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第三次月
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道:“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 “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在泪光里洒下第一粒稻种,烧好大大小小的陶器,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驯化了野兽,就着手驯化自己。

”这是一首描写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诗歌()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元谋人
3. 海外华人常常自豪地自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黄部落战胜蚩尤部落
C.他们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D.中华民族的主干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
4. “禹很有心计,先选短命的皋陶,再指定无能的伯益……暗地里却悄悄地培植儿子启这棵红苗。

启终于修成正果,禹如愿以偿……让儿子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位。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禹是一个无道的暴君
②启建立夏朝
③禅让制遭到破坏
④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

虽然已经过去3000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

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A.父系氏族后期
B.夏商时期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6. 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
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
7. 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大战
②平王东迁
③国人暴动
④犬戎攻破镐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8.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
千越甲可吞吴。

”此对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9. 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10.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说明()
A.都江堰的修建是秦国国力强盛的主要原因
B.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极大改进
C.都江堰能防洪灌溉,造福于民
D.都江堰使天下再无饥荒
11.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这一政策所
体现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
12. 有学者认为“始皇”这个称号对于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13. 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技能之一。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时间是()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3世纪晚期
C. 公元2世纪早期
D. 公元3世纪晚期
14.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量宫女为秦始皇殉葬
②陈胜派主力向西直逼咸阳
③征发900多个农民去渔阳戍守长城
④项羽及部下被刘邦包围在垓下
⑤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

A.①③⑤②④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②④⑤
15. 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认识,正确的为
①发生在秦朝大泽乡
②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③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④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 汉初能够出现“文景之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提倡节俭
②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③统治者关心爱护百姓,以身作则
④国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
18.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的成就有()
①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②发明了“麻沸散”
③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④创造出“五禽戏”
⑤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19. 能够通过如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陈胜、吴广起义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0. 北方人民南迁主要分布在()
A.淮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岭南一带
21. 下列四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哪一位的研究领域,明显地不同于其他三位。

()
A. B.
C. D.
22. 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开始于
A.司马睿建立的东晋
B.刘裕建立的宋
C.苻坚建立的前秦
D.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24. 江南地区农业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
③实行麦稻兼作
④发展种桑养蚕
⑤冶铸业有显著的发展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26.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蜀、东晋、前秦
B.西楚、东晋、前秦
C.蜀、东晋、梁
D.西楚、南晋、张楚
27. 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③曹操统一北方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一度统一全国的是()
A.三国魏
B.北魏
C.晋
D.东晋
29. 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曾长期处于经济重心的地位。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①匈奴
②氐族
③鲜卑族
④羌族
⑤羯族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30.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二、综合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

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示意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

(2)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3)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国际通道,即我国古代著名的商路“________”。

该商路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既频繁,又复杂。

但江南得到开发。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1)问题一: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问题二:图示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哪一地区的开发?该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该地区得到开发有何影响?
(4)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其中二个少数民族名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第三次月
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A
【考点】
北京人
【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
依据题干“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会制造石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①③正确。

②不符合北京人的史实,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A。

2.
【答案】
B
【考点】
河姆渡人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

需要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等其他原
始居民区分开来。

【解答】
材料“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反映的是河姆渡原
始居民生活的状况。

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
【答案】
D
【考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
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
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
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答案】
D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世袭制。

【解答】
材料中没有涉及禹是一个无道的暴君的内容,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不是启,因此排除①②。

禹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因此③④正确。

故选D。

5.
【答案】
C
【考点】
青铜器
【解析】
本题以司母戊鼎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

它充分展示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

故选C。

6.
【答案】
C
【考点】
夏朝的兴亡与“家天下”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
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7.
【答案】
C
【考点】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牧野之战是周武王领兵与商朝决战的一次战役;②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建立;③西周后期
,政局混乱,爆发国人暴动;④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由此可知,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③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春秋争霸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釜沉舟,百二奏关终属楚”是指奏朝末年项羽率领起
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大败奏军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指春秋后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


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
【答案】
B
【考点】
商鞅变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奏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根据军功的大小授
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
权,严重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特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没有损害到奴隶主
贵族特权,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0.
【答案】
C
【考点】
都江堰
【解析】
本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它既
能防洪,又能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
的美称,故C正确。

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互相改变;主张“无
为而治”。

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2.
【答案】
B
【考点】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奏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并建
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故这个时代应该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答案】
B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4.
【答案】
C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了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解答】
大量宫女为秦始皇殉葬发生在秦始皇刚去世(公元前210年),时间最早,征发900
多个农民去渔阳戍守长城发生在公元前209年,在这些农民发动起义后,才发生陈胜
派主力向西直逼咸阳,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在此后的楚汉之争中
项羽及部下被刘邦包围在垓下。

15.
【答案】
C
【考点】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题干信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奏朝末年
由于奏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
重最终失去民心(选项④),各地人们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选项②)在大泽乡(选项①)发动农民大起义,但
是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陈胜、吴广两人也相继被部下杀害,选项③不符合符合题意;因此选项①③④符合符合题意,故选C.
16.
【答案】
D
【考点】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吸取奏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选项中的内容都属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7.
【答案】
A
【考点】
光武中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
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
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
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
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①②③④符
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
意;故选:A。

18.
【答案】
D
【考点】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
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
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①③⑤符合题
意;发明了“麻沸散”和创造出“五禽戏”的是华佗,②④不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
题意;故选D.
19.
【答案】
C
【考点】
司马迁和《史记》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⑩发生在奏朝时期;②发生在奏末;③发生在东汉时期;④发
生在西汉;⑤发生在西汉末年。

①⑦④符合题
意,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
【答案】
B
【考点】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民南迁主要集中在(益州)、(荆州)、(扬州)以及闽
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即经济重心从(黄河
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
【答案】
D
【考点】
祖冲之与圆周率
纸的发明和改进
司马迁和《史记》
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华佗和祖冲之都是科学家研究的是科学领域,司马迁是史学家,研究的是史学领域。

题干四位古代著
名的人物,他们之中司马迁的研究领域明显地不同于其他三位,D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
【答案】
C
【考点】
三国鼎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选项
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
【答案】
B
【考点】
南朝的政治
东晋的兴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刘裕灭晋后,建国号为宋。

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先后经历了宋、齐、梁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故选A。

24.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经济发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

两晋南朝时期,江南
地区兴修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
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
、种植药材等,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25.
【答案】
A
【考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
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
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
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6.
【答案】
C
【考点】
南朝的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晋的兴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
等割据分裂政权。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
为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
起,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
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故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蜀、东晋
和梁,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27.
【答案】
B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州郡割据,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为取得政治
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后,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
准备统一全国,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展开赤壁之战的较量,最后曹操兵败北撤,此后曹
操开始经营关中,扫平关中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
②①④③;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8.
【答案】
C
【考点】
东晋的兴亡
西晋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晋曾经完成全国的短暂统一。

三国中国
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算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C项
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
【答案】
B
【考点】
东晋的兴亡
北魏孝文帝改革
西晋的建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之后出现了南北统一的局面,统一之后又是分裂,这一时期,南方比较安定,北方战乱较多,混战中
黄河流域出现过几次统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曹魏就是统一北方的政权。

后来司马
氏灭蜀、代魏、灭昊,建立了统一南北的
西晋;西晋政治腐败,内部争夺皇位使国力遭到削弱,内迁各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因而西晋短暂而亡,北方进入十六国
分裂的时期;后来氏族建立的前奏再度统一北方,淝水之后,前奏瓦解,北方再度混乱,直至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十六国分裂局面结束,②③选项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0.
D
【考点】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A项中华文明起源是炎帝黄帝时期;B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特点;C项是奏汉时期特点;D项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

故选D。

二、综合题
【答案】
B
(2)主父偃;推恩令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煮盐;冶铁
(5)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
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依据课本所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
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在位时,在经济上、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的措施。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
实现了大一统;B符合题意;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
秦朝,是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不
合题意;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不合题意;隋朝时创立科
举制,秦朝和西汉时期还没有科举制,D不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选
择答案B。

(2)依据题意可知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对诸侯的封地和势力采取的措施。

结合
课本所学,汉武帝时期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
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候国,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3)依据题干中关键词“为加强思想控制”,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

(4)依据题意的关键词“在经济上”。

结合课本所学,汉武帝时期将地方的铸币钱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
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