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结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跆拳道课后感想
白驹过隙,一个学期的跆拳道课转瞬就结束了,虽说每周只有两个学时,都比很多理论课来的有趣和有意义得多。
自我认为,体育课本来就应该在大学课程里面占上一定重要的分量,在通过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思想,坚韧人的心志。
短短的一个学期,学习跆拳道基本技巧的机会也不多,却在这一过程中勾起了我对跆拳道的兴趣。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育项目。
而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
在我看来,跆拳道运动是极其重视礼仪的,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它敬礼的形式。
跆拳道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
敬礼,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可以说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
虽然作为一门选修体育课,我们不必穿戴白色、整洁的跆拳道道服,但也维持了光脚进场和敬礼的传统习俗。
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的两人配合训练中,两个人也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训练始终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于是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就培养了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我认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跆拳道初学者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初步了解跆拳道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是跆拳道学习与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练习者的必修之课.
随着各种各样的跆拳道馆也应运而生,跆拳道渐渐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群众性运动,这就更需要练习者具备一定的思想修养.跆拳道所遵循并提倡的"以礼始,以礼终","宽厚,谦让"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又正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成功。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尤其在体育事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跆拳道中更是如此.跆拳道强调武德,尊师重道.它要求练习者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尊重对手,恪守信义;注重内心训练和精神修养;养成礼貌待人,忍耐克己,谦虚宽容的高尚道德品质.因为跆拳道以脚法为主要进攻手段,比赛时气氛激烈,双方斗智斗勇,拳来脚往,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和可怕的杀伤力,故特别强调练习者的内心修炼,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跆拳道中的体现与作用儒家的"重礼"与跆拳道的"尚礼"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特别注重人的品德修养,主张"仁,义,礼,智,信,让".儒家大师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古代"礼"的意义甚为广泛,可指国际交际的礼节仪式,亦可指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策制度,道德规范等.尤其在做人方面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跆拳道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对跆拳道的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并将"智,仁,信,勇,严"作为人生信条,除了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跆拳道初学者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初步了解跆拳道的起源,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是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不可或缺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练习者的必修之课.因为跆拳道的宗旨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能,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陶冶人的情操,磨练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练习者特别是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群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能和武艺高强的格斗技能,而且需要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品质.而"礼仪"教育是使其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基础教育,因此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例如在训练中,要完成旋转,腾空,起伏,跳跃等技术性强,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者自身身体各部位要协调,和谐,自然,平衡,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在实战,比赛中,当裁判偏袒对方或误判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重要,要不急不躁,宽容大度.往往这种心理品质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最佳发挥.不过,跆拳道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残酷,而跆拳道搏击格斗中体现出来的残酷性更烈.正因为它非常残酷,故必须以"礼"为先导.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用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地进攻,进攻者要招不轻发,不中则已,中则力达千钧,以此击败对手,争取胜利.这是跆拳道对儒家精神的又一种诠释.!!"道家的"虚静"对跆拳道的影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虚静".虚是不主观,静是不躁动.虚静是一种静观默察的观照方式,也是应对现实的一种防御机制.老子生活在乱世中,他之所以追求"虚静",是为了寻找自我保护,以柔克刚.尽管这种思想意识里有逃避现实的消极的一面,但它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跆拳道中的防守,是节省体力,将对手攻击时产生的危害降低,调节自己的节奏和发挥诱攻战术威力的有效手段.防御技巧充分地显示了以小力胜大力以巧制拙的特点,也是为了避免对手发起进攻的强劲锋芒,同时去闪击或格击其攻来拳脚的关节要害处.在实战中,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过度紧张与恐惧,再加上遇到强手的攻击,会出现防御过大,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当运用拍挡技术去防守时,如大小臂几乎伸直去迎挡,这个动作不仅会把肋部暴露出来,而且也不易于动作的变化.况且格斗时,不能只想着对方打不着自己就行,而要想到下一步,即为反击创造条件.防御时还要遵守"避人之所长,攻人之所短,见人之所长,避己之所短"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佯攻巧打",或"主攻抢攻",或"声东击西",或"攻中防御".因此,跆拳道中的防御既是为了像老子那样寻找自我保护,更是为了有效地进攻对手,争取技战术的成功,获得比赛的最后胜利.与老子的消极应对现实的防御机制相比,跆拳道中的防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战术,是为了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能的发挥.教学和训练中要加强攻防意识的培养.除此之外,道家追求的"虚静"还是人格修炼的手段和目的,和儒家的"重礼"其内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能帮助跆拳道练习者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健全精神,完善人格.如果跆拳道练习者能够不断地追求儒,道家所提倡的"无我,无私,无畏,无名,无利"之心智,那么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内心修养将会达到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正是跆拳道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时代气息给跆拳道注入了新的血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赋予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同时,优秀的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继承,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使之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并且将其精髓融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尤其是当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青春焕发.它已渗透到了社会的许多领域,作为新兴体育项目的跆拳道更是受益匪浅.跆拳道虽然不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但自从!#$%年创立"世界跆拳道联盟",!#&'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后,跆拳道就逐渐登上了国际体育大舞台.!##(年末,北京体育大学正式引进这个项目,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跆拳道运动健儿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多人多次获得了不同级别的世界冠军,这都是促使跆拳道运动得以普及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的健康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有了强健的身体,就能从事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带来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跆拳道的训练能使练习者形体健美,充满朝气与活力,
使人沉着,自信,豁达,谦逊,从而具有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的高雅气质.这正是当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目标.由此,跆拳道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都市上各种各样的跆拳道馆也应运而生,跆拳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流行的群众性运动,这就更需要练习者具备一定的思想修养.跆拳道所遵循并提倡的"以礼始,以礼终","宽厚,谦让"和"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又正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成功.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育项目。
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
跆拳道的礼仪有内外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以行礼的方式来表现出来的,另外一种是内在的表现形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出了人的自身修养。
从字面上解释来跆拳道:“跆”字,意为像台风一样猛烈地、强劲有力地、跳踢的脚;“拳”字意为拳头,是用来进攻的武器;“道”字,意为人生的正确道路,是技术方法和精神的修炼。
随着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跆拳道运动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也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跆拳道礼仪与我国传统武术道德相似,练习者可以不断的从中吸取营养和智慧,形成一种道德思想观念。
跆拳道礼仪不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还具备了内外兼修的作用。
将跆拳道运动的礼仪教育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思想联系在一起,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跆拳道的礼仪是指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溢出的自然的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的,高尚的,有价值的举动。
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技术训练之前,首先要学习的是跆拳道的礼仪知识。
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才可以练好跆拳道,从而达到最高境界。
跆拳道礼仪的学习对于一个跆拳道练习者非常重要:谦虚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是跆拳道练习者应当遵循的重要礼仪。
跆拳道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它贯穿了“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
跆拳道运动极其重视礼仪,它是以敬礼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它要求练习者在学习与训练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礼仪,要学会敬礼。
跆拳道中的敬礼,是表示尊重、礼貌、友好、谦虚和感谢,是一种内心思想的外在的表达方式。
跆拳道的敬礼要求是:身体面向对方,并步直立,两臂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上体前倾15度,头部前倾45度,目视地面稍停后,还原成直立姿势,行礼完毕。
每一个跆拳道练习者在进入训练馆之前都必须身穿白色的、整洁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带,光脚或穿着道鞋后进入训练场地。
“以礼始,以礼终”是跆拳道练习者精神的中心思想。
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
训练课中应时刻保持道服的干净与整洁,每次需要整理服装时要先向教练行鞠躬礼,然后背对国旗、教练及队友整理服装,整理完毕时转身面向教练行鞠躬礼,以表示抱歉,其目的是要求练习养成的干净整洁的习惯;训练中如果出现气势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到位、没有全力以赴等情况,在教练示意后应立即行礼以表示抱歉,为的是让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注意力集中,刻苦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队友之间应相互帮助,在脚靶训练和模拟实战等需要两个人配合的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
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
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在比赛中,如果红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青方,当裁判员对青方作出判决时,青方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
在比赛过程中即使出现了误判,也要等该场比赛结束后,有礼貌的向裁判员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
跆拳道的礼仪是伴随着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的产生而发展而来的。
跆拳道作为朝鲜的国粹,它记载着朝鲜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它是一项新颖而又古老的体育项目,自从50年代中期在朝鲜半岛重新崛起到现在,半个世纪以来跆拳道运动努力的向世界传播,现已经风靡全球。
韩国人从小就练习跆拳道,就连小学生都能做出极其高难的动作,他们把礼仪作为一门思想教育的必修课,为培养和发展后备人才提供基础。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与交往活动中产生并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种行为规范,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跆拳道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猛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练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
跆拳道的礼仪不仅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含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
练习跆拳道不但可以修身养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竭尽全力的去学习和训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益处和收获。
在练习跆拳道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增强法制观念,要有终于祖国的思想,要有爱国家、爱民族的热情,要在尊敬长辈、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磨练意志。
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受自我极限的挑战时,我们可能产生放弃训练、退缩和逃避的念头。
这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克服杂念,我们必须要学会坚定、忍耐和不屈不饶的精神,战胜自身懒惰。
讲礼貌、重礼仪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
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
而在许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孩子智力和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狠无礼。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
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
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这就是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礼仪时所应注重的内在的道德修养,它随时随刻都督促着我们,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到知礼守礼。
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跆拳道练习者应该尊敬师长、前辈,在行为举止上要谦和礼让,恭敬聆听教师的教诲,认真学习并实践,好学上进,珍惜师长和前辈们的辛勤付出。
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的,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
由于跆拳道是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修炼,能在艰苦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强健的体魄,并能获得防身自卫的本领,因为练习者在精神锻炼环节中就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这对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识品质,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跆拳道和我国武术有着相近之处。
中国武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它的礼仪、忍耐、谦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体育事业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在跆拳道运动中也是如此,它强调了练习者学习与训练中,要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师长,团结友爱。
此外,中国武术也有礼仪。
我国素称礼仪之邦,有悠久的道德传统。
中国武术是我国的传统项目,也是我国的国粹。
它要求习武者平时的举止端正大方,有礼貌,言谈话语要有素养。
它们在比赛的开始和比赛的结束后都要行“抱拳礼”,以表示对队友的友好和尊重。
在中国武术散打中也要求了练习者要有武德,它对于武术散打较野蛮的攻杀也起了抑制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武术竞技的安全性和文明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少了一些美国职业拳击、泰拳、欧洲自由搏击术的血腥。
“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
中国武术、武术散打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良传统。
它们和跆拳道一样,都有着一种内在的“尚武崇德”的精神。
它不但可以培养人们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待他人,严于律己;还可以培养人们勇敢、顽强、坚毅、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拼搏的精神。
练习者的修养只要是指个体的行为,其根本是在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和维护社会秩序。
在道馆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跆拳道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礼仪”教育是一种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教育,我们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
例如在训练中要完成旋转、腾空、起伏、跳跃等技术性强、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者自身身体各部位要协调、和谐、自然、平衡,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实战、比赛中,当裁判偏袒对方或误判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重要,要不急不躁,宽容大度。
往往这种心理品质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最佳发挥。
跆拳道作为一门新兴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
竞技体育竞争激烈残酷,而跆拳道搏击格斗中体现出来的残酷性更强烈。
正因为它非常残酷,故必须以“礼”为先导。
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用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进攻。
在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将身心容入其中,在训练过程当中将思想升华,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作为跆拳道练习者应全面认识跆拳道“内外兼修”的宗旨,它既是一种技击术,也将处事态度、人生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
为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跆拳道礼仪教育,在促进国民健身的同时,更应注意技术学习和礼仪规范的并重。
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跆拳道的礼仪教育对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把礼仪的修养赋予在社会道德规范之中,使礼仪教育更具有鲜明时代的特征和新的生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