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海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 井燕 余炎窈 韦纪安 北部湾大学海运学院
摘 要:以北部湾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航海英语课”为例,以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现状、建设思路、建设举措四个方面推进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搭建“多元化+可视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甄选“语言+专业+思政”的教学内容、运用“讲+演+做+论+查”的教学方法、构建“两平台+三阶段+BOPPPS”的教学模式、规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等措施,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专业英语课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航海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
1.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的一种育人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条实践途径,“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互为补充,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从本质上来讲,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精髓和根本所在。

从目标上而言,课程思政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且要发挥互补、协同作用,以提高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从内容和范围上来讲,课程思政的主体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在内的所有课程。

从政策上来讲,教育部印发了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各高校结合本校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创新思政建设的模式与方法,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此背景下,国内的专家学者纷
纷对课程思政展开研究。

笔者通过
中国知网用“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
文献搜索,共检索出36826条结果。

1)从时间上来看,从2019年1月至
今,检索出35420条结果且数量呈爆
发式增长,这也验证了我们国家大
力倡导的课程思政建设行动取得了
丰硕的成果,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
领域内的课程思政是近几年的研究
热点并在持续升温;2)从内容上来
看,以微观研究为主,多集中在某一
门课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
践,课程涵盖文科、工科、理科、农
科、医科,涉及到通识课、基础课、专
业课、实践课、选修课等;3)从研究
主体上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
础教育均有参与其中,这也印证了我
们国家倡导的“构建全员、全程、全
课程育人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者再通过中国知网用“课程思政”为
主题并含“英语”进行文献搜索,共
检索出3151条结果,只占上述“课程
思政”总检索结果的不到十分之一,
再具体到航海英语,只检索出3篇文
章,这说明英语领域尤其是航海英
语的课程思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
究与发展。

2.“航海英语课”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北部湾大学的“航海英语课”包
括航海英语阅读和航海英语听说两
门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属于专业
必修课,结合学校海洋特色鲜明的
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契合学
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本课
程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
视野,通晓国际海事规则、熟练运用
外语参与全球海事运输贸易”高素质
应用型航海人才的使命[1]。

2.1课程建设历程
北部湾大学“航海英语课”开
设于2010年,最初以传统的“教师+
教材+教室”为中心,教学模式主要
是“朗读—音频—听讲—跟读”的
生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高尚品
格”三位一体提升为目标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设计。

思路如下:思政元素的挖掘要紧扣航海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点;融入方式要设计巧妙,少突兀多自然,少口号多共情;思政素材的搜集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结合航运与时俱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切实可行并能在组织实施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要融于教学内容中,实现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具体如下:首先,立足航海专业特色,发挥语言具有知识传播、文化传播、交流交际的特点,从讲好中国航海故事、传播好中国航海声音、展现好中国海员形象三大方面凝练航海英语课中的课程思政主题;其次,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立足语言教学, 分析三大思政主题在教学内容中的折射点,围绕“讲好什么故事?传播什么声音?展现什么形象?”搜集典型素材,支持实现三大思政主题;再次,依托思政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凝练家国情怀、航海精神、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系列,借助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课内课外、第二课堂等实现教学内容和思政
内容有机融合,并有机融入到教学与考核评价过程。

3.2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1)搭建“多元化、可视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在不增加课程学时,不改变课程
性质,不减少英语知识讲授的情况
下,系统挖掘思政元素,课内外资源并重,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航海
英语运用相融合;遵循层级建构、线上学习、线下内化的原则,归类形成课程思政资源。

该资源包括慕课资源、教学大纲、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参考书、实验室资源,课程思
政所用到的资源以及与课堂教学、互
单向传递知识,考核方式以期末笔试为主。

从2015年开始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将部分课堂授课与航海实验室资源相结
合,以提高学生航海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成果导向(OBE)为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语言运用技能,构建符合教学规律、可复制、可操作并能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

2020年“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航海英语阅读和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被学校认定为“课程思政
示范课”。

2.2课程特点
航海英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船舶基本知识及船上工作、生活的各方面,供学生了解海上最真实的工作场景,学
习完成海上工作需要具备的语言知识,掌握最实用的工作用语和必需的英语沟通能力,符合行业对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实际需求。

课程知识内容多、涵盖面广,教材内容中蕴含较为丰富的思政元素,有关我国古今航海故事、人物事迹、航海文化和航海精神相对容
易获取[3]。

2.3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自课程思政理念提出以来,“航
海英语课”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航海英语课承载的思政元素未得到充分挖掘,缺少对于学科特点及专业特色的深度剖析。

如何让专业英语课符合新文科建设需要,把中国故事讲到全球,在航运业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在专业英语课中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航海人才,需要纵深研究。

2)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僵化,多数教师采用“课前
放视频、课后发感慨”的方式将思政内容生硬植入语言教学,这种“突兀性、总结性”的硬性插入和显性说理的融入模式,不能体现出思政元素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应用的有机结合。

3)航海英语教学缺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传统的教材、教案、MP3听力录音等使得课程思政资源缺少载体,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
习、持续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缺乏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思政数字化资源。

4)课程思政考核
缺乏统一的标准,多数以教师在期末考试的“平时表现”中凭借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缺少借助教学手段与平台以及由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精准教学与考核,未能体现出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记录和评价,未能体现出学生如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课内课外完成任务的量化评分标准。

“过程与结果、定量与定性、个人与团队、能力与素养”的“四结合”学绩考核综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3.“航海英语课”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所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发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融入教学过程各环节;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体系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使两者有机结合,实现
育人目标[4]。

鉴于此,“航海英语课”
教学团队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总思路和具体实施途径。

3.1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立足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突破既有课程内容建构,深化教学内涵,坚持“语言技能、专业技能、思政素养”三个协同,以实现学
入“中国海员抗击疫情的故事和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精神”。

既体现了海上工作岗位对语言的真实需求,又能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事性。

④拓展内容国际化,增强课程思政的特色性。

根据国际海员参与全球海上贸易运输必然要与多国海员交流交际这一现象,在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学中,引入一部分跨文化交际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既包括西方文化和社交礼仪的学习,也包括对中国美食、中医、武术、传统文化等的英文表达学习,通过双向文化传播,增强课程思政的特色性。

3)综合运用“讲、演、做、论、查”的教学方法。

根据航海英语专业性、工具性、
育人性以及国际性的特点,结合学
生的学习风格分析,综合运用“讲、演、做、论、查”五种教学方法,丰富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呈现形式,满足课程思政中素材元素的融洽衔
接。

具体内容包括:①讲:一是教师讲,既要讲好专业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又要讲好中国航海故事;二是学生讲,既要讲好航海英语的词汇、
句子、对话、语篇、口译,又要讲好心中的海洋强国梦。

②演:一是教师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拟教学设计并有机融入思政内涵;二是学生分角色扮演与航海职业相关的英语听说会话,实现悦动语言、张扬个性、领悟思政。

③做:一是教师布置好“学-做-练”于一体的任务;二是学生模拟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切身体会岗位职责,在课堂中展现好中国海员形象。

④论:一是教师设置好与航海工作和交际交流相关的讨论话题;二是学生利用线上线下的在线跟帖、小组讨论、课堂汇报,班级辩论等,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为日后传播好中国航运
声音奠定基础。

⑤查:以自主学习为动、拓展、拔高、考核有关的其他资源。

主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得到了充分利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提升了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连贯性、系统性和有效
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水平。

例如,“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的课程资源包括:线上资源选自国家级精品慕课《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微课、文档、测试、拓展阅读,项目拓展、公众号、讨论区等,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载体。

线下教材是国内第一部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立体化的航海英语教材,具有学科交叉特色,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进行航海英语听说模拟运用,促使语言技能与航海知识深度结合,为课程思政提
供了实践资源和虚拟环境。

2)甄选“语言+专业+思政”的教学内容。

基于CLIL教学理念,即“Content a n d L a n g u a g e I n t e g r a t e d Learning”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将第二语言(英语)作为语言媒介进行内容教学(航海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且在进行内容教学(专
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和综合素质(“专业+英语”解决现实问题)。

具体如下:按照“语言融合专业、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通过“课程内容专业化、英语角色地方化、教学内容实
用化、拓展内容国际化”四大途径,实现专业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内容在选取和融入方面,首先参考了习近平总书记
“海洋强国梦”的英文介绍、郑和下
西洋历史壮举的英文版记载与案例、“辽宁舰”英文图片和视频展示等内容,加强对学生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交通强国的信念教育,坚定大国
自信与自豪感;其次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倡议,推动用英语讲好中国航运故事工程(航海文化、技术发明、海军护航、海员
励志故事、中国抗疫精神等);再次突出了以“筑牢海上疫情防控线”为主题的英文资料、英文话题讨论以及英文新闻报道等内容,彰显中华
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最后选取了世界主要港口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教育文化等方
面的素材,帮助学生适应环球航行的需求,增长学生见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此外,还通过“线上拓展作业、第二课堂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中国的美食、中医、武术、琴棋书画、寓言谚语等英文表达,通过海员的国际远航与交流,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①课程内容专业化,增强课程
思政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对船舶和航海工作的认知规律,按照船舶航行与营运的过程,调整线上慕课和线下教材的章节顺序。

根据海上工作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合理编、排航海英语听说读写译教学内容,再将该教学内容承载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由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变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

②英语角色地方化,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航海工作场景,在编排航海英语情景模拟听说对话练习时,在港口名字选取方面,多使用“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等称谓;在介绍港口水文特征方面,尽量使用真实的钦北防港口数据;在船舶名字选取方面,多使用“湾大一号轮、湾大二号轮”,增强课程思政的
亲和力。

③教学内容实用化,增强课程思政的时事性。

根据国际航运疫情防控需要,在“船员工作和船舶引航”教学内容中,加入常用《船舶驾
引人员防控新冠肺炎英语》,同时融
2022年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广西海丝文化认同教育研究,[2022ZJY3074]。


[1]尚新,特色外语研究生培养:理念与建构[J].航海教育研究,2018(02):13-18+39.
[2]王婧.基于"互联网+"的航海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初探[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19(02):76-79.
[3]郑尚龙,杨神化,曹宝根.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索—以"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20(01):69-74.[4]张志武,毛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以《英语写作》为例[J].高教学刊,2021(06):185-188.
[5]黄连忠,王宝军,杜太利,等.轮机工程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以"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课程为例[J].航海教育研究,2019(03):63-70.
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英语学习资料、查阅航海文化、航运人物事迹、跨文化交际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的认知,坚定航海报国
的理想信念,提高个人修养。

4)构建“两平台+三阶段+BOPPPS”的教学模式。

航海英语课程组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与资源、设计教学环节与流程、
构建评价指标与体系、丰富信息化手段和增加师生互动等途径,将慕课
与传统课程结合,将课堂延伸到全时空,构建“两平台(线上线下平台)、
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课前,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发布学习资源,在内容中嵌入思政元素,让学习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独立思考、持续学习以及文献查阅的学科思维,还能潜移默化认同航海职业,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5]。

课中,结合“BOPPP S 有效教学结构”进行翻转课堂教学,通过B (Bridge-in导入)、O (Objectives 学习目标)、P (P re -a s s e s s ment 前测)、P(P a r t i c i p a t o r y Lea r ning参与式学习)、P (Post-assessment后测)、S (Summar y 总结)六步流程,教师利用“讲、演、做、论”教学方法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融入,学生通过“讲、演、做、论”多元任务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培养自我思维、领悟航海英语课程思政的魅力。

课后,教师
布置作业、小组任务和知识拓展,学生完成作业、小组协作、拓展认知,巩固课堂知识学习,提升了对团结协
作的领悟,也促进了思想的升华。

5)细化考核模块成绩比例,规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基于引入的线上M O O C 教学资源和构建的“两平台+三阶段
+BOPPPS”教学模式,在成绩核算
比例上,适当降低了线下期末终结
性考试的占比,提高了线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例,总评成绩由线上成绩占比45%和期末成绩占比55%组成,加大了对学生过程性学习的认可,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考核内容上,改变了以往
将朗读、背诵、听写、回答、做题等知识获取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方式,通过制定过程考核记录表,对其日常表现进行量化,将情感、态度、合作、团队及理念的改善和价值观形成融入考核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思想并重。

在评价方式上,以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思维品德的考核,包括学习习惯、语言思维、签到出勤、课堂参与度、语言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协作能力、语言成
果规范性等。

4.结语
作为航海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
课程,“航海英语课”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立足专业特色,重构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爱国主义、民族自豪、中国航海文化、专业自信、职业素养等有机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并纳入和细化到课程考核
评价中,从专业英语教学视角助推思政教育,实现“育人”和“育才”同
向同行。

【基金项目: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CLIL理念的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航海英语课教学研究与实践,[2022JGA267];
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慕课”育“金课”的航海类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2020JGZ135];
3.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