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2021年高考作文必考六大“母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考作文指导
2020年高考作文必考六大“母题”
01“母题”:人文底蕴
【名师简介】
张兴武,执教于湖北省示范学校、荆楚名校————松滋市第一中学。

张老师是湖北
省特级教师,湖北省语文优秀教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海峡两
岸儿童文学征文特优奖等多项文学奖,有300多篇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散文》等报
刊上发表,公开出版发行《校园短笛》《作文文体攻略》等专著,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什么是人文底蕴?一般来说,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人文景观、人
文科学、人文精神三个方面。

而底蕴则包含着三层含义:文明的积累、蕴涵的才识、深刻
的含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
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
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 人文积淀
重点: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
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指向很明确,有意识地去做就可以了。

“认识方法和实践
方法”中的“认识”是指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指用实际行动改
造世界和社会。

这两点需要我们拿出自己的智慧,并做到长期坚持训练自己。

2. 人文情怀
重点: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
幸福等。

情怀是指充满着某种感情的心境,而感情是指对人或对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

我们
培养起了对人文领域的一切人或事物关切、喜爱的心情,拥有人文情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3. 审美情趣
重点: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
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

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
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 20xx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
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

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
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

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

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

中国传统强
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
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
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

如要写
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2. 20xx年高考山东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人应该怎样生活?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适当地减负,要保持好的心态,缺
着不灰心,得着也不得意......这些自然地体现出了写作者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面的关切。

3.20xx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

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
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

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自选一物”体现出学生“发现、感知、
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的素养。

写作中,需要明确此物本身的特点以及它所蕴
含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等,这便涉及“人文积淀”;而此物又是怎样让“我”热爱它,
热爱又是怎样深入“我”的灵魂的,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方
面的关切上。

命题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秋,北京郊区的潭柘寺。

千年古树前排起了顶礼膜拜的长队,白发苍苍的老人,对
着古树闭目祈福,神情专注,良久方罢。

一棵古树为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敬畏之心?或许是因为古树是时间的一个具象符号,
人们向古树祈祷,实际上是在向时间表达敬畏。

而时间的深沉力量,正在于其涵养了文化,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心灵。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的事件是老人对古树顶礼膜拜,关键词是“敬畏”,文章立意的重点
应该放在谈自己对“敬畏”的理解。

同时,材料中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时间”,突显的是
一种历史感,是一则比较典型的体现人文情怀的材料。

写作时,可以从审美的角度,以古
树为审美对象,谈敬畏;也可以跳出材料,写敬畏其他的事物,评述敬畏对人的生存、发
展和幸福的影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法国首都巴黎的市长宣布将对市区老式书报亭进行改造,谁知却引来了潮水
般的反对声。

“新书报亭的设计看起来像垃圾箱”“这是在破坏巴黎的浪漫文化”......
媒体的冷嘲热讽,市民签字请愿,让巴黎市政府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

在巴黎市民看来,老式书报亭这个诞生于150多年前的绿色穹顶小屋,早已和卢浮宫、巴黎圣母院以及埃菲尔铁塔一道,成为巴黎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有人感慨,巴黎若没有书
报亭,就像伦敦没有红色电话亭,纽约没有黄色出租车,似乎整个城市都变得不完整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材料涉及人文景观,隐含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多样性的内容,写作时展示
写作者的审美情趣。

可从保护文化传统与推进时代进步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上立意。

比如:
避免对旧事物“一刀切”,顺应时代发展,精准把握需求,才能实现消费需求与文化传承
的双赢。

02“母题”:科学精神
【名师简介】
韩大胜,任教于安徽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霍邱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
文教研组长,安徽省模范教师,霍邱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并获得“优秀阅卷教师”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学语文》等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

母题”阐述
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1. 理性思维
重点: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
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理性思维,要求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
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能考
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
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2.批判质疑
重点: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批判性思维的基本信念是:任何思想都没有受质疑、批判的豁免权,任何思想都有为
自己辩护的权利。

在写作时,要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人云亦云,并且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3.勇于探究
重点: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
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一个人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高中生
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也不能有畏难情绪,不能浅尝辄止,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

真题解析
1. 20xx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
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该不该以及怎么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生活所做的评价?让
考生回答这些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素养。

让考生在
或鼓励或批判之余,可以进一步探索人们评价的心理动因,从而呼唤尊重,体现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 20xx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
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该材料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对未来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

如何面对未来世界的发
展变化,也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辩证地分析问题,进一步做
出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要注意,该题目不是让考生简单地谈如何看待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而是讨论虚拟成为现实以后,我们如何对待的问题。

3. 20xx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
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
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
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
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
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这道题现代感很强,又贴近学生生活,还能激发想象,考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因为
材料中没有直接点明题旨的中心句,没有直接的价值判断,这无疑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但“凡事有一弊必有一利”,换个视角来看,这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考生以第一段为立足点,可以写激发兴趣,培养探索精神等。

因为这是活动的目的,自然
也是命题者的目的————就是想通过高考作文的形式,引领广大青年考生正确认识科技
的魅力,弘扬一种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命题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大学进行了一场与“心灵鸡汤”有关的辩论赛。

正方“鸡汤”与反方“反鸡汤”围
绕着“如何面对自身的失败”这一话题展开舌战,争论激烈。

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认为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
诉你休想做白日梦。

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说“先掂量掂量自
己吧”......
“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思维。

人在长期面对失败时,常常会产
生“习得性无助”,而这时,人们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相信自己
可以解决”,这正是“心灵鸡汤”大有市场的原因。

立意时,可以肯定“鸡汤文”的积极
作用;也可以从“鸡汤文”对人们的麻醉作用入手,支持“反鸡汤”;也可以将二者辩证地
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喝“心灵鸡汤”时,也认清现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州一6岁小男孩,看见一个小女孩落水,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让另一个小伙伴去
喊大人,自己则留下来安慰小女孩不要害怕。

看到小女孩离岸并不太远,他跑去岸边小心
翼翼地伸出手去拉小女孩,最终奋力将小女孩拉上岸。

当地警方为他申报了见义勇为奖。

他靠自己的冷静和机智,既救了落水者,又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还有人称赞他“见义智为”。

你对这种现象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
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该题考查考生理性思维。

尊重事实和证据,就是要看具体的情形,而不是
凭空议论;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可立意:“为”是“勇”的前提,“不为”不能叫做“见义勇为”;在“为”的前
提下要“智为”,尽量避免盲目而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应
有所“为”有所“不为”。

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莫言讲述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说:“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
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童年时的我极其孤独,在荒芜的草滩中只能与动物为伴。

我渴望与天上的鸟、地上的虫交流,看着漫无边际的蓝天会浮现出无数个故事,当我成为
一个作家后,我就把这一切都写进小说。


请根据莫言的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的理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探究精神,引导考生观察并反思自己的生活、学习,
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材料中莫言的话不是空泛地谈文学和生活的关系,而是
具体地指出文学对于生活的精神弥补式的作用,而且莫言是在谈“生活点滴对他文学创作
的启迪”时说的,因而这段话又可以理解为生活是创作的基础。

写作时,可以谈生活与创
作二者的相互关系,但必须紧密结合所给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03“母题”:学会学习
【名师简介】
韩延明,任教于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商南高级中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陕西省教育科研名师,全国教科研先进个人,高考作文研究专家。

韩老师先后在《语
言文字报》《高中语文教与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报刊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人
性教学法初探》《中学语文教学文论》等专著,参与编写《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等图书,系《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特约编辑。

母题”阐述
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
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 乐学善学
重点: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可见,人可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光要乐学还要善学,要学无止境。

而行动上,要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把每一次达标都当作新起点;要学会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
自觉、自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借鉴好的方法,谨防邯郸学步。

2. 勤于反思
重点: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
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反思包括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拿昨天和今天相比,原有的方法还有哪些不足?需要
如何改进?有没有更先进的方法可以替代它?别人有哪些高效、科学的方法值得自己借鉴?
该怎样积极地“拿来”为我所用。

如此这般,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3. 信息意识
重点: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
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需要我们准确分辨、信息的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自己从中受益。

同时,网络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开放世界,但不是
“法外之地”。

如果人们缺乏基本的理性判断,毫无底线,网络便会变成“潘多拉魔盒”。

真题解析
1. 20xx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
“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
抄袭,不得套作。

关于如何学习,材料引古论今,暗含两层意思:一是虚心从师,一是多元化求知。


显然,命题意图侧重后者。

求知方法有哪些?如果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
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

2. 20xx年高考江西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探究作为我国现行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常常出现在课堂、实验室或课外学
习过程中。

有的同学觉得,探究给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有的同学认为,探究
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的同学则抱怨,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流于形式......
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
数不少于700字。

这道试题以“探究性学习”为主题,要求考生对学习中的“探究”到底是一种经历、
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进行全方位探讨。

这一命题引导考生客观辩证地
认识“探究性学习”。

通过写作,明白“探究性学习”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也存在两面性:主动“探究”目的明确,情绪高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被动“探究”则疲于应付,
流于形式,浪费时间。

在此基础上再思考怎么化被动为主动,学会在“探究性学习”中发
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

3. 20xx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
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
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本题引导考生思考语文素养及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及反思。

这个命题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谋而合。

命题中涉及的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其实就是三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考生在优劣对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提升语文素
养的方法。

命题预测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高三(1)班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

李明说,高考
之路是用试卷铺出来的,多做题,熟能生巧;王华说,做题固然重要,但方法更重要,有
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张敏说,只有练就强壮的体魄,才能应战高负荷的学习,加强锻炼,积蓄体能,才是王道......
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的声音?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写作指津:李明、王华、张敏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些偏执。

“题
海战”看似很勤奋、很刻苦,但物极必反,如果不懂“游泳”技巧,浩瀚的题海也会淹死人;只讲方法缺乏操练,难免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也很难取胜;而一味强调体格的健壮,把汗水大把洒在运动场上,极有可能变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选择
其中一点行文未必不可,但综合立意,辩证色彩更浓。

根据题目要求,写作本题,务必结
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否则视为偏题。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展示了三篇风格各异的高考满分作文。

甲篇运用了标准的并列式
结构,匀称美观;乙篇引经据典,文采四溢;丙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老师说:这三篇满
分作文各有千秋,都是经典,大家选择一种模式不懈模仿,成功非你莫属。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模式?或者对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请阐述你的看
法和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