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艺术与文化特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山泥人艺术与文化特性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情况,进而从制作工艺、乡土气息,以及泥人的造型、色彩、图案语言方面进行了艺术特点的分析,并从
自然、经济、社会、人文四个方面对惠山泥人文化特征进行阐述,进一步感受泥
人的独特魅力,强化审美体验,实现文化传承。
关键词:惠山泥人、乡土气息、艺术特点、文化属性
无锡地处长江以南,位于太湖之滨,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南北大运
河穿城而过,陆路水路便利,自然环境与丰富的路网运输条件为无锡带来经济的
繁荣与社会的兴盛。
无锡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数惠山泥人最为有名,惠山泥人是宝
贵的民俗文化资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名录。
1 无锡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
无锡泥人历史悠久,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里记述:“去
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
”由此可见惠
山泥人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了。
惠山泥人最早起源于明代,是面向民间百姓的地方
小手工艺,题材主要有蚕猫、春牛、孩囡、如意、罗汉等,通常在秋冬季售卖,
是季节性生产,依托惠山脚下众多的祠堂,往往带有祈福的意思。
泥人一开始是
小作坊生产,发展到后来形成多家规模较大的专业作坊。
相传,在慈禧太后五十
大寿时,无锡地方官定制一套精美的"八仙上寿"大型手捏泥人作为贡品进献,惠
山泥人再次传入宫中。
至清晚期,惠山泥人从业者已至二百余人,经营模式以家
庭作坊为主,几个泥人名家都有自己的手艺,同时又能不断琢磨创新,使泥人不
断发展,自成一体。
每年入秋后,各地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商人,使船至惠
山浜龙头河,至惠山脚下众多泥人店铺采购各色泥人再沿各条水路销往各地,高
档泥人精品则可以作为礼品之用。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保护惠山泥人为目的,成立了惠山泥人厂、惠山泥人研究所和惠山泥人博
物馆。
泥人产品遍布全国并销往国外,在国际国内各项大奖上屡获奖项,或被博
物馆收藏。
2 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特征
2.1 无锡惠山泥人的制作工艺
惠山泥人的题材主要来源于民间,大多以喜庆吉祥、祈福避祸为主。
以制作
工艺与题材分为两大类:粗货和细货。
粗货也称耍货,粗货是指用模子压印出来
的泥人,一般有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这四个步骤。
制子儿是指和好的泥用搓、揉、捏、塑等手法捏塑好一个泥人,经过晒干、磨光、修改等工序完成制作;翻模指用泥在其形体上进行压模,做出模子,模子有单片模和双片模;脱胎就是
指用模子压印泥人再取出,一般把和好的泥做成片状按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
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完成后在泥人下面粘上一片泥,使其封闭完整,在下面的泥
片上留一个小孔,使泥人胎体内外空气得以流通;泥人晾干后就可以上色了,彩
绘在泥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彩绘对于艺人的操作
工艺、用色用笔等基本功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如此,粗货泥人最终完成。
粗货是
印制的,造型大体相同,不同的工匠制作出来的粗货基本无不同点。
常见的题材
为大阿福、小花囡、福禄寿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大阿福。
大阿福是一对男孩女孩,男孩名为阿福,女孩名叫阿喜,通常的
形象是两人盘腿而坐,身着鲜艳的服装,头戴花朵装饰,各双手怀抱一只兽于腿上,面带微笑,可爱质朴。
大阿福的创制来源于无锡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孩童“沙孩儿”降妖除怪,最终将妖怪收服,为民除害。
早期大阿福为单个男娃,近
代才出现女娃阿喜,两者成为一对金童玉女。
大阿福有镇邪、驱魔、迎福的寓意,最早被供奉在惠山寺内,后来人们将其放置家中,作为好事成双、吉祥美满的代表。
另一种为细货,细货由艺人手工捏制而成,泥人形象多为戏剧中的著名人物
或曲目桥段,所以也叫“手捏戏文”。
细货的制作工艺是“一印、二捏、三镶、
四压”。
一印,指用模具压印出头部,再进行修饰;二捏,捏出身段、胳膊等;
三镶,把头和手臂粘在身段上,有时会用到细铁丝进行加固;四压,是在成形的
泥人身上压印出各种形态的衣纹。
捏制好的泥人等干后进行彩绘,细货至此完成。
相较粗货的印制,细货对匠人的手艺水平要求更高,体态造型的拿捏与人物神态
的传神,使细货更具艺术感,是惠山泥人的精髓所在。
2.2 无锡惠山泥人的乡土气息
民间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惠山泥人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
造的,在泥人身上反映出他们劳动实践的成果、朴素的审美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悟。
不管是粗货还是细货,惠山泥人都具有一种质朴、纯真、自然的本质特征。
这种
原始的特征来自于广大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直接需求,来自于艺人自发的生
产制作。
泥人的取材天然廉价,题材来源于生活,通俗易懂,它服务于劳动人民,没有为了迎合权贵的矫揉造作,显示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渗透着江南特有的
风土人情。
惠山泥人的制作者凭着自己的经验智慧和手艺进行创作,其中不炫耀技巧,
是一种信手捏来的艺术创造,是对生活原型的一种主观体现。
惠山泥人的这种质
朴的创作观念是形成其别具一格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
最先制作泥人的艺人并不
是以此为生,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副职赚钱,他们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没
有经过系统的艺术学习,不具备构图、比例、色彩等美术知识,他们只是凭借单
纯的想法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入泥人中,用质朴的艺术语言创造出一个个生动形象。
不管是粗货的简练浑圆,还是细货的柔美灵巧,都透出一种灵动传神,这种
在拙朴中追求自然,简洁中追求灵动的创作手法是无锡劳动人民的神奇创造,显
示了江南水乡的清新与精巧的气质气韵。
2.3 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特点
无锡惠山泥人作为一民间工艺品,却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具有属于自己
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气息,足以比肩其他经典艺术文化形式。
(1)制作工艺繁杂。
惠山泥人的制作有十几道制作工序,从制泥开始就要
经过滤泥、捶打、摔、揉,泥料备好后,要经过打稿、捏塑、翻模、印坯、修整、上粉、着色、开相、上油等工序。
其中惠山泥人的捏塑手法是数代艺人经验积累
而成,并且虽然捏塑手法明确,但是每位艺人又有各自不同的风格,使泥人在程
式化法则中显出特色。
惠山泥人唯一国家级传承人搭档喻湘涟、王南仙两位女士,
两人搭档几十年,更将手捏戏文技法中“手”和“工具”的运用方法总结出“捏塑”和“彩绘”技法程式,前者是“捏塑十八法”和“头足身手”的制作程式,
后者有“彩塑七法”和“生旦净丑开相”样式,成为当代惠山泥人艺术标准确立
的基石。
[1]严格的行业标准与具有规范性的制作工艺,使惠山泥人有别于民间的
一般手作小玩意,证明它具有极强的艺术文化性,每个惠山泥人都是一件货真价
实的艺术品。
(2)造型独具特色。
惠山泥人的粗货和细货风格不同,各有自己鲜明的造
型特点。
粗货由于印模压制的需要,造型强调“满”与“简”。
“满”是饱满、
圆满、浑圆的意思。
如大阿福造型浑然一体,体态圆润饱满,并且对身体进行夸张,将头部放大、身段缩小,头身比例近乎1:1,使泥人圆脸大头,身体四肢胖
乎乎,显得更加敦厚、可爱、讨喜。
“简”是指造型概括,用简练的手法表现泥
人的形象、动作和体态。
在创作时抓住主体特征,进行概括与夸张,去掉不必要
的细节,不拘泥于局部形态,使泥人富于美感与装饰性。
细货是手捏而成,制作
精细,手捏戏文是艺人对戏曲演员表演时的瞬间捕捉,将这一瞬间的人物动态、
神情举止通过泥人表达出来,颇具神韵。
细货较为写实,造型符合人体比例,整
体线条流畅、优美、动态舒展,讲究衣纹、头饰、袖口、裙摆等细节之处的表现。
惠山泥人的粗货不以“粗”为缺点,细货也不以“细”为优点,它们让惠山泥人
造型多样,具有十足美感。
(3)色彩缤纷协调。
惠山泥人粗货造型简洁,彩绘在泥人制作过程中显得
尤其重要和关键。
惠山泥人的彩绘十分讲究和繁复,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纹样、图案装饰,以及贴金描花、开相妆銮,有的已形成固定的程式。
惠山泥人
在色彩搭配上强调“爆”,大胆使用大红、群青、粉绿、金黄等原色,用色醒
目鲜明、对比强烈、主次分明。
用高纯度、低(中)明度的邻近色、对比色,辅
助黑、白两色进行调和,整体用色保存纯度的变化和明度的统一,使得色彩搭配
具有江南地域特色又协调丰富。
(4)图案装饰意趣。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惠山泥人的造型纹饰图案
的装饰性对主题的表达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图案造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阿福的标志特征大耳朵,比例被夸张拉大,耳朵厚实、耳垂肥硕、双耳垂
肩,如同两个元宝,这和佛教里童子的造型有共通之处,这样的耳朵是福慧双修
的象征。
大阿福头戴的牡丹花寓意富贵,胸前的长命锁寓意长寿,身穿的五福衣
寓意纳福,怀抱青毛狮寓意辟邪,脚上的粉底靴寓意登第。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
阿福手中的物件也丰富起来,除了青毛狮,出现了如意、仙桃、锦鲤、莲蓬、吉
祥结等。
惠山泥人通过象征、寓意来表达质朴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
的憧憬。
3 无锡惠山泥人的文化属性
惠山泥人的产生和兴盛与无锡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人文文化密不可分。
一是自然条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惠山泥人所用泥土材质为一种黑泥,山灵水秀的江南无锡在惠山脚下水稻田里,距离地面约半米以下特产的一种泥土,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能够随意捏制,非
常适合手工艺制作。
此泥经过捶打、摔、揉之后捏制的泥人具有长时间不变形、
不干裂的特点,再在泥坯上进行彩绘,生产出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惠山泥人。
二是经济原因。
对民间手工艺品的社会需求得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得益于
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无锡地处大运河、长江、太湖的交界汇合处,城内水网密布,特别是明清以来,便利的水陆运输使之成为货品流转集散之地,近代民族工商业
兴起,无锡有“米码头”“布码头”之称,成为江南知名的富庶之地,近代被称
为“小上海”。
无锡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手工业产品的
迅速发展,商业运转、货品流通,带动了惠山泥人的广泛销路。
三是社会原因。
惠山脚下有近百余座祠堂,祠堂主要在春秋两季有家族祭祀
等事宜,全年看管祠堂的人为“祠丁”,他们除祭祀较为忙碌之外,一年中的其
他时间较空余,会利用空余时间来制作一些泥人进行售卖,补贴生活。
惠山离无
锡城区较近,清明节人们上惠山踏青祭祖,祠堂祭祀。
惠山寺下有丰富多彩的庙会,明清以来,人们形成朝山进香游惠山的传统习俗,这些民俗给泥人带来了客源。
农历三月十四玉帝诞辰、三月二十八是惠山东岳庙东岳大帝黄飞虎诞辰,都
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无锡和邻近市县的百姓和游客都来看会,惠山泥人在市集或
者庙会上叫卖,生意兴隆,深受进香农民和游客的青睐,并成为游人馈赠礼品的
土特产品,远播四方。
四是文化原因。
惠山泥人的题材都取自传统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市井小说等,再加上手工艺人的经验创作而来,体现了当时的民俗,反映了当时的地方文化。
自古,七夕是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爱情、智慧的节日,七夕偶人牛郎织女
呈现了美与爱的寓意;中秋节,民间陈设嫦娥泥塑并进行祭拜;老人做寿,要赠
送雕像,男性做寿赠送老寿星,女性做寿赠送麻姑;举行婚礼,会赠送和合二仙、弥勒佛;另外也有人们所喜爱熟悉的梁祝、白娘子与许仙、莺莺与红娘等泥塑人物,作为居家摆件陈设,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惠山泥人的粗货大多以
祈福辟邪、喜庆吉祥为主,题材主要有大阿福、花囡、蚕猫、春牛、老虎等,多
用作孩童玩具为小孩喜爱,就是成年人也会感到情趣盎然。
惠山泥人在地方文化、匠人手艺、艺术观念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泥塑语言。
4 结语
惠山泥人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吸收了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内容,融入江
南的地域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对惠山泥人
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心系浓郁的乡土情结,在新时代、新
媒体、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对其进行新的艺术语言创新,给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注入新的活力,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志刚.惠山泥人·张道一回忆(第一册)[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
[2] 柳家奎,惠山泥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0月1日,第一版
[3] 项东红,论无锡惠山泥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
[4] 岳亚茹,从江苏无锡惠山泥人探究民间泥塑的发展,艺海,2020,(02)
项目基金:2022年度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
NYC2022007
作者简介:金静(1979年—),女,江苏省无锡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