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 (16)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中学教师教育学试题(2005年)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西方,柏拉图对教育学的萌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代表作品是 ( )A.《理想国》 B.<雄辩术原理>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2.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在人的发展理论中属于 (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外铄论 C.内发论 D.遗传论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其最高层次表现为 ( )A.教育性 B.创造性 C.实践性 D.可塑性4.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均衡性 D.顺序性5.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说明对人的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文化6.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指 ( )A.学校需要 B.家庭需要 C.个人需要 D.社会需要7.课程体系中所包含的各种课程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结构 C.课程目标 D.课程标准8.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其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环节是()A.激发动机 B感知教材 C理解教材 D巩固知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施行的时间是()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10.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是()A.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B.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以上学历D.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项或二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宇母填在题后_的括号内内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 B.克伯屈 C.赫尔巴特 D.斯普郎格 E.裴斯泰洛齐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传统教学理论中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教材中心 D.活动中心 E.课堂中心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权 C.教育评价 D.教育目的 E.部分教育内容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可以 ( )A.保存、传递支化 B.传播和普及文化 C.强化和弱化文化D.发展和创新文化 E.选择和评价文化5.学校课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社区 B.社会 C.家长 D.学生 E.校长6.我国中学开设的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人口教育课 B.历史课 C.环境教育课 D.社交技能课 E.法制教育课7.教师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好工作主要是 ( )A 备教材 B.备学生 C.备教法 D.备教具 E.备家长8.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有 ( )A.共同学习 B.小组调查 C.小组研讨 D.拼图法 E.团队游戏竞赛9.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包括 ( )A.家访 B.书面或电话联系 C.请家长来校 D.开家长会 E.开放日活动10.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存的学制主要有 ( )A.六、三制 B.五、四制 C.七、二制 D.五、三制 E.九年一贯制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精品推荐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招聘考试)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家()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康德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社会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机制D.教育行政管理机制4.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A.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B.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C.人们对教育结果的认可D.国家对教育结果的承认5.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形式是()A.组合教学B.复式教学C.课堂教学D.课下补习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D.课外辅导7.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8.表明某人专业学术水平的证明文件是)A.学历证书B.学位证书C.培训证书D.结业证书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实施时间是()A.1993年10月31日B.1993年12月1日C.1994年1月1日D.1995年3月1日1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师德”的灵魂是()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
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边的括号内。
1.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B.教育法规C.受教育者D.教育措施E.教育政策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A.无专门教育人员和机构B.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C.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D.教育内容简单E.教育没有阶段性3.义务教育的特性主要有()A.强制性B.强迫性C.合法性D.妥善性E.普遍性4.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自治功能E.约束功能5.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A.精深的专业知识B.社会交往知识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计算机知识E.教育科学理论知识6.当代学生的特点包括()A.竞争意识强B.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C.主体意识增强D.信息获取方式多样E.受同学群体影响较大7.课的结构组成部分包括()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学习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布置课外作业8.德育目标的特征包括()A.历史性B.社会性C.永恒性D.基础性E.价值性9.制定教师法的意义有()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教书育人的需要C.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D.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E.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需要10.教师应享有哪些基本权利()A.教育教学权B.学术研究权C.学生管理权D.报酬待遇权E.进修培训权三、填空题:本大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1分。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16(答案解析)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个人本位论是指教育目的从人的本性、本能需求出发,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
2.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的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努力程度属于维纳成败归因理论中的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
3.古代学校教育不仅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结构,古代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离,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4.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
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C.恐惧观念D.恐惧行为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赵峰明明知道一个想法本身没有意义,但是仍然不断反复思考,无法控制,属于典型的强迫思维。
故本题选A。
5.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B.功能固着C.功能转换D.功能变面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功能固着干扰创造性的新问题,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优质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精品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精选)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真题库附答案Word下载
辽宁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真题库附答案辽宁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前真题及答案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写在右面的括号内。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A.洛克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互补性B.可变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检查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4.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而是积极开拓获取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__________这一特征。
()A.全体性B.全面性.C.开放性D.多元化5.__________首创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
()A.斯滕豪斯B.杜威C.赫尔巴特D.陶行知6.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团结协作D.提升自身修养7.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A.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B.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8.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流派是()权威机构精心编制。
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1教育的发展
辽宁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1教育的发展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第一章教育的发展(本章习题)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必需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种基本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人类自身再生产不只是指人类的繁衍,而且包括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社会的新生一代。
社会新生一代的形成必须通过教育,因为人类文化思想的世代相传不能通过遗传实现,新生一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继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遗产,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教育可以让人在现有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财富、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向新的领域进军,做出新的贡献。
另外,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也离不开教育。
第一,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与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教育的这个功能在现代社会更为明显地增强了社会的活动和应变能力,加速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的传播。
第三,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具有政治功利性。
教育的政治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因服务的阶级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不同,可能具有促进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功能。
2.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标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况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的。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点睛提分卷及答案
2023年辽宁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点睛提分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
A.知B.情C.意D.行2.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社区的影响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情、知、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4.我国古代的学校大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C.道尔顿制D.走班制5.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要求是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前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前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7.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方法型策略D.综合型策略8.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领导权B.决定受教育权C.制约教育结构变化D.决定教育目的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10.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班级B.年段C.学习小组D.个体1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柏拉图1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 “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13.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被称为()A.效度B.难度C.区分度D.信度14.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辽宁省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辽宁省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认定《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教师的任用方式一般有三种,它们是派用制、聘用制和____A.代用制 B.自用制 C.长用制 D.暂用制2、三结合教育中的“三结合”是指____ A.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的一体化 B.教师、学生、教室的三结合 C.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结合D.教科书、实验室、网络的三结合3、马斯洛将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列入下列哪一种需要中____A.安全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4、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____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5、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____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6、整合了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评价最高准则的是____A.教育方针 B.教育法规 C.评价目的 D.教育目的7、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____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D.课程目的8、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A.分析问题 B.提出假设 C.发现问题 D.检验假设9、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____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模式10、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____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11、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是在____A.1978年 B.1980年 C.1986年 D.1988年12、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____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1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____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14、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1)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学科,是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科学.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现象: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的基本规律表在两方面:①教育同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②教育同人的发展的本质联系.5)教育学发展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分化与拓展的趋势.20世纪有关教育的研究和知识,已不再是用“教育学”这样一门学科所能包揽的了,而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学科群,统称为教育科学。
6)教育是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是一致的,(教育的永恒性,即有人,才有教育) 7)一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常常是衡量这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国民素质密切相关.8)现代教育学:宏观上需要经济学为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9)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为它提供必要的物质经济条件;而教育事业运行的结果,则又大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0)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教育学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11)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开始有人研究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教育理论萌发和产生的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与当时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最早孕育在哲学体系中.2)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就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就集中体现在他的言论纪录《论语》里.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1.2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教育学与其他许多社会科学一样,有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
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200年的历史。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儒家的孔子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
这一教学主张要求师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
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时,他还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2.墨家的墨翟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468一前376年)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墨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有道者劝以教人”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根本措施,认为从事教育工作是有功于天下的。
他提出强教于人,以强力为教育要求。
这种强力精神反映了墨子以教育改良社会的强烈要求。
墨子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贤士”、“兼士”和“义侠”,以备担当治国利民、兼爱相利的职责,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才。
墨子认为这些人才是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兴衰有决定性的影响。
总之,墨家的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大大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不过墨家全盘否定了“礼”、“乐”的价值,不适当地“非乐”,不加分析的反对音乐文化和一切文娱活动,忽视音乐教育与美育在陶冶道德品质和审美力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这当然也是片面的。
3.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它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所以长期不为教育理论所关注。
其实道家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其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1)文化堕落论老子认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道德、法令以及一切智慧的表现,都是与“道”背离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人类社会堕落的标志。
而教育正是以传授文化为任务,因此被看成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2)“弃圣绝智”论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弃圣绝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
因此,他认为教育只是把人引向错误,从根本上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
(3)人性“复归”论老子认为人性从无知无欲到有知有欲,即从无私到有私,乃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教育则加速了这种背叛的趋势。
如果说老子也赞成有某种教育,那么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庄子则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
总的来说,贯穿老庄学派文化教育思想的是虚无主义和蒙昧主义,是消极颓废的人生观。
但是在另一个侧面,它尖锐地揭露了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性,以幻想的形式表达了个性自由的企望,这在当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学记》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一文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学记》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教育文献,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它对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揭示和表述了许多重要教育原理。
如“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敬道”、“启发教学”等。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劳逸结合。
《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主张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主张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t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循序渐进。
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已经达到很高的认识水平。
5.其他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阳明、清代的王夫之等中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都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精辟的教育见解。
(1)汉代的董仲舒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哲学,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成为中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
董仲舒还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
(2)宋代的朱熹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朱熹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教育;二是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讲究教育方法。
(3)明代的王阳明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
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知”即道德认识,“行”即道德行为,也包括情感),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
王阳明的儿童教育论是其教育思想中比较精彩的部分。
王阳明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他从“致良知”的要求出发,认为儿童时期“良知”最多,受蒙蔽最少,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主张给儿童歌诗、习礼、预读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4)清代的王夫之王夫之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又能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去揭示教学过程的一些规律。
第一,王夫之用朴素的辩证法,揭示了教与学的关系。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自悟”。
他的这一思想,正确地揭示了教学过程的本质。
第二,在知行关系问题上,他既不同意朱熹的“知先行后”说,也不同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他一方面提出“行可兼知”的观点,强调知源于行,必须从行上检验知识的效果功用,否定了传统教育中那种严重脱离实际、死读书的弊端。
另一方面,又提出知行相互为用,不能混淆,二者都不可偏废。
第三,他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
学与思二者并重,互相促进,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他强调学习要尚博尚实,多闻多见,要从广博丰富的资料中提炼出精华来。
第五,他认为教师应该“施之有序”,强调教学既要循序渐进,不躐等、不速成,又要有恒心、不间断。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在西方,要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毫无疑问,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柏拉图(Plat0,约公元前427一前347年)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并称“古希腊三贤”。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以及教人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他在与鞋匠、商人、士兵或富有的青年贵族问答时,佯装无知,通过巧妙的诘问,暴露出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自相矛盾之处,从而使对方发现自己并不明了所用概念的根本意义。
“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这是他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催育新的生命。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2.柏拉图柏拉图是对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古代哲学家,他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从而建立了本质思维的抽象世界。
据此他认为,人的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的,理性是灵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