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
A.冲击着美苏霸权主
B.促进了共产主义发展
C.是美苏霸权争斗结果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13.观察下列图片,它们折射出共同的主题是
A.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
B.美苏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C.美苏争霸,苏联占优势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4.《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
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15.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
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18.1952 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 19.1%,合作社经
济占 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 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 6.9%,个体经济占
71.8%。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 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
C.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D.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19.1952 年开始,山西平顺县两沟乡李顺达领导农民在太行山的荒凉地区开荒种田,
经过共同努力,到 1955 年,人均收入超过抗战前的 77%,比 1952 年前增加 25.1%。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农业合作化的全面开展
D.劳动模范的示范
20.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 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
D.庄园经济发展
27.在某学校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与老师展开激烈的辩
论。这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性相近,习相远”
B.“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C.“当仁不让于师”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
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
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
评论的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4. 右图是世界史发展进程中的法制发展阶梯
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9.1917 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
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
的实施
A.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B.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产关系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8.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1
12.在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候,美国以对付“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在世界各地组
建各种军事和政治联盟。苏联也竭力分化瓦不结盟运动。材料意在说明不结盟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其原因。(6 分)
37.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问题。(15 分)
华盛顿的“三进三退”
“一进”: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一退”:拒绝当国王。
“二进”:主持制定 1787 年宪法。 “二退”:1788 年夏,宪法通过,再次踏上归程。
22.1609 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
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 世纪
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A.英国的伦敦 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B.法国的巴黎 D.意大利的威尼斯
2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摸索到的在
作。这直接得益于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推动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保护
C.欧洲一体化区域组织的迅速发展
D.世界银行的资金保证
25.罗斯福政府在 1933 年 6 月成立了房主贷款公司,帮助 100 万户赎回产权。修理
住房贷款发放了 230 万次,合计 9.4 亿美元;建筑新房屋贷款发放了 55.4 万次,
C.确立私学地位
D.教化广大民众
30.下图中报纸创办于 1897 年 11 月,其第一号宣称:“中同人要想发奋立志,不吃
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要想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必须看报;
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该报
A.表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具有开启民智和救亡图存的作用
①法治 ②共和 ③民族 ④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19 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
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关税
②到外务部办理相关手续
③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重读中国近代史》中说:“(领导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 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 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 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 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 5 月 2 日那天肯定没 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 员从 4 月 14 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 月 30 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 5 月 8 日才结束,上书总量 31 件,签名者 1 555 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 80 人 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D.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全面否定
35.艺术家们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
色,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下面属于
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A.《播种者》
B.《向日葵》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3
二、材料题(共 30 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四个经济特区
B.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
21.下图反映了 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的某一历史现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亚洲人民遭受劫难 D.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
源是
A.思想守旧与僵化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29.无论是在谪居之所、边徼之地,还是在平乱征途中,王阳明都热衷于聚众讲学,
以指点良知、倡行心学为务。王阳明热心讲学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心学思想
B.挽救统治危机
D.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各界的共识
31.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
改为责任内阁制。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
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
D.维护民主共和
32.《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
C.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10.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
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
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
国。”这次会议
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33.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
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材料中
经济文化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材料中“新思路”主要是
A.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大力推行企业国有化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24.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课题中发现,一战二战时期西欧都是深受战争的影响,但二
战后西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
“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法治思想
B.基督教信仰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34.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指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
的,可以互相转化,它与人们的日常经验不太一致。这表明该理论
A.已经被世人普遍地理解与接受
B.丰富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为人们提供辩证看世界的途径
16.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
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一主张推动了
A.辛亥革命
B.国民大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朱德生于 1886 年 12 月 1 日,朱德六十寿辰时,党中央为朱德隆重祝寿。《解放
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1.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
带来的影响是( )
部门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年份
1801
7550
桃江一中 2017 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试题
命题人:汪爱英 审题人:刘向辉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 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
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
常君,国无定臣”。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
“三进”:1789 年就任总统。
“三退”:1797 年激流勇退。
A.生产力的发展
B.分封制的瓦解
C.礼乐制度崩溃
D.社会动荡不安
2. 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
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 212 年“卡拉卡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诏令
的公布意味着罗马法发展成为
A.成文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完整的体系
3. 伏尔泰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
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描述最
有可能是针对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
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
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祝贺朱德寿辰的祝词:“人民庆祝你的六十年生活,因为
你是中国人民事业伟大胜利的活证明。……你和人民的队伍领导着最后的斗争,
迎接着最后的胜利。”党中央此举
A.是为了坚定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念
B.增强了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
C.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充分肯定
D.体现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精神
合计 23 亿美元。这种做法
A.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B.改变了房屋的所有权性质
C.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底层的直接救济 D.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26.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
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政府的提倡
B.儒学的思辨化
C.佛教的传入