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探索(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探索
2011-10-25 1:18:01 作者:赵
雷代写论文
摘要:在草原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应加快转变以游牧为主的生产与生存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在当前国家围封转移、禁牧舍饲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应该在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展工业的同时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培育,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势分析;人文旅游;边境旅游;文化遗产保护
一、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东乌旗地域辽阔,水草丰美,草原类型多样,有山地草甸草原、山地干草草原、沙丘沙地草原等多种类型。

乌里雅斯太山位于东乌珠穆沁旗政府以北27公里处,主峰海拔1050米,山势雄伟,状如卧龙,景色异常壮观。

高耸的悬崖峭壁突兀而起,山上怪石嶙峋,登到山顶俯瞰大地,将乌珠穆沁草原尽收眼底。

乌里雅斯太山的蒙古语为有杨树之山,也被人们称为草原上平地突起的一座神山,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绝佳去处。

东乌旗水资源也很丰富,拥有舍野河、那林河等大小河流14条,湖泊106个,泉水64处,水丰草茂,此外东乌旗还有多种野生动植物。

在人文资源方面,东乌旗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有着勤劳勇敢、崇尚自然、自强不息、豁达开放的民族精神,这里是“游牧文化的发源地”、“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搏克健将的摇篮”。

古老的金斯太洞穴遗址、绵延的金古长城遗址金界壕、雄壮的亚洲三大库伦庙之一——喇嘛库仑庙,还有神奇的喇嘛峰岩画、突厥石人见证了东乌珠穆沁历史的的变迁。

多姿多彩的乌珠穆沁服饰、震撼心灵的乌珠穆沁长调、透着时代气息的文化牧户、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精美绝伦的民族手工艺品,向世人展示着东乌珠穆沁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2.区位和政策优势
东乌珠穆沁旗东接霍林河市、通辽市至东北老工业基地,南通赤峰市至京津唐地区,西连锡林浩特市至呼包鄂经济三角区,北与蒙古国接壤,有527.6公里长的边境线,距国际性常年开放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口岸68公里,该口岸与蒙古国毕其格图口岸相对应。

从区位来看,东乌旗是西北、华北、东北的交汇地带,对外贯通欧亚、对内南开北连,是承接东西的交通枢纽,不仅连接内蒙古自治区的东西部,而且是我国西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连接点,因此
拥有国际、国内两大旅游市场,国内客源主要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广大内地。

东乌旗北邻蒙古国,蒙古国是其国际主客源地。

珠恩嘎达布其镇地处中蒙边境,镇内设有国际客货陆路一类口岸,该口岸于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口岸。

边境风貌具有新、杂、特的特点,其氛围、神秘、差异对旅游者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珠恩嘎达布其镇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边境、口岸、国门、界碑,并具有很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通过口岸的连接,又具有异国风情的吸引力。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规划颁布和实施后东乌旗发展旅游产业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趋势,也可赢得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二、东乌珠穆沁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乌旗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培育,立足于丰富历史、民俗、草原旅游资源,现已开辟了几条旅游精品线路。

如:乌里雅斯太镇(民俗博物馆、喇嘛库伦庙、工业园区)——乌里雅斯太山景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边境口岸游、乌里雅斯太镇——贵乐斯太(八卦神泉)——乃林郭勒草原风光游和额吉淖尔——淖根五台——金斯太洞穴草原历史探密游等。

有国家AAA级景区乌里雅斯太和国家AA级景区乃林郭勒度假村,开办“牧人之家”旅游点。

2007年,东乌旗“牧人之家”旅游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万余人次,直接营业收入突破350万元。

其中,乃林郭勒牧人之家被评为全盟优秀“牧人之家”旅游示范点、全区“基层草原文化基地”和“草原影像制作基地”。

乌珠穆沁那达慕已形成品牌。

每年的盛夏时节,乌珠穆沁草原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如今,它已成为乌珠穆沁特色民族文化大餐,男子三艺、传统游艺、传统歌舞在这里隆重上演,美丽的民族服装仿佛一条色彩斑斓的河流,伴着微风,在碧绿的草地上潺潺流淌。

乌珠穆沁“那达慕”在保存了传统魅力的同时,又不断赋予它新的活力,使其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完美,集中体现了乌珠穆沁人蓬勃向上,开朗豁达的民族精神。

目前,“那达慕”已被打造成为乌珠穆沁草原旅游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尽显银色魅力。

2005年至今,东乌旗成功举办了三届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旅游观光人数达5万人次,创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

草原冬季冰雪“那达慕”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将冰雪经贸洽谈、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展、冰雪民俗摄影展、雪博园灯谜会、冰雪之韵晚会等内容充实进来,以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五大版块为主要内容,从第一届草原冰雪“那达慕”开始连续3年举办了银色摄影大赛,全国各地的摄影家纷至沓来,3年共接待了摄影家500余人,有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获大奖,使银色乌珠穆沁品牌更具魅力。

2.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品开发初级,品牌效应差。

目前东乌旗旅游只局限于民间小型旅游景区的开发,知名度低,来旅游人员少。

很多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等未纳入特色旅游之列。

景点的建设,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和宣传环节薄弱,而且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数为草原观光、吃蒙餐、骑马和欣赏民族歌舞,主要集中在观光层次。

再加之草原景观在小的范围内没有明显变化,草原旅游景点景区建设和景观建设内容相对少,因此不能建立好真正属于东乌旗的旅游品牌。

第二,主要客源市场被分流。

东乌旗草原旅游面临周边市场的激烈竞争,河北、北京等地的草原旅游地对东乌旗旅游构成很大的竞争,同时,近年来相邻的蒙古国草原旅游也异军突起,分流了东乌旗相当部分海外市场的客流。

在这种激烈竞争中,东乌旗草原旅游地要想生存与求胜就必须挖掘自己的文化内涵,进行差异化开发,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因此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得游客可能会选择其他地方服务相对好的旅游景点。

东乌旗缺乏专业人才和信息来源发展旅游业,至今旗内没有合格的专业人才。

缺乏积极进取的创新、策划和市场调研及开发意识的人才,对于旅游景点的发展有很大限制。

第四,现有旅游活动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和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的文化含量。

反映出单纯的草原观光和简单的民俗表演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全面文化内涵的提升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旅游者在观光之后必然想进一步地感受草原文化,所以如何把草原旅游和草原文化结合起来是发展东乌旗文化旅游方面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第五,旅游者对草原的破坏。

旅游者的行为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和破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草原的践踏、采集导致了植被稀疏面积增加,植物高度降低,植物密度下降及植物多样性的减少。

旅游者的活动也改变了草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影响了动物的觅食、繁殖等活动,致使动物迁徙或死亡进而导致动物数量减少,现在景区内已经很少能见到野生动物的身影了。

旅游者任意丢弃的旅游垃圾如塑料盒、塑料袋、酒瓶等物品也严重影响了环境。

三、东乌珠穆沁旗旅游业发展思路
1.依托区位优势,扩大宣传力度,拓展境内、境外旅游精品线路
东乌旗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必须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草原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一批具有新意的个性独特鲜明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多样化,以增强东乌旗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重点开发以“牧民之家”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游,依托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的优势着力发展跨境旅游和提升嘎达布其口岸国际旅游中转站知名度,把跨境旅游打造为东乌旗最具吸引力的亮点之一。

东乌旗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草原冰雪节,5000人蒙古长调、
汽车拉力赛等旅游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东乌旗可以以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更多的主题旅游精品,如各种民族工艺品大赛、民族体育项目大赛等。

尤其是进一步开发以冰雪为主题的冬季旅游项目,给地广人稀,冬季消费力度不足的东乌旗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在保护草原生态基础上多渠道吸引资金发展旅游业
由于资金缺乏,东乌旗草原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因此在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应该拓宽吸引资金的渠道。

资金来源可以是吸引私人、集体、国有企业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是鼓励当地牧民自力更生,各显其能,自主开发旅游业,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而且作为既是参与者又是草原的主人在旅游开发的时候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在引入资金的时候应树立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生态理念,保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与污染,使保护与开发利用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东乌旗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生态旅游发展成为东乌旗的旅游精品,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东乌旗经济的发展。

3.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立足于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扶持、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投入,完善东乌旗旅游业硬件支撑。

加大力度对民族宗教文化遗产——喇嘛库伦庙及其遗址广场的修复和建设。

基于东乌旗自身特点,可以加大对室内娱乐场所的建设,这对于东乌旗文化传播和提升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加快公路的修建速度,加强公路的辐射强度,方便旅游者顺利进出,打造便捷的旅游可进入性,完善东乌旗的交通系统。

4.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乌珠穆沁博物馆纳入中国民族博物馆分馆的有利时机,加大濒危珍贵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

建立完善各级各类馆藏文物的建档立卡工作。

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在损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其次,摸清文化人才供求缺口现状,建立起文化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培养、选拔文化拔尖人才。

通过不同形式和途径,努力造就一批文化艺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人才。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逐步建立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三,发展旅游事业要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有所体现,可以和教育部门联合成立中小学专门的蒙古长调班,普及民族文化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对蒙古族的文化遗产有保护传承的意识,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建立马术、舞蹈等兴趣班,为东乌旗今后文化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提供人才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侯丽青,姜明.草原文化与内蒙古特色经济的发展[J].实践,2006,(7).
[2]马冀.大力发展内蒙古的文化产业[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3,(2).
[3]魏曙光.内蒙古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6).
[4]刘敏,陈田.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s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1).
[5]刘敏,陈田,钟林生.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7,(1).
[6]发展中的东乌珠穆沁旗旅游[N].锡林郭勒日报,2007-12-27.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开封宋文化旅游业发展研究
∙西藏旅游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刍议
∙武汉市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围绕运河旅游资源谋划扬州旅游业发展之浅见
∙宝鸡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