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河一黑龙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大河一黑龙江
作者:暂无
来源:《黑龙江画报》 2012年第7期
黑龙江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
黑龙江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大地。
黑龙江是世界第九大河流,黑龙江是东北亚第一大河流,多如星辰的无数河流毛细血管一样汇入她的的体内,即便是松花江、乌苏里江、结雅河这样庞大的支流也是把她的胸怀作为最终归宿。
在辽阔的东北亚,在富饶的白山黑土,奔流不息的黑龙江便是俯瞰众生、吸纳百川的“万川之王”。
黑龙江是一条创造文明的辉煌大河,作为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黑龙江流域曾经生活着东北远古三大民族:东胡、秽貉、肃慎,和由这三大民族的后裔先后所建立的五大王朝:北魏、辽、金、元、清,正因为有他们的繁衍生息、流动迁徙、冲突融合,最终所汇集起来的这一股巨大能量,在推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掀动了多少波澜壮阔的史诗般历史场面!倘若中国历史没有这股力量的参与和推动,中国不会是今天的中国,而整体的中国文明,也很难说就一定会是今天这种样式。
文明的碰撞和民族的融合,就像两条江河的交融,最终会变成一条大河,更好比将两个泥人打碎———中华文化与北方民族相互重塑的结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终休戚与共融为一体。
这是一条浩荡的大江,奔腾不息,不舍昼夜;这是一片胸襟博大的土地,寒冷而又肥沃,广袤而又富饶;这是我们无比骄傲的母亲河,从来就不曾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荒芜和落寞,与所有大江大河一样,黑龙江孕育与催生着灿烂的文明,下面就让我们先从这条大江的自身和她悠久的历史慢慢的说起。
策划李亚晨
文史顾问范震威
文郭宇
图王冰范震威宋伟白海琦夏重伟王殿杰
一
中国北方民族共同的母亲河,黑龙江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这南北两源在洛古河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黑龙江是东北亚第一大河流,世界排名第九,在国内仅次于长江黄河,其干流全长4370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是:长江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71万平方公里;黄河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黑龙江的长度虽然比长江、黄河都短,但流域面积却超过长江黄河。
这一自然属性,决定了母亲河黑龙江提供给北方民族的历史舞台远比中原民族要广袤。
借用钱穆先生一句话,历史并不是一个戏班子,搬到哪里演,都是这一出戏,地理变历史亦变。
北方民族在黑龙江流域的发展史,也深刻说明这一点。
黑龙江的南源额尔古纳河、北源石勒喀河,实际上,这南北两源均发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的肯特山。
今天,黑龙江的上、中游流域已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若追溯起来,黑龙江成
为界江的历史,已有百年以上。
至下游与乌苏里江汇合后的黑龙江干流则完全属于俄罗斯境内,并在今天俄境内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名字称“庙街”或“特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鞑
靼海峡。
黑龙江水微黑,是世界上较少未污染的河流。
作为中俄界河,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
公里,其中流经黑龙江省的长度为2820公里。
从两汉时代起,黑龙江一直被称为弱水,直到辽太康三年(1077年),辽道宗泛舟黑龙江时,才正式“赐名”改今称黑龙江。
和长江黄河流域一样,黑龙江作为一条永不干涸的水系,它的支流极其众多。
黑龙江右岸
最大的支流是松花江,而在左岸俄罗斯一侧,最大的支流是结雅河。
其次像松花江最大的支流
嫩江、黑龙江下游另一条较大支流乌苏里江、额尔古纳河的上源海拉尔河、以及克鲁伦河、鄂
嫩河等这些在黑龙江流域内相对比较大的支流还有很多。
至于支流的支流,如诺敏河、穆棱河、松阿察河、挠力河等等,甚至还包括流域内一些季节河、流入沼泽的无尾河,如果把这些都统
计在一起,恐怕更是数目繁多。
黑龙江南岸主要城市有漠河、黑河、同江、嘉荫、抚远等。
北岸俄罗斯一侧的主要城市有
哈巴罗夫斯克(原中国名伯力)、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原中国名庙街)、布拉戈维申斯
克(原中国名海兰泡,俄远东阿穆尔州首府)等。
黑龙江流域的三大平原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结雅河与黑龙江交汇区域的河谷平原。
这三大平原区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同时也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黑龙江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黑龙江的诸水系一年之中不会产生断流现象。
因为黑龙江流域地下水特别丰富,加之黑龙江河床低于地下水的平均水位,因此即使有的年份降水偏少,也会得到地下水的有效补充。
黑龙江属于外洋性河流,即河流最终流出大陆注入海洋。
一
般来说,这种江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总体比较湿润。
总之,黑龙江流域地域辽阔,江河纵横,山
地绵亘、森林茂盛、物产极为丰富,是古代各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
黑龙江水微黑,是世界上较少未污染的河流。
作为中俄界河,黑龙江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
公里,其中流经黑龙江省的长度为2820公里。
从两汉时代起,黑龙江被称为弱水,直到辽太康三年(1077年),辽道宗泛舟黑龙江时,才正式“赐名”改今称黑龙江。
二
内江时代的黑龙江
《地理志》云:“民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
好恶取舍动静随
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风为本,俗为末。
皆谓民情好恶也。
”谚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
年来滔滔的黑龙江水培育了北方民族彪悍好勇的顽强性格。
从远古到当代,生活在黑龙江流域
的人们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方式接纳了外来文化,并创建了令世人惊叹的黑龙江流域文明。
夫余的兴衰
夫余国是源自黑龙江境内有史可证的第一个王国政权,现在通行的说法,夫余国是一个奴
隶制国家。
关于夫余国的建立,在东汉王充的《论衡·吉验篇》中曾有这样一条记载:“北夷橐离国
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
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
’后产子,捐于猪
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复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
王疑以
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名东明,令牧牛马。
东明善射,王恐夺其国也,欲杀之。
东明
走,南至掩水,以弓击水,鱼鳖浮为桥,东明得渡。
鱼鳖解散,追兵不得渡。
因都王夫余,故
北夷有夫余国焉。
”
《论衡·吉验篇》所记明显带有民间传说性质,历史上争议较少的说法是,藁离王国政权
内讧,太子东明南走,建立了夫余王国,史称北夫余,而藁离王国故地原在今牡丹江一带,后
逐渐迁徙至朝鲜半岛。
《论语》中孔夫子常说的一句话:“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貉之邦,行矣。
”在历史上,
貉族与中原民族互通交往开始的时间较早,貉族是具有代表性的北方民族。
考古发现证明,以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为中心的嫩江流域,是古夫余人文明的发祥地。
肇源县望海屯遗址、杜尔伯特自治县官地遗址、富裕县小登科遗址,都属于古夫余人文化遗址。
关于北夫余建国的年代,史籍无明确记载。
公元前108年(汉元封三年)汉武帝征服卫氏
朝鲜,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此后,《史记》中开始出现“原旧燕之地”“北邻
乌桓、夫余、东绾、秽貊、朝鲜、真番之利”等文字记载,从这些历史线索来推断,夫余建国
至少在公元前108年以前。
一般的意见,认为夫余的建国约在战国时或西汉初。
汉魏时期是夫
余的强大时期,不断向外扩张,迫使挹娄臣服于它,同时又派生出高句丽、百济、东夫余等新
的政权。
夫余立国较早,具有较完备的统治机构和先进的农耕技术,走在当时东北各族的最前列。
汉时归玄菟郡统辖,魏时臣服于辽东公孙氏政权,晋时又频去中原朝贡。
夫余国的疆域西至洮
儿河,东到牡丹江,南至辉发河以北,北至黑龙江,是历史上黑龙江流域产生的第一个王国政权。
夫余王国共存续了600余年,初都王城,即哈尔滨市东郊宾县庆华堡寨古城,而王城的第
二迁址则越过阿什河、拉林河后,到达今吉林市的东团山古城,夫余王城第三次迁址,迁到今
吉林省农安县城。
夫余王国建立后,一直与汉朝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夫余王死后汉朝常以“玉匣”(玉衣)赠之,夫余王国对于维护汉朝在东北黑龙江地区保持一种羁縻性质的政治影响,起到很大作用。
公元494年,夫余被勿吉人灭掉,夫余退出历史舞台。
此后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代
之而起的,是通古斯民族,当时主要是勿吉人。
鲜卑人是东胡后裔中在东汉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集团,也是后来频频进入中原,建立显赫
王朝的民族集团。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将南下的鲜卑分为东、西、中三部。
以右北平以西上谷者为中部,容
氏为中部大人,以后又徙至辽西、大凌河流域东北方。
东晋年间,在吸收汉人文化和融合汉民
的基础上,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等政权。
啸起于嘎仙河畔的民族壮歌
鲜卑人是东胡后裔中在东汉之后迅速崛起的民族集团,也是后来频频进人中原建立王朝的
民族集团。
东汉桓帝时,檀石槐将南下的鲜卑分为东、西、中三部。
以右北平以西上谷者为中部,容
氏为中部大人,以后又徙至辽西、大凌河流域东北方。
东晋年间,在吸收汉人文化和融合汉民
的基础上,先后建立前燕、后燕、南燕等政权。
鲜卑人的另一支宇文氏,是鲜卑化的匈奴氏族,后称鲜卑宇文氏。
桓帝时,宇文氏为鲜卑
东部大人,占有右北平至辽东地域,曾建立北周政权(公元557年—581年)。
另有鲜卑人拓跋氏,为西部大人,据上谷以西,直至敦煌一带。
西晋时,拓跋猗卢入居代郡,受封代王,后为前秦吞并。
公元386年,拓跋硅建立北魏(公元386年—534年),后来更
趋强盛,奄有长江以北中国的大片土地,至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改称元宏) 迁都洛阳,全力推行鲜卑人的汉化,将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氏,力促民族融合。
北魏衰亡后,又由元善见建立东魏
政权,勉力支撑了10年,后亡于鲜卑化的汉人高欢,由其子高洋建立了北齐。
总之,在两晋之后的南北朝期间,鲜卑各氏族在中国北方的政治与军事的角逐中,多次扮
演了帝王的角色。
北魏亡于公元534年;东魏亡于公元550年;西魏(元氏)亡于公元556年;
高氏的北齐亡于公元577年;最后由鲜卑人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亡于公元581年,才由隋统一
了中国。
鲜卑人在北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驰骋了近200年,可见这支源自松花江北源嫩江上游右
岸地域的鲜卑族人,对中国历史影响之深远。
鲜卑人对中原政权问鼎的多次成功,一方面开创
了北方民族南下主掌华夏民族历史进程的先河,同时,也为以后的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洲各
民族南下夺权树立了榜样。
因此,可以说鲜卑人南下及其作为,对中国近1500年的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在于王朝与政权的更迭,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各
兄弟民族间的融合,为形成今日中国炎黄子孙具有较为同一的文化理念而居功甚伟。
由此可以说,松花江流域的文明,对华夏文明的形成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渤海国在政治制度上全面效仿唐朝,渤海官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设置为京、府、州、县。
渤海的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渔猎及畜牧业均较为发达。
渤海在文化上积极向唐
学习,派留学生到唐都长安,并遣使至唐抄录唐《三国志》《晋书》等典籍。
文字习用汉字,
渤海的文学亦达到较高水平,诗坛上出现较多著名诗人。
在对外关系上,渤海与日本有频繁、
友好往来的历史,长达200年之久。
海东盛国———渤海国
公元5世纪初,勿吉族兴起,以三江平原为中心,勿吉族建立了完整而有系统的城邦体系。
公元5世纪末,勿吉族沿松花江南下,灭亡了曾经存在了近600多年的夫余王国,从而打破了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分布的格局,改变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发展进程。
勿吉族发展出七大部落集团,分别是粟末部、按车骨部、伯咄部、黑水部、佛涅部、号室部、白山部。
由勿吉族的后裔粟末部建立了具有高度文明的渤海国政权。
渤海全盛时期,其疆
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
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
是当时东北
地区幅员辽阔的强国。
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等杀营州都督赵文叛唐,居住在营州
(今辽宁朝阳)的粟末人加入了反唐行列。
唐为瓦解东北少数民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
武力围剿的同时,对采用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
乞四比羽不相
信唐有诚意,拒“不受命”,结果被唐追兵“击斩”。
时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大祚荣代父
而起,率所部在天门岭(今吉林境内哈达岭),大败唐军。
698年大祚荣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
东城建国称王,以唐武后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作国号,自称震国王。
震国建立后不久,唐中宗复位,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祚荣即遣子入侍,臣属
于唐。
唐睿宗李旦即位后,于713年(唐先天二年)遣郎将崔忻摄鸿沪卿往祚荣所在,拜其为
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以其所统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
祚荣随即去号,同时以
“渤海郡王”的“渤海”取代“震”为国号。
从此,渤海作为国号和族称,见于史乘。
渤海国自大武艺继任王位后,开始东征西讨,一个时期内,渤海国的领土方圆达五千里。
公元762年,唐代宗册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唐朝正式将渤海国由羁縻州府(忽汗州都督府,
渤海郡王)升为属国。
唐王朝册封渤海为国,册封大钦茂为国王,加授检校太尉。
公元755年,大钦茂大兴十八年,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将都城从吉林敦化迁到宁安渤
海(今黑龙江宁安渤海镇),建成首府上京龙泉府。
上京龙泉府的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
城兴筑。
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
外城周长16公里,四面十门,城垣土石建筑,城高平均约2米。
今存五重殿基、宫城正南的午门等。
渤海国在政治制度上全面效仿唐朝,渤海官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设置为京、府、州、县。
渤海的经济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渔猎及畜牧业均较为发达。
渤海在文化上积极向唐
学习,派人到唐都长安,并遣使至唐抄录唐礼《三国志》《晋书》等典籍。
文字习用汉字,渤
海的文学亦达到较高水平,诗坛上出现较多著名诗人。
在对外关系上,渤海与日本有频繁、友
好往来的历史,长达200年之久。
渤海传国十五世,历229年,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渤海国时期是黑龙江历史发展的一
个重要时期。
从社会组织形式到生产生活水平,都较前一历史时期,发生很大进步。
黑龙江的命名者
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末,契丹的痕德堇可汗死,属下的群臣要求耶律阿保机接任可汗。
经过三次推辞,阿保机于公元907年春元月庚寅,设坛祭天,郑重地当上了契丹人的皇帝,辽
史称元年,国号为契丹。
历十年,大赦建元,称神册元年( 公元916年)。
过了若干年,于公元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
公元983年复称契丹,到公元1066年,又改称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巩固了对契丹各部的控制以后,即开始扩张疆域。
他实行扩张的第一步,先统一塞北,渤海被列入目标。
渤海的经济文化虽然比契丹先进,但统治者已经腐败。
加之在
契丹尚未强大的时候,渤海曾西进对之抢掠。
因而,于天赞四年(925年),阿保机以“世仇
未雪,岂宜安驻”为号召,亲率大军进攻渤海。
契丹军队首先进攻渤海战略要地夫余府,于926年正月初三攻下该府,接着又兵分两路直
袭渤海王城忽汗城(即上京龙泉府),正月初八夜围忽汗城。
正月十二渤海王大请降,但忽汗
城内军民奋起反抗,大复叛,阿保机命令军队再次攻城。
城破,“海东盛国”随之灭亡。
辽代最盛时,设有五京,即上京临潢府,在狼河(今乌力吉达伦河)之畔,今巴林左旗;升
幽州为南京(今北京);将梁水的南京,改为东京(今辽阳);辽圣宗筑城中京(今宁城);辽圣宗
升云州为西京(今大同)。
这里的五京设置可以说是效仿渤海国的五京,除上京临潢外,其他四
京都比渤海国的四京要大得多。
辽的疆域更大,东临渤海、日本海,北至胪朐河、外兴安岭以北,南达白沟,西至金山,暨于流沙,纵横万里,名闻西亚与欧洲。
黑龙江与混同江之名,均为辽代皇帝所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代的一位皇帝还死在松花
江畔的捺钵途中。
寿隆七年(1101年),春正月癸亥日,辽道宗驻跸混同江。
此次春捺钵,他
在这里一共住了11天,于甲戌日病死于松嫩两江汇合地的北岸,一片冰雪覆盖的湿地草原上。
辽本为游猎民族,立国后仍习俗不改。
辽朝历代皇帝最喜欢干的事情,便是一年四季到处
游猎。
辽代疆域广阔,可以打猎的地方很多。
每次打猎,都要携带大队人马,有文武官员相随。
有时一住数月,军机国务大事,就在游猎中随时处置。
若有强敌或叛乱,也可以随时剿灭。
凡行猎之地,都要修筑行宫,由于这种尚武的行动年年都要进行,故全辽随季节的不同,
而修了四处行宫,以供辽皇在游猎时使用。
用契丹语来说,叫作“捺钵”。
“捺钵”,是契丹
语的汉字音读,含意为“行在”,“行在”即皇帝的行宫。
一年四次的捺钵活动,均按季节进行。
它是辽皇游猎加巡行又加休息的重要国务活动。
一
年春夏秋冬的四个捺钵活动,后来便形成制度,按岁时安排行动。
捺钵时,契丹的大小内外臣
属和应役人员,以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的百司,都要跟随。
自辽太宗始,捺钵活动作为辽的一种
国务活动,贯穿整部《辽史》。
黑龙江与混同江之名,均为辽代皇帝所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代的一位皇帝还死在松花
江畔的捺钵途中。
寿隆七年(1101年),春正月癸亥日,辽道宗驻跸混同江。
此次春捺钵,他
在这里一共住了11天,于甲戌日病死于松嫩两江汇合地的北岸,一片冰雪覆盖的湿地草原上。
据考证,辽道宗驾崩之地,即今黑龙江肇源县新站镇古城村。
如今,春风拂煦之日,走近
松花江畔,在这片花草寂寂的原野上,历史曾经的沧海桑田,眼前唯剩草木荣枯而已……
金源帝国
《金史·世纪》载:金之始祖函普自高丽到女真完颜部中间落户,年已六十余。
函普因成
功调解本部与它族人之间的杀人纠纷,完颜部配以贤女为婚。
使这位曾流落于高丽的族人重新
融入女真部落。
女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三国志》所谓挹娄,北魏所谓勿吉,隋谓之黑水部,唐谓
之黑水,“皆其地也,有七十二部落,各有首领分治之”。
后因避契丹讳,改为女真。
“居混
同江之南者谓之熟女真,江之北为生女真。
”概括来说,世居黑龙江的生女真所创建的金朝,
是第一个依靠骑兵长驱直入打过长江,并把首都建到北京的全国性政权。
辽灭渤海以后,对黑龙江境内的女真人部落总体上采取的是一种羁縻性质的政策。
辽朝的
捺钵虽然可以译为“行在”“行宫”,但辽朝皇帝的四时捺钵活动,都非单纯的游乐、休闲性质,而是契丹从事政治活动的特殊形式。
辽帝通过钩鱼、围猎等活动,加强同少数民族各部酋
长的联系。
金朝的第一代创业之主完颜阿骨打,也正是通过参加辽帝的春捺钵,走到了公元10世纪后整个中国历史舞台的前台。
辽后期春捺钵的地点通常在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石头城)境内,每年初春,辽主必至其地凿冰钩鱼,并且纵鹰鹘搏击天鹅以为娱乐。
届时,生女真各部亦皆来
献方物。
其实,这是一种朝贡形式的贸易,只不过这种贸易极不公平,辽朝故意压低女真人带
来的貂鼠皮等猎物的价格,对女真人巧取豪夺,并把这种不义行为叫做“打女真”。
女真人的
不满由来已久,辽朝统治者也对此早有警惕。
于是,每年的春捺钵活动就成了他们检验各部酋
长对朝廷是否效忠的时机。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天庆二年春,天祚混同江钩鱼。
旧例,
诸国酋长尽来献方物,宴会犒劳,使诸酋长歌舞为乐。
至阿骨打,但端坐正视,辞以‘不能’。
天祚谓萧奉先曰:‘阿骨打上意气雄豪,可托一边事杀之,不然恐贻后患。
’奉先谏而止。
阿
骨打自宴渔河归,即怀异志。
”
“鱼头宴”上的风波不过是个导火索而已。
生女真早不堪其扰,辽统治者不断驱使生女真
去五国部掠取鹰鹘,契丹沿边诸帅每次率兵前来,都毫无例外地要对生女真各部科敛百出,要
求生女真人进奉各种各样的礼物。
特别是所谓“银牌天使”,每次到来,还要寻找生女真的年
轻女子“荐枕”。
最初他们是在中下户人家留宿,以未婚女子侍寝。
后来,使者络绎不绝,自
称奉天子使命,专择美貌的已婚妇女侍寝,而且不问其社会地位高下。
这种屈辱早已使生女真
人尤其是部族首领们不堪忍受了。
辽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叛辽。
阿骨打对自己的将佐们说:“辽人知我将举兵,集诸
路军备我,我必先发制之,无为人制。
”是年九月,阿骨打进军宁江州,各路女真军皆会于来
流水(今黑龙江拉林河),总数2500多人。
阿骨打仍以要求索还叛臣阿疏为借口,同时指责辽朝对完颜部擒获萧海里之功,非但不褒奖,反而侵侮有加。
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进,轻重视功。
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
属无赦!”诸将齐誓,举兵进犯。
女真军进攻宁江州的消息传来时,正在庆州射鹿的天祚帝“闻之之略不介意”。
他派海州
刺史高仙寿统渤海军前去增援。
女真军一入界,就与渤海军相遇,阿骨打亲自射杀了辽将耶律
谢十,并命宗干督士卒夷平辽朝用于防御的壕堑。
女真大军很快就到达宁江州城下,萧兀纳之
孙移敌蹇战死,兀纳退守城内,仍招架不住,于是留下官属守御,自己率领300骑渡过混同江,向西逃走,宁江州遂被女真军攻陷。
宁江州之役以后,女真和辽朝两方面都继续进行战争准备。
辽以枢密使萧奉先之弟嗣先为
东北路都统,领兵十万,驻屯在距宁江州不远的出河店。
女真军占据宁江州之后,萧嗣先凭借
一江之隔,以为敌人不会轻易打过来,然而,女真军正好利用辽军这种麻痹思想,于当年十一
月间偷偷渡过混同江,对辽军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辽军当即溃不成军,许多将领战死。
《金史·太祖本纪》:“十一月,会于鸭子河北,太祖自将击之。
未至鸭子河,既夜,太祖方就枕,若有扶有首者三,寤而起,曰:‘神明警我也。
’即鸣鼓举燧而行。
”因为神明托梦示警,阿
骨打率女真军马不停蹄,连夜渡江。
辽人曾说:“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至此,女真兵满
万矣。
出河店之役,一战定乾坤,故将出河店地名称之为肇源。
肇源者,金国肇造之源起的象征也。
辽天庆五年(1115年)元旦,阿骨打宣布即皇帝位,改元收国,国号大金。
这是第一个从
黑龙江流域走向全国的封建王朝政权。
女真叛辽的第一仗,宁江州战役结束后,阿骨打即对女真部族的军事组织进行了整顿。
女
真人原来就有称为“谋克”的军事组织,是在部族组织基础上编成的。
整顿后,女真军队以猛
安谋克为组织形式,每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猛安谋克编制,削弱了原来的部族
势力,使女真的战斗力迅速壮大。
从宁江州之役到攻取辽五京,前后不出九年。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二月,金获辽主
延禧,辽亡。
自阿骨打称帝至此,总共十一年。
辽亡,女真军兵锋直指北宋。
1127年四月,金
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太子、宗戚三千人北上,是为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金自灭辽至灭北宋,
前后不出二年。
《三朝北盟会编》载:“(生女真之地)冬极寒,多衣皮,虽得一鼠亦皮藏之。
皆以厚毛为衣,非入屋不彻。
”严寒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女真人艰苦卓绝、英勇善战的性格。
他们每个人都异常劲健,常为患其他部族。
其俗皆编发,项间缀以猪牙为饰物,头上插雉尾。
当时,他们已经懂得种粟、麦,虽有马,但主要是用来驾车,种田仍以人力实行耦耕,故其生
产力水平较低,大概相当于中原西周时代,或更早一些。
不独金朝,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力水平均较低,但他们常以向南朝掠夺代替生产。
金于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时迁都北京,之前的首都建于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区。
金源帝国
建都黑龙江的历史,一共38年。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2年),金亡于蒙古,历九主,一百二
十年。
女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
《三国志》所谓挹娄,北魏所谓勿吉,隋谓之黑水部,唐谓
之黑水,“皆其地也,有七十二部落,各有首领分治之”。
后因避契丹讳,改为女真。
“居混
同江之南者谓之熟女真,江之北为生女真。
”概括来说,世居黑龙江的生女真所创建的金朝,
是第一个依靠骑兵长驱直入打过长江,并把首都迁到北京的全国性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