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排球的发展史
一、中国排球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不断地向中国渗透,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也不例外。
西方不少的竞技运动项目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排球运动就是这些竞技运动项目中的一种。
据一些体育史学家考证,排球运动是在1905年传入中国的。
排球运动刚传入我国时,它的最初名字叫“队球”。
我国首先开展这项活动是在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1905年,排球运动首先在广州南武中学和香港皇仁书院开展。
1913年远东运动会参赛选手许民辉(广东籍)积极推广排球。
将这项活动向郊县城乡推广。
一年后,排球运动已成了广东广大青年农民、职工都喜爱的活动,该省几十个县广泛开展、组织竞赛,发展速度惊人。
在这个基础上涌现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运动员和著名排球队,并组织起了体育协会——广东排球联合会。
华东地区:上海是开展排球运动比较早的城市之一。
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遣爱克斯纳(M·J·E xner)医生来华担任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他在青年会体育训练班上讲授和介绍了包括排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
从1912年至1924年,基督教青年会通过举办体育干事训练班来推广排球运动,1 2年间,先后培养了9批体育教师和干部,其中一部分人后来成了各地推广排球运动的骨干。
华东地区排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除上海外,还有地处祖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
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干事潘竹孙是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训练班学员。
他将所学到的排球知识、技术和练习方法带回了福建,为福建排球运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华北地区:早在1910年前就有少数教会学校开展排球活动,但尚未成为竞赛项目。
直到1914年第二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行时,才正式设立排球的竞赛项目。
华北运动会自第二届首设排球竞赛后,一度在比赛中取消排球项目达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届时才恢复排球比赛,华北排球运动发展之迟缓,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华北排球运动的开展已经不局限于几个大城市了。
排球运动传到了山东半岛的烟台、青岛等地,这些地区也组织了许多比赛,为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作出了贡献。
二、六人制排球的实行
1900年-1910年,排球运动先后传入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国。
由于当时亚洲各国室内运动场馆远不如美国,来亚洲的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们根据亚洲的具体情况,介绍、传授了在室外开展的十六人制排球。
亚洲前三届远东运动会排球比赛都是采用的十六人制比赛。
1919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后,比赛规则有了较大的修改,将十六人制改为十二人制,场地由90×45英尺缩小为80×40英尺。
1927年又将十二人制改为九人制。
九人制排球一直延续到1949年。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九人制排球一直流行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
在50年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排球赛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
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一届男子排球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联欢节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都是采用六人制比赛。
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中国开始学六人制排球技术和比赛规则。
1950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了全国体育工作者暑假学习会。
在学习会上,北京大学林启武教授向全国体育工作者介绍了六人制排球比赛的规则与办法。
参加学习会的100多人经过学习、领会对六人制排球产生了兴趣,并且掌握了初步的知识。
这些学习班学员都成了开展六人制排球的“火种”。
同年8月,虞积刚、阎维仁在《新体育》杂志上撰文,详细介绍了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攻、防战术。
1951年5月,林启武教授又撰文叙述了六人制排球的特点及打法。
中国排球界在初步了解六人制排球的基础上,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六人制排球与九人制排球的不同点上。
由于两者规则有很多不同,技术打法差异也很大,因而探讨规则、研究技术成为这个阶段各种学习活动的中心内容。
这对中国当时学习六人制排球以及从九人制排球过渡到六人制排球是不无作用的。
排球界很快进入了边学习、边实践的阶段。
三、建立等级制度及培训教练员
为了提高中国的排球运动水平,在5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口号。
苏联推行的体育制度是当时中国学习与借鉴的重要方面之一。
具体地说,就是学习与借鉴苏联运动竞赛的等级制度以及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等级制度,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
这有利于调动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高一级目标奋进。
1956年4月,国家体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制度条例》(草案)。
条例规定运动员等级分为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裁判员等级分为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二级裁判员和三级裁判员。
并规定了达到各种等级的具体条件、证章和证书。
1958年6月21日和1958年7月11日国家体委两次修定了等级制度,并制定了《排球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具体地规定了各级运动员取得称号的标准。
1958年6月21日,国家体委首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草案)(注:这个草案未能施行;1963年5月10日国家体委公布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练员等级制度》,也未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总之,中国排球界在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方面和体育等级制度方面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吸取其精华。
四、加盟国际排联
新中国排球队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年联欢节等排球比赛活动之后,中国排球队朝气蓬勃的精神和独特的技术引起了国际排坛的注意。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张之槐任主席。
1953年11月张之槐、马启伟以中国排球协会的名义参加了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国际排球联合会的行政会议。
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承认并接纳中国排球协会为正式会员。
1956年8月,由国际排联主办的男子第三届和女子第二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
国际排联正式向中国男、女排球队发出了邀请。
中国排协很重视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并于1956年2月通过选拔,组成了国家男、女排球代表队。
代表队在上海、北京进行了集训,而且还在7月14日-8月9日访问了苏联、保加利亚和民主德国。
在此期间男女队各进行了11场比赛。
中国男女队还参加了在保加利亚举行的四国排球联赛。
参加的国家有中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
这些比赛是中国队准备参加巴黎锦标赛所进行的赛前锻炼。
8月30日至9月12日,17个国家的女子排球队和24个国家的男子排球队云集巴黎,参加了本届盛会。
队数之多,是世界排球锦标赛历届之首。
五、发球革命和修改拦网规则
1957年,广东男排根据排球比赛的对抗规律和本队的具体条件,在当时举行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中,大胆地运用了勾手大力发球技术。
在实践中,他们通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摸索出一套运用大力发球的规律。
他们把发球与接发球的训练比例扩大到整个技术训练的60%左右,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有了数量上的保证,因而在比赛中发球得分多,一传失误少,一次进攻占了很大的便宜。
1957年广东男排由全国前6名以外的队,一跃而进入了前3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勾手大力发球。
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广东男排又由1957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大力发球仍是他们致胜的“法宝”。
在广东队的带动下,大力发球风靡全国,不仅甲级队普遍采用,乙级队以及参加锦标赛的各队都开始广泛地运用;不仅男子队采用,女子队也有不少队员采用。
这个时期来华访问的外国队都尝到了中国队大力发球抢攻的苦头,一场比赛他们的一传要丢18分左右,最多的高达25分。
当大力发球技术还在方兴未艾的时候,另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发球——上手飘球技术也出现了。
中国最早运用这种新技术的是上海“红队”(即上海体院竞技指导科队)的龚俊平。
当时,上海“红队”和上海“蓝队”都以大力发球见长,而上海红队除采用大力发球之外,龚俊平的上手飘球也是红队得分的重要手段。
当时虽然还没有人从理论上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和提炼,但在实践中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发球的威力。
总之,大力发球和上手飘球的出现对中国排球的技术、战术是一次推动,或者说是一种技术革命。
它使排球各项技术间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964年,国际排联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修改了有关“拦网”的规则。
修改后的规则条文为:“当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越过球网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触球,即为过网触球犯规,但当一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
”这明确地规定了在对方扣球后拦网手可以过网拦球。
这个变化对于拦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变。
在此之前,拦网手无论在扣球前还是在扣球后,都绝不允许过网。
因此,拦网的手型是手腕后仰在网侧形成一个与网子平行的平面来阻挡对方的扣球。
所以,人们仅仅把拦网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
修改后的规则允许拦网手过网拦击,完全改变了拦网技术单纯防御的性质。
队员可以通过拦网将对方的扣球拦死在对方的场地内而得分或得发球权。
1964年在中国排协获悉国际排联在1965年修改拦网规则后,国家体委球类司就决定在即将举行的全国排球联赛中执行新规则。
于是,一个群众性的钻研拦网新技术的热潮迅速在全国掀起。
什么“盖帽式”、“屋檐式”、“弹钢琴式”等过网拦球技术出现在中国各排球队之中。
中国男排还把拦网的手法和变化总结为“捂”、“变”、“包”、“打”、“拍”、“直”、“放”、“幌”、“分”、“合”十字要诀,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
1965年7月,中国男排参加了在苏联里加举行的五国国际排球赛。
在比赛中,中国男排的直臂屈腕盖帽拦网的比赛中崭露头角,中国队获第三名。
同年11月,日本排球队访问中国。
当时的日本男排是世界第五名,身高情况和中国差不多,但比赛时由于中国队在拦网上占绝对优势,结果比赛一边倒。
中国队共拦死对方77次,而日本队只有33次。
日本队称中国队的拦网是“可怕的拦网——万里长城”。
日本教练松平康隆先生后来评论说:“1 966年是中国男排的高水平时代”。
六、重大的转折
1972年4月,国家体委要求各省运动队恢复正常的训练。
排球界的一些老同志也从“五七”干校重新回到了排球工作岗位,他们又立即组织起有马启伟、张然、侯希臣、陆连康、曾远期等人参加的排球调研组,赴全国各赛区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酝酿改善措施,并撰写文稿,总结中国排球训练工作20年来的经验,制订翻身计划。
1972年11月,国家体委又贯彻了中央指示,提出了三大球要在三至五年间达到一般国际水平的要求。
国家体委在王猛主任的带领下,召开了全国三大球训练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对排球作了三件大事,开始了中国排球史上的重要转折。
第一件: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六人排球20余年的经验教训,找出了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明确了尽快实现目标的方向与措施。
第二件:根据当时世界排球的发展和中国排球运动的状况,修改并重新提出了“在技术全面的基础上,以攻为主,积极防守,发展高度,加强配合,实现快、狠、活的技术战术指导思想”。
并指出:技术全面是组织各种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基础;快速灵活是中国排球运动的特长和发展方向,是当前在战术打法形式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集体配合是组成战术、实现快速灵活打法的保证。
这些新的提法,实质上是中国排球20多年发展中经验教训的结晶,反映了排球界人士对排球运动规律的认识水平。
第三件:提出了解决目前青黄不接的紧急措施,狠抓青少年队伍的建设,并立即组织各种形式的集训大会战。
提出“冬训是关键的环节”,必须抓紧、抓好,要掀起一个群众性的训练热潮。
并提出要创造各种条件来提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的排球水平有所恢复、提高,尤其是冬训,在漳洲基地各省精华聚集,水平提高很快。
1973年7月,中国排球队访问了日本。
同年11月,男、女排球队又访问了伊朗。
也在这一年,北京男、女排,广东男排访问了叙利亚、意大利、黎巴嫩、苏丹和坦桑尼亚。
在国内,参加在基地集训的各省代表队迎战来华访问的日本国家高中男、女排球队。
这些赛事使中国排球运动员获得了和世界强队实际交手一搏的机会。
1975年第三届全运全排球赛出现了形势好转的苗头。
由于多年集训,使一些年轻运动员迅速成长起来,特别是女排开始形成全国多强对峙的格局,预示着中国排球运动的新时代的到来。
1976年初,袁伟民和戴廷斌亲自到集训基地物色运动员。
同年6月,新的国家排球队在北京正式成立。
袁伟民和戴廷斌走马上任,开始担负起赶超世界水平,冲击技术高峰的重任。
1977年11月,世界杯女子第二届、男子第三届排球赛在日本东京、大阪等23个城市举行。
中国排球代表队在团长黄中的带领下,首次参加了世界杯赛,这也是中国排球代表队同世界大赛阔别十余年后的第一次征战。
本次比赛,中国女排击败了实力雄厚的本届亚军古巴队,但因决赛时负于日本队和韩国队,根据胜负局数计算而屈居第四名,这是中国女排参加世界大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在预赛时战胜了日本女排,这是自1957年日本队访华以来,也是自日本队60年代摘取世界桂冠以来,中国女排第一次战胜日本国家队。
在1977年的世界杯赛中,中国男排以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快速多变的打法战胜了加拿大、韩国、巴西等世界强队。
在中国男排参加的国际大赛史上,首次获得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
七、中国女排的腾飞(1)
中国女排继获得第二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第四名后,逐渐走向成熟。
其目标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1978年8月中国女排又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以7胜2负的成绩获得了第6名。
虽本次比赛获第六,但与前几名强队的差距缩小了。
前六名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各队都没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队的两场失利与经验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袁伟民教练看到了自己队伍的进步,并根据当时国际排坛发展趋势,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攻防兼备的全面型队伍。
1979年12月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
这次比赛共有7支队伍参赛。
中国队以六战全胜的纪录夺得了世界的桂冠,实现了冲出亚洲的愿望。
1981年3月,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
经过了7轮28场的激烈比赛,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实现了夺取世界桂冠的愿望。
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奖”,孙晋芳获“最佳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和“优秀运动员奖”,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在比赛中,中国女排在吸收欧亚两种流派长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了一套“全攻全守”的独特战术风格,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排坛面前。
1982年9月12日至25日,中国女排参加了在秘鲁利马等地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预赛分6个组。
中国队以3比0分别胜了意大利和波多黎哥队后,却以0:3负于美国队,从而给中国女排的夺冠之路投下了阴影。
冠亚军决战中,中国女排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
在噪声的干扰中,中国姑娘斗志旺盛,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二连冠。
在秘鲁大赛中,袁伟民教练说:“拿了两个世界冠军,我认为还不够,因为在世界排坛上最高的荣誉是…三连冠‟”(以前苏联女排和日本女排曾先后拿过这个称号),中国女排全体队员决心要夺取“三连冠”,拿下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
1983年,中国女排的“大换血”是出乎人们预料的。
日本女排认为她们将“从黑暗中见到光明”。
美国女排则更加坚定了她们实现“加里弗尼亚之梦”的愿望(美国女排在加里弗尼亚建队,暂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金牌为目标)。
塞林格重申美国总统里根的话,“在奥运会上拿第二就是失败。
”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至8月11日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
本届比赛虽然苏联、古巴及东欧一些国家没有参加,但从国际女排实力来看,中国、美国、日本、秘鲁等队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队伍,因此,这次比赛仍不失为世界最高水平的较量。
金牌的含金量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本次比赛的最后一场预赛是“中美之战”。
中国队还是输给了美国队,使关心中国女排的人们都捏了一把汗。
但从比赛来看,中国队有了很大的进步。
跟上次中国失利相比,在实力上已有好转。
在半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0轻取日本队。
8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美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第一局打了38分钟,中国队16:14胜了关键的第一局。
在第二局中,中国队越
打越好,美国队防不胜防,情绪波动。
最后中国女排用49分钟拿下了第二局。
第二局中国队利用巧妙的配合,越打越猛,终于以3:0结束战斗。
中国女排在美国本土上战胜了美国女排,获得了“三连冠”的胜利,实现了夺取“三连冠”的愿望。
8月9日,《体育报》以《辉煌的胜利、艰苦的历程》为题发表了专题社论,向中国女排表示祝贺。
社论指出,“这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历史的殊荣”。
1984年,袁伟民离开中国女排后,国家女排主教练的人选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为了使中国女排长盛不衰,国家体委十分重视选拔主教练的工作。
在1984年12月13日至15日,由国家体委袁伟民副主任在郑州主持召开了中国排球协会教练员会扩大会议,经过反复的酝酿与讨论,国家体委任命邓若曾为中国国家女排的主教练。
邓若曾上任后,进行了队伍调整,在他上任前,张蓉芳、周晓兰、朱玲等老队员退役。
他上任后,补上了年轻队员殷勤、叶萍和巫丹。
邓若曾教练和女排全体姑娘们把“三连冠”的殊荣作为新的起点,又投入了艰苦奋斗的生涯。
1985年11月10日至20日在日本举行了第四届女排世界杯赛。
在开幕式上,中国女排队长郎平把四年前夺得的世界杯流动奖杯亲手交给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台下8支球队全体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盯着这个奖杯。
当记者问到郎平有什么感想时,她说:“我们要把杯子再夺回来!”
由于这届比赛强队之间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女排以较大的优势又一次夺得了世界杯,在新的征程上又写下光辉的一页。
本次比赛,邓若曾获“优秀教练员”奖;郎平获“最佳选手”及“优秀选手”奖;杨锡兰获“最佳二传手”奖及“优秀选手”奖;郑美珠获“优秀选手”奖。
在这次比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
第一局关键的时刻,古巴队曾以14:10领先,路易斯的超手扣球使中国女排陷入困境,但久经沙场的中国女排临危不惧,情绪稳定,技术发挥良好,在已用完二次暂停的情况下,打得有条不紊,章法清晰,敢打敢拼,毫不手软,郎平连扣连中,终于反败为胜。
最后中国女排以3:1获胜。
第四届世界杯赛后,邓若曾教练由于身体情况欠佳,请求辞去女排主教练的职务,这一人事变动,增加了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的难度,经国家体委认真研究,决定张蓉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江申生任教练。
1986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克服了重重困难,越打越有信心,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唯一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在这次锦标赛上,女排教练张蓉芳获“最佳教练员”奖;杨锡兰获“最佳运动员”奖和“最佳二传手”奖,杨晓君获“最佳一传手”奖。
中国女排夺取“五连冠”正值中国处于改革初期。
中国女排的成功,成为亿万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全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前进,也使旅居海外的侨胞扬眉吐气,使他们感到做一个中国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中国女排夺取世界冠军之前,曾有一些外国人断言:“中国人只能在小球项目上取得成绩,在大球项目中要走向世界是不可能的。
”历史是最公正的评论家。
女排的成功已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无论是在小球项目上,还是在大球项目上都能夺取世界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