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4.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陆游青衫初入九重城①,结友尽豪英。

蜡封夜半传檄②,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

平章风月④,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

②檄:檄文。

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

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所作的都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

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

(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2.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6.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中考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喜雨(唐)白居易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1)这首诗言简义丰,请仔细体会下,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说说三、四句开头两字“顿”“定”在突出标题“喜”字上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1)上片写景,写登台时所见________、楼台、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时节的郊外景色。

(2)结合整首词,请分析下片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卷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哀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古诗赏析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3.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主旨情感类(含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主旨情感类(含解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主旨情感类(含解析)诗歌是一种通过形式美和语言美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四年级语文下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到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和情感。

本文将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诗歌进行鉴赏,并解析其主旨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一:《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和声音。

诗歌的主旨在于描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同时也暗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含义。

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和鸟儿的歌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歌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对进取精神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自我超越的追求。

主旨是告诉人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诗歌三:《小白兔》- 萧红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可爱的小白兔的形象,并通过天气的变化展现了生活的无常。

主旨在于告诉人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变数,有时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但是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诗歌四:《月亮夜》- 唐珙家家都有被睁开的眼睛,它们(指招牌)像个个枯草堆上的蛐蛐,眼睛向着月来眷恋。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和人们对月亮的眷恋,展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主旨在于表达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描写方式,诗人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

综上所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诗歌鉴赏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到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在鉴赏这些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欣赏到美妙的诗歌表达形式,更能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主题,从而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感悟力。

通过这些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学生们不仅能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审美情趣。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读古诗,要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情景。

如果要让你想象这首诗的情景,应抓住哪些关键事物?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通过写自己强欲登高、无人送酒表现自己的孤独、失落,后两句借对故园菊傍战场开的想象来强化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孤独、愁苦更为深沉。

【详解】本题考查意象和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遥怜故园菊”,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直抒厠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游子看到眼前景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的思乡之情。

【答案】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3.B【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1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1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2)这支曲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3)曲子通过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5.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万重山的围子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挡。

【作者简介】杨(1127~1206),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1)末句的“放出”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达这个深刻哲理的?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春草秋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三、四两句展现了________、儿童不认识官员衣冠等画面,描绘了一种闲适恬淡、________的田园生活。

(2)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看似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漫兴(其一)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①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教莺语太丁宁③。

【注释】①无赖:不讲道理。

②遣:派。

深造次:频频拜访。

③丁宁:嘱咐。

(1)诗中哪两个字是全诗之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诗的最后两句,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1)客愁。

饱受离乱,客居他乡的郁愁心绪。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1)诗的第二句中“夏寒”一词似乎违背季节常理,你是怎么理解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欲作家书意万重”中的“作”的意思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临发又开封”?(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5.阅读下面的诗歌,同答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2)后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诗歌鉴赏(甲)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甲)(乙)两首诗所写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知识卡片,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7.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 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 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 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 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 14.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 。(1分) • 15.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 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 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 “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 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 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 “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分)
• 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 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 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 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 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 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
• 三、阅读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山行即事 王质(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 注:①苹:浮萍。②酲: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 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 13、颔联承首联□字而写。(1分) • 14、请想象并描摹颈联内容(40字左右)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本诗构思精巧,请从结构角度作具体 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易安”是指宋代著名词人________ (填写姓 名)。(1分) • 15.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 丽景色的由衷赞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 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 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 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 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 16.请联系作品内容,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对本词作 简要赏析。(4分)
期末诗歌鉴赏
复习
•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3~15题。(8 分) 送友人 芙蓉楼送辛渐 薛涛 王昌龄 水国蒹葭夜有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 月塞山色共苍苍。 离梦杳如关塞长。 一片冰心在玉壶。
• 13.王昌龄是 __代的 诗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2分) • 14.薛诗的前两句化用了《 ______ 》的诗 意,既点明了离别的时令环境,又隐含了 ____________ 之情。(2分) • 15.两首诗的结尾都用了比喻,表达的心迹却不 同,请比较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