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过程中不良案例的心理原因解析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过程中不良案例的心理原因

解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处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链末端的高等职业教育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心理日益复杂,高职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高职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p 和心理上的解析,并对此给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高职生消除不良心理,树立良好心态,顺利就业。

【关键词】:^p :高职院校就业不良心理应对措施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下,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中频频出现不良案例,关注高职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且研究应对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非常必要而重要的工作。

1.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要不良案例列举

案例一:小甲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投递简历,先后收到了不少单位的录用通知,他首先选择了一家,去了没几天觉得

不好,又去另外一家,还觉得不好,再换,总觉得不适合自己,要幺嫌工资低,要幺嫌地点远,要幺嫌职位低,要幺人际关系处不好,各种各样的原因迫使他频繁地跳槽,很长时间都没有定下来。

案例二:小乙参加校园招聘会,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被某知名企业录用,待遇优厚、发展空间良好,可是当通知他上岗时,他却已经去了另外一家普通企业。理由是第一家知名企业在全院只录取了自己一个人,他不想一个人去上岗,而选择去录取了很多同学的普通企业。

案例三:小丙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自身的实力进入了一家知名外企,让周围同学羡慕,但是没过几个月,就传来了他辞职的消息,他的解释是自己被分到了最苦最累的车间,平时做得比别人多,挣得却一样多,待遇不公。

案例四:周围同学都在忙于找工作,小丁却整天在宿舍无所事事、上网游戏。在经历了几次面试失败之后,多少受到了一些打击,现在他的想法是,工作之后起早摸黑、奔波劳碌,也就拿个两千块钱,随便用用就没了,还不如在家歇着,反正父母的工资养得起他,舒服一时是一时。

2.案例分析^p

案例一中的小甲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非常不准确,他更换工作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原因,唯独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同

时也说明他比较自负。他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p ,主观地认为工作不适合自己,而没有想到是不是自己没有调整好就业心态、择业观念和职业定位。

案例二中的小乙挑选工作的理由真得让人很惋惜,他盲从地从众。另外还有的学生因为上岗时单位没派车来接,入职体检需要自己付费,工资比别的单位低,工作太单调,要与女朋友在一个地方等原因,就轻易放弃工作机会。他们的择业心理都是如此的幼稚和不成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案例三中的小丙攀比心理严重,他总认为别人的岗位比自己好,总认为自己吃亏,他的岗位是否最苦最累尚有待考证,即便真的如此,他也应当想到往往最艰苦的岗位最能锻炼人,得到提升的机会也较多。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机遇。努力寻找自己满意的工作,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要明白一点:工作是找给自己干的,不是找给别人看的。

案例四中的小丁是怕吃苦的典型,指望着永远依赖父母,是标准的啃老族。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经历过失败,并没有激发起他的斗志,而是产生了自卑心理,再加上贪图享受心理的作祟,导致他消极逃避、不找工作。他对工作的理解也产生了误区,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挣钱维持生计,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生活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工作是一种体验,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是在实现自我价值。

以上这些不良案例的发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困难,这样的就业难不是就业形势不好等外在原因造成的,而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上分析^p 原因。

3.心理原因解析

3.1迷惘心理

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普遍存在着比较矛盾的现象:追求高薪,又希望能学以致用,愿意尝试自主创业,又希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期望竞争,而竞争的勇气又不足,有自信,在受到挫折后又容易自卑,崇尚自我实现,又同时存在着依赖感。诸如此类不稳定的择业心理与矛盾心态在学生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校期间树立的职业目标上的理想和就业之后现实的反差,自我认知上自傲与自卑并存、在职业选择上独立性和依赖感错位,致使部分毕业生在就业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3.2攀比心理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的客观分析^p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择业,不深入了解单位发展情况,而是习惯性地以自己身边同学的就业择业标准作为自己的就业择业标准,从而导致各类攀比心理的存在。攀比的

具体内容多为薪资待遇、工作地区、工作行业、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等等。

在此心理作用下,高职生要幺暂不就业,观望等待好单位的来临,要幺朝三暮四频繁更换工作,导致违约的现象增加。即使有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也会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别人选择的就业单位,就草率放弃,从而失去很多就业机会。

3.3自傲心理

有些高职毕业生由于自己所学专业热门,或者就读的学校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或者自己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或者已经接到不少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而在内心深处产生自负心理,好高骛

远,高估自己的水平。

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夸大自己的优势,制定过高的求职目标,给人留下“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印象,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学生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结果是错过机遇,无法及时就业。

3.4自卑心理

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高职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

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去尝试。[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