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2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第2课感知觉&记忆
第2页:1.冷色产生深远感,有
向后方退的感觉,指的是()。
A.感
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错觉
D.联觉
2.地理老师在黑板上绘制教学地图
时,铁路用白色,公路用红色,河流
用蓝色,学生便可清晰地将它们区别
开来。
该教学所体现的心理效应是感
觉()。
A.后像B.对比 C.适应D.相互
作用
【解析】 1.联觉指的是一个刺激
产生两种以上的感觉。
如果单选题最
优选项选D项,如果是多选题选择B、D两项。
【选D】
第4-5页:感觉从四方面进行讲解,知觉同样从四个方面进行讲解: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种类、知觉的基
本特征(考试考得最多,客观题形式备考)、观察(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看到一堆水果,立马认出苹果,利用了知觉,强调的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要跟感觉相区分。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通常涉及到单一的感觉器官,比如对于苹果只看见是红色的,只尝到是甜的,是
感觉,如果是“命名为”“认出”则是利用了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旗是知觉,因为要从
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再比如看到一个旗子能认出是五星红
旗是知觉,因为要从颜色等各个特征来判断,再比如看到一朵花立马知道是玫瑰花,也是知觉。
考查通常为“下
列属于知觉的是?”,考查单选题。
1.知觉的种类单选题备考,以客观题的形式,例子的形式考查。
知觉有三种(多选题),分别为空间、时间、
运动。
(1)空间知觉:有个多选题,即空间知觉包含几个方面,简称为“形大方深”。
①“形”指的是形状,小朋友最先认识的形状是圆形,对于小朋友来说,圆形没有棱角最安全。
形状知觉就
是对于形状的认识。
②大小知觉:比如他们知道大人吃大的,小朋友吃小的。
③方位知觉:比如上下、前后、左
右。
小朋友最先分清左右,一般是7岁以后。
④深度知觉(重点掌握,考试考查过):有个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
的存在,即“视崖实验”,山东省考查过,要知道“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拿小朋友做实验,中间
有玻璃挡板,妈妈在对面招呼他,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不敢爬过去,当小朋友9个月之后有了深度知
觉就不敢爬了,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注意】空间知觉的就是对空间位置的认识,有四个方面,包含两个考点:(1)空间知觉包含哪四个方面?(2)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2.时间知觉:对时间的认识。
比如到年底了,过的时间过得快,一眨眼就到了年底。
再比如上课的时候或者
看新闻的时候觉得度日如年,30分钟感觉好几个小时,而追剧的时候时间特别快。
“荒淫岁月短,寂寞嫌夜长”,“岁月如梭”“时光飞逝”。
3.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事物真的在动,比如风刮着树叶动,电风扇转的时候真的在转。
(2)似动知觉(考查较多):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动,我们觉得在动,另一种是连续播放,我们觉得动了。
】
①动景运动:联动,比如拍照连拍,然后把照片放在电脑上播放的时候会觉得是连续运动的。
再比如看小人
书,快速翻动的【注意】区分诱导运动和运动后效: 1.诱导运动:两个物体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物体一动一静。
2.运动后效:两个物体是相继出现的,方向必须是相反的。
时候,会觉得小人在动。
电影、电视也是动景运动,
②诱导运动:两个物体,A是静止的,B是运动的,看起来A在动。
比如歌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其中月亮和云彩,月亮是不动的,云彩是动的,由于云彩的动让我们看起来月亮在动,可以理解为参照物
的关系。
再比如坐火车,你坐在A火车上,你发现对面的B火车动了,你觉得自己的A火车在动。
诱导运动是一动一静同时出现的。
③自主运动:比如墙上有一个小亮点,你一直盯着亮点的话会觉得小亮点在动。
再比如在月黑风高的晚上你
在山顶看着一个小亮点,你一直盯着它的话会觉得它在动,比如鬼火等都是由于自主运动。
由于一直盯着它才觉得它在动。
考试中考查较少,只要知道一直盯着一个物体,盯久了觉得它在动。
④运动后效:“后”,有先有后,相继呈现。
比如旅游时看到瀑布,先盯一会瀑布,会发现瀑布从上而下,
过一会再看周围的草坪,会觉得草坪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运动后效强调先看一个物体,再看一个物体,会发现物
体是往相反的方向运动的。
【注意】区分诱导运动和运动后效: 1.诱导运动:两个物体是同时出现的,两个物体一动一静。
2.运动后效:两个物体是相继出现的,方向必须是相反的。
(1)盯了一会河水流动,过了一会再看树,觉得树是往相反的方向运动,是运动后效。
(2)你是铁路工作人员,看到火车发走了以后,再看旁边的建筑,会觉得建筑往相反的方向运动,也是运动后效。
判断的时候先
看是不是相继出现的,再看方向是不是相反的。
考试考查运动后效较少,经常考查的例子为月亮在在云朵里穿行
以及坐火车感觉对面的倒退。
【注意】判断的时候先看是不是相继出现的,再看方向是不是相反的。
考试考查运动后效较少,经常考查的
例子为月亮在云朵里穿行以及坐火车感觉对面的倒退。
【总结】1.知觉分为哪三种(多选题):空间、时间、运动。
2.空间知觉有哪四个:形大方深。
3.“视崖实验”证明了深度知觉的存在。
4.似动知觉经常考查霓虹灯利用了什么(动景运动)。
5.提到有先后,向相反方向
运动的是运动后效。
【解析】课本中错觉的概念有一点问题,纠正一下。
错觉的概念:错觉是人不正确的知觉,是主观努力难
以避免的。
比如时间上容易生错觉;似动知觉也是错觉的一种。
如果说“错觉只有消极的”,是错误的,错觉有
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比如:(1)第一幅图:两条横线,很多人看到时会觉得上面的横线比下面的线长,而
其实这两条线一样长,这就是错觉。
(2)第二幅图:女生出门会化妆,尤其是明星,因为化妆(打高光、打阴
影)能使轮廓更加立体这也是利用了错觉。
第6-17页:考试中考查最多的是知觉的基本特征,考试通常以客观题(选择题)形式备考,有时也会考查
辨析题。
1.选择性强调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加以区分,从背景中选择出对象,强调对象和背景的关系。
比如老师上课
的时候会画横线、用不同颜色笔标注,这些内容容易在大背景中选择,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2.生活中或者网上常见的双关图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1)第一幅图第一眼能看到两个脸或者一个奖杯。
如果以白色为背景,优先选择的是黑色;如果以黑色作为背景,优先选择的是白色的杯子,这都是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优先选择出对象。
(2)第二幅图是心理测试经常用到的图,第一眼能看到少女的脸或者老妇人。
第一
眼看到小女孩说明心理年龄比较小;第一眼看到老妇人的脸说明心理比较大。
选择性强调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
出来。
3.容易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有以下特点:(1)自己比较熟悉的东西容易被优先选出来。
比如闹市中有人喊
自己的名字,容易选择出来。
(2)差异大的、跟背景差异大的容易选择出来。
比如上班看到穿着异类的容易选
择出来。
(3)运动的东西容易被选出来。
比如夜空中的流星、老师讲课时的手势、PPT的动画。
【注意】军人在森林里穿迷彩服,是运用了知觉的选择性,让差异比较小,不容易被选择。
1.整体性强调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东西容易被知觉到。
比如看到老师走过来,不会说一双腿走过来
了,膀子甩过来了,而是说一个人走过来了。
整体性强调整体,整体性中有两个原则:(1)“整体优先”原则,比如天空中一群大雁、一群鱼,容易被知觉到。
(2)“残缺补全”原则(考查最多)。
比如看到苹果手机的logo,看到logo的时候就会说是苹果,很少有人会说它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就是利用了残缺补全。
好多广告
设计会利用“残缺补全”,再比如“窥一斑而知全豹”。
再比如第二幅图中,第一反应看到的是一个猫头鹰,而
不是三个三角形,两个圆,七条弧,两个波浪线,这遵循了“整体优先”和“残缺补全”。
考试一般考“残缺补
全”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第一幅图中,大部分人会看到中间两个三角形,周围三个正方形。
1.理解性强调本质与表面的关系,关键词是经验不同,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经验所以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
的看法。
2.(1)第一幅图是一张X光片,有的人看到的是高跟鞋,有的人看到的是骨头,有的人看到脚好大。
对同一个X光片,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不同,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即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理解性强调的是已有经验的不同,考试常考“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注意】言语指导对理解性有重要的作用(考查较少),通常
运用在旅游心理学中,由于每个人经验的不同,对于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看法。
“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比如你看到一块石头没有什么,但是导游说是金鸡独立,你就会觉得越来越像“金鸡独立”。
1.恒常性强调条件变化,但是知觉对象是不变的。
有亮度恒常、颜色恒常、大小恒常、形状恒常。
(1)形状恒常:比如第二幅图中,门全关时是长方形,半开是梯形,全开时有的角度看是一条线,但是全开时问你门是
什么形状的,没有人会认为门是一条线,而仍然认为门是长方形。
(2)大小恒常:比如甲站在乙面前,甲在乙
眼中成像,甲距离乙5米、10米,成像会越来越小,但是乙始终认为甲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身高还是1米8,题中还是150斤,同理,在楼上看下面的人很小,但是不会认为他们是小朋友,而仍然知道是成人。
知觉的基本特征有四个: 1.选择性:考查最多,强调对象从背景中优先选择出来。
比如老师用红笔判作业、
自己划重点。
2.整体性:考查较少,整体大于部分。
3.理解性:强调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
看法。
3.恒常性:强调条件变了,但是知觉对象不变。
比如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早上看是红色的,中午
可能看着有点偏橘色,傍晚夕阳照着会有点暗,但是别人问我衣服是什么颜色,我仍然会说是红色的。
4.恒常性:强调条件变了,但是知觉对象不变。
比如今天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早上看是红色的,中午可能看着有点偏橘色,
傍晚夕阳照着会有点暗,但是别人问我衣服是什么颜色,我仍然会说是红色的。
【解析】知觉的高级形式叫做观察。
在心理学中考查不对,在教育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中有一个观察法。
在
心理学中考查观察考试中会考查的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什么”,要知道是观察。
1.观察的基本特征有四个:目
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2.老师利用观察时,比如上学时,后门总有双眼睛在盯着学生。
(1)作为老师要知道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是目的性。
(2)观察时遵循客观性,实事求是。
比如作为老师,没有
观察到学生说话却跟班主任说学生说话了,这就没有实事求是。
(3)观察要细致入微、精细,观察到别人没有
观察到的。
(4)观察还要迅速一些,这是敏锐性。
3.观察的基本特征考试以多选题考查,口诀“精锐客目”。
观察力从观察的前、中、后来培养: 1.观察前: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2.观察中:个别指导。
3.观察后:结果的整理。
【注意】观察的重要考点(单选题):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解析】 1.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真动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对象在背景中优先区分。
(2)整体性:强调整体,利用残缺补全的原则。
(3)理解性:利用经验不同。
(4)恒常性:条件改变,知觉对象本身不变。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小李用记号笔把错题标示出来,便于更高效地复习,是利用知觉的()特征。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解析】1.知觉的选择性。
【选A】【解析】 2.“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知觉的理解性。
【选C】
【注意】“一个人换了衣服,但是我还知道是他”这是一道争议题。
大多数机构都认为是整体性。
整体性
有一个整体优先原则,关键特征起重要作用,所以有残缺补全原则。
一个人的特征没有变,所以不管他如何换衣
服、发型你都知道是他。
2.观察力的培养这道简答题,如果有时间就背一下。
3.亮度恒常:煤炭本来比较黑,
不同的光照在上面可能更亮或者更暗,但是我们知道它是黑的。
第18页:1.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
础。
所以感觉也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
考
试不考查两者关系,只考查感知觉在教学
中的应用。
2.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考查
方式有以例子的方式考查选择题,另外也
可能考查简答题。
(1)强度律:指的是
刺激物达到一定的强度。
比如老师讲课声
音要洪亮,让所有人都听到,老师上课使用话筒等。
比如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清晰度,要让所有人都看到。
(2)差异律:有对比。
强调对比。
比如现在用红笔在白板上写字,这就是利用了差异律。
比如月明星稀、鹤立鸡群,
这就是差异律。
【解析】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考查最多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
理解名词。
2.知觉:考查最多的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要理解。
3.感知觉的关系:四个规律。
第21页:【解析】 1.记忆概述。
2.记忆过程。
3.提高记忆能力。
有简答题。
【解析】记忆概述会考查选择题。
1.记忆的概念:考试不考查。
理解即可。
比如记得小时候考第一的时候
爸爸送的礼物、记得小时候的广播体操怎么做、记得男朋友送的礼物。
2.记忆的类型(重点),以客观题的形
式考查:(1)根据记忆内容分类(重点):①形象记忆: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比如记得五星级酒店沙发
的松软程度,记得打我那个老师的样子。
比如感觉最近耳边一直有老师的声音在讲课,这也是形象记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这就是形象记忆。
②情绪记忆:记得当时高兴、难过等情绪。
比如快过年了,到这时候就
会想起来小时候过年开心的情绪。
比如记得收到大学通知书时候特别开心。
强调对发生事情产生的高兴、伤心情绪的记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害怕的是蛇咬你的时候的恐惧心理。
③逻辑记忆:强调的是对一些公式、概念、规则的记忆。
比如现在有的人记得勾股定理,这就是逻辑记忆。
强调的是公式、定理、概念的记忆。
④动作记忆:比如一说第一节“伸展运动”就会不自觉想到小时候的广播体操,并动了一下。
或者很久不骑自行车,但是给你一辆自行车你还会骑。
如果达到熟练程度,动作记忆是最不容易忘的。
(2)根据保持时间长短分类(考查最
多的是保持时间和容量):①瞬时记忆(感
觉登记/感觉记忆):如果用“瞬”组词,
大部分会想到“瞬间”,瞬时记忆保持时
间很短,只能保持0.25s-1s。
瞬时记忆保
持的容量相对来说比较大。
瞬时记忆就像
涨潮的海水,一下登陆,又一下退出。
女
孩子喜欢逛服装店,有时候一小时能逛很
多服装店,你站在这个门口扫一眼,就知
道有没有适合自己的衣服。
原因就是这些衣服在你脑中等级一下就走了。
编码方式简单理解,编码就是大脑对信
息的处理方式。
瞬时记忆就没有编码,因为进来是什么图形,出去就是什么图形。
听到什么声音,出去就是什么
声音。
因此瞬时记忆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没有进行特殊加工。
②短时记忆:如果发现某个衣服比较好看,对它多注意,就会变成短时记忆。
因此瞬时记忆变为短时记忆
靠的就是注意。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是1分钟左右,以1分钟为节点。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以5-9个组块为区间。
可以把组块想象为方盒子,比如学英语I LOVE you,小时候怎么背都不会,但是长大之后分为三个
组块,记忆就很轻松。
如果给小孩或者老人说一串电话号码,他们很难记住,因为他们把1个数字作为1个组块记忆,我们能记得住是因为我们把三四个数字作为一个组块。
心理学家认为短时记忆主要靠听觉加工的,所以是以听觉编码为主。
短时记忆考查最多,记住容量、例子(同声传译)、工作记忆。
③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就会永久保存在大脑中,即长时记忆。
保存时间是1分钟以上,甚至永久。
容量是无限大,有一个词“脑海”,所以脑容量能够容纳5亿本图书。
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才能形成长时记忆。
【总结】 1.瞬时记忆:容易考查容量,容量较大。
2.短时记忆:容量7±2个组块和例子。
3.瞬时记忆需要借助注意才能变为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需要借助复述才能变为长时记忆。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大多数版本已经取消,考试考查较少。
(1)情景记忆是对过去经历过的具体情境的
记忆。
比如你记得你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记得第一所小学校园的样子。
(2)语义记忆强调对公式、规则的记忆。
心理学现在把语义记忆等同于逻辑记忆。
2.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分为陈述
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
记“是什么”和“为什么”。
比如北京是
中国的首都、天为什么这么蓝等。
(2)
程序性记忆:指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比
如如何打篮球。
3.根据意识参与程度分为外显记忆和
内隐记忆。
(1)外显记忆:有意的、能够看得见的。
比如会背唐诗三百首。
(2)内隐记忆:指的是自己不
知道。
比如你问别人怎么做对的,他说不知道的。
“宁可在课堂上睡觉,也不能回家待着”,这是无意的,不知
道自己记住了。
【解析】 1.概念不需要掌握,重点掌握分类。
2.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
记忆、动作记忆。
(2)根据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保持时间1s,容量较大,也叫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也叫
工作记忆,保持时间是1Min左右,容量是7±2个组块。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min以上。
(3)根据信息加工和储存内容:陈述性和程序性。
(4)意识参与程度: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语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陈述性记忆
D.语义记忆
【多选题】3下列属于陈述性记忆的是()。
A.端午节的日期 B.雾的成因 C.骑车D.唐诗三百首 E.跳舞【解析】1.【选C】2.除了叫程序性记忆,也叫动作记忆。
【选B】3.端午节的日期就是是什么的记忆。
骑
车和跳舞是程序性记忆。
【选ABD】
第26-29页【解析】 1.多选题。
记
忆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识记,然后保存在
脑中,最后用到它的时候要提取。
2.人
脑可以比作计考试考查很少,是记忆的第
一步。
1.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有意识记和
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不需要意志努力
的,比如听广告的时候会说“困了累了喝”
就会不自觉的记住广告词。
比如现在听课就是有意识记,即有目的,需要克服空难的。
算机,所以记忆过程也可
以说成编码、储存、提取。
考试考查很少,是记忆的第一步。
1.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无意
识记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比如听广告的时候会说“困了累了喝”就会不自觉的记住广告词。
比如现在听课就是
有意识记,即有目的,需要克服困难的。
2.根据识记方法:机械识记就是死记硬背。
意义识记就是理解记忆。
1.保持是记忆第二步,如果保持不住就
会发生遗忘。
因此遗忘不属于记忆过程,是保持的相反方面。
2.遗忘在考试中考查较多。
遗忘的原因(考查客观题、辨析题):(1)记忆痕迹衰退说:简单了解即可。
指的是得不到强化就会遗忘。
比如讲的内容如果下课不复习,自然而然的就会忘记。
上小学、中学学的古诗文都
忘了是因为后来没有强化。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2)干扰抑制说:遗忘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造成了遗忘。
比如学习的时候会受到之前或之后内
容的干扰。
①前摄抑制:既然是抑制,就是干扰作用,指的是先前学习材料对后学的材料产生的干扰。
比如先
学汉语拼音,再学音标,就容易受到汉语拼音的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
②倒摄抑制:指的是后面的东西对前
面的东西的回忆、再认产生的干扰。
现在学的心理学,后面学教育学,学教育学的时候总是想不起来心理学学了
什么,所以这就是倒摄抑制。
前对后的是前摄抑制,后对前的是倒摄抑制。
(3)同化说:代表人物是奥苏贝尔。
遗忘是积极的遗忘,是高级取代低级,比如APP版本不断更新,不断
用高版本取代低版本。
用高级的概念取代低级的概念。
(4)动机说(压抑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遗忘主要是由于情绪的压抑,比如在考试的
时候由于过度紧张,一个字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由于情绪造成的遗忘。
一旦提到“情绪”就是动机说/压抑说。
平时学的很好,但是一到大考试就考不好,弗洛伊德认为这就是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引起的遗忘。
电视剧中男主对女主不好,女主就会产生选择性遗忘,这也是动机说。
强调情绪过度紧张造成的、选择性失意等。
(5)提取失败说:比如话到嘴边想不起来,或者提笔忘字。
考试的时候特别简单的题不会,需要别人提示一个字。
提取失败
说也叫舌尖效应,原因是没有合适的线索。
拓展1.倒摄抑制。
把一天画成数轴,早晨只受到后面的影响,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不会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早无前”。
拓展2.前摄抑制。
晚上只受到前面学习的影响,不会受到后面学习的影响。
因此“晚无倒”。
拓展 3.中午受到双重抑制的影响。
拓展 4. 平时熟悉的东西突然想不起来是提取失败,需要别人给线索。
如果考
试的时候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想不起来,是因为动机压抑。
第30页: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负加速的形式,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
整体来讲是不均匀的。
因此复习的时候要在大面积的遗忘之前及时复习。
关键词“不均匀”“先快后慢”。
2.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是简答题。
记不住的原因有:东西太多、方法不对、没时间、情绪不好等。
考试的
时候可以用书本语言进行表述。
(1)材料抽象、内容很多,都会遗忘。
由于学习次数较少,就容易遗忘。
(2)与自己的任务有关。
(3)与方法、时间、情绪都有关。
(4)与位置有关。
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东西摆在哪里。
开头、结尾记得很清楚,中间忘得很快,这就与材
料呈现的位置有关。
开头记得清是首因效应,这就是第一印象。
离你最近、时间比较接近的都不容易遗忘,即近
因效应。
重点放在开头或者结尾复习,非重点放中间。
口诀“成系列材料任务靠时间、方法、情绪。
3.考试通常给例子判断回忆或再认。
再认就是不需要完全背下来,事物再次呈现能够认出来即可,比如选
择题,四个选项呈现出来你认出来了,就是再认。
回忆就是事物不在眼前,比如做简答题的时候能够把答案背出
来,这就是回忆。
“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这句话是正确的。
“能再认的一定能回忆”这句话是错误的。
【解析】 1.多选题。
记忆分为三步,即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2.保持不住会发生遗忘。
主要考查遗忘
的原因:(1)干扰抑制说必须掌握前摄抑制(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产生干扰),倒摄抑制(后面的内容对前面
的内容产生干扰)。
(2)动机说的别名是压抑说。
(3)没有线索是提取失败说,比如舌尖效应、提笔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