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哦,香雪(备作业)21-22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 哦,香雪
【基础练习】
1.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车厢斟灼分辨委屈
B.皱褶给于怜悯欢腾
C.顾忌脊梁黯然吸吮
D.弛骋闺女捶打磨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斟灼”,应写作“斟酌”;B项,“给于”应写作“给予”;D项,“弛骋”应写作“驰骋”。

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那肤色黝黑的纤.(qiàn)夫,虽然终日辛劳忙碌,却仍然生活困窘,身上那件纤.(xiān)维背心,早已褪了本色。

B.他把委屈埋.(mái)藏在心底,没有埋.(mái)怨任何人。

C.在关键的一刹.(chà)那,他猛地踩住了刹.(shā)车。

D.战士们振臂.(bì)高呼,忘记了胳臂.(bei)上的伤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B项,埋怨的“埋”读 (mán)。

故选B。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________的温存和粗暴。

(2)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________。

那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3)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________。

A.给予蠕动慷慨大度
B.给予蠕动宽宏大量
C.寄予前行宽宏大量
D.寄予前行慷慨大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给予”的对象范围广,意思给与;“寄予”的对象多指“厚望”“希望”等,语境是这个小村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的“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故第一空填“给予”。

从而排除CD。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语境中形容小黑点的行动比“前行”更准确生动,故选“蠕动”。

“慷慨大度”指毫不吝惜钱财,很有气度;“宽宏大量”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语境是说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大度”,不再计较,所以选“慷慨大度”,故排除B。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B.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C.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D.基于近两年国内大城市过低的生育水平降低了经济潜在增长率、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中央调整了我国的人口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

【答案】D
【解析】A.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办的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决赛,设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报告厅举行,现场将揭晓个人和团队的获奖名单。

主语残缺,去掉“由”。

B.这位生前默
默无闻的画家在去世很多年以后,世人才像发现新星一样赞叹他,他的作品也开始倍受追捧,收藏价格飞涨,而这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了。

指代不明“都与他毫不相干”。

C.铁凝《哦,香雪》是一篇饱含诗情的小说,作品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表现了在闭塞山村中生活的少女香雪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因而文笔清新自然,耐人咀嚼。

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

C项,把括号移至句末句号前,去掉括号内的句号。

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

原句“环视群山”和“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是并列分句,故用分号。

故选B。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竹,是上苍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丁冬”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性。

本题,阅读语段和所给的四个句子,可知这段文字写的是水的变化过程。

语段中“吐纳氧气,滋生水汽”后要干什么?这就和②句相连接“化为晶莹的露珠”,然后露珠又会怎么样?接着和④相连,“露珠”“跌落岩缝”,就成为“丁冬”作响的山泉,接着就会与句①连接“泻逝于山脚下的洼地”,最后小结,即句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所以,该语段就按照水由“水汽——凝结成露珠——跌落汇聚成山泉——泻进洼地——汇成静湖”这样的变化过程来排序,即②④①③。

故选B。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哦,香雪》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

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②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

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

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

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

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
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

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

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

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④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

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

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

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

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

确切地说,是冲去。

⑤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

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

只听见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鸣叫,松散、柔软的荒草抚弄着她的裤脚。

小辫叫风吹散了,她停下来把它们编好。

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的铁轨上蠕动。

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

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当她们也看清对面的香雪时,忽然都停住了脚步。

⑥香雪猜出她们在等待,她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

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

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⑦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

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

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⑧哦,香雪!香雪!
1.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只有十七岁的香雪要独自走三十里的夜路,是什么让她不再害怕了?为什么不再害怕了?
3.“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中“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
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4.据节选部分,概括主人公香雪的形象。

【答案】
1.写出了香雪由害怕转为自豪无畏的过程。

由于有了自己心爱的铅笔盒,她感到很满足,也自信了不少,所以看到周围的群山、树木、月亮竟是那么美好,一切景物皆随她的心情变得异常美妙起来。

她幻想着台儿沟的未来也一定是美好的,将来会是富裕的。

2.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使她不再害怕了。

因为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香雪拥有了铅笔盒就等于拥有了文化知识,这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3.“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呼唤文明时代的到来。

4.主人公香雪是个纯真善良、自尊自爱、执着追求新生活的美丽少女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环境描写的能力。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等。

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是: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

这段景物描写描绘了月光、大山的风等意象,从“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这些比喻句看出香雪已经不再害怕,情随“景”迁,她的心情也为之欢快起来。

而且这段文字寄托了主人公对“台儿沟”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之,从人物的心情烘托,情感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

文章这样写道“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从中可以看出因为香雪有了铅笔盒,这个铅笔盒是知识、文化的象征,有了知识文化就可以改变落后的面貌,所以她内心是雀跃的不再害怕,即便是走三十里山路。

是铅笔盒给了信心和勇气,更给了她对未来的希冀和渴望。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妙处),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的能力。

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

本题要求回答“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和她们共同欢呼着”中“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做这个题的关键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把握。

这些语句的主体是“山谷”“古老的群山”,它们发出人一样的“呐喊”“被感动得战栗”等地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上也有双关。

既指声音在山谷回响,更指文明开化、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观念使古老封闭的大山有了变化,将会拥抱崭新的现代文明。

新鲜的时代气息进入大山深处的“台儿沟”,将改变当地的人们的生产、生活。

4.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

从“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大山原来是这样的”可以看出她的勇敢坚强,从“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可以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

从“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等文字可看出她的青春美丽等等。

总之,结合文本相关语句概括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鸟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作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

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

“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她们问。

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籵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列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

但香雪和地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

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

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下一晃。

地拍打着玻璃,冲风娇叫喊着:“风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ロ,西山ロ离台儿沟三十里。

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只有一位旅客。

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
端详。

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

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

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

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做。

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

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

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迎候贵宾”“接受检阅”,姑娘们将自己客体化,自觉地将自己放在低微的地位上,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

C.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D.作者选取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把叙述者确定在城市人的位置上,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将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2.自动铅笔盒多次出现,简析其对香雪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

3.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答案】1.B
2.①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对铅笔盒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②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倔强、自尊心强;③香雪把擦脸油的小盒放入笔盒,映衬出香雪证明愿望实现后的安心和满足;④结尾香雪举起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克服困难后的欢愉和骄傲。

3.①展现了宁静、庄严、诗化的自然美;②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③人性的纯朴与环境的闭塞、落后相伴而生;④揭示了青春对远方世界不可抑制的想象;⑤城乡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失衡;⑥现代文明对传统山村生活方式的冲击。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项,“体现了她们谦卑、好客的形象特征”分析错误。

台儿沟的姑娘们仿照城里姑娘的样子武装自己,表现了她们对城市生活的艳羡,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希望得到火车上乘客的认可,是自卑而非谦卑好客。

故选B。

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

“自动铅笔盒”这一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对香雪这一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映衬作用。

①“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对同学的盘问,香雪感到没有铅笔盒的自卑,于是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女学生的自动铅笔盒,她便要求用鸡蛋换铅笔盒。

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对铅笔盒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

②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

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香雪执意用鸡蛋换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倔强、自尊心强。

③“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

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香雪把擦脸油的小盒放入笔盒,映衬出香雪证明愿望实现后的安心和满足。

④当她们沿着铁轨返回时,发现了来迎她们的姐妹,“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结尾香雪举起铅笔盒,映衬出香雪克服困难后的欢愉和骄傲。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意蕴和艺术构思的能力。

《哦,香雪》是一篇诗化小说,下面从题材、环境、人物、内容、主题等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丰富意蕴。

从题材分析,作者选择了相对闭塞的农村台儿沟,因火车经过此地时的短暂停歇,而带来了现代文明,写出了一群年轻人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从环境分析,小说展现了台儿沟这地方宁静、庄严、诗化的自然美。

从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描写了香雪等一批年轻人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

从内容分析,从小说的描写中,读者可以看到现代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