P 点是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上异于长轴端点的任一点,F 1、F 2为其焦点记12F PF θ∠=,则
(1)2122||||1cos b PF PF θ=+.(2) 122
tan 2
PF F S b γ∆=.
12. 设A 、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长轴两端点,P 是椭圆上的一点,PAB α∠=,
PBA β∠=,BPA γ∠=,c 、e 分别是椭圆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1)222
2
2|cos |
||s ab PA a c co αγ
=-.(2) 2
tan tan 1e αβ=-.(3) 2222
2cot PAB a b S b a γ∆=-. 13. 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右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 、
B 两点,点
C 在右准线l 上,且BC x ⊥轴,则直线AC 经过线段EF 的中点.
14.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切线垂直.
15. 过椭圆焦半径的端点作椭圆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16.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e(离心率). (注:在椭圆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椭圆焦三角形中,内心将内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 18. 椭圆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椭圆中心的比例中项.
双曲线
1. 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 1、
P 2时A 1P 1与A 2P 2交点的轨迹方程是22
221x y a b
+=.
2.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o )上任一点00(,)A x y 任意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交双曲线于B,C 两
点,则直线BC 有定向且20
20BC b x k a y =-(常数).
3. 若P 为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右(或左)支上除顶点外的任一点,F 1, F 2是焦点, 12PF F α∠=,
21PF F β∠=,则
tan t 22c a co c a αβ-=+(或tan t 22
c a co c a βα
-=+). 4. 设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P (异于长轴端点)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在△
PF 1F 2中,记12F PF α∠=, 12PF F β∠=,12F F P γ∠=,则有
sin (sin sin )c
e a
αγβ==±-.
5. 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左准线为L ,则当1<e ≤21+时,
可在双曲线上求一点P ,使得PF 1是P 到对应准线距离d 与PF 2的比例中项.
6. P 为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任一点,F 1,F 2为二焦点,A 为双曲线内一定点,则
21||2||||AF a PA PF -≤+,当且仅当2,,A F P 三点共线且P 和2,A F 在y 轴同侧时,等号成立.
7. 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与直线0Ax By C ++=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22222
A a
B b
C -≤.
8. 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b >a >0),O 为坐标原点,P 、Q 为双曲线上两动点,且OP OQ ⊥.
(1)2222
1111||||OP OQ a b +=-;(2)|OP|2+|OQ|2
的最小值为22224a b b a -;(3)OPQ S ∆的最小值是2222a b b a -.
9. 过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F 作直线交该双曲线的右支于M,N 两点,弦MN 的垂直平
分线交x 轴于P ,则
||||2PF e
MN =. 10. 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A 、B 是双曲线上的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相交于点
0(,0)P x , 则220a b x a +≥或22
0a b x a +≤-.
11. 设P 点是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异于实轴端点的任一点,F 1、F 2为其焦点记12F PF θ∠=,则
(1)2122||||1cos b PF PF θ=-.(2) 122
cot 2
PF F S b γ∆=.
12. 设A 、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的长轴两端点,P 是双曲线上的一点,PAB α∠=,
PBA β∠=,BPA γ∠=,c 、e 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离心率,则有(1)222
22|cos |
|||s |
ab PA a c co αγ=-. (2) 2
tan tan 1e αβ=-.(3) 222
22cot PAB a b S b a γ∆=+. 13. 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E ,过双曲线右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
相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右准线l 上,且BC x ⊥轴,则直线AC 经过线段EF 的中点.
14.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则相应交点与相应焦点的连线必与
切线垂直.
15. 过双曲线焦半径的端点作双曲线的切线交相应准线于一点,则该点与焦点的连线必与焦半径互相垂直. 16.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外点到一焦点的距离与以该焦点为端点的焦半径之比为常数e(离心率). (注:在双曲线焦三角形中,非焦顶点的内、外角平分线与长轴交点分别称为内、外点). 17.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其焦点所对的旁心将外点与非焦顶点连线段分成定比e. 18. 双曲线焦三角形中,半焦距必为内、外点到双曲线中心的比例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