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十四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三百首大全及赏析第十四卷
第二百六十一篇
长亭怨/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
[宋] 王沂孙
泛孤艇、东皋过遍。
尚记当日,绿阴门掩。
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自约赏花人,别後总、风流云散。
水远。
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
天涯梦短。
想忘了、绮疏雕槛。
望不尽、苒苒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专写感怀旧游的词。
王沂孙一改填词用典多惯例,这首词用典极少,文辞稍显简淡的情感曲折跌宕,用语波峭起折,也堪称一首佳作。
“泛孤艇、东皋过遍。
”写重访中庵故园。
扣准本题。
“孤艇”,词人孤身一人重游,流落出访故地的落寞。
“东皋过遍”之“遍”字说明作者足迹遍至东皋,留连徘徊。
烘托出情境。
词人对此地蕴含深情,此次特地前来追寻旧游之地。
照下文“欲寻前迹”,足见发端伊始,虽入手擒题,却并非一览无余。
曲意直笔,颇耐人寻味。
“尚记当日”点明下文是对往昔的追忆。
“绿阴门掩”,表明当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景境宜人而访者少。
“屐齿莓苔”,指游览之事;“酒
痕罗袖”,是讲宴乐的。
正所谓“事何限”表明事情的范围。
而“记当日”指时间。
昔日中庵园林的清幽无限与当日交游、乐事的欣愉雅致相互生发映衬,给人印象颇佳。
“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
笔锋转至今日。
履旧迹,寻前踪。
一切皆已渺然。
旧日舞台歌榭,已雨打风吹去。
怡人春光。
亦复化为令人惆怅的一片秋色。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
“成秋苑”用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梨花落尽成秋苑”诗句。
“欲寻前迹”本应接在“东皋过遍”之后,词人却把它置于“尚记当日”后面,是一种腾挪之法。
这种利用“时间差”的写法,造成今昔的强烈对比,和笔势上的波峭回环之感。
词人同时还辅以不同的景致和虚实相生的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
昔之欢游,“绿阴”、“莓苔”的春色点染,乐景独好;今之萧条,一片“秋苑”的悲秋笔墨,哀感十足。
昔日之乐何其乐,今日之哀何其哀矣。
追忆昔游是出于想象,本是虚写。
用了“屐齿莓苔”、“酒痕罗袖”的具体可感的细节,变得历历可见,足见词人对昔游的怀恋之深。
重游寻迹,望故园萧条迹渺,感慨无穷,却将万端感慨凝为“空惆怅”一语,用“成秋苑”的写意笔墨,世间沧桑都言尽,寓不尽之意于象外言外,极为空灵,此正是碧山过人之笔。
“空惆怅”感发于中庵园林的今昔相比,和与故人流散之哀,故而下启“自约”数句。
“自约赏花后,别后总,风流云散”两句写出故人之离散。
以风云流散变幻飘渺不定之姿,写人间别离,妥贴空灵而凄美可感。
“总”字遥合于“孤”,写尽人去园空,形单影只相别久矣之感。
孤寂的情怀和惆怅的眼睛。
贯穿于故园之忆,之寻的过
程,非常传神,是词人精心提炼的效果。
“水远”。
二字起头,于奇峭中透视常理,写法非常独特,不落俗套。
于叙情之处,戛然收束,寓情于景,让人体味个人情改,颇为曲折。
“水远”在景致上是遥应“泛孤艇”之所见。
上片歇拍将故人离散的实事,幻为一片风流云散。
“水远”则是紧承其命脉而来。
却以山高水远进一步渲染离散之实。
故人的萍踪渺然苍茫里,更加反托出词人怀念之情的悠深缠绵。
又以“怎知”“却是”的虚字进一步勾勒,欧阳修《踏莎行》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之句,正是水远,表意浑厚。
“乱山尤远”。
则知水远山长在前人笔下,超越自身美感,象征着天各一方的深沉的意蕴。
这三句在淡墨无华中,具有浑厚的艺术感染力。
在层层递进之中,融进了词人多少怀恋和伤离之情。
“天涯梦短”,以“短”状梦,精警峭拔。
是承上启下之转折,它承前反扣山长水远的天涯隔阻,束后则点出天涯未归之人的处境。
“想忘了、绮疏雕槛”。
“绮疏雕槛”,中庵园林的亭台楼榭。
“想忘了”是体贴故人迟迟不归之婉辞。
梦短路遥,是一种叫人割舍不断的痛苦无奈。
短梦沟不通花花天涯的阻隔,使故人无可凭依。
因而显见词人对故人的同情的了解。
“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再折回眼前之景,收束全词。
它上承过故园的各种感怀,历层层曲折,极自然地以眼前景作结,正写出词人的情感变化。
叙写的景色萧然:一片斜阳晚照、数点残花映红。
“望不尽,冉冉斜阳”由周邦彦《兰陵王·柳》中的
“斜阳苒苒春无极”名句而稍加变动。
“春无极”改为“望不尽”极写中庵故园今日秋苑的无限萧条。
“春”“望”之变,与“重过”故园的题旨相扣。
“抚乔木、年华将晚。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前种之树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折条,泣然流泪。
“冉冉斜阳”所描绘的日暮黄昏之景,使人易生苍凉迟暮之感。
“望不尽”,更引出对人生的渺长和惆怅的反思。
“抚乔木、年华将晚”进一步渲染此情此景。
词中将这种迟暮之悲由外围、外景、外物引向内心深处,使之情景生发,汇融成为绮丽中带悲壮、淡远中寓苍凉的意蕴浑厚的意境。
使人意感横生,情景交加,在烟霭苍茫之处,感慨则纷至皆来。
但数点红英。
犹记西园凄婉:在斜晖脉脉的中庵故园里,只有几点残存的红英,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劫,目睹沧海桑田的变换,在由极或到极衰的转换中,也定是凄怆已极吧。
对人、对花,皆是如此。
第二百六十二篇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宋]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分类标签: 思念诗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词。
谭献在《夏堂词话》评论说:“瑰丽处鲜妍自在”。
可此词用笔极为婉曲,意境幽深,极尽吞吐之妙。
“梦冷黄金屋”词中描写的对象乃是一位不凡的美人。
“黄金屋”用陈阿娇事。
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贝班固《汉武故事》在这里作者借阿娇来写一位美人。
词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不仅是美人,还有故国。
起句意谓美人梦魂牵绕的黄金屋已变得凄冷,实际上含有故宫凄凉之意。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写室内器物,见到自己曾经抚弄过的乐器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不禁感慨万千。
故以一“叹”字领起,化实景为虚景。
秦筝,弦柱斜列如飞雁成行的古筝。
素弦,即丝弦。
梦魂化莺飞回金屋,还认得旧时的绿色纱窗,雨过,只见荆桃果实已长得如豆大。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令人心中升腾中怀旧惜春之感。
“化作娇莺”梦魂化莺,想象不凡。
笔力奇幻,独运匠心。
金屋冷寂之境、秦筝尘扑之景,亦为化作娇莺所见。
逆入平出,特见波澜。
景物描写,虚实交错。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琼台,此处则指玉石所作的弹棋枰。
弹棋局,其形状中央隆起,周围低平。
李商隐诗称为“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词人在此以玉制之弹棋局形容心中难平之恨。
“此恨难平”总结上面各种情事,积愤难抑,自然喷发。
词人由写景到抒怀。
“消瘦影,嫌明烛。
”借写消瘦的形象,表达一种悲凉的心境。
借说“瘦影”,从而通过照出的反常心理曲折加以表露。
下片以“鸳鸯碎泻东西玉。
”起笔。
以杯碎酒泻比喻宋朝的覆亡。
鸳楼,即鸳鸯楼,为楼殿名。
东西玉,酒器名。
这句从写和美人的分离,喻指和故国的永别。
佳人已远离,眷恋情仍深,词人仍希望能重睹其旧日丰采。
“问芳踪、何时再展?”流露出自己重见佳人的热切愿望,但“翠钗难卜”佳人踪迹何在?又表明这一愿望的实现何其渺茫。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装束。
”说自己准备把那容颜描绘在生绡画幅上,想来还是宫人旧时的装束吧。
生绡,未经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以作画。
眉横云样,指双眉如同纤云横于额前。
旧时的装束代指故国的形象。
与美人分离,希重会而又渺茫,只好托之丹青。
通过这几层描绘,把故国之思写得力透纸背。
“彩扇红牙今都在”。
彩扇红牙(歌舞时用具),旧时之物俱在,已物是人非,自己聆听盛世之音,百感交集,却知音难觅。
此时怀恋故国之人已越来越少只好独自伤怀。
作者的这种感叹是对民族意识已经轻淡薄的情况而发的。
然以“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的词语表达,曲笔抒怀也。
开元曲,借唐开元盛世的歌曲,此处指宋朝盛时的音乐。
“空掩袖,倚寒竹”,借竹的高风亮节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品德。
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
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
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
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
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
词人曲笔
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第二百六十三篇
女冠子元夕
[宋] 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
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
窗犹唱,夕阳西下。
分类标签: 元宵节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元宵佳节是历代词人经常吟咏的话题。
在百姓心中,元宵节也最重要,最热闹。
蒋捷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词中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之情。
全词起笔“蕙花香也。
雪睛池馆如画。
”即沉入了对过去元夕的美好回忆:兰蕙花香,街市楼馆林立,宛若画图,一派迷人景象。
极度地渲染了元宵节日氛围。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春风和煦,酒旗飘拂,笙箫齐奏,仙乐风飘。
据载,宫中曾做五丈多高的琉璃灯。
地方更有五色琉璃制成的灯。
灯市的壮观,使
词人忆起如昨天一般。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而今”二字是过渡,上写昔日情景,下写今日元夕景况。
“灯漫挂”,指草草地挂着几盏灯,与“琉璃光射”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既写今夕的萧索,又带出昔日的繁华。
“暗尘明月”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意。
以上是从节日活动方面作今昔对比。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今昔不同心情的对比。
蛾儿,即闹蛾儿,用纸剪成的玩具。
写今日的元宵已令人兴味索然,心境之灰懒,更怕出去观灯了。
这种暗淡的心情是近些年来才有的,是处境使然。
“江城人悄初更打。
”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今宵的冷落,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即江城随之用了“问”、“但”、“待把”、“笑”等几个领字,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恨酸楚。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提出有谁能再向天公借来繁华呢?“剔残红灺。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词人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灰烬入睡了。
梦中那辚辚滚动的钿车、佩戴香罗手帕的如云士女,隐隐出现。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以最精美的吴地的银粉纸,把“旧家风景”写成文字,以寄托自己的拳拳故国之思。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
旧家风景,借指宋朝盛事。
听到邻家的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
现在居然有人能唱这首词,而这歌词描绘的繁华景象和“琉璃光射”、“暗尘明月”正相一致。
心之所触,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以“笑”而已。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
在追琢中显出
自然之本色。
或直描,或问写,或借梦境,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第二百六十四篇
甘州/八声甘州
[宋] 张炎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
逾岁,尧道来问寂
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
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1290 年,张炎和友沈尧道应召为元政府写金字《藏经》。
翌年,回归南方。
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以“记”字领起,气势较为开阔、笔力劲峭。
写他前年冬季赴北写经的旧事,展现了一幅冲风踏雪的北国羁旅图。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三两个“南人”在那枯林古道上艰难行进。
“此意悠悠”此句虽简,然则写出他内心无限的忧思。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旧事重提之后,续写北地回归之光景。
江表,指江南。
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
此两句谓自己虽已回到南方故土,屈辱经历也过去,仍只能老泪洒落、无欢可言。
南归以后,自己与尧道分处杭、越,音讯久未通。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点出为何不致书问候。
并非不想题诗赠友,但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来。
因西风吹打而飘散的片片红叶上,似乎处处都写满了“亡国”两字。
不忍在上题诗,怕引起浓浓愁情。
请老友给予谅解。
开头这两韵五句,其意境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之概。
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
“短梦依然江表,⋯⋯落叶都愁。
”随即音调多么缠绵低回。
这是作者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载取白云归去”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
故人之访,给作者多少欢乐、慰藉和温暖。
故人又要回去。
面对此景,作者当然又会感慨生悲。
“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写出了自己与他两情依依之感。
“楚佩”借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当然会赠所赠之物,只能是一枝芦花。
这里表现出赠者零落如秋叶的心情。
他以芦花来比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饱寓着他生不逢时痛感。
这里“折苇赠远”,笔调不凡,写意深刻。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而故人既远,“野桥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终非沈尧道、赵学舟之类故交了。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惆怅寂寞只能靠登楼远望排解。
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伤悲。
所以顿又缩回了脚步!全词先悲后壮,先友情而后国恨,惯穿始终的,是一股荡气回肠的“词气”。
使
读者极能渗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
写身世飘萍和国事之悲感哀婉动人,令人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
第二百六十五篇
渡江云·山空天入海
[宋] 张炎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
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
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
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
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书纵远,如何也都
无。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原序: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这是一首伤离念远的怀旧词。
作者自辛卯(1291)南归,至己亥(1299)回杭州之前,多居山阴(绍兴),所以自称“山阴久客”。
又云“一再逢春”,说明此词当为南归二年以后所作,时年作者已四十七岁。
此时,家亡国破,一身孤旅,作为故国王孙,作品自多漂泊之感,怀旧之伤。
上片写景。
空阔高远,是登高所见。
先写远景,起两句为倒装句,“山空入海”,乃“倚楼望极”所见。
山耸春空,天澄大海,起势十
分壮阔。
“风急暮潮初”,亦承“倚楼”而来。
风急潮生,以景写情,用风、潮状翻腾之思绪,实为生花妙笔。
接着写近景,“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在鸠鸟的叫声中,雨不停地下着;一畦畦尚未插秧的水田,从水面上映现着闪动的锄头。
勾勒出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画图。
笔锋以细间阔,句工又意新,描绘出了前人作品从来描绘过的春天的境界。
“新烟”两句,念及西湖风光之好;“犹记得”两句,则念及旧居之适。
“想”字是关键,触景生情,想到了“西湖”的“新烟禁柳”。
清明改火,故曰新烟,唐《辇下岁时记》载:“清明曰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禁柳,即禁官之柳,杭州为南宋京都,故称西湖之柳为禁柳。
作者对西湖是十分眷怀的。
正如舒岳祥所说:“(张炎)同社稷变置,凌烟废堕,落魄纵饮,北游燕、蓟,上公车,登承明有日矣。
一日思江南菰米莼丝,慨然补被而归……。
”由于作者思念之切、眷恋之深,无时无地不在想,所以,下面承以“犹记得”二句。
“记得”由想而来。
想是如今,记是过去;想是悬揣之词,记则是确切之念。
由昔证今,由今忆昔,虽未点明今昔兴亡之感。
而其意妙在不言之中。
思念旧游、故居,即怀念故国。
正如沈祖棻先生所说:“依依杨柳,自遗氏视之,与离离禾黍何殊哉?”真是虚笔远扬,宛转关情,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下片抒情,纯以咏叹出之。
过片“愁余”二字,承上启下,概括全篇;亦收亦纵,曲意不断。
“荒洲古溆(xú絮),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感叹自己漂泊无定。
水溆,即水浦,小的港汊。
舒岳祥说他:“不入古杭,扁舟浙水东西,为漫浪游。
散囊中千金袋,吴江楚岸,枫丹苇白,一奚童负囊自随。
”这里的三句词,正是这种漂流无定的生活的写照。
“空自觉”三句,叹自己日愈销减。
“围羞带减”,写腰围消瘦,带眼减缩,说明自己消瘦了;“影怯灯孤”,写自己的孤寂,而冠以“空自觉”,则见更无人关情及之,进一步叹喟自己的漂泊之苦!“常疑”以下三句,叹别久无书信相来。
“桃花面”,谓人面艳美如桃花,指词人意中女子。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三句,句句转换,层层推进,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
末尾:“书纵远,如何梦也无?”就没有书相往来反诸无梦,层层深宛。
纵观张炎这首词笔墨翻腾,意亦纡宛绘景之致,抒情沉挚,是词林艺苑的一首佳作。
郑思肖在为张炎词所作的序中云:“吾识张循王孙玉田先辈,喜其三十年汗漫南北数千里,一片空狂怀抱,日日化雨为醉……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飘飘微情,节节弄拍,嘲明月以谑乐,卖落花而陪笑,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绣山水,犹生清响。
”这首《渡江云》,即如是之词作。
第二百六十六篇
解连环孤雁
[宋] 张炎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
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
作品赏析
【注释】:
《解连环·孤雁》是一篇著名的咏物词。
它构思巧妙,体物较为细腻。
在写其外相的同时,又寄寓了深微的含意。
这首词可以透视出张炎词深厚的艺术功力。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以困顿惆怅的情怀起笔,伴孤雁一起飞来。
用孤雁写自身。
楚江,指湖南地方。
衡阳有回雁峰,又雁多经潇湘。
潇湘、衡阳皆楚地。
“孤”字,点出只雁离群万里。
这三句写出了孤雁之遭际,使人意识到了作者心绪之凄惨。
南宋末年,国势垂危,生于此时的词人,对于时局自己深感无能为力,不胜忧愤,只好借物抒怀。
以寄托一腔幽怨。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顾影,表示有深自珍惜。
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是枯草平沙,一片寂寥。
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
“写不成书”,古人常以雁为传书使者。
群雁飞行,常成一字排开,但这
只孤雁却只能单飞,所以说“只寄得、相思一点”。
激起人们多少相思之苦与家国之苦,已无从分辨。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这是为雁立传,可以看到作者思想轮廓。
表面上是说孤雁误了寄书,和苏武托雁寄书的心事。
“残毡拥雪”,用苏武“武卧啮雪,与旃(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事表达心声。
因“离群万里”,因而“谁怜旅愁荏苒”。
“荏苒”表达迁延的意思。
有谁怜念这与日俱增的孤独的旅愁呢?“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说长门夜悄与锦筝弹怨。
典出汉武帝陈皇后罢退长门宫故事。
这里提出“长门灯暗”的宫廷,“谩”字,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
这里讲长门的夜哭,锦筝的清怨,表达作者的思旅的心绪。
想念远方伴侣,是不是“犹宿芦花。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伙伴们春天到来之前,应该回北方去了。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随即是个飘渺的幸福的设想。
玉关春雨,北地黄昏,却是将怎样和旅伴们重见呢?“怕”字含意深微。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长期的期待与渴望,一旦相见期近,反怕春期之骤至。
虽能相见也无愧于寄身画栋珠帘双双紫燕了。
张炎词善于咏物。
从咏物词的整个方法、风格和寄意来说,一首咏孤雁的《解连环》更有代表性。
张炎因此咏孤雁词人称张孤雁。
在咏物的方法上,这首《解连环》最为出色。
通过对孤雁的描绘,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尽蕴含在对孤雁这一形象的描绘中。
第二百六十七篇
月下笛·万里孤云
[宋] 张炎
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
归何暮。
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天涯倦旅。
此时心事良苦。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
树。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
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月下笛》是“遗民”张炎抒发其遗民心态的一首词。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
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
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
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
“孤云”,是词人的化身。
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感伤。
“清游渐远,故人何处。
”漂泊的日子是那么凄凉,使人找不到方向。
“故人何处?”这一声呼唤,将亡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齐倾诉出来。
日间无法排解,夜里还形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