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发展纲要(第6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纲要
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基础地位和人才关键作用将更加凸显。
湖北省全力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实施“两圈一带”,以及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迫切需要区域内高职教育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国土资源部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结束后,提出“358”奋斗目标,湖北省地矿局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实施“三项重点工作”,需要学院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技术服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确立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因此,学院根据所面临的形势,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潜力,为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效促进内涵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国土资源行业,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地矿行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强化质量立校、管理强校、服务荣校意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本位,走开门办学、产学结合之路;立足学院发展初级阶段的基本校情,创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行业内有一定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实现:
1.办学格局稳定。
保持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和其他
学历教育的办学格局,加大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保持高职在校生规模,扩大中职在校生规模,培训、自考、网络教育规模有一个大的提升。
2.队伍结构基本合理。
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专任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评估合格标准以上;从行业、企业聘请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学院兼职教师,同时控制行管工勤人员数只减不增,使教师、行管、工勤人员结构渐趋合理。
3.办学特点鲜明。
特色专业鲜明,专业特色凸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品牌;创建2个以上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打造至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加大教学投入,每年将学院全年总收入的10%用于专业建设,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达到评估合格标准,充分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开展,教学设施设备完备,实习实训场地充裕。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使大部分专业得到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持,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5.教学质量优良。
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为标准,全面完成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满足度、专业与生产的契合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评价逐年提高,年度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校外各类竞赛获三等奖以上名次。
创新产学结合的体制机制,产学结合有大的突破,专业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创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院控股的技术服务(咨询)公司(中心),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项目,不断提高学院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
6.具有浓厚地矿气息的学院文化。
全方位开展学院文化建设,充分体
现地矿人文特色,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传承地质“三光荣”传统,精选活动载体,创立活动品牌,着力引导和培育师生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行为方式,把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7.完善治理结构,理顺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党委、行政、工会、教学、学术决策议事制度,完善责、权、利统一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招生就业、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机制的改革力度,确保学院运转高效、责权清晰。
三、主要内容
(一)学院文化建设
1.建设目标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使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文化魅力刚柔相济,形成具有浓厚地矿气息的学院文化,凝聚人心,共同实现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建设内容和要求
(1)精神文化建设
①大力弘扬学院精神。
学院在3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具有地质传统的许多优秀精神品质,需将其精髓提炼成精湛表述,并予以精准释义,广泛宣讲,教育广大师生努力践行学院精神。
②牢牢把握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经过理性思考和实践验证而形成的基本方略、思路、方向和目标,是学院发展方向的保证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全院师生应熟知其内涵。
③认真遵循学院校训。
校训是学院精神传统的灵魂,是在30多年的学院发展和变革中所形成的,应成为全院师生共同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
④着力培育优良校风。
校风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行管人员的
工作作风所构成,是广大师生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应着力培育和塑造既有现代大学气质风范,又能彰显地矿特色的学院风尚。
(2)制度文化建设
①强化制度意识。
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执纪必严、违章必究的良好风气。
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防止滥用职权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②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适应党委领导院长负责制下的管理制度体系,重新编辑学院《制度汇编》。
③规范制度行为。
根据科学的原则和学院发展的需要,对学院所有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彻底解决制度过时、无章可循,以及与上级法规不相一致、部门规章之间不能衔接的问题。
严格制度审批发布程序,增强制度执行力。
今后以5年为一个周期,对学院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完善。
(3)行为文化建设
①规范公共行为。
教育和引导师生在校内外公共活动中树立“国土学院人”的良好形象,自爱自律,仪表端庄,言语儒雅,态度谦逊。
②端正职业行为。
教师行为要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生行为要遵守《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行管人员行为要体现岗位职责要求。
③树立文明行为。
全院师生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习惯;要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追求健康生活方式;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要积极参加争先创优活动,形成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4)物质文化建设
①优化校园环境。
要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保持校园整洁如初,绿树成荫,鲜花竞妍;在教学、办公、生活等区域,规范悬挂名言警句挂图或师生书画作品;开辟教职工活动场所,维护好活动器材;科学合理设置辅助设施存放地,严禁违规建设;加强校园管理,确保师生
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
②建设人文景观。
要按照学院整体规划及功能区的划分,分别建设并维护好名人雕像、艺术雕塑,毕业生和校友纪念石(林),户外电子信息显示屏和校名发光字,以及园区、湖泊、桥梁等命名石刻。
坚持按时升降国旗,保持升旗点整洁、庄严。
③打造形象传播。
统一学院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旗、校歌,以及学院名称、标准色和中英文标准字体;规范使用具有学院标识的各类指示牌、名片、PPT模板、办公用品、文化宣传材料等;规范校内建筑物、道路、园区等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学院特点的形象标识体系。
精心制作学院宣传册、影像宣传片、文化景点和文化活动画册,每2年更新一次;加强对校报、网站、广播、橱窗、自办刊物和校园广告、宣传标语的规范管理;加强对重大节日和活动的统筹与组织;建立校园导游志愿讲解员队伍,充分展示学院良好形象。
(二)专业建设
1.建设目标
(1)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为区域经济服务,大力推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改造,使专业结构趋于合理且充满活力。
(2)加大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行业类专业做精,社会类专业做大,适度控制行业类专业学生规模;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建设一批具有教学水平高、办学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特色专业。
(3)加强课程建设,推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一
批达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标准的精品课程。
(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和生产服务,实行产学结合,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建设2个以上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生产型实习实训基地。
2.建设内容与要求
(1)构建专业建设与管理平台
①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的专业设置调整联动机制,形成市场导向、企业参与、自我调整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管理模式,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②成立以行业管理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教育部门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完成专业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新专业申报、专业改造、专业评估、专业建设管理机制。
(2)实施专业群建设计划和重点专业建设计划
①引入和建立专业评价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改造老专业,淘汰不适宜专业,重点建设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有战略前景的新专业。
②行业类专业要根据国土资源部“358”目标及湖北省地矿局“一体两翼”总体布局以及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主动适应行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相关专业群建设。
③社会类专业要根据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光谷产业园,主动为区域经济服务,与当地企业进行深度产教合作,进行相关专业群建设。
④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优势,精心培育具有行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示范引领优势的专业,重点建设与地矿行业、湖北支柱产业、优势产
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
(3)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专业建设理念,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职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全面推行开门办学、产学结合的“三依托、三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承接的生产项目,实现工学合一;依托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做合一;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顶岗与就业合一)。
(4)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系统设计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养成教育系统。
按照“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的课程开发思路,系统设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系统。
专业核心课程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企业实际工作和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构建“教学做一体”教学环境,推行“行动导向教学”。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5)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①加强校内生产型基地建设。
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和合作模式,通过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形式,探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实训教学的组织规范、质量管理等标准,达到与企业建立长效、稳定、运行良好的长效模式。
②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通过面向企业提供“订单式”培养、“项目化”合作教育、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途径,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扩大合作层面,加大合作力度,形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与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学生的工学结合、全程顶岗实习的需要。
③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
原则上每个专业群应至少有1个设备基本齐全、综合性较强、能满足专业主要技能训练要求的专业实验室。
在现有的基础上,所有实验室应优先考虑实验开出率≥85%,不断完善重点专业特别是新开专业的专业实验室软硬件的建设和补充。
④经过努力,力争再建成2个以上由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或省级以上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6)不断提升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的能力
①进一步拓展技能培训与鉴定,每年技能鉴定和培训人次不少于1000人次。
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借地矿行业转型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之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努力拓展学院多样化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7)加大教学投入,每年将学院全年总收入的10%用于专业建设。
(三)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
1.建设目标
(1)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从管理、检查、督促、反馈到整改提高的闭环系统,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机地运行。
(2)逐步发动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管理、考核与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管理与评价主体,并进一步发挥其导向助推作用。
(3)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质量管理的方法与形式,形成科学、合理、规范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建设内容和要求
(1)完成组织架构建设。
建立由相关职能处室为核心,系部、专业教研室为重点,学生、校外专家和用人单位为支撑的质量监控网络,对相关
人员开展培训,不断丰富和深化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理念,提高指导能力。
(2)完成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建设。
清理、修订、完善和审议通过各类管理制度和文件,逐步建立一套符合学院自身实际、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的工作规范、质量标准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3)建立高效运转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系统。
贯彻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管理制度,采取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性地对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各工作环节进行督促和检查,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化。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
制定和完善专业评估方案,定期对各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
严格加强对各教学系部的考核和评价,以规范系部的常规管理,提升管理质量。
(5)完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严格实施日常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积极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以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多方位搜集学生、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和意见。
(6)推进质量改进和提高系统。
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针对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分析结果,及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改进过程控制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1)教师队伍总量适宜。
学院整体生师比达到国家合格标准,专兼职教师数基本稳定,外聘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比例达到甚至超过1:1。
(2)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职称结构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标准。
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合格标准。
(3)双师型教学团队基本成形。
每个专业至少有3名教学水平高、技
能突出的骨干教师;半数以上的专业有1名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带头人,重点、特色(品牌)专业要达到2名。
培养10名左右的院级教学名师,1~2名教师成为省级名师。
成功申报3名楚天技能名师,精心打造6个院级教学团队,力争有1个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建设内容和要求
(1)适度调整优化并相对稳定队伍规模。
调整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两支队伍的结构比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不断增加兼职教师数量,完善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
(2)积极培养引进优秀人才。
围绕重点专业的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领军人物,构建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经费投入。
(3)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
充分利用“国培计划”和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在岗培训和顶岗锻炼,拓宽专业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4)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分类管理与考核评估制度,加强职务晋升考核、年度履职评估和聘后定期考核,着力提高标准、规范程序,促成竞争择优、绩效导向的激励竞争机制。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校内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五)体制与机制建设
1.建设目标
(1)加强学院的领导体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并推进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2)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明晰部门职责权限,细化工作、服务流程,
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工作水平。
(3)大力推进二级学院(系)职能由教学向办学转变,逐步实现学院管理重心下移。
(4)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办学活力。
(5)独立经济实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和服务意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拓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满足经济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6)积极稳妥地推进招生、就业、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各项改革,不断适应学院新的发展平台需要,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
2.建设内容和要求
(1)修订和完善学院章程,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
健全完善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明确议事范围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行政职权,推进依法治校,保障学校持续发展。
(2)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畅通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渠道,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完善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扩大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学院管理体制中的权限,充分发挥学术组织在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决策、参谋、咨询和指导作用。
(4)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严格干部选拔、培训、任用制度,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5)进一步转变机构职能,理顺职责关系。
强化服务导向,从资源配置和管理为主向以协调、监督、建章立制和宏观调控转变,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精简、权责明晰、运行顺畅、优质高效的机构和职能体系。
(6)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激活办学活力。
下移管理重心,以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为重点,探索建立层次清晰、责权统一、分权分级负责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系部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科学设岗,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类聘用、管理和考核,营造吸引和稳定人才的制度环境,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方案。
坚持以岗定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完善教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挂钩,与学院和系部办学效益挂钩的激励分配机制,发挥薪酬的激励导向作用。
(9)强化招生就业制度改革,有效应对高职教育新形势。
完善招生管理办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招生工作扎实、有序、有效推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10)加强后勤保障建设改革,构建节约型和谐后勤。
以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明确到人,挂牌服务(管理),挂牌督导,构建长效机制;结合校园绿化现状,积极探索校园绿化管理的有效办法。
(11)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促进经济效益提升。
创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院控股的技术服务(咨询)公司(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发展手段,提升竞争力;各类经济实体要从管理入手,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纲要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另设工作办公室,挂靠院长办公室。
2.明确任务职责,着力推进纲要实施落到实处。
专项工作组在纲要实施方案形成后,要认真做好任务分解工作,各项任务要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3.强化评价考核,使纲要实施逐年有成效。
建立纲要实施评价考核体系,实行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制度和定期发布制度。
4.推行奖惩机制,确保纲要实施得以圆满完成。
纲要实施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机制,评价考核结果与年度绩效挂钩。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纲要实施的良好氛围。
宣传纲要的目标、内容及重要意义,宣传师生在各自岗位上为实现纲要实施所作贡献。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
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
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
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
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
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
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
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